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子中心男主任
炎熱的夏天,喜出汗的寶寶,特別是胖乎乎的寶寶,脖子上堆了一堆的肉肉,經常出現淹脖子的情況,怎麼辦呢?
淹脖子是怎麼回事呢?
淹脖子,醫學上稱 「間擦疹」,又叫「褶爛」。泛指皮膚褶皺處包括頸部、胳肢窩、大腿內側、腹股溝等,由於積汗潮溼、局部熱量不能散發,相貼的皮膚互相摩擦,而引起局部充血、糜爛、表皮脫落,嚴重時還會因細菌感染導致皮膚潰爛。有些地方俗稱為「皮膚淹了」。
出現淹脖子怎麼護理呢?
1.熱毛巾敷:若寶寶皮膚淹的不嚴重,可用熱毛巾熱敷,每次熱敷20分鐘左右,每天堅持做3--5次。熱敷完要用幹布輕輕蘸幹,不要來回擦,以免加重皮膚損傷,擦乾後最好讓寶寶脖子晾一晾。
2.曬太陽:多讓寶寶身體有褶皺部位曬曬太陽。寶寶脖子淹了,會因細菌滋生而發紅髮癢,可以把寶寶抱到陽光不是很毒的太陽底下,讓寶寶的頭部向後仰,曬曬寶寶小脖子。
3.抗生素:如果淹脖子導致皮膚有破潰、滲出,也就是感染的話,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進行消炎。
平時也要注意在寶寶洗完澡後,用吹風機在寶寶的褶皺處吹乾,這樣能夠保持寶寶皮膚乾爽,但要注意吹風機的溫度不要灼傷寶寶。如寶寶大腿被淹,應及時更換尿不溼。
新生兒淹脖子需要注意什麼呢?
當新生兒皮膚褶皺處出現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潰爛,並伴紅癢時,建議及時帶寶寶就醫治療。新生兒脖子被淹,切記不要用爽身粉、痱子粉,因為頸部褶皺處較易出汗,爽身粉遇水形成顆粒,阻塞毛孔,會引起皮膚出現紅疙瘩,起反作用。
如何預防淹脖子?
給寶寶餵奶的時,脖子很容易出汗,可以在餵奶前給寶寶的下巴處墊一層透氣的圍巾或紗布,可以及時的吸取汗液和流出的奶汁,這樣可以有效預防新生兒淹脖子。餵奶後,也要及時的清理新生兒脖子頸部的汗液。
要防止新生兒淹脖子,就要加大脖子褶皺處的日常護理,要經常的清洗。清洗完之後,頸部要記得抹上潤膚霜(這是在新生兒沒有淹脖子的情況下)。
儘量讓室內保持通風涼爽,保證新生兒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下能夠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出汗過多,讓寶寶的脖子處於比較乾爽的狀態。如室溫過高,不注意通風和保持清潔,寶寶的頸部就會很容易出汗而被細菌感染,從而引起淹脖子。
我是小編,請關注我,了解更多相關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