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前景與未來趨勢

2020-12-19 中投顧問

  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國家將文化產業提升至戰略性產業地位之後,文化產業園建設一直是文化產業的重點,歷年文化專項資金用於文化產業園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佔比均較高。在政策紅利的支持下,文化產業園遍地開花。2014年,已有近2000個文化產業園建成,還有近萬個正在籌建或直接更名的產業園區。2015年,園區數量稍有回落,全國正常運作的園區在2506左右。其中由國家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為龍頭,以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為骨幹,以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群為支點,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

  1990-2015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數量

  2010-2015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類型數量情況(單位:座)

  發展前景預測

  文化創意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世界各國政府都對這一產業的發展給予了特別關注和高度重視。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至2014年已有近2000個文化產業園建成,還有近萬個正在籌建或直接更名的產業園區。

  但是在各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背後,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如園區太多、資源分散;建設模式雷同,房地產色彩濃厚;園區定位不明確,產業結構雷同;園區之間相互分離而自成體系,缺少必要的分工與合作;園區耗費巨資建成後,租金高,企業入駐率低,難以吸引創意階層,文化氣息淡薄等。

  儘管目前創意產業暴露出了各種問題,但從整個國際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創意產業仍有廣闊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暫停審批創意產業園,可以看作是一個調整改善過程,未來即將繼續加大創意園區的開發和建設,但與此同時政府管理將從嚴,向著適合社會產業需求的方向引導。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籌規劃,加快推進國家級創意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培育和推廣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龍頭企業和文化產品。在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下,創意產業園區也將迎來美好的發展前景。

  未來趨勢分析

  1、更加「泛在化」

  在「新常態」下,轉型升級進入攻堅期,旅遊業、工業、農業、商業,尤其是地產業的發展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形下,以文化創意為核心推動力,或者是借文化創意之名,進行融合式發展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

  2、虛擬園區開始快速發展

  在移動互聯概念的熱炒下,怎樣結合線下的實體園區,做好線上的虛擬園區運營,形成線下線上相互補充、互相促進之勢,成為很多園區思考的問題。同時,一些門戶網站也在思考推出虛擬園區板塊,為園區和園區企業服務。

  3、國際化探索湧現

  2014年,隨著國家對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的重視,我國的一些文化企業開始在美國、韓國等地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5年,在國家的重視和這些企業的帶動下,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和園區探討在海外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的平臺。

  4、與金融合作更加深入

  2014年,文化創意產業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實業資本也關注並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在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中,60%左右都配備有園區孵化器。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園與金融的結合將更加緊密,開發更多、更新的金融產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銀行和金融機構與園區之間將通過授信、融資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促進園區自身的規模化、品牌化、平臺化發展和建設;第二,給園區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支持,如智慧財產權融資服務,結算、網絡銀行、自助銀行、帳戶管理、POS消費等;第三,給文化創意的創新、創業者提供個人金融服務支持。通過這種深度的、全面的金融合作,可以更好地改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環境。

  5、融合化發展加速

  融合化發展是文創3.0時代的主要特徵,2015年這種融合趨勢還會得到加速。報告指出,對於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融合來說,新的趨勢將出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與城市發展相融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一般經歷:從文化產業開發區,發展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然後是城市文化創意街區,最終發展到城市文化和創意城市融合。目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本走過了文化產業開發區階段,經過近幾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面對當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各個城市都亟需建立符合自己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創街區,這既是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的要求,也是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因此2015年,一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要素條件比較成熟的城市,將開始著手打造城市文化創意街區,使之城市市民的休閒娛樂中心,遊客的地方文化體驗中心,城市產業升級的創意驅動中心。

  (2)與商場融合。目前國內知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很多都是利用老建築、老廠房改造而成,這些園區投入小,見效快,既能滿足文化創意類企業對環境、空間的要求,又與他們的支付能力相匹配,還與園區管理企業的運營能力相適應。2015年,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面對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的衝擊,傳統的商場必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因此一些商場開始思考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利用原有商場的建築、區位、商業等優勢,建立特色商業文化產業園區。

