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語境下,音樂教育如何培養碩士?

2020-08-08 音樂周報

文 | 徐麗梅

7月30日,由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主辦的藝術碩士「音樂教育」方向學術月暨碩士生導師培訓系列活動結束。

近兩周以來,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南昌大學等20多所院校的師生近千餘人次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聆聽了該活動近二十場音樂教育專家的高端學術講座,師生們圍繞江西師大音樂學院院長熊小玉等專家提出的音樂教育專業方向在培養方案改革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在線上線下進行了熱烈討論。

新時代對音教專業的新要求

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音樂學院學位辦主任宋慧文介紹,迄今,全國藝術碩士培養院校已近300所,其中包括100多所師範類大學和130多所綜合類大學。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藝教指委)倡導院校從2013年開始試辦「音樂教育」方向以來,無論從社會人才需求還是院校專業需求來說,該方向都得到了普遍認可和大力發展。

藝教指委在2020版《指導性培養方案》中進一步明確,在新時代語境下,藝術碩士/音樂教育專業方向不僅要培養能勝任中小學普通音樂課教學及藝術社團組織指導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的後備師資,還要培養能勝任大學音樂專業課及公共課教學和藝術社團組織指導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的後備師資,能勝任提升社會公民藝術素養、各類社會美育工作的後備師資。

那麼,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如何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音樂教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謝嘉幸認為,學生應具備「自主發展、文化基礎和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應該更加注重動手能力和活動能力,學會批判性思考、交往、合作以及創意。目前,國際音樂教育領域急速拓展,校外音樂教育機構蓬勃發展,因此,音樂專業學生需要拓展身份意識、建立全球視野。而高等院校要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金課,使課程信息化;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南京師大:藝碩培養全員導師制

專家們分享了各自學校在藝術碩士培養方面的經驗。

「我們最近進一步明確了師範大學音樂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和目標,並新近提出了院訓——教育專業、音樂專長、教師職業、美育先鋒。旨在將師大音樂學院的每一位教師歷煉成教育家而非藝術家,這是樹立師大音樂學院音樂教授們教育家形象的革命性變革。」南京師大音樂學院院長徐元勇分析,師範類院校應著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明確以培養優秀的師資為辦學定位。目前,該院音樂教育方向研究生培養採用「全員導師制」,即「全員培養,負責到底」,聘請全國的教研員及一線優秀教師對學院的導師們授課,加強導師們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形式的了解;考核均以教學視頻和論文成果形式呈現,導師們除了需要具備專業教育能力之外,還要有國際視野和外語應用能力。

他認為,音樂教育專業的本科課程設置應注意與研究生階段的銜接;對中學和小學的音樂教育目標與方法應分類歸納,以培養能夠應對不同年齡段教學對象的音樂教育人才。

江西師大:藝碩培養雙導師制

江西師大音樂學院教授胡曉東表示,該院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音樂教育方向的培養目標緊扣時代要求,實行校內外導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加大了實踐活動的比例:課程學習時間為兩學年,主要在校內完成;實踐教學1學年,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調研、課例與教案設計分析等實踐形式;採用面授、研討、自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實踐的技能。課程設置上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分為學位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四個模塊,總學分不少於53學分,實踐類課程學分不少於總學分的60%。

考核制度更注重實踐效果——第一、二學期考查理論知識,並開始進入見習階段的實踐訓練;第三、四學期除了必要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外,考查重心向實踐教學轉移,如將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創造性地運用於本土音樂教學實踐等;第五、六學期則主要對音樂教育實習等教學技能、畢業音樂會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等綜合能力進行考查。

構建特色教學體系

東北師大音樂學院院長劉欣對中國和義大利、美國、俄羅斯等國在音樂教育方向碩士培養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研究。比如,在生源與招生方面,國外專業院校呈現國際化招生、注重專業基礎與教育實踐的趨勢,鼓勵外國留學生攻讀音樂教育方向研究生學位。

她總結,師範大學培養未來的音樂教育師資要強調實踐,包括提升文件執行以及聆聽、分析作品、探究實踐的能力;從核心素養的要求出發,注重體驗、表現、詮釋;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真正具有專業技能的特長、理論素養的優長、活動組織的擅長。

