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智能化是下一輪生產力革命核心力量

2020-12-25 信網

成立已經超過50年的「國二招」賓館立志要做百年老店,在12月24日這個碎玉飄斜的冬日清晨,中新社主辦的「新時代·新使命·國是論壇2019年會」正在此間舉行。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CTO)韋青,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演講題目《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觀點直接鮮明:落地是技術的終極使命。可他講起來,卻像一場哲學講座,把現場聽眾引入了一場思想的盛宴中。

認清我們即將面臨的時代

「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即將面臨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嗎?」韋青不同凡響的發問,讓現場和在線所有看直播的觀眾都陷入思考。

韋青給出了自己的兩個判斷:第一,中國在過去幾百年裡頭一次,有了必要的前提要素,能夠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第二,如果中國不能產生自己的話語權和理論體系,而是一味地從別人那裡援引一些理論、經驗、知識,可以讓我們走到今天,但是必定無法讓我們到達明天!中國需要有自己的理論,這種理論建立是在對現狀和未來正確認知的基礎上。

韋青認為,中國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但首先要識別這種優勢,其次還要把它提升到理論高度,否則別人就無法理解你為什麼這麼先進。他進一步指出,技術不是抽象化的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其實技術早就強勢進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他擺了擺手中的錄音筆,「不管中文、英文講話,只要有它,馬上能夠變成文字,準確率在95%以上。」

韋青聲明,要想理解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在科技行業有個專業詞彙叫範式轉移。如果思維方式不變的話,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對世界本源的認知就不會演進,思維方式的僵化讓人們根本無法理解現實世界,在無形中就被拋棄了。

這個時代最危險的,其實不是趕不上時代,而是連趕什麼都不知道。這裡相關性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工作和這個世界已經不相關了,那他努力了一輩子,等於都在做無用功。

數位化、智能化是下一輪生產力革命的核心力量

韋青說,當前製造業就處於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從技術角度來看,真正變革的帷幕遠沒有拉開,才剛剛掀起了一個角,主角還沒出來呢,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只不過是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的一個前奏罷了。

技術的變革會帶來社會的變革,但韋青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我們面臨的,到底是工業革命,還是文藝復興?要創新,還是要回歸?拿印刷術來舉例,印刷術真正改變了過去幾百年,從文藝復興到宗教革命,再到啟蒙運動和資本主義萌芽,直到工業革命和現代化社會,印刷術是一個巨大的加速器,也是一個催化劑。

韋青說,從技術角度來看,數位化、智能化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極大原動力。這裡面有經濟學的原因,有社會學的原因,可以參考比對第一次文藝復興後印刷術對社會造成的巨大影響:信息的無處不在和知識的自由分享。

數位化是一種思維範式,比如微軟作為一家外資公司,中國員工在跟美國和歐洲的同事談的時候,就需要掌握全球話語權和話語體系方式,否則就會吃虧,公司如此,國家更是如此。

在無人區為世界指引方向

韋青認為世界上有兩類人:實踐者和空想家。對於實踐者來說,當所有的範式全部變革後,事實上已經沒有標準答案可尋了。中國人特別善於在有答案的時候,依靠答案實現飛速增長。但現在,國人要逐漸改變固有思維定式,開始習慣進入無人區。

任正非一直說華為進入無人區了,其實微軟也是,相信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國家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無人區需要空想家。

中國在思維方式上有自己的優勢,具有極強的抽象能力,再加上數位化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用清晰邏輯來闡述自己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韋青指出,中國實踐所產生的新方法和新思想,將重新定義人與機器的關係,將社會治理由粗顆粒推進到細顆粒狀,專業化、系統化、流程化推動「雲—物—大—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建設,最終實現人才、數據、行業、生態和算法的全面協調永續發展,在無人區為世界指引方向。(李 釗)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古德]

