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9日11:18 來源:房天下產業網綜合整理
國內外至今尚無對文化創意產業園概念的統一界定。在對文化創意產業園概念詮釋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實情,嘗試將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概念界定為:文化創意產業園是一系列與文化關聯的、產業規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區域,是一具有鮮明文化形象並對外界產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產、交易、休閒、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
文化創意產業是下一波房地產的概念,也就是用文化創意產業來帶動房地產的開發。文創產業所帶動房地產的特色就是複合性及大規模。
文化創意產業的特點有:(一)複合性,指的是它的綜合性,可能包括了設計,商業,傳產,交通,物流,農業,旅遊,,工業,餐飲及住宅。也就是把以前的住宅,工業,農業,旅遊,,傳產的開發,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超級綜合開發體。(二)大規模,就是因為它的綜合性,他是一個超級綜合開發體,所以規模是土地面積都會很大。動輒幾千畝甚至上萬畝,幾乎就是新市鎮,新市區的開發。
一、創意產業園區行業格局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全球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國政府都對這一產業的發展給予了關注和高度重視。
世聯北京市首鋼海爾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及相關市場資料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效益日漸明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產業園區規劃布局與運營管理分析報告》顯示,到2015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18000億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尤其是在一些基礎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產業更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500家,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多達500家之上,其中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分布於全國各地。
上海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趨勢研究
但是在各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背後,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如園區太多、資源分散;建設模式雷同,房地產色彩濃厚;園區定位不明確,產業結構雷同;園區之間相互分離而自成體系,缺少必要的分工與合作;園區耗費巨資建成後,租金高,企業入駐率低,難以吸引創意階層,文化氣息淡薄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創意產業園建設行業研究小組表示,儘管目前創意產業暴露出了各種問題,但從整個國際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創意產業仍有廣闊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暫停審批創意產業園,可以看作是一個調整改善過程,未來即將繼續加大創意園區的開發和建設,但與此同時政府管理將從嚴,向著適合社會產業需求的方向引導。
西溪溼地及西溪創意產業園的啟示專題研究百思勤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稱,要在政府引導下發揮市場機制積極作用,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戰略者,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
此外,一些地方出臺的「十二五」規劃中把發展創意產業園區提到了重要位置,如深圳市的「十二五」規劃中要求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籌規劃,加快推進 創意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培育和推廣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龍頭企業和文化產品。
北京十裡河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定位提案
前瞻產業研究院創意產業園建設行業研究小組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將會迎來更加繁榮發展的春天。在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下,創意產業園區也將迎來美好的發展前景。
二、文化產業園盈利模式評價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園建設運營深度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出,文化園區的收入來源渠道決定其盈利模式的產生。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出文化園區的盈利模式類別:
1、單一的盈利模式
主要收入只有一種來源渠道,其他收入來源比重很小。我國的文化園區大多由政府,主要目的是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營造文化環境,提供聚集空間,帶動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園區作為平臺,以房屋租賃收入維持運營費用。由社會資本建設的文化園區,大多是租用舊廠房進行改造建成的,房屋產權和土地性質沒有改變,方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不能享受資產 ,只能靠運營獲取房屋租賃的溢價收入,俗稱二房東。目前,上海的很多園區都屬於這種類別,經營狀況並不樂觀。靠租金收入單一盈利模式來維持園區運營,主要取決於租金水平和 率。由於大部分園區沒有土地資本投入,只是改建和裝飾,固定投入不大,只要地段好、軟硬體好、入駐企業飽和,一般5年左右可以收回。
2、組合盈利模式
單一盈利模式盈利能力不強,文化園區大多採用組合盈利模式,即在園區經營過程中,採取多種方式創收,拓展園區收入來源渠道,獲取 。文化園區通過對商務結構的分析,對園區的資源進行科學配置,豐富園區的業務結構,使其產生 效益。如園區在經營過程中,發揮著文化創意企業的平臺作用和孵化作用,園區可利用對文化孵化企業進行跟蹤,對成長性好的企業進行產權,對好的文化項目進行等獲取收入。這既扶持了園區文化企業的發展,又能充分分享企業經營成果,提升園區的盈利能力,有效解決了單一盈利模式下園區企業成長壯大了,而園區只能收取有限的租金收入,園區發展與園區文化企業發展不同步的矛盾。
組合盈利模式需要定期對園區收入來源結構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來調整園區的資源配置,有重點地扶持盈利能力強的收入渠道,逐步培育園區獨有的、成熟的盈利模式。
3、動態組合盈利模式
文化園區的發展一般要經歷設計、調整、完善、成型四個發展階段。在具體運營中,不同階段,園區的收入來源重點不同。隨著園區的不斷發展,園區內企業發展不斷壯大,以及產業競爭加劇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園區會不斷調整收入來源重點,豐富來源渠道,形成動態組合盈利模式,增強競爭能力,為終形成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的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物資基礎。
>>>更多精彩專題請進入房天下產業網文庫頻道
註:文章根據房天下產業網地產文庫頻道、中國諮詢網、前瞻網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