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成績陸續放榜,各地的高考「狀元」如約出現在視線之中,除了羨慕和誇讚,我們都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經的高考。「狀元」一詞承載著光環和榮譽,狀元及第從古至今都人生的高光時刻。據考證,中國歷史自有科舉以來,共出了638位狀元,很多狀元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但很多狀元卻逐漸被歷史的塵埃所掩藏。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歷史上那些之「最」的狀元們,看看他們都有哪些不同的人生。
科舉制度發源於隋朝,但真正完善是在唐朝,因此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位狀元出現在唐朝。他的名字叫孫伏伽,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年的狀元。這位老兄雖然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人生經歷卻精彩紛呈,而且頂著中國首位「狀元」的光環,想不引人注目都難。
孫伏伽在隋朝時就已經是進士,出任大理寺史,官職非常低。隋朝滅亡後,他又做了唐朝的官,這位老兄當官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勸諫,通過向唐高祖李淵直呈了很多好的意見,被李淵所賞識,為此還專門設立了「諫官」一職。大家也知道,「諫官」是非常有風險的,畢竟是要挑皇帝或者大臣的刺,稍有不慎,輕則罷官免職,重則身首異處。武德五年,孫伏伽就因上疏勸諫被李淵給免官了。
但那個時候科舉考試制度還不像後來這麼完善,不需要政治審查,這位老兄就以被免職官員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由於才華出眾,拔得頭籌,成為當年考試的第一名,也就成了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而且官職也升到了刑部郎中,可謂因禍得福。
到了唐太宗的手下,這位老兄依然不改本色,繼續對皇帝進行勸諫,後來又被罷官了一次,但不久又重新啟用,可謂幾起幾落。後來官職也越來越高,被授予大理寺卿,成為朝廷重臣,直至告老還鄉。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也由此落幕。
這位女狀元可不是戲曲中女扮男裝偷偷參加考試中的狀元,而是憑自己的實力考的狀元。她的名字叫傅善祥,是太平天國科舉考試中貨真價實的狀元。
傅善祥出生在南京的書香世家,從小飽讀詩書,聰慧過人。父母雙亡後,被哥哥送給別人當童養媳,但丈夫不幸夭折了,婆婆準備把她賣了,但這時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改變了她的人生。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於是傅善祥偷偷地從家裡跑出來參加了太平軍。太平天國為了廣納賢才,準備舉行科舉考試,同時為了宣揚男女平等,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設立了「女科」。
傅善祥感覺自己從小熟讀的詩書有了用武之地,於是報名參加了科舉考試。由於才華出眾,下筆如有神,她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的答卷,受到所有考官的高度評價,因此被授予了當年的女科「狀元」,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狀元」。當時,傅善祥成為女狀元的消息轟動一時,畢竟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女狀元,街頭巷尾所有的話題都是關於這位女狀元的。
傅善祥成為狀元後,得到了東王楊秀清的賞識,被招進了東王府,成為女侍史,專門幫楊秀清起草詔書和整理文書。由於工作出色,而且精明能幹,後來還得到了洪秀全的重用,被授予「恩賞丞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丞相。
雖然傅善祥在工作上非常出色,但個人生活卻非常的悲慘。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整個領導階層都沉迷於享樂,整天都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在東王府工作的她,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長相貌美,被好色的楊秀清看中,並且長期霸佔著。
清軍攻佔南京後,太平天國滅亡,傅善祥在最後的混亂中不知所蹤。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最後的行蹤也成為了一個歷史未解之謎。
中國歷史上的狀元,後來有的成為郡守,有的成為巡撫,有的官至丞相,但成為皇帝的卻只有一個人,他就是西夏國天慶十年癸亥科狀元李遵頊。
元昊建立西夏國後,大力推行儒家思想,效仿中原舉行科舉考試,招納賢才良將。李遵頊本是皇室宗親,父親是齊王李彥宗。李遵頊從小聰明好學,博學多才,極具天分,後來參加科舉考試,被點位「狀元」。當上狀元後,李遵頊的官運也開始起航,不久之後就被封為齊王,而且授予大都督府主,統領兵馬,成為最具有權勢的人之一。
後來,另外一名皇室宗親李安全發動了宮廷政變,自立為帝。李遵頊仔細觀察了當時各方態勢後,決定擁護李安全,極力奉迎並取得了信任。在李安全大肆清洗皇室宗親的時候,李遵頊得以保存了身家。但李安全完全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導致西夏國國力日益衰退,民不聊生。李遵頊於是踏著李安全的足跡,發動了宮廷政變,殺死了李安全,自己做了皇帝,也就是歷史上的西夏神宗皇帝。到此李遵頊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狀元成為皇帝的人,他自詡為「狀元皇帝」。
雖然李遵頊有能力考取狀元,並且當上了皇帝,但在治國方面卻是一塌糊塗。當時蒙古開始崛起,金國和南邊的宋都是虎視眈眈,於是他採取了聯蒙滅金的政策,但蒙古不僅要滅金,還要滅夏、滅宋,直到蒙古兵臨西夏城外,他才幡然醒悟,此時的西夏已經是滿目蒼夷,民怨沸騰。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下了退位詔書,把皇位讓給了太子,自己當起了太上皇。
這位狀元皇帝的高光時刻也到此為止。李遵頊考狀元、爭皇位是一把好手,但當皇帝治理國家,他是不合格的。
歷史上的狀元幾百位,他們曾經頭頂光環,受到萬人矚目,但真正能夠讓後人記住的卻並不多。但這些擁有之「最」的狀元們,無論他們最終的結局怎樣,但已經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被後人所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