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生寶寶遭遇黃疸

2020-12-20 搜狐網

  寶寶出生時的喜悅尤掛在新手父母的臉上,卻突然被醫生告之:寶寶有些黃疸!父母立刻慌了手腳。寶寶順利出生看起來很健康,怎麼會患上黃疸?這算是很嚴重的病嗎?究竟應該如何治療?小寶寶會覺得痛苦嗎……?為了避免新手父母在聽到此症時的手忙腳亂、忐忑不安,先和我們一起補上新生兒黃疸這一課吧,如此才能心中有數、從容應對。

  關於生理性黃疸

  認知篇

  所謂新生兒黃疸,是指在未滿月(出生28天內)的寶寶體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的病症。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事實上,大部分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之所以叫生理性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具體表現為:

  1. 新生兒紅細胞的壽命比較短,只有70-90天,紅細胞破壞得多,膽紅素產生得就多。

  2. 肝細胞轉運膽紅素的蛋白要到出生後5-10天才能達到正常水平,所以出生後最初幾天膽紅素的轉運功能還不足。

  3. 新生兒肝臟酶系統發育還不完善,產生的膽紅素就不能及時轉化。此外,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無菌也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

  上述這些因素的綜合結果使新生兒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發生黃疸。由於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所以稱為生理性黃疸。

  Tips: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特點

  大多在出生後4—5天時最嚴重,足月兒一般在7—14天消退,早產兒一般在3—4周消退。此外,黃疸一般都是輕度的,寶寶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所以家長不必擔心。

  護理篇

  對於生理性黃疸的寶寶而言,不需要特殊處理而黃疸可自行消退,對寶寶影響不大。所以,我們建議媽媽們重視黃疸寶寶的日常護理:

  1. 平時多給新生寶寶曬太陽,冬天室外太冷的話可以將寶寶放在居室內陽光較為充足的地方,讓陽光直射到寶寶的皮膚上,同時注意保護好寶寶雙眼以免引起損傷。

  2. 媽媽應儘早開奶,並給予足夠的餵奶頻次,防止寶寶飢餓。

  3. 對於吸吮力比較弱的新生寶寶,可以把乳汁擠到杯子裡用滴管餵寶寶,慢慢刺激寶寶的吸吮反射。

  4. 寶寶若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例如活動力軟弱,食慾減弱,嗜睡、嘔吐、發燒等現象時,應立即就醫。

  關於病理性黃疸

  認知篇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不同,根據其特點可以相互鑑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常見的幾種黃疸原因有:

  新生兒溶血:由於寶寶和媽媽的血型不合,比如媽媽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B型血,媽媽在懷孕過程中產生的血型抗體可通過胎盤引起寶寶血液中紅細胞大量破壞而引起黃疸。一般以ABO血型不合較多見,Rh血型不合較少見,但更兇險。

  感染性因素: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致使寶寶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處理膽紅素能力下降,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上升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B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再次出現持續性黃疸。

  圍產期相關的因素:一些寶寶出生前以及出生後存在的高危因素也能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明顯升高,比如媽媽在懷孕期間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或在分娩過程中使用過催產素;寶寶在出生時有窒息搶救史、或經產道擠壓有頭顱血腫;寶寶在出生後奶量攝入不足,或胎糞排出延遲等等。

  母乳性黃疸: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了,推測可能與母乳中含有的一種酶有關,它能分解結合膽紅素,引起血液中膽紅素升高。早期臨床表現與生理性黃疸相似,晚期血液中膽紅素值逐漸上升超過正常範圍,但寶寶一般情況較好,只需停母乳觀察3-5天,黃疸便會逐漸減輕,預後良好。

  G6P-D缺乏症:醫學上俗稱「蠶豆病」。顧名思義,是由於寶寶體內缺少一種叫做G6D-P的酶,它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從而引起寶寶血液中膽紅素升高,多見於兩廣地區,屬於一種遺傳性疾病。患此類疾病的寶寶多在生後2周內出現黃疸,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以預防為主。

  先天性膽道閉鎖:由於膽汁排洩障礙,寶寶血液中的膽紅素不斷升高,表現為寶寶出生後最初的一段時間內跟其他正常寶寶一樣,但在生後3-4周出現皮膚偏黃,日漸加深至黃綠色,甚至出現精神煩躁不安、易哭吵,大便顏色逐漸轉淡或外黃內白。

