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雜誌文章《新時代背景下加強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對策》,原文刊於《現代商貿工業》(國內統一刊號:CN42-1687/T;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3198)2020年25期。【本文為部分摘選,全文中國知網可查】
【作者簡介】
王福英:女,管理學碩士,教授,瀋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會計教研室主任
閆安:男,瀋陽化工大學會計專業19級研究生
陳天鈺:男,瀋陽化工大學會計學專業19級學生
【摘要】
經濟、技術的迅猛發展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也給高等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高校如何應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是值得深思的。本文著重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加強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引言
隨著「大智移雲」、國內市場經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會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對會計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同時,會計知識、手段更新速度加快,要求培養模式不斷創新,要求學生適應能力、理論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會計實務能力不斷增強。面對新形式、新環境下的挑戰,筆者認為高校會計學專業應從如下幾方面加強研究和採取應對措施。
一、加強學習,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
隨之時代發展要求、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及專業教育質量標準、人才培養要求,加強理論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定期進行研討、交流,統一思想觀念,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並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明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改革、教學方案設計的思路,明晰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言行、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和教學水平。高校育人、培養專業人才首先要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要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標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①加強建設有理想信念的師資隊伍。通過定期組織學習、宣講、討論、收聽收看等活動,加強建設有理想信念的專業師資隊伍。強化教師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明確肩負的使命和社會責任,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築夢、追夢、圓夢。②加強建設有道德情操的師資隊伍。嚴肅師德師風,加大在晉職、評優等方面師德師風考核力度,使教師堅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推崇執著於教書育人、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的榜樣教師。③加強建設有紮實學識的師資隊伍。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在日常教學管理中,不斷強化教師基本功訓練,加強新形勢、新環境、新技術背景下業務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培訓學習,特別是先進的教學軟體、教學技術的學習應用,將先進的技術手段融入教學中,適應時代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④加強建設有仁愛之心的師資隊伍。在專業教師中經常開展愛心教育活動,強化教師的愛心教育,使教師銘記愛是教育的靈魂,做到心中有愛,並用愛溫暖、感化和影響學生,拉近同學生的距離,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支撐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應注重如下幾方面:①明晰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基於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畢業生能力框架體系,根據能力框架及人才培養內涵要求構建由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知識模塊、職業技能模塊、職業能力模塊五個部分組成的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知識、技能、能力、素養並重的課程體系。②建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社會發展、會計環境變化需求設置機動課(1-2門),開發與企業會計實務及前沿密切的課程。同時,對已有課程內容定期梳理、整合,持續更新內容。通過機動課和課程內容的更新整合實現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每學年局部微調和持續的改進,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③從專業核心課入手,建立課程負責人制度,按照「兩性一度」金課建設標準進行課程建設,制定課程建設目標和要求,引用先進的教學軟體和技術,創新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進行課程改革建設;④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加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研究,將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入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實際效果;⑤完善課程學習評價機制。採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基於課程的特點,豐富評價的內容、方式和方法,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
四、加強會計實驗、實踐教學
在會計實驗、實踐教學方面,注重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邏輯性、多樣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學生的認知、學習成長規律。按照「初級→中級→高級、單項實驗→綜合實驗、單人實驗→小組合作實驗」邏輯性完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形成「認知實習、初級會計實驗、中級會計實驗、高級會計實驗、成本會計實驗、會計信息化、財務管理實踐、管理會計實踐、會計綜合模擬實驗、企業決策模擬、財務案例分析、假期社會實踐、大學生素質拓展及創新創業、會計崗前培訓、畢業實習」等系統的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教學中加強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進、完善,及時引入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前言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跟蹤、採用先進的教學軟體和技術手段,採取多樣化、適用的考核方式,「做實、做強」實踐教學環節。 同時,努力開發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加強同企業、會計中介機構的合作,充分發揮實習、實訓在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五、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作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不僅鍛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還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的發展。在會計學專業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側重從如下方面進行。首先,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課程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中進一步明確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要求,設置、優化創新創業相關理念和知識方面的理論課程和能力鍛鍊方面的實踐課程,以保障和支持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其次,抓住課外環節,以「6S(ST科技訓練、SP社會實踐、SW社會工作、SL系列講座、SA特色活動)」為指導,以各類賽事為契機,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及各類社會實踐、專業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再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研究。組織申報相關課題,立項進行深入研究。
六、完善評價機制和對學生引導管理
完善評價機制方面,一是建立符合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評價體系。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實訓總結等多元化評估手段,以定量的表格和定性評語評價課程效果;二是建立專業辦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自我評價機制。通過定期對行業和企業的調研,招生就業情況分析,並依託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對會計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自我評價,對本專業的總體辦學水平和辦學效果進行檢驗;三是定期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完善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及時反饋信息,作為持續改進人才培養方案的依據; 四是引入社會評價機制,將第一志願錄取率、畢業生就業率、會計職業資格獲取率、用人單位滿意率等「四率」作為專業教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主要指標,形成企業評價、行業評價、學校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學生管理方面,從學生入學開始,除配備輔導員外,配備班導師、學業導師,班級小組化管理,提供個性化服務與指導,開展「家庭化培養、導師制管理」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品質和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