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誕生》獨家影評 直面奴隸制原罪 讓美國人有羞恥感...

2020-12-17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多倫多訊

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並獲得了評審團大獎和觀眾獎之後,這部獨立製作的電影

《一個國家的誕生》

引發了觀眾們的深思和討論。鑑於這部電影的歷史性主題——1831年,由納特·特納領導了一場奴隸反抗鬥爭,大約55到65位蓄奴的種植園主以及他們的家人被殺,這場反抗引發了後續更加殘酷的鎮壓,大約100到200名非裔奴隸被處死——這樣的反響其實是可以預見的。


※注意!下文含有劇透。※


  奴隸制可以說是美國的「原罪」,1863年,血腥的南北戰爭已經進行了一半,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終於宣布廢除奴隸制,從那以後,種族和民族平等事件引發了激烈的反響,從教育到撫養等等各種個人問題紛紛被提出。靠著一股直率的力量,《一個國家的誕生》站在那些受到了非人壓迫的奴隸們的視角展現了那些歷史事件,並代替他們發聲,試圖以此來引發全國的討論。然而,即使是對外國觀眾而言,這個故事也足以引起重視了——它提醒我們,只有通過了解別人的故事,對他人的不幸遭遇和功成名就都感同身受,才能拋卻偏見和歧視。


  當大多數奴隸都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時,納特·特納(

內特·派帕克

飾)卻從小就學會了閱讀,他在維吉尼亞的農村長大,成為了一名傳教士,他跟自己的「主人」,從父親手中繼承了一座棉花種植園的塞繆爾·特納(

艾米·漢莫

飾)關係大體上還是不錯的。而當塞繆爾開始帶著納特到鄰近的植物園給那裡的奴隸布道時,納特再也無法對他的同胞,那些非裔奴隸們所遭遇的無情虐待視而不見了。


  他在精神和哲學方面都覺醒了,影片最後的轉折事件是一個非常殘暴並且有種族歧視的白人到訪塞繆爾家,結果他強姦了塞繆爾的另一個奴隸的妻子。這件事的發生和祖母的離世使得納特決心發動反抗鬥爭,開始秘密策劃,召集其他奴隸們,計劃去掠奪鄰近的一個兵器倉庫。這場反抗鬥爭僅僅持續了48小時左右,之後的幾個月裡,納特一直在逃亡,發起鬥爭的這段情節是這部電影中最大膽的場面了,以極為野蠻方式釋放了被壓抑已久的憤怒,觀眾們看完這一段之後都深感震撼。


  首先,必須要說明一下,1999年內特·派帕克和另一位編劇Jean McGianni Celestin還是大學生的時候被指控犯下強姦案(派帕克脫罪了,Celestin被定罪,卻又在服刑之前再次翻案),這個幕後的糾紛事件絕對是懸在《一個國家的誕生》頭頂的一把劍。這個麻煩事兒的一部分——至少對於那些熟悉這個案件的人來說——是他們在現實裡犯下了強姦的行為,而卻在電影裡用這一情節作為推動男人們奮起反抗的原因。同樣的,派帕克對強姦後果的具體呈現更多地是在表現男人們暴力的肢體反抗,而沒有體現他們所受到的心理影響;而他們在現實中傷害的那名女性也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心理治療。不過,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負面反應只是人們對電影中一個因素的人道主義解讀,是非常個人化的——並非所有人都會有這種反應,特別是那些外國觀眾。不過這件事的確使大家很難把藝術本身和創造藝術的人完全分隔開來對待。


  比起奧斯卡獲獎影片

《為奴十二年》

,《一個國家的誕生》顯得過於認真了,儘管在許多方面這部片子都非常具有藝術性,但是卻缺乏統一的審美。派帕克和攝影師Elliot Davis給電影打造了一個非常棒的淺灰藍色調,讓人聯想到過去的那個時代。但是偶爾出現的與靈魂有關的畫面(在一個場景中,有天使降臨了;一場夢裡,玉米皮流血了)卻顯得很生硬。


