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起,17條市管河道上——
每200米多了一處救生設施
6月底,我市河道湖泊管理處運行管理科剛剛完成了對河道救生設施的驗收。「我們在17條市管河道上設置了河道救生設施,主要包括救生爬梯和救生圈兩部分。這麼一來,可以說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救生成功的可能性,減少溺亡的發生機率,為市民們在親水期間的安全提供多一份保障。」運行管理科副科長範彬說。
爬梯和救生圈的安裝
各有考量
範彬介紹,我市共有21條市管河道,有些河道人跡罕至且遠離市區,所以此次選擇了17條在中心城區且沿岸人口密集的河道進行救生設施的安裝。「我們基本上按每200米一套救生設施、兩岸呈『品』字形安裝的要求進行設置,但是也會根據河面上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有些有碼頭或者自然護坡的地方不需要安裝爬梯;有些河道流經小區、學校等,周圍都有圍欄攔住,也就不適合安裝救生圈了。」範彬說。
4個多月的時間
全部安裝驗收完畢
「為了防止岸上有人爬下去發生意外安全事故,所以我們在安裝爬梯的時候,要求離駁岸壓頂有0.8米的距離,」範彬說,「這樣一來,岸上和水面的各種因素就都能兼顧到了。」
至於救生圈的作用,範彬表示,是岸上的人在聽到呼救後,可以將救生圈取下扔給遠離救生爬梯的落水者,讓落水者利用救生圈遊至救生爬梯,從而實行有效救助。
「從去年下半年摸底調查、今年2月份製作安裝,到5月底完成、6月底驗收完畢,目前,我們一共安裝了467個爬梯,390個救生圈。」範彬說。
河道保潔船上的救生圈
救生的又一重保障
「此外,我們的鐵製河道保潔船上都配備了救生圈,一來是保潔員可以自救,二來由於保潔員們多數時間都在河面上,所以在突發情況下也可以救人。」範彬說。
範彬介紹,河道保潔員們每天都要在固定河道上循環幾個來回,所有的河道保潔工作都要由他們來完成。「有時候甚至會有樹木、沙發、電動車這些大型垃圾,像浸了水的沙發往往重達100多斤,全部要靠船上的兩個人用人力搬上來。所以我們也一再跟保潔員強調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穿好救生衣。」
河長辦 董逸 文
圖片由被採訪單位提供
來源: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