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樹市花細說古城 刺桐成片成林含笑香滿街巷

2020-12-23 閩南網

  閩南網5月4日訊 福建省住建廳首次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城市市花市樹普查,要求省內已命名市樹市花的城市(縣城)要廣植市樹市花,未命名市樹市花的城市(縣城)要組織開展評選工作。

含笑花

  泉州市的市樹、市花,早在30年前,就已評選敲定了。提起市樹,多數市民會想到刺桐樹;市花自然是刺桐花,而鮮為人知的是,泉州的市花其實還有一種,就是清新淡雅的含笑花。

刺桐花

  市樹市花 細說古城

  「泉州的市樹、市花,都具有悠久栽培歷史及背後的人文故事,承載了古城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泉州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

  泉州市樹市花的評選,早在1984年就已著手開展。1987年,經廣泛推薦評選及泉州市政府提請,泉州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正式通過,確定刺桐樹為泉州市市樹,刺桐花、含笑花為泉州市市花。

  「當時考慮到刺桐花不宜盆栽且花期較短,而含笑花寓意歡快且為閩南人所鍾愛、廣泛種植,最終在刺桐花之外,增選含笑花為市花。」該相關負責人介紹。

  成片成林 廣植刺桐

  泉州以刺桐城聞名,可以追溯至五代。泉州節度使留從效為擴建泉州城廓,曾環城遍植刺桐。

  採訪中,很多市民認為,刺桐目前的種植比例不太高,建議在市區大街小巷遍植。海都記者從泉州市園林管理局了解到,其實不是市區刺桐樹種植得少,而是考慮生物多樣性,目前城市園林綠化的樹種比較豐富。另外,泉州常遭颱風影響,刺桐樹樹枝較脆易折,風雨天氣時易倒伏、折枝。

  現階段,刺桐樹更多的是成片種植於中心市區東湖公園、西湖公園、刺桐公園等綜合性公園,以及西福立交綠地、東海互通立交綠地等大型綠地、街頭綠地。刺桐路、北門街、環城路、泉山路、湖心街、溫陵路、九一街、百源路、坪山路、北峰307線、泉山路、江濱北路、縣道301線等多條市政道路,也都種植刺桐樹作為行道樹。

  含笑花開 香滿街巷

  以前,在舊城區各家各戶庭院裡都能看到含笑花。因味兒香,走在街頭,還會見到有婦女採摘含笑花串成花串挽發盤髻,也有阿嬤把含笑花苞串成花環在街上叫賣。

  含笑花是常綠灌木,可長到2至3米,適合泉州的氣候特點,在閩南地區栽植算是普遍,栽培歷史悠久,經常用來作為盆栽及庭院、花壇、公園栽植。

  「含笑花早在1個月前就開花了,如果運氣好的話,現在中心市區的很多公園都還能見到。」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小張介紹,公園內種植的含笑花不是成片成林,主要用於點綴。目前,東湖公園的二公亭、梅園、仁風書院附近,芳草園南大門對面、中山公園荷花池前、威遠樓旁等,都能一睹其芳容;豐澤街道路兩側、開元寺東側,也種有含笑花。(海都記者 柳小玲 通訊員 鄭智泉