  治療篇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時常發現不少家長在寶寶黃疸不斷加重時不能及時發現,或者發現後不願意接受治療,這給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黃疸若是持續不退,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損害。這是由於膽紅素可以對寶寶產生神經毒性作用,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受損、聽力下降等,其最大的危害就在於可引起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即核黃疸,若不及時治療,寶寶可能會發生聽覺障礙、眼球運動障礙,甚至腦癱。由於核黃疸的後遺症是不可逆的,直至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我們強調對於病理性黃疸應做到儘早幹預。

  我們對於不同程度病理性黃疸的處理方式也因病況而異。

  1. 輕中度黃疸的寶寶:常用方法是光照療法,能簡單而有效地降低寶寶血液中膽紅素水平。治療時,將新生寶寶臥於光療箱中,雙眼用黑色眼罩保護,以免損傷視網膜,會陰及肛門部位用尿布遮蓋,其餘均裸露,用波長425-475nm的藍光間斷或持續照射12-24小時(一般連續照射不超過2天),寶寶血液中膽紅素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後即可停止。在光療的同時,可以考慮用一些退黃藥如益生菌,可加速膽紅素代謝並經腸道排出,或者中藥製劑茵梔黃口服液,其主要成分為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可輔助退黃治療。

  2. 重度黃疸的寶寶:除了上述治療方式以外,還需用到換血療法。換血是治療高膽紅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寶寶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主要用於重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可及時換出寶寶血液中抗體和已致敏的紅細胞,從而減輕黃疸和貧血。但換血需要一定的條件,且具有較大的風險,故臨床醫生會嚴格掌握換血療法的指徵。

  3.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若3-4周黃疸不退,可以暫停母乳,以配方奶餵養至黃疸完全消退後再以母乳餵養。需要提醒的是,在暫停母乳餵養期間,媽媽們仍需每隔2-3小時把母乳擠出以防回奶。對於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寶寶,我們建議應儘早外科介入手術治療,隨著膽汁淤積肝臟不斷硬化,越晚幹預,手術效果越差。

  5大區別認清新生兒黃疸類別

  究竟怎樣才能識別寶寶患的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呢?如下我們給出5大區別,供父母們參考。

  區別1:黃疸出現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在足月寶寶(胎齡滿37周不滿42周的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早產寶寶(胎齡不足37周的新生兒)生後3-5天出現。

  病理性黃疸:在生後24小時內即可出現。

  區別2:黃疸持續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足月寶寶的黃疸會在4-5天達到高峰,5-7天逐漸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寶寶的黃疸會在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較長:足月兒大於2周,早產兒大於4周。

  區別3:黃疸的嚴重程度

  生理性黃疸:一般程度較輕,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無明顯黃疸,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病理性黃疸:一般皮膚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也有的呈暗黃色,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較明顯的黃染。

  區別4:黃疸的進展情況

  生理性黃疸:一般進展較慢,每日膽紅素升高

  病理性黃疸:常在一天內加深許多,每日膽紅素上升>85μmol/L(5mg/dl)。

  區別5:黃疸寶寶的一般情況

  生理性黃疸:寶寶精神反應良好,體溫正常,食慾好,睡眠佳,哭聲響,精神狀態和平時一樣,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黃疸:寶寶可伴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吐奶,或精神差、嗜睡、兩眼呆滯、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也可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呈白色(白陶土樣),尿液呈深黃色、茶色甚至醬油色。

  TIPS: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並無絕對的界限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黃疸」轉化。

  孕期預防是關鍵

  感染是新生寶寶黃疸的常見誘因,所以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應勞逸結合,注意休息,預防感染。

  準媽媽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黃疸嬰兒者,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變化,並採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在分娩時應加強監護,產後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護,一旦出現症狀及時治療。

  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應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胎黃常因準媽媽遭受溼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準媽媽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總之,新生兒黃疸不容忽視,應做到早診斷、早幹預、早治療,既是避免發生核黃疸引起一系列補不可逆轉的後遺症,也是作為優生優育和提高人口素質的有效舉措,值得引起年輕爸爸媽媽們的重視。

