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今年37歲,是個工作狂,出差、熬夜、應酬,一個都不落下。可人畢竟不是鐵打的,工作狂人也住院了!這天早晨,李先生起床後突然發現自己耳鳴了,耳朵嗡嗡嗡的響,就像幾十隻蚊子在耳邊飛來飛去,惹的人煩躁不已,而且一旦站起來就會感覺頭暈目眩,四周物體來回晃動,感覺房子都要塌了,還伴有陣陣噁心感。李先生選擇靜養,歇了兩天,症狀卻未見絲毫好轉,去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被確診為是美尼爾氏症候群,住了十天院才慢慢恢復過來。這是個什麼病?名字咋這麼拗口?這病嚴重嗎?帶著一系列疑問,我們諮詢了濟南眩暈康復中心的專家們。
美尼爾氏症候群又叫「梅尼埃病」
很多人出現了眩暈,都會往心腦血管疾病、頸椎疾病來靠,雖然美尼爾症候群很常見,但比較容易被忽視,有患者在神經內科、耳鼻喉科看了一圈,也沒效果,最後才確診是美尼爾氏症候群。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會覺得很陌生,聽起來更像是個人名!的確是這樣的,它是1861年首次由法國醫師梅尼埃發現的,所以美尼爾氏症候群又叫梅尼埃病。它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常以突發性的眩暈伴耳鳴、耳聾、眼球震顫等為主要症狀。該病的病因很模糊,一般認為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迷路小動脈痙攣、局部缺氧、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內淋巴產生過多從而引起迷路積水所導致。當然,亦可能與代漸障礙、變態反應或內分泌異常等因素有關。此外,它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1、鍾愛中青年人群:三分之二的美尼爾氏症候群患者是30到50歲的中青年;
2、發病有間隔:美尼爾氏症候群有明顯的發作期和間歇期,間隔從幾年到幾天不等,就是因為存在間歇期,讓人錯以為自己很健康,所以很多患者不以為意,不積極治療,導致間歇期越來越短,病情逐漸加重。
3、說來就來:可在任何時間發作,甚至入睡後也可發作。
4、發作常有誘發因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心理狀態、氣候的變化、過度勞累等都可導致此病的發生。
典型的美尼爾氏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1、眩暈
往往無任何先兆而突然發作的劇烈的旋轉性眩暈,常從夢睡中驚醒或於晨起時發作,病人自訴周圍物體繞自身旋轉,閉眼時則自覺身體在旋轉,病人常呈強迫體位,不敢梢動,動則使症狀加重,在發病期間神志清楚,發作時有噁心,嘔吐,出冷汗,顏面蒼白及血壓下降等症狀,數小時或數天後,眩暈症狀逐漸消失。
2、聽力障礙
發作期聽力下降,而間歇期聽力可有所恢復,但隨著病情發展,聽力損失可逐漸加重,甚至喪失。
3、耳鳴
耳鳴是症狀發作前的可能先兆,耳鳴持續的狀態僅出現在發作期,緩解期變為間歇性,反覆發作後加重並保持持續狀態。發作期耳鳴響度增加,緩解期耳鳴響度減輕。耳鳴聲早起為吹風樣、流水聲,後期為蟬鳴音、汽笛聲、哨鳴音。
4、耳脹悶感
同側頭及耳內悶脹感,多數病人有此症狀,或感頭重腳輕。
美尼爾氏症候群不積極治療,會有哪些危害?
1、無法忍受的眩暈:美尼爾氏症候群的痛苦是一般人很難接受的,發作期有走路不穩、跌倒的可能,還有可能導致長期的臥床活動不能自理,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嚴重併發症的出現: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頭痛痴呆、腦血栓、腦溢血、半身不遂、中風偏癱,甚至猝死 」中老年患者,多次發作還可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循環,從而加重腦供血不足,誘發腦梗塞等症。
3、耳鳴至全聾:美尼爾症候群除了發作期旋轉、嘔吐、患者難忍的痛苦以外,還可以使迷路、前庭、耳蝸器官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死亡和前庭功能喪失,引起耳聾、共濟失調等危害性。
4、巨大的精神壓力:美尼爾症候群患者會造成精神壓力加大,人逐漸產生抑鬱情緒,坑邊、井邊、過馬路、旅遊登山等正常活動,由於擔心美尼爾氏症候群突然發作,都成為危險活動。
常用的治療方法都不盡完美
得了美尼爾氏症候群必須進行系統的治療,否則會使症狀加重,發作次數逐漸增多,發作間歇越來越短,甚至可能長時間處於眩暈的狀態。現在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1、西藥治療
發作期常用西藥來控制眩暈對症治療,如抗膽鹼能藥山莨菪鹼,血管擴張藥氟桂利嗪(西比靈),鎮靜藥:如安定,谷維素;同時要保持安靜,靜臥休息。西藥對美尼爾症候群的治療多以改善內環循環、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消除迷路水腫等方法,雖能暫時緩解臨床症狀,但易反覆,治標不治本,長期吃還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2、手術治療
手術只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病人又喪失工作能力的,局限於單側有病的患者,具統計美尼爾氏綜合症只有5%的患者在手術治療範圍。又要減去病人有心腦肝肺脾腎臟器有病的,可以手術的很少。
3、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美尼爾氏症候群是由於腦髓空虛,清竅失養,或痰火上擾,擾動清竅所致。應用健脾祛溼、滌痰化飲,和中止嘔,平肝熄風等法,辨證施治。但是中醫治療療程漫長,見效緩慢,一旦辨證分型錯誤也會延誤治療時機。
4、情志調養
不良情緒可致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而誘發眩暈。因此,眩暈病人應樹立良好的心態,胸懷寬廣,精神樂觀,不要過分擔憂抑鬱,多參加文娛活動這對預防眩暈症發作和減輕發作次數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