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曉嫻
以前我在報社工作的時候,有兩個玩的比較好的編輯,一個叫琪琪,一個叫君君。有次我們三個一起說到社裡很久沒給編輯長工資了,是不是去跟主編申請一下,我說可以試試看。
一個星期後,君君滿臉春風跑來說要請吃飯,而且吃頓好的,我還納悶一向摳門的君君怎麼捨得請客吃飯了,還吃好的,本來大部分都是我請客,偶爾琪琪會買下單。
吃飯間君君說自己跟主編申請漲工資,結果批了。琪琪一下跳起來,把我們都嚇了一跳,氣急敗壞的說:「那主編為什麼不批我的,我也申請了。」
我就問琪琪怎麼跟主編說的?琪琪說他跟主編說了自己經常加班,工作量又很大,希望主編能考慮一下給自己漲點工資。
君君急著打斷琪琪的話說:「你怎麼能這樣跟主編說呢?我跟主編說都是準備好思路的,我直接跟主編說,主編我申請張30%的工資,因為明年我們要做一個新欄目,工作量比去年大一倍,還需要去跟不同作者溝通,保證欄目質量,還要跟進幾個贊助商,可能還要出差,家裡就顧不上了,需要給孩子報晚託班,開銷又大了,如果不加工資,可能我就沒時間加班跟那麼多作者溝通,可能會影響專欄質量,希望主編批准。然後主編就同意了呀」
為什麼君君跟琪琪同樣是申請工資,一個主編很爽氣批了,一個卻被拒絕了呢?這是因為兩人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差距,而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我們都知道職場競爭激烈,但一個人如果沒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往往輪不到拼其他能力。甚至連最基礎本該獲得的保障都爭取不到,因為不會說話,而不會說話的本質就是思維邏輯混亂導致的。所以,邏輯思維強的人,一般混的都不會太差。那如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呢?
畢業於哈佛,是著名的麥肯錫公司第一位女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她寫了一本提升邏輯思維的工具書,叫《金字塔原理》。這本書非常厲害,是政界、商界、教育界的邏輯思維教科書,無論寫報告還是工作總結都會拿出來翻一下,我想琪琪要是在申請工資前看下這本書,說不定主編就能批了。
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裡寫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能夠掌握金字塔邏輯思維方法,你就能把每一件事情想清楚,知道說什麼、怎麼說。你也能知道別人想聽什麼,想要什麼。」
那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就是你要有金字塔原理的邏輯思維知識體系,那什麼是金字塔原理呢?我們都知道金字塔是第一層最寬往上越來越窄的三角形,而三角形頂端就是金字塔的頂端,往往被我們形容一個人所獲得的成就。
而金字塔原理就是類比先說成就,再說過程的從上而下的一種表達方式,也就是說,你在說話的時候,如果先說成就,再說過程別人可能就很有興趣說,比如我一年賺了一個億,我用的什麼方法呢?你願不願意聽下去?