  (3)與農業融合。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加上近幾年農業逐步得到資本的青睞,一些有條件的城市開始思考怎樣利用城市周邊的土地,建設創意農業園區,把生產、生活、生態發展有機融合,打造集休閒、娛樂、觀光、旅遊、體驗為一體的新型農業文化綜合區,使城鎮化的同時相關產業也發展起來。

  6、眾籌園區出現

  2014年眾籌成為國內火熱的概念,僅2014年上半年,國內眾籌領域發生融資事件1423起,募集總金額達到18791.07萬元。作為網際網路金融的一種新方式,類似「團購模式」募集資金的眾籌模式迎來了快速發展期。2015年,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的鼓勵和扶持,面對網際網路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如何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將是2015年社會思考的熱點,在這種背景下,眾籌園區將成為一種載體和形勢出現。

  7、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經過近十年來的發展,面對新進入者的挑戰和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面臨著管理和運營升級的難題和挑戰。在目前的環境和條件下,這些園區的最好出路在於:根據各個園區自身特點和自身資源情況,建設符合園區定位的產業生態,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和氛圍。

  不管以上的趨勢是單個出現,還是組合出現在某個園區,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方向在於:建立創新的環境和氛圍,產生新的思想和產品,培育創新企業,用感性的園區,塑造情感的商業,回歸溫暖的人文主義。

  不同形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

  動漫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現狀

  自2006年中國動漫啟動產業化進程以來,商業化、市場化、產業化程度與日俱增。2013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達870.85億元。從產業生命周期來看,中國動漫產業目前正處於從幼稚期向發展期轉變,未來幾年仍然會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從城市競爭格局來看,只有廣州等少數城市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蘇州、寧波、福州等城市近幾年來發展較快,而長沙、杭州、無錫、深圳、瀋陽等城市在幾年快速擴張之後呈現出明顯的「高臺跳水式」下降趨勢。

  從產業基地格局來看,在現有的24個國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除了南方動畫節目聯合製作中心、蘇州工業園區動漫產業園之外,絕大多數基地無論是在製作數量還是市場份額方面,都呈現出下降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近3年來新增加了福州動漫產業基地、天津濱海新區國家影視網絡動漫實驗園、黑龍江動漫產業(平房)發展基地、張家港(動漫)產業園、崑山軟體園5個基地,減少了三辰卡通集團一個基地。另外,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等多年來持續零產量的國企仍然在列。

  影視產業基地的建設現狀

  中國影視園區(基地)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央視無錫影視基地;在90年代經歷了一輪快速發展,廣東中山、寧夏鎮北堡、浙江橫店等影視城相繼建成;進入21世紀後影視園區(基地)建設再次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0月,全國已建成、部分建成、建設中和規劃中的上規模的影視園區共有219處,其中,已建成的影視園區有115處,部分建成的19處,建設中的44處,規劃中的影視園區37處。

  文化藝術園區的發展現狀

  2010年被稱為文化產業元年,藝術區在挺過金融危機的兩年之後,隨著中國畫廊業的復甦也開始逐漸回暖。截至2013年底,我國畫廊總數已達3366家,保持著年增長近10%的迅猛勢頭。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助推之下,藝術區似乎又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如果藝術區的產業依託是以畫廊業、藝術商業機構為主,那麼,藝術市場的繁榮與衰敗必將影響藝術區的產業發展。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規模持續擴大,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3億元,佔全球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的24%,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品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幾年,國內發展相對健康成熟的一些藝術區,在經歷了市場的大起大落之後,逐漸發展成藝術區內的商業機構與藝術機構共榮互補的局面。

  早在2005年,上海市政府將位於上海淮海西路570號的原上鋼十廠,改建成為開放性、公益性的公共雕塑藝術中心--「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此後,在該區域內,由上海紅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經營管理者,將該藝術區逐漸發展成為以文化藝術園區為定位,集民營美術館、藝術機構、畫廊等文化機構,文化公司、設計公司等「泛文化機構」,以及餐飲、娛樂等經營性單位為一體的創意產業園區。紅坊的成功為未來藝術區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樣板。

