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空間改造 藝術賦彩生活(深觀察)

2020-12-22 人民網

胡同「微花園」改造前後對比圖

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27院兒)裡的藝術空間

27院兒「北平派對」活動中,年輕人與老年人共舞

楊阿姨(左一)在展示自己的手磨咖啡

北京市朝陽區雙井街道「井點」小微空間

廢棄的老物件栽上花,變身胡同立體微花園;閒置空地裝上腦洞大開的遊樂設施,傳來孩子們嬉戲的笑聲;街角荒地有了健身減壓的活動器材,成為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的北京市民發現,家門口不起眼的小角落變了樣。

隨著城市空間增量的日益飽和,如何利用好現有空間資源,深挖小微空間開發潛力,用藝術設計賦能城市空間微改造變得愈發重要。不少規劃師和藝術家們下沉到社區,與社區工作者和居民攜手,讓身邊的小微空間華麗變身。他們是如何做到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

「小而美」的胡同微花園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史家胡同是一條保存比較完好的老街,胡同兩側整齊地排列著朱門黛瓦的四合院,凌叔華、傅作義等人曾在此居住。史家胡同54號院門口,有一處精緻樸實的小花園:一叢月季倚牆生長,牆上的黃色網格窗框上掛著幾個小鐵筐,裡面的朝天椒正紅得耀眼。牆根底下是新砌的魚鱗狀矮牆,矮牆上放置著十幾盆花,有火紅的一品紅、金黃的菊花、黃綠相間的變色木。仔細一看,這些花盆原來是陶罐、湯盆、醬豆腐瓶、塑料飯盒做的。抬頭,竹竿搭起的葡萄架,讓人想起「天棚魚缸石榴樹,姑娘肥狗胖丫頭」的順口溜。

這處寬約五六米的「胡同裡的牆根花園」可是宗奶奶的寶。「北京人愛養花。我喜歡把家裡一些廢棄的老物件當花盆,種點東西。以前這裡是一個煤棚,沒這麼好看,侯教授來了以後,幫著我們改造,現在像模像樣了。」宗奶奶自豪地說,「你夏天來,還能看見年輕人來我這拍婚紗照呢。」

她口中的侯教授是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的風景園林專家,從2015年起,侯曉蕾帶領團隊觀察、記錄、研究了300多處北京老城區居民自發種起來的「微花園」,種花用的器具、花卉種類、種植位置,都要測繪畫圖,加以分析。「居民們自發種植的花草,是北京胡同的特色景觀,他們是生活中的藝術家。我希望用所學的專業園林知識,和居民們一起動手,幫助他們在現有基礎上實現景觀提升。」

在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和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共同支持下,侯曉蕾團隊和自願報名的胡同居民反覆商量、一起動手,設計圖紙、做模型、收拾雜物,讓原來略顯雜亂無章的微花園更精緻美觀了,不僅留住了胡同的人情味兒,受到居民歡迎,還在今年10月獲得了2020IFLA國際大獎。

老少鹹宜的藝術空間

除了街面上的改變,與史家胡同一街之隔的內務部街裡還隱藏著一處胡同裡的文藝空間——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27院兒)。5年前,朝陽門街道打算把內務部街27號院用作社區公共文化空間,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吸引了牛瑞雪、於歌這群從國外研究社區藝術的海歸們紮根胡同。他們成立了北京ONE藝術創意團隊,將小院打造成社區居民和文藝愛好者分享交流、寓教於樂的平臺。

工作日,胡同裡的大爺大媽們常來這裡參加書法、繪畫、編織、舞蹈、話劇小組的活動,而過了下班點和周末兩天,27院兒裡各種潮流藝術活動粉墨登場:單立人喜劇、草木染體驗課、智利音樂會、電影放映和沙龍……玩法花樣翻新。

「內務部街70%的社區居民是老年人,我們希望觀察老年人的生活狀態,發掘老年人的社會價值,以這個院子為平臺,以文化為媒介,讓年輕人融入老年人的生活,也讓老年人融入年輕人的生活。」牛瑞雪說。

