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的名片上寫著「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家中的書架上更是整齊擺放著他的諸多譯作,「算上系列的書,還有近幾年出的書,何止60本啊,現在是84本!」86歲的許淵衝先生聲如洪鐘。
生於1921年的許先生與中國共產黨同歲,一生經歷頗豐: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困難時期,從改革開放到新世紀中國的繁榮時期。回首往事,許先生感慨:「時勢造我,我造時勢,現在的一切都是在人生際遇中逐步打下基礎的。」
詩譯英法唯一人
許先生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英文系,大學期間曾留學法國,回國後先後擔任英文、法文教授。
翻譯了《詩經》、《楚辭》、《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眾多名著,可以說是將中國古典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第一專家。1999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諾貝爾獎評委、瑞典的華克維斯特院士曾贊其譯作為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的樣本。
許先生善於在翻譯中運用中國古典詩詞的修辭法,將作品中的音律、意境的妙處都表現出來。他最自豪的一句翻譯是將毛澤東主席的「不愛紅裝愛武裝」翻譯為「notpowerthe face, but face the power」,把「紅裝」譯為「powdertheface」(塗脂抹粉),把「武裝」譯為「facethepowder」(面對硝煙),正好表現了原文的「紅」與「武」相對和「裝」字的重複。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也是如此。「字對字的翻譯並不能將作者描寫的客觀事物和情感譯出,當然也不能使讀者感到愉悅。」許先生說:「翻譯應該是選擇最好的文字、最好的表達方式。」
宣揚文化長志氣
了解一個民族最好的方式是看它的文學作品和它的歷史。奧運即將到來,許先生希望能夠通過奧運宣揚中國傳統文化。他正忙於將數十年來譯作中的精華,包括《論語》、《道德經》、《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十部經典整理成選集出版。今年10月,北京大學向北京奧組委推薦將這本選集作為禮物贈送給參加奧運會的各國元首、外交使節、運動員代表,希望以此發揚奧運精神、傳播中華文化。「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文明,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推向世界,是中國文化整體發展的動態,也是人們的內心需求。」許先生說:「希望能藉此長長民族的志氣!」
一位國外作家看過他翻譯的中國古詩詞後,驚嘆世界上又出現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許先生感嘆:「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國70年前就有這樣世界一流的翻譯!」而現在,「我們有那麼多的大使館,那麼多的孔子學院,我們不能只教漢語,我們要讓世界知道,中國擁有世界頂尖的文學和哲學!」
奧運精神促和平
談起奧運,許先生自有一番論調。他說:「古希臘教育家亞里斯多德談育人,主要是體育和音樂,而中國之育人,強調禮樂。二者是共通的,區別在於:西方強調體育是希望做強者,中國強調禮是要培養好人。」
那麼究竟要做強者還是好人呢?許先生解釋道:「孔子教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現在的體育精神"友誼競爭"也在強調不要為了比賽而比賽。體育的出現是為了世界的進步,和平更能加快世界進步的腳步。中國的好人思想可以和西方的強人思想形成互補,這樣的精神也是我們可以貢獻給奧運的。」許先生認為,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為了四年一屆的體育盛事歡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