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麗梅
7月30日,由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主辦的藝術碩士「音樂教育」方向學術月暨碩士生導師培訓系列活動結束。
近兩周以來,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南昌大學等20多所院校的師生近千餘人次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聆聽了該活動近二十場音樂教育專家的高端學術講座,師生們圍繞江西師大音樂學院院長熊小玉等專家提出的音樂教育專業方向在培養方案改革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在線上線下進行了熱烈討論。
新時代對音教專業的新要求
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音樂學院學位辦主任宋慧文介紹,迄今,全國藝術碩士培養院校已近300所,其中包括100多所師範類大學和130多所綜合類大學。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藝教指委)倡導院校從2013年開始試辦「音樂教育」方向以來,無論從社會人才需求還是院校專業需求來說,該方向都得到了普遍認可和大力發展。
藝教指委在2020版《指導性培養方案》中進一步明確,在新時代語境下,藝術碩士/音樂教育專業方向不僅要培養能勝任中小學普通音樂課教學及藝術社團組織指導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的後備師資,還要培養能勝任大學音樂專業課及公共課教學和藝術社團組織指導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的後備師資,能勝任提升社會公民藝術素養、各類社會美育工作的後備師資。
那麼,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如何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音樂教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謝嘉幸認為,學生應具備「自主發展、文化基礎和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應該更加注重動手能力和活動能力,學會批判性思考、交往、合作以及創意。目前,國際音樂教育領域急速拓展,校外音樂教育機構蓬勃發展,因此,音樂專業學生需要拓展身份意識、建立全球視野。而高等院校要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金課,使課程信息化;提升師生信息素養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南京師大:藝碩培養全員導師制
專家們分享了各自學校在藝術碩士培養方面的經驗。
「我們最近進一步明確了師範大學音樂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和目標,並新近提出了院訓——教育專業、音樂專長、教師職業、美育先鋒。旨在將師大音樂學院的每一位教師歷煉成教育家而非藝術家,這是樹立師大音樂學院音樂教授們教育家形象的革命性變革。」南京師大音樂學院院長徐元勇分析,師範類院校應著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明確以培養優秀的師資為辦學定位。目前,該院音樂教育方向研究生培養採用「全員導師制」,即「全員培養,負責到底」,聘請全國的教研員及一線優秀教師對學院的導師們授課,加強導師們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形式的了解;考核均以教學視頻和論文成果形式呈現,導師們除了需要具備專業教育能力之外,還要有國際視野和外語應用能力。
他認為,音樂教育專業的本科課程設置應注意與研究生階段的銜接;對中學和小學的音樂教育目標與方法應分類歸納,以培養能夠應對不同年齡段教學對象的音樂教育人才。
江西師大:藝碩培養雙導師制
江西師大音樂學院教授胡曉東表示,該院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音樂教育方向的培養目標緊扣時代要求,實行校內外導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加大了實踐活動的比例:課程學習時間為兩學年,主要在校內完成;實踐教學1學年,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調研、課例與教案設計分析等實踐形式;採用面授、研討、自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實踐的技能。課程設置上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分為學位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四個模塊,總學分不少於53學分,實踐類課程學分不少於總學分的60%。
考核制度更注重實踐效果——第一、二學期考查理論知識,並開始進入見習階段的實踐訓練;第三、四學期除了必要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外,考查重心向實踐教學轉移,如將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創造性地運用於本土音樂教學實踐等;第五、六學期則主要對音樂教育實習等教學技能、畢業音樂會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等綜合能力進行考查。
構建特色教學體系
東北師大音樂學院院長劉欣對中國和義大利、美國、俄羅斯等國在音樂教育方向碩士培養進行了多方面的比較研究。比如,在生源與招生方面,國外專業院校呈現國際化招生、注重專業基礎與教育實踐的趨勢,鼓勵外國留學生攻讀音樂教育方向研究生學位。
她總結,師範大學培養未來的音樂教育師資要強調實踐,包括提升文件執行以及聆聽、分析作品、探究實踐的能力;從核心素養的要求出發,注重體驗、表現、詮釋;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真正具有專業技能的特長、理論素養的優長、活動組織的擅長。
河南大學音樂學院博士尚永娜介紹了世界三大音樂教學體系的特色及其在本土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例如,以達爾克洛茲的體態律動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反應力與表現力;柯達伊以集體歌唱為主要教學形式,其精髓即母語教學,教材大多取材於本民族民歌或以民族音樂元素創作的多聲部作品,我們可以五聲音階為視唱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學生演唱中國的民歌及多聲部民族音樂作品;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採用聲勢節奏、音樂遊戲、器樂合奏、戲劇表演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鑑賞力,並鼓勵教師自製樂器。
她總結,國內的音樂教師在了解、掌握三大教學法的理念與方法之後,要結合個人性格、專長、本地或本校的文化資源以及基本國情與文化背景靈活運用,以此構建一套自己的音樂教學體系。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