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 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構建黨員幹部帶頭宣傳督導工作體系、用「高科技」解決分類難題、為生活垃圾找到新「出路」……近日,大興區龐各莊鎮鮑家鋪村憑藉著這些創新舉措,榮獲「2020 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榮譽稱號。
自今年9 月中旬,北京市2020 年第一批示範小區、村創建工作啟動以來,經過區級評議、現場核驗、市級綜合評議的創建工作程序,按照「嚴格標準、確保質量」工作要求,確定全市174 個小區、村獲得 2020 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榮譽。
鮑家鋪村作為龐各莊鎮農村精細化智能垃圾分類的先行試點村,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主要抓手,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100%,投放正確率97.12%。
「紅色旗幟」 引領「綠色」生活
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構建黨員幹部帶頭宣傳督導的工作體系。
四級聯包,讓「形而上」轉為「接地氣」。針對前期村民認識不夠、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根據「兩委成員包街」機制,為村兩委劃分片區,壓實責任,廣泛進行上門宣傳和知識普及工作,對分類意識不強的戶進行重點關注,由所負責的村兩委進行入戶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同時,動員黨員家庭率先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並結合「普通黨員包戶」機制,對所包戶進行宣傳指導,分層分級立體化履職推動。多方聯動,讓「獨角戲」轉為「大合唱」。在村內張貼垃圾分類宣傳口號條幅、公示牌等營造宣傳氣氛,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初期,每個月舉辦2次以上培訓會,通過發放小禮品、有獎競答等方式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切實提高村民知曉率。匯聚多方力量,組織雙報到在職黨員、垃圾分類指導員和村內志願者,做好日常宣傳和桶站值守工作,形成宣傳引導合力。群策群力,讓「局外人」轉為「參與者」。發揮村民議事會作用,將垃圾分類納入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民自覺意識,形成「綠色」生活習慣。
「智慧大腦」 做好源頭分類
充分利用科技化手段,形成「一戶一碼」、「一碼一查」的智慧化分類體系,實現垃圾分類可追溯、可指導。
智能收運,實現從「末端」到「前端」。通過智能移動垃圾收集車,提前將垃圾分類投放成果反饋平臺。在收集的過程中實現即時稱重、即時分類、即時糾錯,並根據投放情況實時積分,讓村民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垃圾產生量和投放正確情況。
數據分析,實現從「普遍」到「個別」。應用垃圾分類數據平臺,監測各戶垃圾投放情況,通過掃描二維碼,對每戶投放的垃圾實現精準追溯、動態監控。村黨支部結合具體數據,對投放效果不理想的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指導,「手把手」引導正確分類。
暖心服務,實現從「無形」到「有形」。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制,村民可將所得積分在「零距離服務站」兌換修鞋、理髮等小微服務項目,讓村民切實體會到垃圾分類為實際生活所帶來的便利,促進源頭分類。
「勤勞雙手」 推動垃圾減量
完善垃圾處置鏈條,對各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人工 自動」精細化分揀,進一步加強源頭管理。
建場地,由「簡」到「專」。建立9處生活垃圾分類驛站,配備低值可回收物分揀臺,替代原有的臨時分揀點,推動精細化分揀工作再升級。
強隊伍,由「細」到「精」。組建166人分揀員隊伍,並進行培訓,提升分揀員專業技能。從人員素質方面著手,強化精細分揀效果。
提標準,由「少」到「多」。在做好精細化分揀提高廚餘垃圾分出率的基礎上,要求分揀員對其他垃圾中的塑料、針織物、渣土等可回收物品進行分揀,切實推動垃圾減量,再由專業公司對分出的可回收物進行處理,提高資源再利用率,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未來,龐各莊鎮將不斷深化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的優勢作用,在全鎮範圍內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垃圾分類特色模式,引領和帶動廣大村、居民積極參與,促進分類習慣養成,率先落實垃圾分類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