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報》聚焦上財會計學院 | 培育智能化時代下的新型會計人才

2021-01-14 MBA中國網

如今,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經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正在對社會經濟發展、商業模式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對加快會計行業轉型以及高層次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階段,對於會計學科而言,要牢牢把握這一發展機遇,重塑智能化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方式,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新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會計人才。」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靳慶魯表示。

作為我國會計財務人才的搖籃和智能化人才培養的先行者,上海財經大學在堅守會計元素的同時,匹配信息供給和需求,通過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高質量創新實踐,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會計學科等相關領域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重塑會計人才培養內涵和定位

全面信息化時代,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更加倚重於其自身的信息基礎,對於會計行業來說也不例外。

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是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戰略的重大舉措,是改善企業管理、行業監管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由之路,也是順應會計行業發展戰略、構建協調統一的大會計管理體系的內在要求。

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會計無用論、會計消亡論的聲音此起彼伏,給會計人員帶來了一定的職業挑戰。

會計學院副院長朱凱教授分析稱,最大挑戰來自於未來幾乎所有基礎結構化處理的工作都將有人工智慧來完成。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會計即將消亡或者會計無用論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新技術應用在全球範圍內創造的機遇。

「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在會計行業替代的是傳統、簡單、重複性的基礎會計工作。」朱凱進一步表示,會計的角色不僅局限於記帳和披露,而是更深入實現信息判斷、審核決策、戰略管理等功能,用會計數據為企業運營風險監控、生產效率提高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等方面提供支持。

為應對深度數字變革智能化時代對會計學科和會計人才培養的挑戰和要求,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將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專通結合、具有戰略遠見和國際視野、精通學科相關知識和應用能力、深諳中國商業實踐與引領商業變革的創新型高端會計與財務管理人才。」

靳慶魯指出,會計學科不僅是信息系統,同時也是管理系統和社會系統,是兼具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因此,智能化拔尖創新會計人才不僅是智能化會計系統的信息使用者,更是智能化會計系統的規則設計者和戰略決策者。

會計學院副院長曾慶生解釋道,無論是微觀主體的投資決策與契約安排、資本市場的股票交易與估值定價、還是宏觀總體的經濟預測與政策制定,以及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相互學習,無一不體現著會計信息的基礎功能與特有屬性在不同場景下的運用與發揮。

尤其是在大數據賦能的知識經濟時代,人工智慧等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會計學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技術升級空間,也將財務工作人員從大量重複性記帳等低附加值工作中解放出來,向著管理會計、戰略財務等高附加值工作發展。

「大手術」「小微創」重組課程體系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開啟的全新環境下,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用「國際化、本土化、專業化」助推「智能化」落地,同時運用「智能化」為「國際化、本土化、專業化」賦能,逐步探索出一條「國際化、本土化、專業化、智能化」一流卓越會計人才培養路徑。

記者了解到,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近年成立「智能化教改小組」,對學院專業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方位智能化升級。

靳慶魯生動地將其比喻為「大手術」和「小微創」。

其中,「大手術」即在本科層面新增財務管理(智能化)專業,在會計碩士下新增「會計與智能化項目」,開啟成體系的會計與智能化交叉學科人才培養。

「小微創」是指,通過進一步精簡傳統專業核心課程,發揮學校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的學科群優勢,逐步建設起一批包括慕課、實驗、理論、實踐、案例、場景等環節相互融合的新型專業核心課程。

「程序語言、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課程進一步拓展了學生智能化軟體應用能力和交叉學科思維能力,商務數據分析、財務綜合實驗課、財務建模等核心課程助推了學院智能化教改的成熟落地。」靳慶魯說。

同時,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通過校企合作搭建智能化教學改革研究中心。以智能化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社會諮詢等領域,搭建可視化教學科研用友技術環境,做到理實一體、研學一體。

2018—2020年,《智能化環境下戰略型會計人才培養創新》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智能賦能,引領創新——新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上財方案》等2項成果入選上海高校本科重點教改項目。