      來源:聰明寶寶2月刊

相關焦點

  • 黃疸不用治?新生寶寶從黃疸成全身換血
    有的時候能,而有的時候不能,該幹預治療的時候不治療,會讓寶寶陷入危險中。湖南一位出生5天的寶寶珊珊,因為家人的一句「黃疸不用治」,險些丟了命。珊珊是37周足月出生的,出生時體重只有4斤,是低體重兒,所以一出生就被收入新生兒科觀察。
  • 寶寶「黃疸」別忽視 新生兒科來護航
    湘航醫第1991期推送 近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很多新手爸媽出於安全考慮不敢帶寶寶出門,造成了寶寶黃疸監測不及時,湖南航天醫院新生兒科連續收治多名重度黃疸的寶寶,甚至有些黃疸的寶寶一度達到換血指徵。
  • 新生寶寶黃疸,要區分生理性or病理性
    答案是不可以的,每個寶寶出生之後過不了幾天,黃疸就會隨之而來。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指寶寶出生三四天之後,皮膚慢慢變黃,大概到了2周左右,黃疸就會慢慢消退。值得注意的是,正常的黃疸出現時間是寶寶出生後的3-4天。病理性黃疸一般是指半個月之後還未消退。
  • 新生寶寶黃疸如何護理?病理性黃疸可能對寶寶腦部造成永久傷害
    最近,有寶媽問我們寶寶黃疸如何護理的問題,寶媽覺得寶寶黃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過度重視。我們想說的是這個問題需要父母引起重視,切不可大意,因為病理性黃疸可能對寶寶腦部造成永久傷害。新生寶寶黃疸是很常見的,半數以上的足月寶寶都會有黃疸,正常足月兒一般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通常在出生後5~7天黃疸會達到峰值,然後逐漸消退。正常情況下出生後不超過2周,黃疸就消退了。而大多數寶寶的黃疸都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疾病引起的,這叫做生理性黃疸。
  • 想要新生寶寶沒「黃疸」,孕期堅持「3不做」,讓寶寶更加白淨
    表妹懷孕快9個月了,前幾天她家鄰居剛剛生完寶寶,但據說那個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就因為「黃疸」偏高而住進了保溫箱,這讓表妹很是擔心,急忙問我:懷孕期間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寶寶有「黃疸」。其實每個新生寶寶出生時都會有「黃疸」,主要看黃疸值的高低。
  • 新生寶寶黃疸,你需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對於大多數的新生寶寶來說都會不同程度地患上黃疸,而罪魁禍首就是一種叫做膽紅素的黃色色素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由於氧氣不夠,所以就生產出了更多的紅細胞,用來攜帶氧氣,保證寶寶的需求,出生後寶寶開始獨立呼吸,意味著他體內那些多餘的紅細胞完成了使命,紅細胞退休後會釋放大量的膽紅素,而此時寶寶的肝臟功能還不完善
  • 寶寶黃疸知多少,關於黃疸的一切,父母要知道
    認識新生寶寶的生理性黃疸新生寶寶尤其是早產寶寶更容易出現黃疸,大約有85%的足月寶寶和絕大數早產寶寶在新生兒期出現黃疸。新生寶寶的這種生理性黃疸,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新生寶寶的一般情況比較好,可以正常哺乳,排便等。
  • 【醫療科普】新生寶寶出現黃疸,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俗話說「十個寶寶八個黃」,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症狀與體徵,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可能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生理性黃疸可自行消退,只需動態觀察,不需特別治療;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從而帶來神經系統及視聽損害,也有些黃疸可能提示肝膽系統疾病,需要及時就醫進行診斷治療。
  • 黃疸寶寶的護理
    黃疸是新生寶寶常發的一種病,幾乎所有新生寶寶都會有,但是並不是所有黃疸都是病態。黃疸分為兩種,一種生理性黃疸,這種可以自愈,一種是病理性黃疸,需要用藥或者烤藍光才能好,嚴重了傷害腎臟,等諸多後遺症,所以新生兒出現黃疸寶媽們一定要注意觀察,仔細護理。
  • 新生寶寶從黃疸變成全身換血,病理性黃疸的危害家長要知道
    新生兒黃疸不是病,十個寶寶九個黃疸等,這些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確實很多寶寶剛出生那會兒都是黃兒,老一輩見過的,多說沒事,曬曬太陽就好,但凡事不能經驗論,黃疸也有分別,不是所有的新生兒黃疸都能靠曬曬太陽好轉的。對待新生兒黃疸家長們的反應也差異很大,有的媽媽看到孩子通體發黃很擔心,但也有媽媽心大,知道黃疸(大部分)可以自愈也就沒放在心上,不過今天要和大家說說關於黃疸的知識。