河南大學音樂學院博士尚永娜介紹了世界三大音樂教學體系的特色及其在本土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例如,以達爾克洛茲的體態律動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反應力與表現力;柯達伊以集體歌唱為主要教學形式,其精髓即母語教學,教材大多取材於本民族民歌或以民族音樂元素創作的多聲部作品,我們可以五聲音階為視唱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學生演唱中國的民歌及多聲部民族音樂作品;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採用聲勢節奏、音樂遊戲、器樂合奏、戲劇表演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鑑賞力,並鼓勵教師自製樂器。

她總結,國內的音樂教師在了解、掌握三大教學法的理念與方法之後,要結合個人性格、專長、本地或本校的文化資源以及基本國情與文化背景靈活運用,以此構建一套自己的音樂教學體系。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人才培養——京津冀高等院校設計教育論壇
    年12月9日在我院隆重召開,會議圍繞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人才培養為主題展開討論。如何通過課賽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等創新融合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培養思路。    以上老師們分別從「人才培養、教學實踐課程建設」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設計教育的新導向,新融合,新培養的特點,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新文科建設發展模式與有效途徑探索中所取得的經驗與成果。
  • 開啟新時代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新徵程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張放藝術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是滋養民族心靈、展現文化自信的重要領域。為緊跟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的時代步伐,加強規劃藝術人才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機制,開啟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新模式,是新時代文化藝術工作者所面臨的現實課題和時代使命。
  •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
    摘編自雜誌文章《新時代背景下加強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對策》,原文刊於《現代商貿工業》(國內統一刊號:CN42面對機遇和挑戰,高校如何應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是值得深思的。本文著重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加強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 新媒體時代的語境解讀
    摘 要:新媒體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人類信息的傳播方式,也對人們的言行方式造成極大的衝擊,給社會結構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開創了媒介傳播的新語境時代。本文從新媒體的簡介、新媒體語境的概念釋義和新媒體語境的特徵解讀三個方面進行闡釋。
  • 當代語境下音樂教學法線上研習營開班
    活動說明主流音樂教學法從被提出到實踐至今已過百年,發展的過程中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拓展,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在當下在近二十年的一線嬰幼兒早期音樂教育和奧爾夫教學法教師培訓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Nóra Guncz畢業於匈牙利弗朗茨李斯特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碩士、
  • 藝術教育界共議新時代新文科發展:人才培養是關鍵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季鐵認為,融合創新對高校來說,根本上還在於人才的培養。「新時代新文科:全國藝術類學科建設研討會」8日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行。多位藝術學院知名教授聚集一堂,共議新時代新文科發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介紹說,2020年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一年,上個月教育部新文科教育工作組專門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從共識、遵循以及任務三個方面對新文科的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藝術門類下的設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五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快速響應,促成了本次研討會。
  • 攜手全國萬名音樂名師,玖月教育讓音樂教育邁入智能3.0新時代
    進入新世紀以來,因為國家第二產業的人才供應一直處於缺口較大的狀態,國民教育就一直偏向於應試教育,而音樂教育也一直以培養音樂表演基本理論和表演、教學基本技能及藝術實踐知識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教育目標,儘管新時代的智能科技早就被應用於音樂教育領域裡,但是影響教育模式的關鍵的教育理念卻依舊沒有改變,我們就將這種只注重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音樂教育稱為音樂教育智能2.0時代,而08年以前的國內音樂教育就一直處於智能
  • 音樂教育 最重要是培養創造力
    N本報記者 李建芳 本報訊 上周三晚上,在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鋼琴演奏音樂會,兩名年輕的演奏者根據現場觀眾的「命題」進行即興演奏,讓現場觀眾嘆為觀止。 據了解,兩位演奏者是廈門大學鍵盤即興演奏與教學研究碩士研究生王葳(來自福州)、黃曉敏(來自馬來西亞)。
