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夢工廠開業三天賣出100萬,眾多網紅紛紛打卡;
奈雪在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開出了10多家酒館,吸引更多女性消費者;
國內首家星巴克酒吧在上海外灘開業,引入酒吧體驗,搭配冷切肉拼盤等佐酒小食,吸引更多年輕人眼球……
"打卡",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而是如今盛興的消費者行為,而我們需要關注到的是這些打卡的是什麼人,那些網紅、年輕人,是哪些人呢?Z世代年輕人。
那麼,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到底有多少人?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Z世代總人數約為2.6億,約佔2018年總人口的19% 。其中95後約為9945萬,00後約為8312萬,05後約為7995萬。
根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顯示,2019年餐飲消費者中,90世代(90後+95後)佔比50.4%,佔總人口的的比重約為 17%,有著更為強大的餐飲消費意願,有相關預測,到2020年95後將佔據整體消費力的40%。
這些當之無愧的新時代"後浪",引領的新時代餐廳有著什麼樣的共性呢?讓我們用Z世代的眼光去看看。
一、看得見的共性
· 一站式、沉浸式空間體驗,要好吃、也要好玩
根據零點有數研究顯示,Z世代偏好一站式體驗,他們期待有餐飲、娛樂、購物甚至藝術展覽的綜合社區型商業生態,比如目前比較成熟的商場,有數據顯示,這些年來,商場、超市、休閒購物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其配套的餐飲入駐比例逐步擴大,甚至接近於60%,像是知名的餐飲品牌海底撈、外婆家、綠茶、漢拿山烤肉等等大多選擇直接入駐購物中心。
· 數字消費,引領餐廳數位化運營
Z世代是伴隨中國網際網路興起而成長的一代,特殊的成長環境讓Z世代群體對數字消費習以為常。
疫情進一步加快數字消費的步伐,線上經濟迎來新發展,線上付費成為重要的支付方式。根據Questmobile統計,65.9%的Z世代線上消費比例高於超過40%,線上付費意願水平整體高於全體網民。
比如在餐廳裡,前廳數位化的掃碼點餐、電子桌牌、行動支付等門店服務,因著Z世代蓬勃發展,是習慣使然、也是助力餐廳數位化運營。
· 國潮範兒當道
Z世代國潮服飾的消費提升度明顯,國潮服飾消費增速排名第一,且90後和Z世代的消費佔比超過40%。而且,Z世代偏好搜索國潮聯名款商品,遠超95前,他們幾乎貢獻了三成以上的跨界聯名商品消費。
在餐飲界裡,在產品包裝、門店設計、與服裝跨界聯名等等,成了國潮的表現形式,這樣的「國潮範兒」更符合Z世代的審美。
▲香天下聯合成都本地潮牌1807推出的"火鳳"系列國潮套裝
▲瑞幸的"唐詩主題店"
▲小龍坎的"中國龍"國潮風火鍋店
二、看不見的共性
· 說好品牌故事更吸引人,將內容打入Z世代心流
2014年4月,《我為什麼辭職去賣肉夾饃》刷爆朋友圈,文章觸動不少年輕人柔軟的內心,這讓西少爺肉夾饃一炮而紅。
小店創下100天賣20萬個肉夾饃的記錄,這樣的故事你說當講不講?
▲激起情感共鳴的肉夾饃
據零點數據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Z世代願意為個人喜好的事物付出更多的金錢。而更多的個人喜好,是建立在品牌所傳唱的品牌魅力當中,品牌的"人設"、品牌故事成為Z世代心流。
· 保持"較真精神",更吸引Z世代年輕人
一杯喜茶的誕生,從源頭開始就很"較真"。
2017年,喜茶在梵淨山自建了一個有機茶園,三年後,這片茶園拿到了有機認證證書。2020年4月底,喜茶拍攝了一部茶文化宣傳,從種植、採摘到制茶,最後走入茶農的生活,向外界呈現從茶葉源頭到產品的故事。
▲喜茶有機茶園廣告片
根據零點數據顯示:44%的Z世代對產品功能和設計有自己的觀點,對產品背後的品牌理念、歷史淵源、文化背景等非常看重,更像是在做研究;61%的Z世代表示喜歡有自己觀點的品牌。這時代的"後浪"不僅僅只是顏值主義者,為品牌背後的文化價值買單,是Z世代對品牌"較真精神"的認可。
三、結語
其實談起Z世代,許多人會聯想到朋克養生、懶系生活、顏值主義、二次元、國潮風等等一系列標籤,這些標籤,同時也是Z世代消費人群的行為畫像。
但編者通過以上分析,透過餐廳目前呈現的主流現象,更看見了Z世代"吃貨"崛起,這一幫「新吃貨」更樂意將"什麼好吃"、"哪裡有新奇的"作為社交的談資,發圈更追求內涵和質量。
當80後成為懷舊,95後成為主角,餐飲消費主力快速換代,餐飲老字號如何抓住Z世代年輕群體一定是重要課題,不然,餐飲老字號逐漸消落的過程,就成了老字號「Z世代的拋棄史」。
所以,我們常常講"用戶第一"、"體驗第一"不能成為空談,以Z世代為消費主力的時代,抓住Z世代年輕群體,就能引領企業發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