  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發展特徵

  文化旅遊以營造文化氛圍、創造文化體驗為基礎,是標準的創意產業。在旅遊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以及旅遊產品越來越呈現出文化創意產業特點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業的融合產生了文化旅遊創意產業;而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在特定空間的集聚構成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是在文化底蘊深厚、創意含量豐富的特定空間(園區、基地)內,以文化創意構成旅遊吸引物,以滿足遊客「一站式體驗」需求為標準,打造完整的旅遊及其相關產業鏈,從而形成的旅遊景區、企業及相關部門的空間集中和功能集聚區。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上下卷)》指出,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呈現以下3個特徵:(1)創意吸引物是核心。創意是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形成的基礎「創意火花」為旅遊業與創意產業的融合搭建橋梁,構成園區的核心吸引物;(2)「一站式體驗」是重點。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的吸引物或產品較之傳統的旅遊吸引物,更加注重探究旅遊者的深層次需求,園區以創造「體驗」來吸引消費者,使遊客進入園區後「吃、住、行、遊、購、娛」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3)產業鏈是延伸。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不僅涵蓋旅遊產業中的六大行業要素和核心的文化創新要素,而且帶來了旅遊地產、藝術創作、建築設計、文化教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了旅遊的發展與科技、文化、藝術、生態等多個領域的產業要素有機整合與空間及功能集聚。

  「中國房地產正在進入文旅地產時代。」全經聯執行主席楊樂渝近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全國文旅地產創新模式大會上說,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宏觀環境下,文化旅遊成為發展潛力巨大的複合型產業。作為連結人與空間的重要媒介,文化、創意、娛樂、休閒等文旅產業讓空間充滿創造力,房地產行業將由此獲得持續增長的價值。

  與會的全聯房地產商會秘書長鍾彬說,以前房地產行業只關注前端投資,關於地產金融、消費等後端關注較少。而文旅地產更多的內涵在於後端,此前如何打動消費者大多是基於投資的思考,商業邏輯需要改變成為「金融+地產+產業」,探索文旅地產的發展機遇需要解決全產業鏈問題。文旅與地產的創新組合,應是輕重組合、資本結合,旅遊、地產、內容需要融合,線上線下應當整合。