  • 2021高考作文寫作指導:交際語境下寫作範例(附優秀範文)
    第二、針對交際語境內容,明確讀者近年高考作文試題比較關注交際語境下的讀者意識。要求我們考生在寫作時,心中有特定的閱讀對象和明確的表達目的,並能針對接受對象和表達目的選擇合宜的言說內容和恰當的表達方式,將寫作服務於交際需要。
  • 《新文科建設語境下的設計學科建設》論壇舉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魯曉波致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魯曉波以總書記明確提出的提高教育質量的發展方針為依託,指出站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設計學教育應當面向未來,應對挑戰。在新的發展節點上,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明確目標。
  • 新時代下民辦教育如何行穩致遠
    日前,在浙江諸暨舉辦的「新時代、新教育、新戰略」中國民辦教育榮懷高峰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民辦教育若能創造新的教育方式,則能引領未來教育的方向。 在當天的論壇上,來自教育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民辦教育創新與發展、新時代人才培養、辦學多元化與差異化、未來教育目標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 新目標 新觀念 新定位:新時代背景下的國際中文教育
    在新時代背景下,釐清學生、教師和教學等方面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並探索未來的發展之道,是國際中文教育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具體來說,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  設立新目標,分層培養普及型、專業型和複合型外籍漢語人才。新時代背景下,漢語學習者的組成有了兩大轉變。從學習者學歷層次來看,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逐步增加。
  • 「新時代音樂科技可持續發展校際交流研討會」落幕
    為了梳理音樂科技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審視音樂科技走過的艱苦歷程,探討專業建設存在的困惑,以謀求專業的可持續發展,4月27日,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邀請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共同召開「新時代音樂科技可持續發展校際交流研討會」。來自全國音樂院系、北京市中小學、社會音樂科技行業代表等相關人員出席了研討會。
  • 韓國教育政策及領導力碩士-慶熙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培養競爭型教師
    慶熙教育學 慶熙大學是韓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該校至今開設了人文、社會、理工、醫學、音樂、體育等方面的100多個專業,其中在經營學、經濟學、醫學、後現代音樂、新聞信息學方面佔據突出地位
  • 科技時代我們該給孩子怎樣的讀寫教育?
    作者|林芋辰編輯|冥王星導讀讀寫教育(literacy)是大多數孩子啟蒙階段必然會面對的一個重點。科技時代對讀寫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挑戰,如何應對科技時代讀寫能力的需求成為了老師和家長們反覆思考的問題。
  • 新時代培養記者的新思路——評《融媒體時代新聞採訪與寫作》
    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從融媒體語境中究竟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和掌握新聞,並準確把握變革創新與行業傳統之間的量度,提升自己在融媒體時代的新聞業務水平,在《融媒體時代新聞採訪與寫作》這本書中能夠找到答案。要想做一名新時代的合格記者,首先要了解我們所處時代的媒介環境是怎樣的,對新聞業產生了哪些具體的影響,未來的新聞業又將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 學分制時代如何搞定144分?湖南高中教育邁入新高考、新教材、新課標時代
    資料圖/受訪者提供 高中學分制來了,湖南高中教育將正式邁入新高考、新教材、新課標的「三新」時代。日前,湖南省教育廳印發了《湖南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20年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並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將於今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開始實施。也因此,該方案被解讀為高中學分制。
  • 新時代背景下翻譯專業碩士(MTI)教育質量提升研討會
    教育部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對外話語體系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翻譯協會副會長,《上海翻譯》、《廣譯》、《翻譯教學與研究》、《英語世界》雜誌編委。
  • 專業碩士培養如何「接地氣」?
    面對快速增長的招生計劃,如何科學地培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必須面對的課題。  開展試點,探索專業培養模式  5月30日,合肥一中一間教室裡坐滿了省內一線名師、省內外教育專家及本校的青年教師,一場別開生面的碩士畢業論文答辯會在這裡舉行。碩士論文答辯為什麼被安排在中學裡舉行?答案就在答辯會裡。
  • 「新時代 新文科:全國藝術類學科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本次學術研討會以「新時代 新文科」為主題,教育部相關領導、藝術類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專家,以及國內藝術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圍繞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學教育發展道路,如何搭建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如何打造具有世界引領性的中國藝術學科新格局等問題,展開了高水平的深入研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