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第一中學,學生正在參加第五屆課堂音樂劇展演。 資料圖/受訪者提供
高中學分制來了,湖南高中教育將正式邁入新高考、新教材、新課標的「三新」時代。
日前,湖南省教育廳印發了《湖南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20年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並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將於今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開始實施。也因此,該方案被解讀為高中學分制。
在新高考背景下,學分制的推出對高中生的發展成長、對人才培養將產生哪些影響與變化,有怎樣的深遠意義呢?
高中課程有三大調整與變化
具體到湖南此次發布的《方案》,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博士張博文表示有三大調整與變化。首先,學制與課時有明顯的調整與變化,比如備受學生與家長關注的是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42學分,選修課程14學分。這當中又有兩個亮點,一是進一步明確了「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等)11周。每周35課時,每課時按45分鐘計。18課時為1學分」,以及「開展長短課時相結合的實踐探索」。另一個突出亮點是「每學年分兩學期,每學期是否分學段安排課程,由學校根據各學科課程標準結合實際需求自主確定」。
其次,高中課程類別也有調整,明確了「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其中,必修、選擇性必修為國家課程,選修為校本課程」。
與此同時,《方案》進一步優化了科目設置與學分安排,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作為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科目內容根據學科自身特點和學生學習需要設計;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此外,還明確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和生態文明等教育有機融入到相關科目,滲透在學科課程中實施。
不僅如此,張博文認為,《方案》也在努力完善考試評價制度,建立完善學分認定和管理制度、規範考試評價要求等方面都有新的規定。
新教材有哪些調整與變化
與學分制相呼應的,是湖南新高一年級將全面使用新教材。據了解,湖南省已分學科組織了新課程新教材的教師培訓。
以化學學科為例,據長沙市長郡中學化學教師陳巧玲介紹,新教材中化學必修課程4個學分,選擇性必修5個學分。在必修課程中較大的變化是,以前要求學生掌握學習的8大元素——Na、Fe、Al、Cu、Cl、S、N、Si,在新教材中調整為5大元素——Na、Fe、Cl、S、N。
在選擇性必修中,《化學反應原理》教材引進體系和內能(物質的聚集狀態),引進濃度商,引進基元反應和反應歷程並且重視化學反應的調控;《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材引進量子化概念,引進過渡晶體和混合型晶體,重視從不同尺度認識物質結構,同時重視物質結構的表徵手段;《有機化學基礎》教材則引進生物大分子概念。此外,高中教材的必做實驗共18個,其中必修課程有9個實驗,選擇性必修課程有9個實驗。
陳巧玲表示,這些學科具體內容的調整與變化,充分反映了新教材對學生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一線教師,她坦言:「拿到這樣一本非常注重核心素養培養的教材,會有一些新的思考,會用心去備課,去想每一堂課怎樣通過活動來落實核心素養,讓它真正落地。」
「不考試的科目」將得到重視
在大家所謂的「考試科目」之外,學分制下每位學生還需要拿到音樂、美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必修學分。其中《方案》在對音樂進行要求時,特別提到「音樂課程在高中三年中均衡開設」。
對此,湖南省教科院音樂教研員薛暉表示,音樂課程從6個模塊增加到了12個模塊,課程更多了,學生的選擇也更多了,結合新高考改革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這樣的變化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給學生更多學習和展示的機會。
同時,從實際情況來看,薛暉坦言:「學分制下高中音樂教育應該主要還是音樂鑑賞和歌唱這兩個模塊,因為這兩個模塊受師資、場地、學生音樂基礎等限制較少,也適合大班額上課。」值得一提的是,薛暉透露,長沙多所高中學校已經在音樂教學中有所嘗試與突破,面向廣大學生開設了音樂編創、演奏等課程。比如在長沙市第一中學,羅月恆老師為高二年級開設的音樂劇體驗式課程就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並已成功地舉辦了五屆校園音樂劇展演。
對很多人來說,音樂劇是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那麼,音樂劇是如何走入普通學生心間的呢?
長沙市第一中學音樂教師羅月恆介紹,音樂課一直是該校學生的必修課,也形成了梯度,高一年級主要學習音樂鑑賞與歌唱,高二年級是音樂劇體驗課程,這一課程已開設9年。她在教學中會在每個班級內分出2至3個小組,每個小組就像一個小型劇組,同學們也都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比如導演、演員、道具、記錄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興趣與特長參與其中。
羅月恆也坦言,音樂劇體驗式課程推出之初,有部分家長不理解,也不支持,認為學習音樂劇不會為高考加分,還會消耗學生的精力,佔用學生課內外的時間。但課程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回應,對音樂劇的創作、排練和舞臺表演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每學期課程結束後,每個小組都能拿出完整的音樂劇作品,以此為基礎,學校已經舉辦了五屆音樂劇展演。
據統計,近年來羅月恆老師先後指導140多個班級的學生創作完成了原創音樂劇420多個。更重要的是,不論老師還是家長,都看到了同學們成長中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掌握了如何制訂計劃並有效執行,敢於對社會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原本內向的學生性格開朗了,同學關係更融洽了……
明確勞動在必修中佔6個學分
《方案》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地方是,明確勞動在必修中佔6個學分。在張博文看來:「這對學校的課改解讀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是一個考驗,也是推動學校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兩條腿走路的良好契機,使得學校重視勞動實踐教育,推動未來學校建設,培養適應未來社會與時代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與建設者。」
對學校來說,張博文認為應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開發一系列適合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體來看,張博文表示,實施學分制要求高中教育要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要對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選擇喜歡的課程,並接受相應的教育。在學分制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課的學習目標之後,有選擇地深入研究或選修某些課程,促進自身更全面的發展。
瀟湘晨報記者李楠 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