相關焦點

  • 在刺桐城泉州 為何刺桐花很少見了
    原標題:【新聞調查】泉州:在刺桐城,為何刺桐花很少見了    「在刺桐城,刺桐花很少見了。」「泉州哪裡可以看到大片的刺桐花?」「刺桐花長什麼樣,準備帶孩子去認識一下?」……2日,本報頭版刊登了一幅照片《刺桐花開》,美麗的畫面頓時勾起了眾多市民的記憶和嚮往。
  • 刺桐藏第六站:豆生巷 厚德巷 嫩豆生名揚古城
    豆生巷6號鐵門外,「泉州市樂器廠」的招牌已有些年歲。從昔日的「群聲戲院」,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樂器社,這裡組裝出廠的「幸福」牌鋼琴,在泉州曾風靡一時,各種中西洋樂器銷往全國各地。豆生巷口的僑光電影院,曾是泉州的網紅打卡點。
  • 泉州市鯉城區幼兒園有哪些 名單地址一覽表(圖)
    泉州鯉城區幼兒園有哪些 名單地址一覽表  鯉城現有幼兒園54所,其中9所公辦幼兒園,省優質園9所、1所省達標園,2所市優質園,27所區優質園。
  • 啟五品郵:刺桐花正紅
    2003/4/15刺桐正紅講起刺桐花我不得不多費口舌,因為我們百花爭豔的郵票上居然沒有她的芳容!刺桐屬落葉喬木,原產於印度和馬來西亞,唐宋以來,福建不少地方引種了它,但種得最多的還是我們福建的泉州市,我以為大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副產品吧。
  • 泉州市刺桐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活動
    泉州市刺桐幼兒園 供圖東南網5月8日訊(通訊員 葉倩雲 本網記者 謝玉妹)5月25日是全國心理健康日。5月伊始,泉州市刺桐幼兒園便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活動,計劃以「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為方向,提升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專業化發展。
  • 泉州刺桐花什麼時候開花 刺桐花花期花語能吃嗎
    千年前,這裡滿城種著刺桐,樹冠綴滿紅花,遠望似火。那麼刺桐花什麼時候開呢?下面是閩南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泉州刺桐花什麼時候開花 刺桐花花期花語能吃嗎?推薦:泉州哪裡有大片刺桐花看?  【刺桐花花期】刺桐花什麼時候開  刺桐花花期是12到次年3月。
  • 刺桐中學:一所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學校
    這座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城,擁有一連串響亮的「名頭」—— 她是唐朝時期的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她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千年刺桐古城,一所刺桐中學。
  • 夜讀丨印象古城【NO.29】順濟橋頭的濤聲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泉州知府在古城南門外的浯江之上募建了一座全長338米,共有31墩的木橋,因橋北靠近南門順濟宮,故稱「順濟橋」,這是晉江下遊的第一座橋梁,從此從南邊進出古城就免去了舟楫之勞。800年了,順濟橋一直是泉州古城最主要的交通要道,伴著刺桐花開花落,古橋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先人的足跡?又見證了多少遠去的帆影?
  • 關注幼兒心理 泉州市刺桐幼兒園開家庭教育講座
    早報訊 3月28日上午,泉州市刺桐幼兒園中三班邀請泉州一中「福建省黃髮森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張芸芸老師,為家長開展了題為《我與幼兒共成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據悉,自去年10月份起,泉州市刺桐幼兒園與泉州一中「黃髮森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籤訂了結對幫扶協議後,多次邀請工作室成員到幼兒園,為家長、幼兒和老師開展講座、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有效地推進了兩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葉倩雲 張芸芸)
  • 泉州城裡尋刺桐
    因為相貌似桐樹,樹幹上長有刺,故叫刺桐;又因為多生於南海、嶺南,又叫海桐。五代十國時期的醫藥學家、文學家李珣這樣概括:「生南海山谷中,樹似桐而皮黃白色,有刺,故以名之。」我很久以前就知道刺桐。我看見它在唐代詩人陳陶的詩中展露笑顏:「猗猗小豔夾通衢,晴日薰風笑越姝。只是紅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滿中都。」那鋪天蓋地的豔麗,早就把人們的心照亮了。
  •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以「黨建 」為引領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今年來,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結合新時代機關黨建工作要求及發展趨勢,以開展「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創建活動為契機,全力實施「黨建 」模式,通過黨建引領建立激勵機制、開展志願服務和抓好平臺建設等,力促泉州文旅融合發展,為全方位推動泉州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 刺桐知識科普,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刺桐的拉丁名是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別名海桐、山芙蓉、空桐樹、木本象牙紅,學名Erythrina variegata,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是豆目、屬豆科(蝶形花科)植物,菜豆族。
  • 刺桐古城為泉州,鯉躍龍門已變天
    福建省能叫得出名字莫過於旅遊城市廈門、省會福州以及多次上過熱搜的莆田,但是泉州市依然是很多福建人的白月光。泉州泉州古稱刺桐,因城郭形似鯉魚,又名鯉城,位於福建省東部,與臺灣隔海峽相望,境內以丘陵山地及平原為主,這樣的地形地勢讓它圈地自萌,山嶺相阻海峽為裙,也是它偏安一隅的先決條件,要想發展自然不能隨波逐流
  • 來領「海絲泉州」通關文牒 集齊印章領禮品遊古城
    據介紹,「海絲泉州」通關文牒首發儀式由泉州古城保護發展工作協調組辦公室、泉州市旅遊局主辦,泉州微公益協會協辦。(圖片由泉州市旅遊局提供)   新講古人 免費帶你遊西街   西街,作為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蘊含著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又訴說著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滄桑巨變。今年國慶期間,為了讓市民遊客充分了解西街歷史人文,泉州市古城辦、市旅遊局將聯合組織「邂逅古城·新講古人免費帶你遊西街」活動。   「免費帶遊客遊泉州古城。」
  • 外國友人端午可免費遊古城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將全程英文講解
    端午節邀請你們免費遊覽古城,想參加活動的可以通過泉州市文旅局公眾號報名。記者從市古城辦了解到,為進一步宣傳推介泉州文化旅遊資源,增強泉州海外知名度,推廣「海絲泉州」品牌,展示古城文化旅遊魅力,25日上午,泉州市將開展「海絲泉州、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期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品嘗泉州美食。
  • 【刺桐藏寶圖】螺珠巷、帽巷:老洋樓見證赤子心
    與螺珠巷相通的帽巷,南接奎章巷,北通西街。根據《福建省地名全冊》和《泉州市地名錄》的記載,帽巷長130米,寬1.2米,因清代該處設有磨房,即碾磨麵粉的作坊,而閩南語「磨」與「帽」諧音,遂俗稱帽巷。也有人說,因巷子窄,坊間稱為「無巷」,而「無」與「帽」諧音,帽巷因而得名。  帽巷內,兩側大多是石頭老屋,也散落著兩三座閩南紅磚老厝,惜厝內大多無人居住。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按照最新的《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統計,泉州古城173條街巷,其中包括西街、裴巷、金魚巷等36條一類歷史街巷,臺魁巷、通政巷、米倉巷等104條二類歷史街巷,以及東街、塗門街、講武巷等33條與歷史格局相似的街巷。縱橫交錯的老街巷,就像從歷史延伸至今的脈絡,較完好地保留泉州古城的格局風貌,見證了「刺桐城」的繁忙與富庶,也在煙火氣中傳承著千年歷史文脈。
  • 福建泉州:用行動傳遞「稅暖刺桐」志願服務精神
    傳承於千年璀璨的人文精神,新時期的「刺桐古城」活躍著一支熱心公益的志願服務隊伍,他們以稅務行業為依託,以「稅暖刺桐」為品牌,用腳步丈量情懷,用行動踐行價值,向全社會傳遞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光芒。
  • 畫說刺桐——泉州美術作品展12日在泉州海交館開幕
    正值「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貿易中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項目申報契機,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泉州畫院、泉州市美術家協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承辦的「畫說刺桐——泉州美術作品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行,旨在通過圖像的力量傳遞出泉州往昔的輝煌與當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