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與戲劇藝術是分不開的。隨著中國戲劇藝術的發展,面具不能表達出人物的面部表情,於是藝人們開始往臉上塗油彩,慢慢地,臉譜藝術發展了起來。
京劇臉譜的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多彩,人物性格的區分也越加鮮明,常說的紅臉忠、白臉奸、黑臉暴……這些還只是京劇臉譜色彩的一小部分。
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京劇臉譜的色彩有紅、紫、黑、白、藍、綠、黃、老紅、瓦灰、金、銀等色彩。
臉譜的顏色都有一定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英勇、正義,如關羽赤膽忠心,就勾畫紅臉;黃色表示勇猛、殘暴,如《戰宛城》中的典韋、《馬陵道》中的龐涓,勾畫黃臉;白色表示奸詐、多謀,如曹操奸詐,勾畫白臉;黑色表示剛直、果斷,如包拯鐵面無私,勾畫黑臉;藍色表示堅毅、勇敢,如《連環套》中的竇爾墩、《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此外還有神怪仙佛一類人物專用金色、銀色等。
那其中都有什麼有趣的故事那?簡單是舉個例子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
這個竇爾敦盜御馬的故事叫《連環套》
竇爾墩,原名竇開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墩。
竇爾墩出身貧苦農民家庭,自幼給地主打活,他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因不滿地主老財為富不仁,遂涉足綠林,抗清反暴。當時,獻縣以北,河間城以南的方圓數十裡區域內,就是他與綠林好漢們經常嘯取聚義舉之所。竇爾墩一生未婚,他獲取的錢財,多用於濟困扶危,個人堅持過簡樸清貧的生活。當地百姓對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門富戶和反動官府對他卻聞風喪膽,恨之入骨。
作為綠林義士中的勇士,帶領義士給清廷一次又一次沉重打擊。
連連失利的清軍想出了一個先捉拿竇爾墩的老母,誘其投案的毒計。竇母被捕後,官方貼出告示,稱數日之內,竇爾墩若不投案自首,便殺其母。竇爾墩是個孝子,求母心切,誤投囹圄而亡,時年34歲。此事記於《獻縣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