相關焦點

  • 從數據要素到數據生產力,深挖數據價值推動數據增值
    文/陳根從狩獵時代到農業時代,人類經歷了從打獵技術向耕種技術的跳躍式革命。200多年前,蒸汽機的發明代替了牛、馬的動力,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啟工業化之路。在此之後,電力的出現帶動了電氣化革命。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生產力的不斷躍遷,新生產工具、新勞動主體、新生產要素的不斷湧現。
  • 專家:人工智慧是推動新一輪軍事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快速增長、算力的顯著提升和深度學習算法的進步,人工智慧在經歷了兩起兩落的起伏後,迎來了第三次發展浪潮,正深刻影響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深刻影響未來戰爭的樣貌,無生命智能體、機器人戰鬥員在智能化戰爭中的作用凸顯,「人對人」的戰爭將向「人機混合編組」甚至「機器自主作戰」的戰爭拓展,智能將與火力、機動力和信息力一起,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關鍵因素。
  • 構築人工智慧先發優勢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戰略主動——科技部黨組...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題:構築人工智慧先發優勢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戰略主動——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解讀我國首個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新華社記者陳芳、餘曉潔、胡喆  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
  • 百融雲創:AI是金融數位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百融雲創:AI是金融數位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2020年12月11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
  • 新科技革命會帶來什麼樣的產業變革
    一般來講,科學革命是技術革命的基礎與理論前提,科學革命一般不會直接引發產業變革。技術革命則能夠直接對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產生影響,成為推動產業革命爆發的直接驅動力。所謂21世紀的新科技革命,是目前前沿領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科技成就。它是20世紀後半葉科技革命的延續與拓展,整體上關聯科學革命而聚焦於技術革命,同時影響到新的產業變革。
  • 上汽集團攜手七牛雲 推動汽車行業網聯化、數位化發展
    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與能源革命中,不少專家指出,智能化和電動化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兩大方向。技術革新 領軍未來當前,以 5G、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汽車產業的應用,推動了汽車產業相關領域的發展。
  • 新一輪科技革命有何特點?中國科學院院長最新解析
    「這一輪科技革命和歷史上幾次科技革命的區別,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各學科領域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廣泛擴散滲透上。」在8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要趨勢進行解析。他指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加速演進,具有許多新的特點。
  • 畢馬威發布智能組織「進化論」,數位化時代讓德魯克「走下神壇」?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在新的時代坐標下,企業的生產力及其生產關係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與進步,向市場提供產品與服務的能力獲得了極大提升和釋放,與此相對應的企業內部資源協調決策機制與管理模式也正經歷著很大的變革。在智能時代下,如何構建有效的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也一直是企業管理領域重點關注的對象與研究課題。」
  • 計算力就是生產力 淺析浪潮智算中心的多維價值
    2020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數位化社會實踐席捲各行各業,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無接觸」「全線上」效應凸顯了數位化技術的價值。在這背後,數字經濟早已成為國家經濟增長核心關鍵力量。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36.2%,對GDP增長貢獻率67.7%。
  • 數據生產力崛起-啟示錄
    新生產力的崛起:數據生產力產業技術革命的範式遷移,每一次產業技術的興起,均產生一組協同作用、相互依賴的產業以及一個或更多的基礎設施網絡,帶來傳統利益格局、產業體系、制度文化的重構。第一次產業技術革命在英國打開了機械化大門,世界正逐漸變「大」。第二次產業技術革命是鐵路和蒸汽動力的廣泛應用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和美洲,世界正在逐漸變「快」。
  • 百度、德勤管理諮詢解析《知識中臺白皮書》聚焦企業智能化躍升
    近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36次提及科技,其中人工智慧成為最高優先級、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性技術,在十四五規劃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百度作為國內人工智慧的頭雁企業,致力於發揮AI技術領域多年積累的優勢,以雲計算為基礎,已將人工智慧深度落地在金融、政務、交通、能源、醫療等重要行業賽道。
  • 《第二次機器革命》核心觀點
    在摩爾定律和數位化共同推動下,具有潛在價值的電子「積木」在全世界呈現出了爆發態勢,各種組合、各種可能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倍增長。我們把這種創新稱之為全球性的「積木式創新」。  ●我們相信未來的創新和生產力將會以非常健康的速度持續性地增長。大量的「創新積木」將會不斷地出現,它們會一直以越來越出色的方式重組在一起。
  • 提升智能生產力 戴爾重新定義智能化PC部署
    在戴爾看來,用戶希望PC的性能更強大,更快速,能夠處理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數據;此外,用戶希望PC的部署能夠非常靈活,能夠在不同空間不同場合下使用;同時,用戶希望需要部署PC的時候,能夠部署算力,輕鬆實現移動辦公。
  • 探索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數位化路徑
    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握數字「新基建」融合發展的契機,以數位化轉型推進一體化整合,以智能化融合帶動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激發創新驅動力,引領區域內產業結構的高端化、現代化升級,在全球價值鏈的階梯上持續向中高端攀升。
  • 訪遞歸神經網絡之父:AI下一輪革命的核心是「人工好奇心」
    他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人工好奇心(Artificial curiosity)將成為下一輪人工智慧的核心,智慧機器人主要從自己發明的實驗中學習,偶爾才向人類學習。當前,機器人的智慧仍然比不上兒童、甚至某些小動物。
  • 再登APEC舞臺 五糧液用「數字生產力」構建「大國濃香」話語體系
    五糧液以戰略合作夥伴的身份再度亮相APEC舞臺,全面展示了五糧液的數位化成就,並以創新力與行動力為核心,賦能中國酒業的「數字生產力」,向世界傳遞大國濃香的自信和力量。 那麼,要構建「大國濃香」的話語體系,五糧液進行著怎樣的數位化升級之路?
  • 數位化電網時代的「變」與「不變」
    數位化浪潮席捲而至,隨之而來的,是數字革命與能源革命的深度交融。深化「大雲物智移鏈」等技術在電力領域的融合應用,已成為當下電力行業謀求轉型、開拓新機的應對之策。長年紮根一線的南網深圳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線路班班長楊興,至今談起巡檢工作的顛覆性變化依然難以置信。
  • 人工智慧潮流下,企業如何利用人工智慧變革工作流程?
    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引領性技術,人工智慧與網際網路、大數據、機器人、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加速推進全球迎來AI時代。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社會經濟發展打開更大空間。而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思考怎麼通過人工智慧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來簡化操作流程,改善決策過程。將日常工作進行智能化處理?
  • 《中國會計報》聚焦上財會計學院 | 培育智能化時代下的新型會計人才
    如今,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現階段,對於會計學科而言,要牢牢把握這一發展機遇,重塑智能化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方式,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新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會計人才。」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靳慶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