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的是第20本:芭芭拉·明託所著《金字塔原理》。
本書作者芭芭拉·明託作為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有史以來第一名女性顧問,具備優異的寫作能力,這本《金字塔原理》也是基於商業應用而創作的一本工具書。
我讀後最大的感受是,不論是從邏輯思維的養成還是文章寫作的框架形成,本書都具有指導意義。
書分為四個部分: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我將其總結為提出觀點、描述觀點和執行方式三大板塊,去掉了商業化的部分,來分享這本書。
一、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類似於我們學習作文寫作時的總分結構。從縱向角度來說,有一個中心思想,是對下一層思想的總結和概括,下一層思想是對上一層思想的支撐,形成一個金字塔般的正三角結構。
比如,說明一個人很優秀,可能會從他的工作、生活兩方面來證明,在工作中又包括效率、認真程度、技能等等情況。
橫向來說,有兩種方式:一是歸納法,可以用同一個名詞表示這一組思想中的共性,這個共性既是上層思想。二是演繹法,描述出現的問題和現象,找出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二、提出觀點
無論是要提出一個新問題還是一個新見解,都會有一個鋪墊,在書中稱之為「序言「。
作者認為,序言包含以下三個方面:背景,眾所周知的,沒有爭議的表述;衝突,當前背景下,存在的問題是什麼;答案,如何去解決問題。在這三者之後,才是對於問題的進一步的闡述。
就拿文章寫作來說,寫一篇好文章要有一個好結構(背景),那麼好結構到底是什麼呢?(疑問),總分結構就很不錯(答案),然後展開具體的闡述。這也是我們一般思維的模式,不過在表述上,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順序,書中提供了幾種順序供讀者參考:
標準式:背景-衝突-答案。也就是上文的順序。
開門見山:答案-衝突-背景。我一般用總分的結構寫文章,為什麼要用這種結構呢?因為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一個清晰的結構。
突出憂慮:衝突-背景-答案。用總分結構寫文章好麼?我們看過的大多數文章,都是具有清晰結構的,我認為總分結構表述比較清晰,所以我傾向於採用這種結構。
當然還有其他的結構順序可以嘗試,但是目的只有一個:確保在引導他人按照我們的思路思考前,與你的思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三、描述觀點
描述觀點也就是論證階段,針對觀點或問題提出具體的論證,可能是包含方方面面的,那麼這麼多分論點,如何將其有效的整合,最後達到表明主要觀點的目的呢?這就用到了我們之前提到的兩個法則,演繹法和歸納法。
還是以「寫文章用總分結構「來舉例,我們採用歸納法論證時,會通過不同題材的文章來證明,比如某部小說、某篇雜文、某個商業報告,都採用這種方式,清晰明了。
採用演繹法論證時,則是另一種方式:用一句話說明觀點,讀者/聽眾一目了然,抓人眼球,再分開對每個論點進行論述,整體結構就很飽滿,對觀點的支持度就會更高。
要注意的是,在建立分論點時,應保證分組的科學性,既要避免過度分類,又要保證其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才更具有說服力。
四、執行方式
當我們提出某種觀點,緊跟而來的就是如何執行。
這裡存在兩大問題,一個是所提出的觀點/問題的框架,是如何寫好一篇文章,還是如何用總分結構寫好一篇文章?先將邊界界定清楚,才能夠進一步確定執行方式。
二是執行情況的界定,是處於有方案卻不知道如何執行,還是有好幾個執行方案不知道選擇哪一個,或是執行到一半發現方案行不通?
當這兩個問題都有了清晰的答案之後,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比如我們選擇的如何用總分結構寫好一篇文章,問題在於知道總分結構是什麼,但不知道如何應用到寫作中。
這樣,我們就能夠針對問題列出有效解決方案:可以通過閱讀報刊文章,分析其寫作框架,來增進理解;通過寫作課進行系統學習;先嘗試寫一段序言,看一看效果。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排除與優化,一個適合自己的執行方案就出來了。
五、總結
實際上金字塔原理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在應用,只是缺乏系統化的描述,這本書恰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任何思緒受阻的時候,都可以翻開這本書,從中找到解決的方式。
有觀點,有論證,有解決,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由樓外樓的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