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歷史悠久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稱之為科舉制度,在悠久的歷史上,這項制度可以說帶給很多人幸運,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更是顯得不一樣了。
正因為這三者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狀元、榜眼、探花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呢?雖然這個問題有些難以回答,不過我今天還是試圖從現實的角度來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下闡述。
01科舉制度的興起
科舉制度是首創於隋朝,在唐朝時期得到完善,兩宋時期不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算得上是科舉制度的巔峰時刻了,這一制度在歷史上留下很多精彩的事跡,也培養出了很多古代的厲害人物。
不過就科舉制度本身的性質而言,並不是類似於今天的學歷考試,可是又與今天的高考之類的學歷考試有著一定的關係,要是單純從性質而言,科舉考試其實更加類似於今天的一些公務員考試,一旦考中之後,便有機會成為官員。
可是從形式上來看,科舉制度又類似於今天的高考,人人都可以參與,沒有學歷限制,公務員考試可是有學歷限制的,很多要求都至少是本科以上,有的甚至要求研究生以及博士,科舉制度在古代是沒有這麼多限制和要求的,就類似於升學考試,是走向人生下一階段的重要跳板,一旦成功,則可能改變一些自己的命運。
隨著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後來基本成型之後的科舉考試是這樣的,前前後後需要經過六次考試,才能最終確定出來狀元、榜眼以及探花。接下來我就分別來講一講這六次考試分別代表的是什麼。
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次考試稱之為縣試,其中考中的學員稱之為童生,沒有考中的就沒有機會參加下一級別的考試了,只有童生才有機會進入下一級別的府試,府試能夠入圍的學員稱之為秀才,秀才參加第三級別的考試,也就是院試。
在院試中入圍的學員稱之為舉人,在明清之前,就算已經達到舉人的級別,還是不能做官的,需要繼續向前考試方可,而到了明清時期,實際上舉人也已經可以當官了,比如清朝時期的左宗棠就是舉人,一直沒有考中進士,但是他還是成為了封疆大吏。
舉人繼續參加第四級考試鄉試,在鄉試中入圍的稱之為汞士,第五級考試是會試,會試入圍的稱之為進士,不管是在明清還是明清之前,實際上進士都已經是有機會做官的了,甚至狀元、榜眼、探花實際上也是和進士差不多的,只是說他們是在進士中又進行了一次殿試,在殿試中成為一甲第一名的稱之為狀元,第二名稱之為榜眼,第三名稱之為探花。
當然了,在殿試中最後入圍的是有三甲的,分為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是最高等級,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些都是在殿試中的入圍之人,雖然沒有成為狀元、榜眼、探花,但至少已經是榜上有名的了。
從這樣的過程來看,其實想要成為狀元,確實已經是絕對不容易的事情了,換言之你需要是全國第一名,才是狀元,要不然是沒有什麼機會的,足以見得狀元是多麼了不起,那麼狀元、榜眼和探花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02狀元、榜眼和探花相當於什麼學歷
前邊已經說過,要是從考試的性質來講,其實科舉考試更加類似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所以狀元就相當於是公務員考試中最好的崗位的第一名,榜眼就是第二名,探花就是第三名,他們三者是屬於同一個檔次的,只是排名不同而已,換言之就是三者都在一個單位,只是職位和待遇不同而已。
可是根據科舉考試的形式來說,與今天的升學考試還是有很多類似之處的,我們根據科舉考試的六個級別,可以和今天的升學考試來進行一下類比,這樣一來也就基本可以類比出學歷來了。我們今天的第一次升學考試就是幼兒園升小學的升學考試,我們就把科舉考試中的第一個級別縣試當成幼兒園升小學的門檻(很明顯這種類比是不準確的,可是我們忽略一切因素,單純根據等級來類比一下)。
第二級考試是府試,就把今天的小學升初中當成是府試,第三級別是院試,也就是今天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試,只要能夠順利升學到高中,基本上大學是沒有什麼懸念了,和當初成為舉人之後有機會做官有相同之處。
第四級是鄉試,也就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高中升大學,鄉試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你是否中進士(重點大學),要是成績好中了進士,以後的前途將會更好,要是成績不好也至少是一個舉人,還有機會繼續考試。
第五級是會試,就類似於今天的本科生考研究生,這一個考試難度不大,基本上只要能夠考中進士,在會試中都是不太容易被淘汰的,和今天考研究生有相似之處,第六級就是殿試,也就相當於今天的研究生考博士。
殿試入圍分為三甲,就與博士區分學校和級別待遇一樣,狀元、榜眼、探花是一甲的前三名,就類似於今天博士中成績最好的前三名,這些人通常都是中科院之類最好的研究機構中的成員,換言之,就是說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實際的學歷類似於今天的博士學歷,只是他們是博士中最優秀的三名而已。
03結語
雖然說科舉考試與今天的學歷考試有很大的區別,可是我們結合社會的現實來分析,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要是古代沒有科舉考試,今天沒有高考這些考試,那我們普通人哪有機會改變命運呢?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