「平臺建設+實踐基地」

全方位提高綜合能力

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積極構建智能化實驗實習平臺,推進示範性、共享性、開放性的「卓越會計人才實踐基地」建設。

據介紹,學院現有的會計與財務實驗室,可為學生提供基礎實驗和企業實務應用模擬教學環境,利於其增強自身的專業判斷、信息分析與系統構建能力。

「我們還協同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等19所國際知名企業,開展全方位的實習實踐、課程開發、商業大賽等合作,幫助學生實地體驗智能化環境,深入了解前瞻性和創新性戰略思維對企業運營及會計財務活動的重要意義,進而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科交叉思維。」靳慶魯表示。

此外,學院充分發揮高校對外交流合作的優勢,積極協助政府部門搭建與國際組織加強理解、增進互信的合作「橋梁」,拓展中國智庫國際「朋友圈」。

比如,2018年,上海財經大學校獲得第32屆XBRL國際會議中國地區承辦權,為推動中國參與國際數據標準化制定,加強標準化數據應用國際合作的有效支點,提升中國在國際商業信息技術和財務信息等領域中的影響力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會計報》2021年1月8日

作者:《中國會計報》高歌

編輯:張婧恬

相關焦點

  • 財政部直屬中國會計報:智能財務師FAI定義未來會計人才培養
    同時,財務的智能化變革對財務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競爭環境中,財務人員的知識體系升級、能力素質培養也成為財會研究的新命題。 以前瞻性發展眼光緊跟時代,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適時推出智能財務師FAI課程項目。
  • 名校名院: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學科穩居中國內地高校第1
    學院簡介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源於1917年南京高等師範商科專修學院下的會計專業,1997年更為現名。學院具有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個辦學層次,設有會計與財務管理兩個二級學科,是全國首批會計學博士點和國家重點學科授予單位,中國會計學學會教育分會(原中國會計教授會)秘書處常設單位。
  • 鎖定上財 | 院長談專業之會計學院
    鎖定上財 | 院長談專業之會計學院 2020-06-11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萬裡學院會計學專業:培養新經濟亟需的新型會計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面對長三角地區新經濟發展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新需求,會計學專業遵循新文科的建設理念,持續深度開展專業綜合改造和創新,主動轉型升級人才培養標準、課程體系,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構築新經濟情境下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生態化的產教融合平臺,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效果日益凸顯。
  • 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闡述了學院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學院,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做法。關鍵詞:會計 人才培養 專業建設隨著「網際網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給會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傳統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及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數位化經濟時代下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 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第八屆管理會計論壇成功舉行
    11月8日,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浪潮集團、元年科技、用友、ACCA、IMA、CPA Australia、ICAEW、AICPA&CIMA、中國會計報協辦的第八屆管理會計論壇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圓滿落幕
  •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專訪三位全國高端會計人才
    時代呼喚人才,人才造就偉業。2005年9月1日,在財政部黨組的果斷決策下,被稱為「頭雁工程」的中國高端會計人才工程正式啟動,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承擔企業類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的重任。十五年前,時任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企業類一期班的開班典禮上提出期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
  • 會計學院院長與你聊專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會計類專業人才...
    2018年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設會計學專業(大數據方向實驗班),並從2019級開始,在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三個專業全面植入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相關課程,引領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轉型。專業優勢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之所以能夠引領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轉型,除了雄厚的學科實力和教學資源外,還源於兩個方面的重要優勢:一是具備強大的跨學科複合型師資。
  • 中國會計視野網——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網上平臺
    在這22年裡,跟隨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潮,以為會計人所需為宗旨,先後推出論壇、法規庫、電子郵件列表、博客、百科、微信公號等曾廣受會計人歡迎的服務,拓展了會計人的視野,加速了會計人的職業發展,並改變了一批會計人的命運。財政部的領導馮淑萍、王軍、劉仲黎等也先後視察過中國會計視野網。
  • 中國會計學會第十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學術年會在武漢順利召開
