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經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正在對社會經濟發展、商業模式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對加快會計行業轉型以及高層次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階段,對於會計學科而言,要牢牢把握這一發展機遇,重塑智能化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方式,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新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會計人才。」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靳慶魯表示。
作為我國會計財務人才的搖籃和智能化人才培養的先行者,上海財經大學在堅守會計元素的同時,匹配信息供給和需求,通過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高質量創新實踐,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會計學科等相關領域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重塑會計人才培養內涵和定位
全面信息化時代,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更加倚重於其自身的信息基礎,對於會計行業來說也不例外。
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是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戰略的重大舉措,是改善企業管理、行業監管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由之路,也是順應會計行業發展戰略、構建協調統一的大會計管理體系的內在要求。
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會計無用論、會計消亡論的聲音此起彼伏,給會計人員帶來了一定的職業挑戰。
會計學院副院長朱凱教授分析稱,最大挑戰來自於未來幾乎所有基礎結構化處理的工作都將有人工智慧來完成。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會計即將消亡或者會計無用論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新技術應用在全球範圍內創造的機遇。
「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在會計行業替代的是傳統、簡單、重複性的基礎會計工作。」朱凱進一步表示,會計的角色不僅局限於記帳和披露,而是更深入實現信息判斷、審核決策、戰略管理等功能,用會計數據為企業運營風險監控、生產效率提高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等方面提供支持。
為應對深度數字變革智能化時代對會計學科和會計人才培養的挑戰和要求,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將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專通結合、具有戰略遠見和國際視野、精通學科相關知識和應用能力、深諳中國商業實踐與引領商業變革的創新型高端會計與財務管理人才。」
靳慶魯指出,會計學科不僅是信息系統,同時也是管理系統和社會系統,是兼具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因此,智能化拔尖創新會計人才不僅是智能化會計系統的信息使用者,更是智能化會計系統的規則設計者和戰略決策者。
會計學院副院長曾慶生解釋道,無論是微觀主體的投資決策與契約安排、資本市場的股票交易與估值定價、還是宏觀總體的經濟預測與政策制定,以及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相互學習,無一不體現著會計信息的基礎功能與特有屬性在不同場景下的運用與發揮。
尤其是在大數據賦能的知識經濟時代,人工智慧等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會計學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技術升級空間,也將財務工作人員從大量重複性記帳等低附加值工作中解放出來,向著管理會計、戰略財務等高附加值工作發展。
「大手術」「小微創」重組課程體系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開啟的全新環境下,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用「國際化、本土化、專業化」助推「智能化」落地,同時運用「智能化」為「國際化、本土化、專業化」賦能,逐步探索出一條「國際化、本土化、專業化、智能化」一流卓越會計人才培養路徑。
記者了解到,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近年成立「智能化教改小組」,對學院專業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方位智能化升級。
靳慶魯生動地將其比喻為「大手術」和「小微創」。
其中,「大手術」即在本科層面新增財務管理(智能化)專業,在會計碩士下新增「會計與智能化項目」,開啟成體系的會計與智能化交叉學科人才培養。
「小微創」是指,通過進一步精簡傳統專業核心課程,發揮學校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的學科群優勢,逐步建設起一批包括慕課、實驗、理論、實踐、案例、場景等環節相互融合的新型專業核心課程。
「程序語言、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課程進一步拓展了學生智能化軟體應用能力和交叉學科思維能力,商務數據分析、財務綜合實驗課、財務建模等核心課程助推了學院智能化教改的成熟落地。」靳慶魯說。
同時,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通過校企合作搭建智能化教學改革研究中心。以智能化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社會諮詢等領域,搭建可視化教學科研用友技術環境,做到理實一體、研學一體。
2018—2020年,《智能化環境下戰略型會計人才培養創新》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智能賦能,引領創新——新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上財方案》等2項成果入選上海高校本科重點教改項目。
「平臺建設+實踐基地」
全方位提高綜合能力
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積極構建智能化實驗實習平臺,推進示範性、共享性、開放性的「卓越會計人才實踐基地」建設。
據介紹,學院現有的會計與財務實驗室,可為學生提供基礎實驗和企業實務應用模擬教學環境,利於其增強自身的專業判斷、信息分析與系統構建能力。
「我們還協同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等19所國際知名企業,開展全方位的實習實踐、課程開發、商業大賽等合作,幫助學生實地體驗智能化環境,深入了解前瞻性和創新性戰略思維對企業運營及會計財務活動的重要意義,進而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科交叉思維。」靳慶魯表示。
此外,學院充分發揮高校對外交流合作的優勢,積極協助政府部門搭建與國際組織加強理解、增進互信的合作「橋梁」,拓展中國智庫國際「朋友圈」。
比如,2018年,上海財經大學校獲得第32屆XBRL國際會議中國地區承辦權,為推動中國參與國際數據標準化制定,加強標準化數據應用國際合作的有效支點,提升中國在國際商業信息技術和財務信息等領域中的影響力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會計報》2021年1月8日
作者:《中國會計報》高歌
編輯:張婧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