27院兒策劃推出的品牌項目「當我像你一樣」已經開展了兩年。活動裡,年輕人會和內務部街的老年人配對,互相體驗對方的生活。老年人帶年輕人去公園打太極、逛胡同,年輕人帶爺爺奶奶穿潮服、玩音樂,代際交流在一次次出行中實現了。27院兒的藝術項目「老好使Shop」既是一個可以買賣的「商店」,也是一個精心陳列的展覽。這裡貨架上擺著胡同阿姨們喜歡的紗面大花寬簷帽、雪花膏、假髮,還有老年人常用的放大鏡、針線、菜罩等日用品。如果想知道老年人最愛吃的零食是什麼,在「老年人零食TOP5」展櫃,你會找到答案。這個記錄下內務部街老人生活智慧的項目不僅是社區藝術家的一項藝術作品,也讓社區居民意識到,原來藝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其實,不僅是社區藝術家在給予社區,社區也在源源不斷地提供藝術家給養。」牛瑞雪說。

2016年9月至今,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培育了300多個文化項目,開展了2300餘場文化活動,服務人群超過9萬人次。朝陽門街道舞蹈隊焦阿姨的家離這裡只有30米左右,她說:「以前這裡是東城區工商聯的辦公場所,感覺和我們有距離。這群年輕人來了以後,這裡變成除了家以外,我們居民最常來的地方!」

看「荒地」如何變廢為寶

在朝陽區雙井街道蘋果社區東北角,有一處名叫「井點」的社區活動空間。除了扭腰器、太空漫步器、揉推器等基礎健身器材外,還有戶外蹦床、鞦韆、陀螺椅、花箱座椅等設施,不鏽鋼鏡面反射牆能讓路人與中國尊「同框」,成為網紅打卡點。

幾個月前,這裡還是一塊單調、低效的公共健身空間,距離地面有80釐米高差,缺少無障礙坡道,也無法滿足上班族午間和下班後的休閒鍛鍊需求。2019年底,這處300平方米的街角小微空間被納入「微空間·向陽而生」項目,試點改造。朝陽區雙井街道責任規劃師「葵花籽兒」城市象限團隊組織了7場公眾參與議事會,與居民一起選點、設計、栽種植物、給場地命名,又一起制定空間使用的「居民公約」。

仔細一看,地面上像井蓋一樣的黑疙瘩竟然是一處戶外蹦床,站在上面蹦幾下,不僅能找回童心,也十分減壓;造型獨特的黃色陀螺椅吸引著四十幾歲的工人大叔坐在上面轉起來,好玩又刺激;「量角器」「三角板」「捲尺」等巨型測量工具,讓場地的藝術元素更加豐富。類似的設計在公共空間中並不多見,除了要有藝術氣息和親和力之外,安全是設計者考慮的首要問題。「葵花籽兒」城市象限團隊創新將大數據監測分析引入「井點」微空間的設計、實施與治理中,能夠準確了解到設備損耗情況,為小微空間改造增加了科技感。

居民參與激發社區活力

在朝陽區常營鄉常營福第社區2號院,一處樓宇間的「玫瑰童話花園」裡,蜿蜒曲折的黃色鋼管,兩頭被做成喇叭狀,一位老奶奶在喇叭的一頭說話,聲音通過管道傳給另一頭的小孫女,引得小女孩咯咯笑起來。這處由廢棄綠地改造成的社區兒童樂園沒有常見的滑梯、鞦韆等設施,而是在土堆狀的不鏽鋼雕塑中間挖個洞,還豎起高低起伏的藝術管道,看起來抽象,孩子們卻玩得不亦樂乎,充分體現了「兒童友好」的特點。

「負責設計的侯曉蕾團隊一開始展示方案時,居民們有些疑惑和擔心,覺得這些奇形怪狀的管道,孩子們不知道怎麼玩。經過多次溝通解釋,大家自發參與到『玫瑰童話花園』的建設中來,和工人們一起搬磚幹活。建好後發現效果果然不錯,孩子們創造了很多新奇好玩的玩法。」常營福第社區的工作人員說。

由於小區人車不分流,缺乏兒童活動場所,2019年,責任規劃師李芳、設計師侯曉蕾與社區居民一起報名了「微空間·向陽而生」項目,並成功立項。大家群策群力,一同推進方案設計和改造實施。從牆體彩繪到砌「福」磚、繪花池、鋪草坪……居民們見證著1300平方米的「玫瑰童話花園」的誕生。

類似的改變還發生在小關街道惠新東街社區服務站前、太陽宮鄉芍藥居北裡208號樓前、南磨房鄉南新園東小區活動場所等小微空間。2019年起,北京市全面推行責任規劃師制度,鼓勵各區縣建立責任規劃師隊伍,下沉到基層社區,開展實踐。通過一段時間的摸底調研,責任規劃師們逐漸發掘出所在轄區的公共空間問題與改造提升需求,瞄準街角、小微綠地、樓門空間發力。