  派帕克對特納的演繹非常精彩,不論是他想要保持尊嚴的那種掙扎,還是目睹身邊的慘事時的冷靜。特納作為反抗者的領袖,在試圖追尋更偉大的正義時,還是堅持著基督教的信仰。不過,最後這一點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在時長兩個小時的電影的第二部分,派帕克從一個道德底線遇到挑戰的和平主義者變為一個引發了全面的種族戰爭的領導者,這一轉變只用了11分鐘來體現。如果片中能用更多的時間來刻畫這個思想覺醒的過程,那這部電影會引起更多的共鳴。

 

  還是要說,鑑於《一個國家的誕生》引發的巨大的道德憤怒的力量,我們不必太過在意這些批評的聲音。少數抒發情感的故事可能會讓一些觀眾感到不適,但有些時候,為了社會的發展和舊傷口的癒合,一些故事必須要講出來。這是電影的本質功能之一。派帕克通過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一部分意思是:當涉及到奴隸制問題時,幾乎沒有幾個白人是「無辜的」。不過,特納帶領奴隸們釋放出的那種暴力最終還是受到了奴隸主們更加猛烈的鎮壓,這讓人想起了甘地說過的話「以牙還牙,整個世界都將陷入混亂。


  《一個國家的誕生》並不是很適合安靜欣賞的電影,但卻是一部很重要的電影。它的主題會讓有思想有感情的美國人產生共同的國家羞恥感。但是我們也都可以從這部電影裡得到教訓。



各家媒體評論:


「在智慧,洞察力,歷史調查和宗教細微差別這些方面,這部電影做得非常棒,沒有浪費任何內容——所有元素都運用得當」

                                                       — Todd McCarthy,,《好萊塢報導》


「這部電影把納特·特納的道德之旅放在正中央,讓你不得不直視一個不人道的社會系統是如何迫害那些深陷其中的人們的。」 

                                                              — Drew McWeeny,Hitfix網站


「近期令人印象深刻的最自信的編劇和導演作品。」

                                        — Justin Gerber,Consequence of Sound網站


「作為一部電影,它時而迷人,時而又過於直率。但這絕對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 Eric Kohn, IndieWIRE網站


