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帶娃來家裡玩,他們家一到吃飯時間就犯難了。孩爸說,娃的事情,陪玩哄睡洗澡洗粑粑怎麼都行,就是別讓我餵飯!
有沒有很想握個爪?
多數人都以為孩子不愛吃飯,是生來胃口不好,耐著性子一勺勺生塞,追著餵、邊吃邊玩、手機下飯、電視下飯,什麼毛病都慣出來了,孩子還是吃不了多少。
真的只是胃口問題、性格問題嗎?有時候,還真不是。我給大家講上一兩例。
有個媽媽跟我說,他家兒子5歲了,特別不愛吃飯,不長個兒,是幼兒園班裡最矮小的一個。不但不愛吃飯,還不愛睡覺,晚上鬧騰到11點多才睡,中午也不睡,這樣不吃不睡的,又長不高,可怎麼辦?
這位媽媽經常來找我看病,剛開始孩子的問題她只是順便問了幾句,我讓她先試試保和丸和大山楂丸,依我常年觀察,一般性的孩子食慾不佳,這兩個藥大部分都能解決。
大山楂丸是開胃的,山楂嘛,酸酸甜甜,吃了就會想吃飯。保和丸是消食的,同時也有開胃的成分,主要是用來化積食。一般孩子胃口不好,吃飯不香,都是因為體內有積食。積食是什麼?就是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孩子最愛吃的餅乾、蛋糕、零食等,這些煎炸、滋膩、熱氣的食物,消化不完全,就會成為積食。或者飯後不活動,吃完馬上睡,睡前吃宵夜等不良習慣,也可能導致體內積食。小孩子很難避免,多多少少都會有胃口不好的時候,就是這個原因。吃大山楂丸和保和丸,腸胃裡沒有積食,胃口又開了,自然就想吃飯了。
我自己家孩子有時也會胃口不好,一般吃上幾次保和丸,吃飯就很香了。
但是她家孩子吃了一段時間,還是沒見效果。其實在此之前,已經試過很多方法,市面上那些健胃消食的藥,中藥、西藥、偏方,很多都試過了,都沒用。
實在是沒有辦法,她才把孩子帶來,讓我面診。我一看,的確挺瘦小的,孩子的兩側扁桃體還有點腫大。扁桃體腫大,通常是伴隨著感冒一起發生的,我估計是前面某一次感冒的時候,使用了太寒涼的藥或抗生素導致的。本該發散出去的鬱火,被強行壓下來,就堵在那個地方了。
我再一摸脈,是很明顯的緩脈,就是說脈跳得很柔緩。有一種中醫所說的太陽中風的感冒,就是這種脈象。再張開嘴巴看舌苔,白白的。白胎,代表有風寒在體表。另外,他還有大便乾等情況,意味著體內有熱。
這樣一看就很明顯了,他其實一直處於感冒未痊癒的狀態,只是沒有發覺。這不能怪家長大意,因為有一種感冒就是不易察覺,從外部來看並沒有明顯的症狀,要看舌苔脈象才能知道。他這是上一次的感冒還沒好完,那些明顯的感冒症狀消失了以後,以為病就好了,其實並沒有,體表的風寒沒有盡除,實際上孩子一直處於外寒內熱的感冒狀態中,還傷到了脾胃。
孩子睡得特別晚,白天晚上都不愛睡覺,其實不是他精力旺盛,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著。如果會表達的話,他的心裡應該是有點煩躁的。《傷寒論》六經辨證講的太陽轉陽明,剛開始是外受風寒,後來就傳裡轉熱了,胃火和內熱一直在體內燒灼,這種狀態下,人是很容易煩躁,安靜不下來的。
難怪吃了那麼多健脾開胃的藥都沒用,不解除外感、治好感冒的話,吃什麼神仙開胃藥都不會有用。
既然沒有明顯的感冒症狀,為什麼還要先治感冒呢?慢慢不就好了嗎?感著冒就不能調脾胃嗎?
中醫看病有個規律,外感和內傷同時存在的話,一定要先治外感,才能治內傷的病,外感不解決,內傷的病也很難治好。
道理不好講,用事實說話:有個患者來找我治胃病,她經常胃疼,剛開始吃藥就不小心感冒了,扛著不管,繼續吃胃藥,結果怎麼都不見好,還是胃疼。我讓她趕緊停了胃藥,換了感冒的方子,先治感冒。感冒好了以後,再吃胃藥,很快就見效了。
找到癥結所在,就能夠有的放矢了。最後,我給他用了一個叫小建中湯的經典方,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幾味健胃消食的藥,5劑藥吃完後,他媽媽就發來微信說,他現在不僅能吃完飯,連碗邊邊的米粒都吃完了,吃完還接著要,吃飯從沒有這麼香過。小傢伙吃得滿臉是飯,還要發語音跟醫生叔叔匯報一下情況。
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小建中湯是《金匱要略》裡的經典方,「建中」,就是把中間建設起來的意思,在五行中人體的中間就是脾胃。小建中湯是滋養脾陰最好的一個方子,它其實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了芍藥用量和飴糖。飴糖是什麼?就是麥芽糖,甜甜的補脾胃,中醫說的甘能入脾。整個方子既補,又非常溫和,非常適合因感冒而起,風寒未盡久而未愈,稍有內熱而導致的各種脾胃病症,也適合現在常見的被濫用抗生素導致的兒童脾虛體質。
長期感冒外寒不解,就會產生內熱,因為邪氣不能通過適當發汗排出去,就鬱在體內生熱,內熱重了就會脾陰虛。陰虛內熱就會煩躁不想睡覺,不想吃乾飯,只想吃水果、喝飲料,現在很多小孩子一吃飯就想喝水,一定要喝水才能吃下飯,就是這個原因。
還有一個孩子,也是因為吃飯不好的問題來找我看。他特別怕熱,平時從來不會主動想吃東西,有時吃的時候還會想吐,甚至吃到一半就嘔出來。
家長著急啊,不愛吃,就吃那麼一點點還吐,這哪夠營養?每次吃飯的時候只有使勁兒塞,能塞多少算多少,總比不吃強。
我觀察他的情況,家長恰恰是用錯方法了。他的脈象特別有力,又很怕熱,長期便秘,經常三四天不拉,這些狀況表明他內熱很重,應該是家長長期這樣硬塞,胃裡長期有熱,不往下走,只往上頂,才會吃飯想吐,吃了會嘔。這種情況,要吃大黃甘草湯,把熱瀉一瀉。
果然,就用了大黃和甘草兩味藥,吃了以後,孩子慢慢就能吃飯了,也不吐了,裡面我甚至沒有用任何健胃消食的藥。
家裡有個吃飯困難戶,吃飯磨人也就忍了,但是如果眼看孩子不長個兒,誰能不著急?幾個孩子在一塊兒玩,家長們有意無意地都會比比個頭,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矮小,免不了就會生出憂愁來。
孩子不長個兒,西醫通常會歸因於生長激素之類的原因,補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但往往吃了也不見長。中醫認為,要長個兒,首先要讓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脾胃好,才能長得高。
調脾胃有很多種方法,市面上也有很多成藥,但有時這些常規的方法都不管用的時候,需要考慮身體其他方面是否出了問題。孩子不愛吃飯,可能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