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偶然,在一個購物群裡,看到一位寶媽分享她二年級女兒朗讀英文版《哈利波特》的視頻,驚住了。
同樣是二年級孩子,我們剛能認全26個英文字母,人家怎麼做到讀原版大部頭的呢?
老母親我便加了那位媽媽的聯繫方式,向人討教學習方法。
誰想到,這為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雞娃世界。這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產階層激勵娃娃的一種稱呼,雞娃們從小就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個個身懷絕技。
我偶然認識的這位媽媽號稱佛系雞娃,從孩子5周歲開始走上英語學習之路,並不寄希望於培訓班,而是通過創造家庭英語學習環境:閱讀原版分級讀物、閱讀原文書、聽看原文音頻視頻,報線上外教班等方式。
3年時間,她的孩子做高考題完全沒有問題。
01回顧我娃英語啟蒙血淚史
我學英語出身,不是科班,是自考。但有點小天賦,所以考試一路順利,口語發音標準。自信可以在娃英語學習(純應試)路上助力。
在娃的英語學習甚至是其他學科學習方面,計劃是全部安排在三年級以後,這之前只想讓他盡情玩耍。因為這樣的計劃,上學後也沒參加什麼補習班,一直跟著學校節奏,按部就班。
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在娃英語啟蒙方面一直進展不順利。孩子幼時,流行原版繪本閱讀,試圖給他讀過一些。
一方面擔心英語介入過早影響拼音學習,另一方面因為選擇的書難度太大(現在總結),又沒認真(沒錢+懶)研究更豐富的原版資源,導致孩子對英語不感興趣,也就那麼不了了之了。偶而(我想起來時)給他看一點動畫片,特別不靠譜地讀一讀線上平臺自然拼讀讀物。
班裡有小朋友從一年級開始就學新概念了。我總覺得新概念太枯燥,不利於激發孩子興趣。線上課又擔心對眼睛不好。英語學習就拖拉至今。
進入雞娃的世界,發現我耽誤了孩子最佳英語啟蒙時間(有人主張0歲開始,有人主張3歲開始)。
02看到點希望
雞娃們,小學畢業時就把英語拉到初高中水平,甚至更高。你是不是覺得,這父母都瘋了?
一開始,我也疑惑。這樣的話,孩子得累成啥樣?
直到我讀蓋兆泉這兩本書(感謝那位媽媽推薦),《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和《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2》,醍醐灌頂。孩子小學畢業前達到初高中水平,確實有路線、有方法!
蓋兆泉老師是外研社的編輯,了解一點的人都知道,外研社是外語出版物資深出版社。
在蓋老師之前,我對安妮鮮花、廖彩杏、汪培珽都略有了解,前面說過,孩子幼時試圖給孩子讀原版讀物,那是受她們影響。
但,5歲開始,娃對英語反感。我就放棄了英語啟蒙。這一晃,孩子8歲了。錯過了蓋老師理念中最理想的啟蒙年齡(3歲),但還有希望。
03重新上路
讀完蓋老師的書,像當頭一棒,敲醒了我。英語只是工具,它承載的內容和中文世界一樣,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為他提供什麼。提供的讀物、聽的素材在他的實力水平之上加一點點難度(100個單詞裡只有1-5個詞不懂)即可。這一點,孩子小時,我做的很不好,買到的原文繪本都很難,大篇大篇的英文,孩子感覺沒意思太正常了。
第一本書,蓋老師引入了語言學概念,對學得和習得、母語、二語和外語學習進行了科普,提供了路線、方法、書單,也一再強調每個孩子都應該根據自己情況做出調整,很客觀。
第二本書,蓋老師對不同年齡層(3-5歲、6歲、7-9歲、10-12歲、13-15歲)孩子英語學習線路進行了更為細緻的規劃,是懶人版路線。適合沒時間研究資源、不懂英語的家長。照著做,進行微調就行了。
看完這兩本書,雖然我並沒有立志讓孩子也做雞娃,但起碼在英語學習這塊,不再迷茫。怎樣利用小學這段時間,讓孩子充滿快樂地把英語提高到初高中水平,總算有了清晰路線。剩下的就是陪著娃堅持下去。
04圈子不同,不能強融
我自己的英語學習之路,完全靠著一點天賦摸索出來。做到了發音標準,口語清晰。但還是無法和母語國家的人相比。
做了媽媽,忙碌於日常生活,朝九晚五疲於奔命。
可是,每個牛娃背後都有那拼命付出的家長,有的不是陪娃補習就是在陪娃補習的路上(這一類見的更多);有的本人就是學霸,方法、素材、資源一一收集,又想盡辦法陪娃一路學習。付出心血、付出金錢,做父母的都想扶娃一程,希望未來的他有能力應對殘酷的競爭。
但不得不承認,經濟基礎和父母學識基礎已經將孩子們的起跑線拉開。
比如我家,普通工薪階層,雖然明確了英語學習路線,但在購買原版讀物時,並不能像中產家庭毫無顧忌,給孩子提供10倍資源(用錢堆起讀物);在選擇線上平臺時,同樣要考慮成本,不能選擇大平臺。我認識的那位媽媽,她家書架藏書量都可以跟圖書館媲美了。
雖說,圈子不同,不能強融。但是,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地選擇?咱也不求強融,能看看好資源,讓孩子眼界開闊一些就行。
蓋老師這兩套書確實實用,都精確到每天用多長時間聽、讀,每個階段應該學什麼了。照著做就是了。
以上,是一個焦慮的老母親碎碎念。
英語學習踩過的坑,留言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