相關焦點

  • 拜登談種族主義:我們終於到了解決「美國原罪」的時候了
    他在當地一所教堂中表示,近期的騷亂可能有助於美國人直面幾個世紀以來的系統性種族主義。 「我們終於到了解決這個國家原罪的時候了……400年的奴隸制及其所有痕跡。」拜登對當地民眾說,如果他當選總統,情況會得到改善。威斯康星州是美國「戰場州」之一,一直以來被兩黨視為大選必爭之地。
  • 獨家網友影評:《暮光之城》
    還有雅各布的爸爸,他沒有疑問也是一個沉默沉靜而又精明的人。為故事的進展埋下了伏線。  獨家網友影評:在電影的起初,貝拉有這麼的自我表白:我從未想過,我會怎麼樣死往,但為了我愛人死往,仿佛好象也不賴。有可能是因為電影的本身的虛構與超顯露出來實的經過,也兆頭著貝拉命數的不一樣尋常,就像是電影中那頭奔跑的鹿,在失去生命的邊沿追趕生的希看,就像貝拉和愛德華的愛情,她狠命的想在吸血鬼與人的總稱之間找到一個衡量點,是一種暗中示意。  獨家網友影評:電影中俊男靚女也是看點之一。羅伯特·帕丁森和克裡斯汀·斯圖爾特這對戲中相戀一方特別好的演技,美麗的表面的卻很養眼。
  • 方納北大講座|奴隸制與反奴運動下的19世紀美國政治
    3月6日晚,方納在北大發表題為「奴隸制,反奴隸制和美國政治」的演講,拉開了其「十九世紀美國的政治遺產」系列講座的序幕,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發表致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王希主持。方納圍繞美國早期歷史中的一個核心矛盾——對自由的追求與奴隸制現實的共存——講述了奴隸制如何在早期美國史中演變成為一個威脅到國家分裂的政治問題的過程。
  • 奴役與自由:「耶魯學派」如何討論美國奴隸制問題
    摩根於1942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美國文明史的博士學位,導師是著名早期史學者佩裡·米勒(Perry Miler),畢業後他曾在布朗大學工作,1955年前往耶魯大學任教,直至1986年退休。摩根是殖民地史和美國革命史大家,以研究範圍廣泛而著稱,在清教觀念、政治思想、早期政治人物研究等領域均有傳世之作,奴隸制問題只是其眾多研究課題的一個。
  • 19世紀美國的政治遺產:從反奴隸制鬥爭到「黑命攸關」
    換句話說,為什麼人們(包括美國人和其他人)要關心這段時期?方納:十九世紀,尤其是我們所謂的美國內戰時期,對於了解今天的美國至關重要。現代美國誕生於內戰期間,國家的力量及其國家對美國人生活的影響都比戰前要大得多。
  • 獨家網友影評:《裡約大冒險》有一種電影,名叫夢想!
    裡約大冒險影評(一)  獨家網友影評:有一種電影,名叫夢想。毫無疑問,《裡約大冒險》就是這樣一種電影。讓你知道什麼叫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讓你知道,電影就是造夢的藝術,最好永遠沉浸在夢裡,捨不得醒來;讓你看到希望,感知未來,覺得人生如此美好,世界如此美妙。
  • 「奴隸制是必要之惡」,美參議員湯姆·科頓引用這話被罵上推特熱搜
    「1619項目」是《紐約時報》雜誌於2019年8月發起的一項互動項目,時值美國奴隸制誕生400周年之際,旨在重新審視美國奴隸制的影響和美國黑人所做出的貢獻,重新定義美國對奴隸制歷史的理解。項目名稱中的「1619」指的是,1619年首批運奴船抵達美洲。
  • 最靠譜黑人國家:最早廢除奴隸制,福利比北歐國家還好
    說到福利待遇,很多人會想起北歐幾個國家,最著名的說法是「從出生到死亡都由政府包攬」。但實際上,加勒比海有個國家的福利堪比北歐,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北歐還略勝一籌,也就是號稱「黑人治國典範」的巴貝多。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影響了整個美洲大陸,尤其是傳入維吉尼亞州後被當成美國奴隸制的模板。18-19世紀期間,因這項過於嚴苛的奴隸制而引發的奴隸反抗就有數十次,但全部都被英國海軍鎮壓,規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816年,共有2000多名奴隸死於衝突中,導致奴隸們發起寧死也要逃離巴貝多的倡議,人口流失十分嚴重。
  • 【深度】美國是1776年還是1619年建國?大選前,國家認同仍分裂美國
    有趣的是,美國一個教育工程也叫「1619項目」,名字有類似含義,不同的是它引起的爭議是巨大的。 很多人還記得,今年9月17日是美國憲法日,美國總統川普特意於當天在國家檔案館發表演講,宣布要成立一個名為「1776委員會」的機構(1776年是《獨立宣言》籤署的年份)。川普在演講中表示,向孩子們講授「批判種族理論」相當於「虐待兒童」。
  • 川普給自己頒發榮譽勳章,他羞恥感、罪惡感和道德底線在哪裡?
    最近,川普給自己頒發了一枚特別榮譽勳章,讓人深感美國是一個沒有羞恥感和罪惡感的國家,因為這枚榮譽勳章是以美國150多萬新冠肺炎確診患者、9萬多新冠肺炎病亡者的傷痛與亡靈鑄成的。5月19日,川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美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全球最高可以視為一份榮譽。
  • 美國歷史開始於1619年?——奴隸制何以引發史學爭論