「專業的規劃師、設計師將先進的規劃理念和藝術設計帶進社區,與居民們一起動手,讓規劃從『一張藍圖』落到了身邊環境實實在在的提升中。參與式的微空間改造過程也改善了鄰裡關係,促進社區建設。政府、公益基金、專業技術人員、社區居民相互協作,共同推動基層治理進程。」「微空間·向陽而生」項目主辦方之一、中社社區培育基金工作人員王虹光介紹說。

「我們不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以27院兒公共文化空間為支點,撬動整個區域的鄰裡關係恢復、街區更新推進以及社區可持續發展,激發社區活力,讓居民和周圍工作的年輕人一起樂享藝術生活。」牛瑞雪說。

本文配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小微空間改造 藝術賦彩生活
    隨著城市空間增量的日益飽和,如何利用好現有空間資源,深挖小微空間開發潛力,用藝術設計賦能城市空間微改造變得愈發重要。不少規劃師和藝術家們下沉到社區,與社區工作者和居民攜手,讓身邊的小微空間華麗變身。他們是如何做到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
  • 小微空間改造激發社區活力 藝術全面賦彩生活
    原標題:小微空間改造激發社區活力 藝術全面賦彩生活  廢棄的老物件栽上花,變身胡同立體微花園;閒置空地裝上腦洞大開的遊樂設施,傳來孩子們嬉戲的笑聲;街角荒地有了健身減壓的活動器材,成為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的北京市民發現,家門口不起眼的小角落變了樣。
  • 2019「小空間 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優秀設計方案徵集...
    在城市建設中,一定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努力擴大公共空間,讓老百姓有休閒、健身、娛樂的地方,讓城市成為老百姓宜業宜居的樂園。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海市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時的重要講話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要求,以為人民辦實事,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高人民生活環境品質為出發點,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委聯合開展「小空間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優秀設計方案徵集」。
  • 這個小區即將啟動微空間改造提升
    民安小區微空間改造項目效果圖民安小區微空間改造項目是2020年北京市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範工程試點項目之一。該項目將根據小區特點進行改造,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公共空間混亂亟待改善民安小區微空間改造項目位於民安小區26號樓周圍區域。
  • 北京:小微空間改造讓低效邊角地有了新用途
    北京:小微空間改造讓低效邊角地有了新用途 04:05北京:小微空間改造讓低效邊角地有了新用途04:06來自新華社客戶端在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街這是北京市朝陽區繼雙井街道蘋果社區小微空間「井點1號」改造後的又一成果。今年以來,在寸土寸金的雙井地區,共有3處低效閒置空間經過精細化改造,變成了獨具匠心的便民空間。(圖為「井點2號」改造前、後對比圖。
  • 百姓身邊「微空間」提升改造「小而美」
    原標題:百姓身邊「微空間」 提升改造「小而美」  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展望「十四五」前景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 如何改造身邊「微空間」?就等你來出主意!
    身邊的綠地、休閒設施越多,市民的生活環境也就越舒適。眼下,規劃部門就公開徵集市民身邊的微空間,計劃作為改造的試點。城市裡土地寸土寸金,空間有限,想找到專門的場地建設綠地或休閒設施並不容易。但在一些居民區附近、小區與小區之間、小區與市政道路、綠地之間等處,還有一些面積較小的空間,往往處於閒置狀態。
  • 跨年新展「風痕賦彩」在武漢鐵盾藝術館隆重開幕
    12月25日著名畫家劉敦義「風痕賦彩」繪畫藝術展開幕式在武漢市江夏區鐵盾藝術館隆重舉行。74歲的劉敦義老人曾是一名教師,對美術情有獨鍾,一輩子痴情於繪畫藝術,他不僅擅長人物畫,而且在花鳥、山水畫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在美術界頗有影響。
  • 親子學堂&藝術成長微課堂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澎湃新聞親子學堂攜手尤倫斯(UCCA )兒童藝術中心將免費為全國兒童提供線上藝術成長課,希望「藝術成長微課堂」欄目可以為待在家的孩子們提供獨特的藝術學習體驗。藝術成長微課堂|《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創作吧!
  • 愚園公共市集正式開業 柴米油鹽與藝術空間「混搭」-混搭 藝術空間...