  楊樂渝也表示,地產是平臺,產業是內容,要做好文旅地產,就要做好場景營造、社群運營、精準運營、產業孵化、資產管理等資源整合。

  「當前,在發展文旅地產和文旅產業進程中面臨諸多難題,資本就是其中之一。」全經聯秘書長、全經聯創新基金總裁姜煒說,面對困難,全經聯準備發起文旅地產產業基金,通過整合上下遊產業鏈優秀企業推動文旅地產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文化創意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世界各國政府都對這一產業的發展給予了特別關注和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效益日漸明顯。**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18000億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 202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分布及發展趨勢分析(圖)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趨勢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兩者成為行業發展新動能的雙引擎。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文化創意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入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了適應行業發展趨勢,滿足發展需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服務內涵也不斷拓展完善,不斷向智慧型園區轉型升級,由國內區域集聚向國際協同發展。(1)服務內涵不斷拓展完善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產業鏈和運營模式的不斷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運營除收取租金和配套物業服務費外,將更加注重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
  • 中國創意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創意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主要分布在六大區域,由此形成了中國六大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環渤海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北京)、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上海、南京、杭州和蘇州)、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廣州和深圳)、滇海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昆明、大理和麗江)、川陝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西安、成都和重慶)以及中部文化創意產業集群
  •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認為,在各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背後,也暴露出了各種問題。因此,在各園區發展中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最佳商業模式。
  • 2020-2026年中國創意產業園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創意產業園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創意產業園區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及區縣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建議(盛方原創)
    盛方商學製圖3、北京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從整個中國文化和相關產業的體量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3年起,我國文化產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發展潛力大。盛方商學製圖2020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評選結果出爐,98家文化產業園區榜上有名,其中嘉誠胡同創意工廠、新華1949文化金融與創新產業園、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798藝術區、朗園Vintage文化創意產業園、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清華科技園、中關村軟體園、星光影視園等10家文化產業園區獲得
  •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介會聚焦文創空間創新發展
    日前,「第十三屆文博會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介會暨中國文化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峰會」(以下簡稱園區推介會)在京召開,專題聚焦文創產業園區的科學運營與創新發展,吸引業界、媒體及社會廣泛關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政府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視與提升,文創園區已不僅是以文化為主題的生產集聚空間、文化休閒與消費活動空間,更是文化創意與產業創新的空間。截至2017年,全國已擁有各類園區近3000家,園區已成為了文化企業創新的集聚平臺、城市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國家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載體。
  • 聚焦「文化產業與高質量發展」 第五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於陶溪...
    他指出,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自舉辦以來,每一次都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產業研究專家、藝術產業園區建設者、領導者,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來分析問題、研究對策,探索並思考藝術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共同商討藝術產業園區在中國建設與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首先是一種精神凝聚力和思想共識的體現。
  •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模式解析
    對於上海來說,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何培育新興業態的健康發展成為當務之急,尚在起步階段的文化創意產業開始承載上海轉型的夢想。  按照《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文化創意產業將會被打造成上海的支柱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媒體業、藝術業、工業設計業、時尚產業、建築設計業、網絡信息業、軟體業、諮詢服務業、廣告會展業、休閒娛樂業等十大產業領域將得到重點發展,形成「一軸、兩河、多圈」的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布局,到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要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2%左右。
  • 聚焦文化產業與高質量發展丨 第五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在陶溪川...
    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自舉辦以來,每一次都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產業研究專家、藝術產業園區建設者、領導者,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來分析問題、研究對策,探索並思考藝術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共同商討藝術產業園區在中國建設與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一種精神凝聚力和思想共識的體現。
  • 從鐘鼓樓附近的創意園區,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的問題
    北京的四個中心建設中,文化中心是重要的中心,文化創意產業也是北京重點發展的產業。尤其在北京的核心區,文化設施、歷史古蹟較多,依託文化歷史,構建文化創意產業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北京市核心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分布於圖上。
  • 龍華區認定新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最近兩年,龍華區以「融合創新 轉型升級」為主線,強化「文化+」「創意+」模式,著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積極拓展產業空間,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特色鮮明的高端文化創新集聚區。日前,記者從龍華區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局)獲悉,龍華區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局)根據《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認定了新一批共4家區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努力推動2019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開門紅」。
  • 文化創意產業園之發展及運營模式分析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500家,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多達500家之上,其中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分布於全國各地。
  • 33家首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出爐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低碳、綠色的產業門類,契合了首都城市轉型發展與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歷史趨勢,不僅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方面,還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中提升篇章的關鍵一環,更是增強人們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對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 閔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未來三年怎麼幹?這個會議上定調了!
    原標題:閔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未來三年怎麼幹?這個會議上定調了!>創意產業發展推進大會上,《閔行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正式公布。
  • 【雅昌專稿】桂耀華:作為文創產業發展平臺的藝術園區未來還能做什麼
    那麼,從藝術區的發展隨著時代諸多因素的變化,如何在變化著的環境中更契合藝術家和機構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提供更具活力的平臺?醉庫國際文化創意園總經理桂耀華與雅昌藝術網對話中,通過觀察醉庫國際文化創意園的發展經驗,關照藝術機構及藝術家對藝術園區的發展訴求。
  • 【直播回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介會暨中國文化產業園區創新...
    王文軍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能是我國製造業企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的一個必由之路。  王文軍介紹了中鋼耐火公司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經驗。據他介紹,2014年至2016年,企業連續三年虧損,企業面臨著生死考驗。
  • 2021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潛力及前景預測(附報告目錄)
    2021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潛力及前景預測(附報告目錄) 產業園區是集聚的載體,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創意設計方面的企業,有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如數字網絡技術)的企業,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信息諮詢等中介機構;還有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的企業和在文化經營方面富有經驗的經紀公司等
  • 2021-2027年中國產業園區開發行業現狀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2021-2027年中國產業園區開發行業現狀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對產業園區開發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產業園區開發行業的發展方向、產業園區開發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產業園區開發技術標準、產業園區開發市場規模、產業園區開發行業潛在問題與產業園區開發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 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今年10月份授牌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宮主)未經認定的園區,未來不得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名義開展招商、宣傳等工作。昨天(20日)下午,北京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認定及規範管理辦法(試行)》和《關於加快市級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園區建設發展的意見》,並啟動首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認定工作,首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將於今年10月份授牌。記者獲悉,未經認定的園區,未來不得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名義開展招商、宣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