    奧克斯在紐約城市大學擔任歷史學教授,主要教授美國內戰、重建、奴隸制、舊南部、廢奴運動等方面的課程,著有《奴隸制和自由:對舊南部的一種解釋》(1990)、《激進分子和共和黨人: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亞伯拉罕·林肯和反奴隸制政治的勝利》(2007)、《國家的自由:美國奴隸制的毀滅(1861-1865)》(2012)。最後一位是國內美國史學界非常熟悉的戈登·伍德。
  • 傑弗遜與奴隸制:蓄奴的事實不足以概括他對奴隸制的看法全貌
    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事實上,傑弗遜不僅對奴隸制本身多有批評,說其是道德上的墮落 (moral depravity) , 並且從長線上講,傑弗遜其實是贊成逐步廢除奴隸制(gradual emancipation)的。
  • 奴隸制是一種經濟優勢嗎?
    【按語】☄ 奴隸制和戰爭一樣,是一種破壞性制度,它降低了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福利,儘管少數人可從這種卑劣制度中獲益,從而有動機為它大唱讚歌。奴隸制是一種經濟優勢嗎?文/Robert P.Murphy | 譯:禪心雲起來源:經濟教育基金會美國奴隸制的歷史遺留問題,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福音影評| 奇異恩典:奴隸制的被廢 ——從電影《奇異恩典》談起
    沒人知道這個罪惡的制度有多麼古老的歷史,沒人能統計出有多少人像條狗一樣毫無尊嚴的死在這個制度下。號稱文明古國、智慧結晶的巴比倫、埃及、羅馬、雅典、中國、印度、波斯……不僅擋不住這罪惡的蔓延,反而歷世累代享受著它帶來的「肥美」。
  • 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做一顆永遠發光的恆星
    【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做一顆永遠發光的恆星】導語:「I will 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永遠記得我們現在的樣子)《一個巨星的誕生》對我來說是某種宣示,宣示一個演員能夠超乎想像、一個歌手能夠超乎想像,宣示翻拍電影可以展演出另一種可能,宣示對於那些內心承受孤獨的,我們永遠都會是局外人。
  • 拋開背鍋的奴隸制,南北戰爭時代美國人為誰流血?
    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19世紀美國爆發內戰,這場戰爭的起因有很多:聯邦與州權的衝突,是否該遏制資本家大銀行集團,如何推進西部大開發。奴隸制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因素之一,開戰的直接動機則是貿易問題。當英國獲知大洋彼岸出現動亂後,下院立刻開會討論,自由黨領袖威廉·福斯特介紹美國的國情,議員詢問內戰原因是否為奴隸制,他大聲說道:「不,不!是關稅!」
  • 百年前,美國南方的奴隸制,若沒有戰爭,會退出歷史舞臺嗎?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更是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話說,在1835年之時,美國南部還處於奴隸制社會,奴隸主們擁有數不盡的土地、財產和奴隸。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從封建制變成了奴隸制?
    不能說因為這個社會中有奴隸的存在,就視為奴隸制。大清是承襲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八旗制度本來是農兵結合的軍事和政治制度。每一個旗,都是一個戶口、生產、管理等於一體的機構。但是體現其奴隸制的表現也很突出,那就是:每個旗下的人口、資產、底盤等,都歸本旗旗主所有!也就是說,每個旗下的任何一切,都是旗主的!
  • 假設美國黑人集中起來,劃一塊地成立國家,這個國家會是強國嗎?
    這也代表著,新興的美國,吹響了西部大開發的號角。那麼,為什麼沒有趁此機會,阻止萬惡的奴隸制向西蔓延呢?傑弗遜的觀點有二。一是,先對奴隸主遣散黑奴進行經濟補償;二是,要想最終解決黑奴問題,應該把解放的黑奴,送回非洲或者送到加勒比海的島嶼之上。這一觀點,也是種族隔離政策的先鋒。
  • 人類羞恥感的產生 前沿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文章證實,這句話不僅看起來有深度,還有著進化論上的意義——羞恥感對人類族群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非常重要,它提高了人類族群的繁殖成功率。羞恥感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情緒,它會讓每一個人都極力避免。但同時,羞恥感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的人都存在,提示這可能在人類進化中是被保留的心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