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投資要點
本周與投資者交流,首先投資者對於中期已經形成普遍的四大共識:
(1)中期看好A股表現;看好中國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轉移中期趨勢;
(2)對明年A股市場謹慎樂觀,估值面臨收緊壓力;
(3)消費、科技、醫藥仍是中長期優質賽道;
(4)上述優質賽道白馬龍頭公司估值處於歷史高位。
但投資者對短期配置有較多分歧,尤其是周期股、金融股都已經有所表現之後,其相對吸引力是否在下降,傾向當前超配順周期消費、金融、周期板塊或是科技成長的投資者都有一定數量。
我們認為,從中期看,自上而下看,A股的核心關注焦點在於流動性收緊與盈利復甦的幅度問題,自下而上看,A股的核心關注焦點在於,今年估值沒有大幅擴張,估值還未處於歷史高位的行業中有多少能夠在明年出現強勁的盈利增長。因此中期配置結構,我們認為存在動態調整的空間。
從短期看,我們認為市場流動性預期邊際改善,復甦預期深化,A股震蕩上行趨勢繼續,短期配置仍建議以順周期為主線(包括金融、可選消費、漲價鏈、出口鏈等),觀察中美下一步政策力度,逐步關注成長股機會,行業上重點關注:保險、銀行、券商、軍工、白酒、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白電、化工、有色、機械等。
■風險提示:
1.信用違約潮出現;2.全球經濟疲軟;3.國內信用收縮超預期。
正文
本周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上證指數,中小板指,創業板指漲跌幅分別為1.06%,2.72%,4.27%。從行業指數來看,本周醫藥生物(5.98%),傳媒(4.14%),食品飲料(3.68%),計算機(2.95%)、電子(2.79%)等行業表現較好,鋼鐵(-2.30%),房地產(-1.56%),汽車(-1.36%),公用事業(-0.51%),銀行(-0.08%)等行業表現靠後。
1. 市場正在摸索新的平衡,順周期行情也未結束
本周與投資者交流,首先投資者對於中期已經形成普遍的四大共識:
(1)中期看好A股表現;看好中國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轉移中期趨勢;
(2)對明年A股市場謹慎樂觀,估值面臨收緊壓力;
(3)消費、科技、醫藥仍是中長期優質賽道;
(4)上述優質賽道白馬龍頭公司估值處於歷史高位。
但投資者對短期配置有較多分歧,尤其是周期股、金融股都已經有所表現之後,其相對吸引力是否在下降,傾向當前超配順周期消費、金融、周期板塊或是科技成長的投資者都有一定數量。
我們認為,從中期看,自上而下看,A股的核心關注焦點在於流動性收緊與盈利復甦的幅度問題,自下而上看,A股的核心關注焦點在於,今年估值沒有大幅擴張,估值還未處於歷史高位的行業中有多少能夠在明年出現強勁的盈利增長。因此中期配置結構,我們認為存在動態調整的空間。
從短期看,我們認為市場流動性預期邊際改善,復甦預期深化,A股震蕩上行趨勢繼續,短期配置仍建議以順周期為主線(包括金融、可選消費、漲價鏈、出口鏈等),觀察中美下一步政策力度,逐步關注成長股機會,行業上重點關注:保險、銀行、券商、軍工、白酒、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白電、化工、有色、機械等。
新高之後,市場風格體現了收益兌現的特徵
本周,在大金融和汽車板塊的推動下,三大關鍵股指:上證綜指、滬深300和上證50均創下今年以來新高。但新高之後市場風格開始體現收益兌現的特徵:11月表現強勢的金融、汽車和部分周期品種走弱,此前表現不佳的醫藥、計算機、傳媒走強,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我們認為,上證綜指本周創下3465.73點年內新高,已經到達前期壓力點位,且距離3500點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出現小幅回撤進行消化整固屬於正常現象。當前中國經濟復甦仍在持續深化,全球即將進入後疫情時代,流動性環境邊際改善,順周期行情仍未結束。一旦避險情緒下降,A股有望繼續上行。
12月的市場通常會出現避險情緒升溫的情況,一年當中漲幅較大,或估值提升較多的公司可能被賣出兌現收益。我們統計了今年以來各行業的漲跌幅情況,發現食品飲料、電新、消費者服務漲幅最大,估值上消費者服務、國防軍工、汽車估值提升最多。相對而言,銀行、保險等大金融板塊,漲幅和估值提升較小,銀行PB甚至下降了10%。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年底央行以穩為主,流動性出現邊際改善
我們在幾周前的策略報告對永煤債信用違約的點評中曾經指出,信用事件或將對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收緊節奏構成一定的幹擾。事實上,11月下旬以來的貨幣政策傳遞出維穩信號,銀行間流動性趨於寬鬆,流動性環境出現邊際改善。本周一,央行開展1500億逆回購操作和2000億MLF操作。月末MLF操作不僅打破了一個月一次的常態,且令11月合計投放了1萬億,創年內新大規模。央行增加流動性意圖明顯。
進入11月,流動性趨於寬鬆的另一個原因是利率債供給量有所下滑,特別是地方債11、12月發行規模歷來較小,預計12月利率債供給壓力同樣不大。而12月由於兼具季末和年末集中支出的特點,是公共財政支出的大月,政府性存款的支出有望改善銀行間流動性狀況。
對於A股而言,流動性上的另一邊際變化在於外資開始重新持續流入。本周北上資金淨流入245億元,創7月10日以來單周最大淨流入水平。這也是11月初以來連續第5周淨流入,值得注意的是,A股也正是在11月初結束了調整,重回上行軌道。外資的持續流入說明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正在下降,外資對中國經濟和A股資產的認可度再次上升。
疫苗漸行漸近,全球即將進入後疫情時代,海外復甦預期提升
本周有多隻疫苗傳出有望獲批後大量上市的消息,後疫情時代正在到來。本周三,英國監管方批准輝瑞和BioNTech研發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英國成為歐美首個批准使用新冠疫苗的國家。當天英國首相詹森稱,將下周開始首輪疫苗接種。BioNTech表示,正處於今年內生產5000萬劑疫苗的正軌,明年將尋求擴大產能,讓產量超過此前承諾的13億劑。上述表態緩和旨在外界關於產量目標調整的擔憂。
正尋求歐美批准疫苗的美國公司Moderna本周稍早已預計,明年一季度將有1億到1.5億劑疫苗全球上市。Moderna的CEO表示,樂觀預計該公司明年的新冠肺炎疫苗產量將達到5億劑,若要生產10億劑的疫苗、將需要更多的資源。
本周五稍早,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表示,「年內將有6億支滅活疫苗獲批上市。」