    2020年9月18日至19日,中國會計學會第十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學術年會在武漢順利舉辦。財政部會計司和中國會計學會有關領導、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勤教授、湖北省財政廳劉仁樵總會計師、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查道林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華中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書記聶耀華、院長塗正革教授受邀出席本次會議。
  • 中國會計改革的宏偉畫卷——人才篇
    中國會計改革的宏偉畫卷——人才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3日 23:37 來源: 來源:中國財經報盤點2006年,我們聽到了時代發展的強烈足音。
  • 《中國會計報》中國智能財稅管理高峰論壇:規劃智能財稅管理未來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財稅管理必須思變求新,才能擁抱未來。近日,2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研究機構、培訓機構和企業的教授、專家、學者、CEO、CFO 齊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在「2020中國智能財稅管理高峰論壇」上,為財稅管理的發展進行學術研討和實務分享,互相啟發,為迎接智能財稅未雨綢繆。
  • 燕京理工學院舉辦第三屆會計文化節
    研討會上,來自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國家會計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高校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齊聚一堂,聚焦數字時代會計類人才的轉型與培養,探討智能時代背景下會計類專業教育教學的熱點問題,為數字時代的財務會計人才培養賦能。
  •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
    摘編自雜誌文章《新時代背景下加強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對策》,原文刊於《現代商貿工業》(國內統一刊號:CN42【本文為部分摘選,全文中國知網可查】【作者簡介】王福英:女,管理學碩士,教授,瀋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會計教研室主任閆安:男,瀋陽化工大學會計專業19級研究生 陳天鈺:男,瀋陽化工大學會計學專業19級學生【摘要】
  • 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9學術年會在北郵經管學院舉辦
    日前,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9學術年會暨第32次理論研討會在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召開。30餘所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10餘家期刊雜誌社的120餘位專家學者、青年教師和博士生等參加了本次論壇。
  • 財務管理專業:會計人才、管理會計、理財規劃師的培育搖籃!
    在2012年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財務管理屬於管理學門類下的工商管理類。自己成立會計師事務所,成立會計事務所不會面對像做兼職會計的交際壓力,且收入十分可觀,但對專業所需水平要求很高。目前成立會計師事務所的大多具備註冊會計師或高級會計師等級的人。6. 進大學任教。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經管類專業近年愈加的火爆的趨勢,市場定需要大批的財務管理人才。
  • 商學院召開新設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專家論證會
    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學科建設需要,應對新時期會計專業教育面臨的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計系擬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學界和業界資源,在本科項目中增設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6月14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通過線上平臺組織召開「開設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專家論證會」。
  •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口述歷史項目工作組 《會計口述歷史(第二輯...
    部分精彩讀後感也收錄在《會計口述歷史(第二輯)》。該書還走進了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全國高端會計人才班、EMPAcc班、全日制研究生班等課堂。在學院黨委指導下,公共管理培訓部黨支部、推廣發展部黨支部、合作項目部黨支部、研究生部黨支部、研究生黨總支聯合開展「學會計口述歷史 揚會計前輩精神」主題活動並在廣大學員和全院教職工中組織開展了《會計口述歷史(第一輯)》讀後感徵文比賽。
  • 會計人才品質與人本教育
    會計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部分,通過改革創新,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管理模式,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會計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體系。高等會計教育是培養會計人才的主要手段,而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遠不及社會的發展速度,由於現有會計教育模式存在的諸多弊端,使得高等會計教育與市場需求相脫節,會計專業畢業生普遍面臨著就業困難的問題。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才的高等會計教育,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轉換運行機制,培養出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具備一定實際操作能力的財會工作人才是當前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
  •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ACCA認可師資培訓基地落成揭牌
    他談到,今年是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與ACCA合作25周年,期間雙方精誠互助,各合作領域取得長足進展。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源源不斷的財會人才是我國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經濟競爭中的重要潛力和後發優勢。認可師資培訓基地的成功落成,標誌著雙方合作邁入了從學生培養到師資培養的嶄新階段,未來雙方將竭誠攜手,以提高中國ACCA師資專業素養為宗旨,共同打造中國本土優質ACCA師資培養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