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的準媽媽,大都會經歷這樣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看到驗孕棒上兩道槓的欣喜若狂,到孕中後期開始為胎寶寶健康擔心、焦慮。稍有不適就戰戰兢兢,吃東西小心翼翼,每次產檢都像是在闖關打怪。
所以,新手媽媽在飲食上會有很多疑問:「孕期吃得越多越好嗎?」「我現在有些貧血,是不是應該多吃肉?」「孕期多吃水果是不是對胎兒皮膚好?」
-1-
控糖
懷孕期間身體新陳代謝比較快,加上每天進食精米細面、滋補高湯、高糖水果等這些食物,很容易就會讓糖分攝入過多,血糖升高。很多孕媽「談糖色變」,這是因為一旦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就可能會造成胎兒早產、羊水過多、黃疸、新生兒低血糖等症狀,。重要的是得過妊娠期糖尿病,未來再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一旦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就必須要操控飲食!做到與甜食絕緣,主食不要太精細,適當吃粗糧(燕麥),看到含糖量高的水果也要繞道走。同時還需要隨時檢測自己的血糖值,每周至少測量兩次,分別在空腹、三餐後兩小時。
-2-
少油少鹽
妊娠期高血壓和妊娠期糖尿病一樣常見,究其原因不外乎準媽媽管不住嘴,喜歡吃火鍋、麻辣燙、漢堡等。只圖一時之快意,卻忽視了其危害。長期吃太鹹的食物,身體內鈉攝入過量,會造成鈣質流失,最常見的是孕期腿抽筋。時間一長還會引發孕期高血壓,最直接的表象是孕期浮腫,嚴重時會影響孕媽媽心臟、肝臟、腎臟器官。
-3-
補充蛋白質
資深寶媽都知道,孕期除了要飲食清淡、少糖、少鹽之外,蛋白質也是必不可少的,補充蛋白質不僅能提高孕媽和胎兒自身的免疫力,有利於胎兒身體各器官發育,還會有助孕媽媽睡眠。所以,牛奶、雞蛋、大豆類的食物可以吃起來了。
-4-
少吃多餐、營養均衡
我們常說少食多餐,相信很多準媽媽只是做到了多餐,而並沒有少食。為了能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很多準媽媽在孕後期胃口大開,。除了一日三餐外,下午和晚上也不忘記加餐,水果零食不離口,孕期營養品囤不完,恨不得把營養一股腦全塞進肚裡,又少於鍛鍊,結果體重暴增,後期妊娠期高血壓、難產的概率就會增加。
總之,準媽媽的飲食直接關乎兩個人的健康,想要科學健康孕育新生命,除了要在飲食上注意之外,適當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