隨著全球正式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經濟有望迎來共振復甦,全球市場進入risk on模式。但新冠疫情肆虐已近一年,對全球政治、經濟、金融、貿易格局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同時,居民生活和消費習慣相較疫情前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具體來說:
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演變,中心進一步東移。
區域化發展進程加速。
弱美元背景下,大宗商品、新興市場權益資產受益,人民幣將保持堅挺。
中國出口繼續受益,但結構將出現分化。
具體分析詳見專題報告《後疫情時代:復甦、變局與機遇》。
2. 市場後續關注點:中美的政策
2.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傳遞出什麼政策信號
即將在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也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例如2016年「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2018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019年「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三大攻堅戰脫貧攻堅為首、防化風險居末的順序調整等,均為來年的政策指明了方向。因此,在當前中國經濟復甦引領全球但尚未完成之際,明年經濟政策會做出怎樣的決策,需要我們密切觀察。
我們認為,經濟政策的抉擇,需要綜合考慮中國和全球的經濟復甦進程、疫情的發展、宏觀槓桿率控制、通脹壓力、匯率波動等諸多因素。應在保證經濟整體基本修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後,平穩有序的退出刺激政策,在明年的政策實踐過程中,「相機抉擇」的空間較大。
2.2. 美歐將如何重振經濟
美國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曙光再現」
12月2日,美國兩黨參議員小組提交了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方案,該方案包括2880億美元小企業援助,1800億美元的失業福利,1600億美元的資金短缺的州和地方政府救助,以及陷入困境行業援助(例如向航空業提供170億美元救助)。除此之外,該刺激計劃還包括交通,疫苗開發、分配和測試,醫療工作人員救濟基金,教育,學生貸款和住房援助等。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在曲折中前行。12月4日公布的經濟數據很可能給美國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焦灼談判帶來轉機。數據顯示,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4.5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當周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則連續第二周上升。
美國11月的非農數據和相關就業數據顯示,美國面臨著經濟再次陷入停滯的風險。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美國兩黨將有更大的動力對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進行談判,而我們原預計在明年一季度通過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可能超預期提前至2020年年末通過以幫助美國重新恢復經濟增長。
歐盟經濟刺激計劃「再加碼」
歐洲央行將於下周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會議將就經濟刺激計劃進行重點討論和磋商。根據歐洲央行最新的政策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一致贊成採取行動。紀要顯示:「考慮到經濟增長動能的更大幅放緩,以及內在通脹形勢較此前預期更為疲軟,預計風險平衡的惡化,在12月重新調整貨幣政策工具是有必要的」,「目前預計整體通脹率處於負值的時間將比9月份所預測的更長,疫情爆發可能會對需求和供給產生更持久的影響,從而降低潛在增長率,不能排除歐元區出現雙重觸底的衰退情況」。同時,歐洲央行預計就業將進一步萎縮,大量工作崗位面臨風險,直至2021年初,通脹將維持在負值水平。
對於歐洲央行決策者12月10日召開的會議,據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歐洲央行將把1.35萬億歐元的緊急債券購買計劃進一步增加5000億歐元,並會將向實體經濟提供信貸的特殊條款延長6個月。而且歐洲央行還將會向銀行提供新的長期貸款,並延長銀行獲得額外貸款的期限,以保證信貸流向企業和家庭。
因此,在未來幾周之內,我們將見證中美兩國的重大經濟政策抉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定調和美國兩屆政府與兩黨間能否達成關於新一輪經濟刺激機會的共識,將決定中國經濟刺激何時以什麼樣的節奏退出,以及美國經濟刺激何時以什麼力度加碼。這將對A股和全球順周期行情產生重大影響。
3. 市場內部特徵觀察:風險偏好提升
換手率來看,除中小板外,本周主要指數換手率有所上升。本周上證綜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萬得全A的流通市值換手率分別為1.05%,3.06%,5.10%,0.52%,0.86%,1.64%,1.35%,分別較前周變動0.04,-0.02, 0.02,0.05,0.10,0.06,0.04個百分點,分別處在76%,20%,39%,83%,81%,56%,68%分位數水平。
本周個股呈普漲狀態,創業板有所企穩。當前市場強勢個股數量佔比66.0%,較上周上升2.9個百分點,超買個股與超賣個股之差佔比2.5%,較前周上升0.6個百分點。創業板來看,強勢個股數量佔比73.9%,較上周上升2.2個百分點,超買個股與超賣個股之差佔比1.0%,較前周上升1.4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從短期看,我們認為市場流動性預期邊際改善,復甦預期深化,A股震蕩上行趨勢繼續,短期配置仍建議以順周期為主線(包括金融、可選消費、漲價鏈、出口鏈等),觀察中美下一步政策力度,逐步關注成長股機會,行業上重點關注:保險、銀行、券商、軍工、白酒、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白電、化工、有色、機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