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想知道決定薪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與HR談薪資。其實,決定應屆畢業生薪資的是如下因素:行業、企業、崗位、城市,這幾個因素一旦確定,你的薪資基本上就定下來了。
對於應屆生來說,第一份工作的薪資肯定不是找工作過程中考量最多的因素,你更多應該考量從這個工作中是否可以找尋到職業發展的方向和個人規劃的未來,自己能否在工作中學習到一些學校裡學習不到的、且可以讓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能。
所以,應屆生的薪資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與HR「談」出來的,而是你在挑選什麼樣的行業、企業、崗位、城市時,在你選擇的同時你的薪資水平就被決定下來了。
比如,北上廣深的薪資是遠遠高於其他城市的。如果你不變換城市,薪資就是在行業、企業裡挑選。如果你選擇相對熱門的行業、企業,薪資自然會高一些。如果你選擇直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崗位(例如,銷售),薪資就會高一些。
大部分情況下,應屆生只能被動接受企業提供的標準薪資,比如,本科生5000-8000,各家公司的具體標準有所不同。因為你畢業時沒有太多的資本可以支持你去跟企業談薪資。大多數應屆生都只能獲得一個普通的崗位,如市場、銷售、HR、行政、財務等,招聘單位基本不會在薪資上對任何一個求職者做出特殊的處理。
所以,建議大學生求職者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多看看不同的企業和崗位,這樣就不是在一家企業去「談」工資,而是在許多家企業的薪酬福利裡做一個有比較。當你在某一崗位上持續做下去,積累了足夠的資本之後,你就有實力去和HR談薪資了,無論是在自己企業(加薪),還是在其他的企業(跳槽)。
當然,我們說大學生沒有資本去跟HR談薪酬,這不意味著你沒有權利在HR面前表達自己想要的數字。當你在各輪面試中都展現了自己匹配崗位,可以拿到offer,或者在籤訂勞動合同之前,確實到了談薪水的環節,你應該怎麼說?
很多應屆生被HR問「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時,到底應該怎樣談薪?
這裡所說的「談」,並不是討價還價,只是讓應屆生把自己的薪資要求表達出來。如果要求太低,無疑是對自己的一種貶低;如果要的太高,又顯得自視過高。企業是否可以接受你提出來的薪資,就要看你提的數額是否在企業標準薪資的幅度內。其實公司對每一個崗位都有一個規定的薪酬預算,HR問這個問題,主要是想看看你和公司的預算是否相差很遠。
所以,求職者在談薪酬之前,要了解行情,做到知己知彼。求職者可以通過網絡或前輩大致了解各個行業、崗位在不同地區的指導價位,甚至了解到所應聘公司相對靠譜的薪酬範圍。
在了解行情的基礎上,求職者還要掌握合適的話術,確保事半功倍。
推薦下面這個談薪資的話術模板:
「其實工資不是我決定工作機會的唯一因素,您要我回答這個問題,那我期望的薪資是XX」——了解自己的價值和行業薪酬之後,不妨大膽說出自己的期望,這是一個表達真實意願的好機會。
「我之所以提出這個數字,出於以下2點原因:第一,是基於我的背景、經驗、技能以及工作積極性,我有信心可以快速上手工作。第二,是基於我對這個行業薪資情況的了解」——讓面試官了解到你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這個數字不是「拍腦袋」決定的。
「相信貴司有成熟的薪資體系,可以根據我的具體情況給出合理的薪酬」——稱讚所應聘的公司是大平臺,表示加入的意願和誠意,讓對方不會被你前面所提到的期望薪資嚇住。
「我相信,通過努力,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甚至超出我的期望薪資」——能讓HR感受到你的自信和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她會認可你的上進。
「在我看來,薪酬既是生活的保障,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我相信薪資和能力是成正比的,我會一直朝著更大的目標去努力的」——再次讓HR感受到你是一個有主見、有潛力、有目標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