    美術館樓下藏菜市場,柴米油鹽與藝術空間「混搭」!昨天,有著「煙火氣」的弄堂藝術生活體驗新空間———愚園公共市集正式開業。這座兩層樓高,兼具百貨、菜場、小吃以及修鞋、修鎖、裁縫等配套服務,甚至還自帶一座美術館的社區商店,其改造與業態設置一直備受矚目。長寧區商務委表示,市集展現精緻生活,既要打好「情懷牌」,也要算好「經濟帳」和「品牌帳」。
  • 2020北京國際城市設計大會開幕 「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動工
    分布在城市角落裡的閒置、老舊微空間,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和改造,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和生機。11月21日,2020北京國際城市設計大會在北京建築大學開幕,「小空間 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行動計劃」同時頒獎。
  • 家門口小微空間也要「美顏」
    記者上午從市發改委獲悉,本市城六區每區將各打造1個小微空間改造提升示範工程。這6個項目納入第三批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試點,過去的「邊角地」「畸零地」都將得到充分利用。目前,相關設計方案徵集已經告一段落,「最佳人氣獎」投票正在進行中。空間雖小,生活事大。
  • 「魔法師」又出手了,這次對準二環東北角這處小微空間
    對於城市來說,小微空間改造猶如變魔法——原本逼仄髒亂的空間搖身一變,不僅顏值提升、判若兩「間」,而且功能齊備、五臟俱全。奧利給!今天,發改君就給大家介紹一處小微空間改造項目,TA也是2020年北京市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範工程試點中的6個小微空間項目之一。TA就是——東城區民安小區微空間改造項目(以下簡稱「民安小區項目」)。
  • 從中國老年人在74個小微公共空間中的行為習慣,看適老化城市更新策略
    導讀 舊城區內的小微公共空間,特別是街角小微公共空間,是老年人參與城市生活的重要場所,卻常常被忽視。如今,舊城區改造項目遍地開花,但很多項目卻只關注城市形象而忽視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社會環境和文化條件,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3]。因此,如何保證改造工程有利於當地居民,尤其是當地老年人的生活,值得進一步研究。
  • 北京城六區小微空間競相比美,看看哪個最具人氣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本市城六區每區將各打造1個小微空間改造提升示範工程。這6個項目納入第三批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試點,過去都是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邊角地」「畸零地」。目前,相關設計方案徵集已經告一段落,「最佳人氣獎」投票正在進行中。市民提需求,6塊邊角地亟待美顏空間雖小,生活事大。
  • 從市井裡弄到藝術創意街區 愚園路"微整形"期待新生
    對愚園路環境整治和商業調整,是在保留一小部分滿足老居民生活需求的店鋪的基礎上,通過微調整、微更新的方式,將原本過於市井化的水果店、羊毛衫店等調整為與愚園路歷史文化底韻相匹配的新型藝術生活類店鋪,同時美化和升級街區環境,讓愚園路更宜居宜商宜遊。愚園路城市更新可謂'螺螄殼裡做道場'。"
  • 西安二手房改造裝修翻新:居藝術空間,享雅致生活
    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是每一個家庭都必須要有的玄關區域,那麼在我的左手邊是一個功能特別強大的玄關位置,那麼玄關位置的這個寵物功能特別強大的柜子,特別別致的是在右手邊,這裡看到的是【綠庭裝飾】西安二手房改造裝修翻新公司設計師,用各種各樣小的有現代氣質的壁燈組合在這個牆面上的不同的燈來組合出的這個場面
  • 石景山:改造老堵點、設內嵌車位,「小而精」微治理改善城市環境
    吳鏑/攝 資料圖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道路交通、市容環境等問題,今年石景山區相繼開展了10餘個「小而精」的微治理項目,美化城市環境,方便居民出行。微改造暢通老堵點八角西街東側的物美超市門前,過去是一處堵點。短短幾十米內有多家商鋪,買菜居民、外賣電動車、進貨車輛來往頻繁,加上路面又窄,路邊還有公共自行車樁,來往居民苦不堪言。為此,石景山區城管委主動與八角街道會商調研,並於今年4月制定了微改造實施方案。
  • 親子學堂&藝術成長微課堂| 設計迷你美術館
    親子學堂&藝術成長微課堂| 設計迷你美術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20-05-18 15:42 來源:澎湃新聞
  • 拉脫維亞裡加藝術國家博物館改造設計
    此次建築改造旨在創造一座用於保存和展示藝術作品的當代博物館,同時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環境,讓他們可以在博物館中學習,有意義地度過閒暇時光。2010年5月25日,裡加市議會舉辦了一場國際建築設計競賽,為改造及擴建拉脫維亞國家藝術博物館徵集方案。2010年9月30日,經過評委會一致認定,Processoffice建築師事務所提交的方案獲得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