  • 預防黃疸 寶寶少受罪
    約50%的新生兒都會有黃疸,早產兒的黃疸的比例更高。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如何區分和預防寶寶出現黃疸?這時父母就應提高警覺,並注意是否為膽汁滯留症、膽道閉塞等問題引起,及時送寶寶去醫院診治。寶寶的誕生總能給家人帶來無盡歡樂。但是,如果新生寶寶出現了黃疸,還一直不退,就會令全家陷入擔心之中了。
  • 新生嬰兒黃疸多少為高
    很多寶寶都會經歷新生兒黃疸,在寶寶中屬於一種常見的疾病,當剛出生的寶寶發生黃疸,家長們無需過度恐慌,那麼,新生嬰兒黃疸多少為高? 首先,如果是足月的寶寶黃疸值通常不超過12.9mg/dl,早產的寶寶通常不超過15mg/dl,如果是生理性的黃疸,足月的寶寶會在2-3天出現黃疸,4-5天的時候達到高峰,到了5-7天後,會慢慢消退。如果是早產的寶寶,黃疸一般在3-5天的時候出現,5-7天的時候達到高峰,7-9天的時候消退,最長可以延長到3-4周。
  • 10個寶寶9個黃,寶寶黃疸怎麼辦?試試2個退黃疸的方法
    我發現很多老一輩,在對待小兒黃疸的認知上面,都有很多問題。比如會把黃疸和胎毒聯繫在一起。再比如很多老一輩,在孕婦懷孕期間,有1個超級奇葩的觀點:吃了黃色的食物會導致寶寶黃疸。很多老人都會認為,亂吃桔子、胡蘿蔔、芒果等有顏色的食物,就會導致寶寶出生後黃疸很高。可是,按照這個邏輯,那是不是吃了綠色蔬菜寶寶出生後就會變成「綠寶寶」了。
  • 新生寶寶,黃疸問題知多少?
    註:直播內容來源寶寶知道直播嘉賓蘇白鴿醫生,課後內容整理來源寶寶知道用戶一世歡顏_dPxa。昨天看了蘇醫生的直播,從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對於黃疸,或許是大多數寶寶,在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對於黃疸問題,我之前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的去學習和接觸,那科學育兒的路上,我一直是被動成長,只有當女兒遇到了什麼問題,我才會去主動學習相關的知識。
  • 新生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黃疸
    ');}-->   提到黃疸,大家都不陌生。據統計,大約有 60% 的足月兒、80% 的早產兒會在出生後的1周左右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重慶現代女子醫院醫生周曉指出,導致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於體內代謝異常,引起的血液中膽紅素過多,主要的症狀為皮膚、眼睛結膜及一些黏膜發黃。所以黃疸,其實就是紅細胞衰老「死亡」後產生的一種代謝產物--膽紅素。  清理的過程有點兒複雜,首先,膽紅素要進入肝臟,被「解毒」處理,然後變成膽汁排到腸道,再然後和腸道的有益細菌親密接觸,最後隨著大便排出體外。
  • 寶寶黃疸-沒有那麼嚇人的
    黃疸幾乎是每個新寶寶都會面臨的問題,所以很多家長也特別關心。但是當了解了黃疸的產生原理,也就必要那麼擔心了。 新生的寶寶為何出生後出現黃疸?因為出生前,胎兒生長於媽媽子宮內,相對於成人生活的空氣環境來說是低氧環境。
  • 10個寶寶9個黃,寶寶黃疸怎麼辦?試試這2個退黃疸的方法!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10個寶寶9個黃,寶寶黃疸怎麼辦?試試這2個退黃疸的方法!我發現很多老一輩,在對待小兒黃疸的認知上面,都有很多問題。比如會把黃疸和胎毒聯繫在一起。再比如很多老一輩,在孕婦懷孕期間,有1個超級奇葩的觀點:吃了黃色的食物會導致寶寶黃疸。很多老人都會認為,亂吃桔子、胡蘿蔔、芒果等有顏色的食物,就會導致寶寶出生後黃疸很高。可是,按照這個邏輯,那是不是吃了綠色蔬菜寶寶出生後就會變成「綠寶寶」了。
  • 寶寶「黃疸」,到底怎麼了?
    寶寶一個月還「黃疸」,到底怎麼了?——新生兒科專家和你說說「小黃人」的那些事?寶寶一個月還「黃疸」,到底怎麼了?——新生兒科專家和你說說「小黃人」的那些事?【來源: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黃疸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寶寶們在出生的一個階段後,部分寶寶身體會出現黃疸的現象。當媽媽們發現自己的寶寶出現了黃疸的現象,此時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因為黃疸嚴重的時候回危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 新生寶寶黃疸,新手爸媽不用焦慮不安
    寶寶出生幾天後去醫院測黃疸,第一次測黃疸值是15,醫生說讓過幾天再去測。過了幾天再去,變成19了,醫生說17就要照藍光。可是那天我沒跟去,也沒帶奶粉,總不能讓寶寶餓著躺在那照藍光啊。於是家人把寶寶又帶回來了。第二天家人準備好了奶粉又帶寶寶去醫院查黃疸,結果降下來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