反過來你說我是一個擺地攤賣塑料花的,每天很辛苦然後如何如何,你覺得會吸引人嗎?但這兩種說法可能說的都是李嘉誠先生,所以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邏輯根本。
所以,按照金字塔原理表達方式就是,給你一分鐘說話,你應該前10秒說最重要的結論,中間40秒說原因,後面10秒說總結。這就是金字塔原理表達邏輯的結構: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金字塔結構除了上面這種結構,還有四種結構,分別是:先重要後次要,先全局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
事實上,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總結金字塔原理,就是通過金字塔模型來訓練一個人,學會關注和挖掘別人的意圖、需求、利益點、關注點、興趣點和興奮點。總之就是你一開始就要通過一句話來掉他的胃口,胃口吊起來了,他自然會被吸引住。
這跟寫文章是一樣的,一篇文章第一句話不想看,就不會去看整篇文章了。所以文章開頭我們叫做黃金10秒100字。
但如何思考一個問題卻跟表達是相反的,思考要從最下面往上面分析,就像神探狄仁傑斷案,他一定會從最細微的地方找分析出案件的源頭,然後再一層層往後推。所以,神探狄仁傑斷案如神靠的也是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非他真的是神仙。
金字塔原理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4個步驟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雖然是一本很長好的提升邏輯思維工具書,但確實是有一點枯燥的,所以就我一個人枯燥吧,我把書中如何通過金字塔原理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整理為6個步驟,你只要按照6個步驟去做,無論你在表達,還是思考,都能夠抓住重點。
第一步、找到他人關心點,滿足他人利益。
比如,為什麼君君跟主編申請工資就能被批准,而琪琪卻被拒絕?因為君君找到了主編最關心的點,你要加工資能夠給我提供什麼價值,通過做什麼事情來體現你的價值?最後產生什麼結果?結果是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不這麼做會有什麼問題。
所以,主編才會很自然的就同意了君君的申請,而琪琪說的是去年自己的辛苦,老闆一般不會管你辛不辛苦,只會看你未來能創造什麼價值,你關心自己以往辛苦,而老闆關心的是未來價值,兩個人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怎麼能有一致的結果呢?
所以,提升邏輯思維,就需要找到那個最能夠吊起別人胃口的那個點。
第二步、學會金字塔邏輯結構,上下和下上
什麼是金字塔邏輯結構,也就是說,你在說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你的根據你做的事情的性質,來決定邏輯結構的順序。
比如,如果你想說清楚一件事情,你的邏輯結構就是從上而下的,先說最重要的事情,再說原因和自己的想法等等。
如果你是在思考一件事情,你就要扒開表面現象去深挖表象背後的前因後果,因為什麼,所以才什麼的結構。這樣你在因為上功夫,一定比所以上下功夫,效率要高的多。
第三步、要學會分門別類,魚歸魚,蝦歸蝦
很多人喜歡把魚蝦混為一談,結果啥也說不清楚,在金字塔每一層其實都代表的同一類人,同一類事物。
以前我上過一個人際交往課,說個人一定要去混高層次圈子,但如果一個人沒有同等價值,去跟高層圈子做價值交換,如何去連結他們,勉強擠進去可能也是賠笑臉,所以我們看見很多婚博會、家裝協會等等,就是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不僅讓別人看的清楚,且影響力也大。
而建立邏輯思維這是最重要的環節,比如建立知識體系,你把所有的知識都丟在收藏夾裡,這真的算不上是你的知識體系,充其量是一個倉庫,而且放進去你就不會再進去的倉庫。
所以,無論表達還是思考,都需要把同類東西放在一起去思考,去表達。
第四步、建立裙帶關係,層層遞進到最後的目標
什麼是層層遞進呢?比如金字塔從最底層,到最高層,你是需要一層層爬上去的,下來也需要一層層爬下來的,但無論爬上去還是爬上去,都需要有個梯子,電梯也好樓梯也罷,這個梯子就是連接每一層的最主要的紐帶。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邏輯混亂,其實不是他不知道分類,也不是因為那個是重點,只是沒有一個梯子把重點和所有類別分開來。
在我分享閱讀技巧的時候,我說過一個叫螞蚱邏輯記憶法,指的是把新的知識當做螞蚱,把舊的知識,或者你熟悉的場景事物當成拴住螞蚱的甚至,然後給新知識螞蚱編碼,這種記憶方法會提升一個的長期記憶,和他的邏輯思維能力。
金字塔原理建立的邏輯能力也是同理,就是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找到一條主線,按照主線排列好順序,然後按照順序表達,邏輯能力瞬間就提升好多倍。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建立在邏輯思維的基礎上的。通過邏輯思維把各種事情的細節和前因後果連接起來,再加上思維推理,就能夠高效解決問題。
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說:「如果一個人不去拉門,而是推門,拉門她就永遠會被困在一扇沒有上鎖,向內開的房間裡。」
但如果你提升了邏輯思維能力,你不僅能夠判斷一扇門的開啟方向,也更能看見通往人生更遠更高的每一條路、每一扇門。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