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分析

2021-02-18 高中地理知識點

圖1是當地球運行到遠日點附近時,某地在一天當中的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求(1)該地的地理緯度;

(2)該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及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空間想像能力要求高,有一定難度。不妨打破思維定勢,變換視角,便會雲開霧散,柳暗花明。

由於圖1中顯性信息為太陽高度角的極值(正午12時最大和0時最小),但沒有指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所以不能直接用正午太陽高度角公式(H=90°-|φ-δ|,其中φ為當地緯度,δ為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計算。不過12時所在經線和0時所在經線在同一經線圈上(如圖2),不防變換視角,把0時經線視為12時經線的延長線,同時令該地與極點的緯度差為a,這樣便把該地0時和12時的太陽高度角轉化為12時經線延長線上b點(緯度90°+α)和12時經線上的a點(緯度90°-α)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進而再用正午太陽高度角公式計算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之差(),便可巧妙地避開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而把問題解決。

解析:由題意可推知時間為7月初,該地為極晝,所以該地為北極點附近,參照圖2解題:

(1)其中從而可知α=20°,因此該地的緯度為70°N。

(2)圖2中c為切點,Hc=0°,與b點比較,解法同題(1),可得出c點的緯度為67°N,即極晝範圍為67°N以北,所以太陽直射在23°N緯線上。

相關焦點

  • 太陽高度角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課堂另類解讀
    對太陽高度角和正午太陽高度角,學生普遍反映「不懂」、「不理解」、「太抽象」,這不僅成了學生的困惑,更是我心頭的一個結。怎麼樣才能化抽象為具體呢?我想,只能用具體代替想像。某天上課突發奇想,不如試著這樣講講太陽高度角和正午太陽高度角。不賣關子了,列位看官們也分析下這樣講太陽高度角合不合適。
  • 【專題設計】太陽高度角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另類解讀
    只做最有用的地理對太陽高度角和正午太陽高度角,學生普遍反映「不懂」、「不理解」、「太抽象」,這不僅成了學生的困惑
  • 趣味地理——正午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正午太陽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計算公式為:α = 90° - | β - γ |其中α為正午太陽高度角,β為觀察者所處的緯度,γ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D. 11.5°至45°答案:A精講精析:(1)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
  • 難點突破丨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區別(內附例題分析)!
    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對於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高度是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太陽高度角隨著地方時和太陽的赤緯的變化而變化。日升日落,同一地點一天內太陽高度角是不斷變化的。日出日落時角度都為零度,正 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
  • 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區別及計算
    一、太陽高度角太陽高度角,是指太陽相對於地平面的高度角,即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夾角(見下圖)。太陽高度角也可簡稱為太陽高度。說明:圖中所畫的兩個太陽高度角,因為視角問題,看起來不一樣大;其實它們是一樣大的(實際的太陽光線是平行的,樹影也是平行的)。一天當中,太陽高度角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 高中地理——日出、日落方向、太陽運動軌跡、太陽高度角
    在日出、日落的方向上:①當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夏半年),不論觀察點(A)位於南半球或者北半球,都是東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太陽直射赤道時,正東日出、正西日落;③太陽直射南半球時,太陽東南升起、西南落下。03實際計算(1)日出、日落的角度、太陽高度角如下圖所示,假設觀察者位於北半球,此時正值夏半年(則太陽運動軌跡向南傾斜,且東北日出、西北日落),則此時日出的方向為東偏北β°,日落方向為西偏北β°,這個β就是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此時圖中的aæ為太陽高度角,aæ=90°-|當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
  • 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區別
    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以下均用簡稱。當太陽直射地面時,太陽高度為90°,此時太陽輻射強度最大,沒有比90°再大的太陽高度了。太陽高度隨著地方時和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而變化。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對於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高度是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太陽高度角隨著地方時和太陽的赤緯的變化而變化。日升日落,同一地點一天內太陽高度角是不斷變化的。日出日落時角度都為零度,正 午時太陽高度角最大。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高中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答案解析
    【參考答案】正確的地理觀念是地理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來社會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大量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繫的教學內容。
  • 地理微主題——太陽高度與正午太陽高度
    二、太陽高度(一)太陽高度的含義太陽高度角是指對於地球上的某個地點,太陽光的入射方向與該地點所在的地平面的夾角,用「h」表示。>分布規律:以太陽直射點(h=90°)為中心,呈同心圓形式向四周遞減,至晨昏線上為 0°分析方法:太陽高度分布圖與日照圖轉換三、正午太陽高度(一)正午太陽高度的含義正午太陽高度指的是一天當中最大的太陽高度,即當地正午時的太陽高度,用「H」表示。
  •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背完高中地理最難的部分提高30分,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看看!對照自己的情況,利用假期時間查漏補缺。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  ——自然地理部分  第一單元地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 2018高中地理大題最新答題模板
    2018高中地理大題最新答題模板2018年高考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面對緊張而重要的高考,同學們有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8高考地理答題模板,供參考!
  • 巧解樓間距、光伏電站中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
    正午太陽高度角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高中地理考試也常常涉及,例如樓間距的計算、光伏電站塔高影長的計算等等。如何巧解樓間距、光伏電站中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這類地理題目呢?下面就通過兩道例題來介紹此類題型的巧解方法。
  • 高中地理篇138:最全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學霸都在用!
    高中地理篇138:最全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學霸都在用!
  • 地理乾貨 | 高中地理三大專題總結
    從今天起《985核心密卷》專家組繼續為大家每天更新高中知識點資料。了解更多高中地理三大專題總結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方時、國際日界線、遠日點、極夜)
    因此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隨著月份的變化而變化:①近日點:一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近,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快;②遠日點:七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慢。該地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則太陽高度角越大。
  • 高中地理篇155:如何進行地理區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篇155:如何進行地理區位因素分析這是區位選擇的核心原則。
  • 高中地理答題套路——歌謠版,句句都是高分法寶
    歌謠對於記憶來說是一個不二法寶,高中知識需要記憶的知識和需要掌握的答題方法有很多,如果你背來背去還是記不住,那就找歌謠吧,一個不行,那就兩個。小編給大家整理出了高中各科知識答題和記憶口訣。記住了這些口訣,你就學會了高中三年大部分知識,你不贏,誰贏?!1.一近快,七遠慢。
  • 高三地理重點知識總結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誌)、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 中圖版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教案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複習課【課標要求】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2447.html1.運用資料,說明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2.運用資料,說明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教材分析】「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是中圖版地理1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位於課本的初始章節
  • 高中地理全部知識點歸納:97個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建議收藏!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7、太陽活動--黑子(標誌)、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