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2020-12-16 嗔痴說歷史

在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歷史悠久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稱之為科舉制度,在悠久的歷史上,這項制度可以說帶給很多人幸運,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更是顯得不一樣了。

正因為這三者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狀元、榜眼、探花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呢?雖然這個問題有些難以回答,不過我今天還是試圖從現實的角度來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下闡述。

01科舉制度的興起

科舉制度是首創於隋朝,在唐朝時期得到完善,兩宋時期不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算得上是科舉制度的巔峰時刻了,這一制度在歷史上留下很多精彩的事跡,也培養出了很多古代的厲害人物。

不過就科舉制度本身的性質而言,並不是類似於今天的學歷考試,可是又與今天的高考之類的學歷考試有著一定的關係,要是單純從性質而言,科舉考試其實更加類似於今天的一些公務員考試,一旦考中之後,便有機會成為官員。

可是從形式上來看,科舉制度又類似於今天的高考,人人都可以參與,沒有學歷限制,公務員考試可是有學歷限制的,很多要求都至少是本科以上,有的甚至要求研究生以及博士,科舉制度在古代是沒有這麼多限制和要求的,就類似於升學考試,是走向人生下一階段的重要跳板,一旦成功,則可能改變一些自己的命運。

隨著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後來基本成型之後的科舉考試是這樣的,前前後後需要經過六次考試,才能最終確定出來狀元、榜眼以及探花。接下來我就分別來講一講這六次考試分別代表的是什麼。

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次考試稱之為縣試,其中考中的學員稱之為童生,沒有考中的就沒有機會參加下一級別的考試了,只有童生才有機會進入下一級別的府試,府試能夠入圍的學員稱之為秀才,秀才參加第三級別的考試,也就是院試。

在院試中入圍的學員稱之為舉人,在明清之前,就算已經達到舉人的級別,還是不能做官的,需要繼續向前考試方可,而到了明清時期,實際上舉人也已經可以當官了,比如清朝時期的左宗棠就是舉人,一直沒有考中進士,但是他還是成為了封疆大吏。

舉人繼續參加第四級考試鄉試,在鄉試中入圍的稱之為汞士,第五級考試是會試,會試入圍的稱之為進士,不管是在明清還是明清之前,實際上進士都已經是有機會做官的了,甚至狀元、榜眼、探花實際上也是和進士差不多的,只是說他們是在進士中又進行了一次殿試,在殿試中成為一甲第一名的稱之為狀元,第二名稱之為榜眼,第三名稱之為探花。

當然了,在殿試中最後入圍的是有三甲的,分為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是最高等級,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些都是在殿試中的入圍之人,雖然沒有成為狀元、榜眼、探花,但至少已經是榜上有名的了。

從這樣的過程來看,其實想要成為狀元,確實已經是絕對不容易的事情了,換言之你需要是全國第一名,才是狀元,要不然是沒有什麼機會的,足以見得狀元是多麼了不起,那麼狀元、榜眼和探花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02狀元、榜眼和探花相當於什麼學歷

前邊已經說過,要是從考試的性質來講,其實科舉考試更加類似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所以狀元就相當於是公務員考試中最好的崗位的第一名,榜眼就是第二名,探花就是第三名,他們三者是屬於同一個檔次的,只是排名不同而已,換言之就是三者都在一個單位,只是職位和待遇不同而已。

可是根據科舉考試的形式來說,與今天的升學考試還是有很多類似之處的,我們根據科舉考試的六個級別,可以和今天的升學考試來進行一下類比,這樣一來也就基本可以類比出學歷來了。我們今天的第一次升學考試就是幼兒園升小學的升學考試,我們就把科舉考試中的第一個級別縣試當成幼兒園升小學的門檻(很明顯這種類比是不準確的,可是我們忽略一切因素,單純根據等級來類比一下)。

第二級考試是府試,就把今天的小學升初中當成是府試,第三級別是院試,也就是今天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試,只要能夠順利升學到高中,基本上大學是沒有什麼懸念了,和當初成為舉人之後有機會做官有相同之處。

第四級是鄉試,也就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高中升大學,鄉試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你是否中進士(重點大學),要是成績好中了進士,以後的前途將會更好,要是成績不好也至少是一個舉人,還有機會繼續考試。

第五級是會試,就類似於今天的本科生考研究生,這一個考試難度不大,基本上只要能夠考中進士,在會試中都是不太容易被淘汰的,和今天考研究生有相似之處,第六級就是殿試,也就相當於今天的研究生考博士。

殿試入圍分為三甲,就與博士區分學校和級別待遇一樣,狀元、榜眼、探花是一甲的前三名,就類似於今天博士中成績最好的前三名,這些人通常都是中科院之類最好的研究機構中的成員,換言之,就是說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實際的學歷類似於今天的博士學歷,只是他們是博士中最優秀的三名而已。

03結語

雖然說科舉考試與今天的學歷考試有很大的區別,可是我們結合社會的現實來分析,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要是古代沒有科舉考試,今天沒有高考這些考試,那我們普通人哪有機會改變命運呢?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趣讀】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若是誰家兒郎中了個狀元、榜眼或者是探花,真可謂方圓幾裡都要跑來賀喜的大事。範進中舉竟喜極而瘋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及艱難程度。這古人為之瘋狂的狀元,在當今又是什麼文憑?很多人認為狀元是一種官職,其實不然。糾正一下人們的錯誤觀念,中了狀元只能說你有了一個當大官的資格。至於你的官位到底如何,還得看皇帝賞識。
  • 科舉趣話:狀元、榜眼、探花放現在什麼文憑?比得上大學生?
    ,每個人多少都懂一點,比如說狀元、榜眼、探花,是科舉殿試的前三名,屬於優中選優,絕對是優秀人才中最優秀的人才。  科舉的影響力很大, 以至於現在人們喜歡把高考比作科舉,把大學生比作進士,把某一地方的高考成績第一名稱為狀元,有縣狀元、市狀元、省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  很多人會問: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如果放現在,算什麼文憑?比得上大學生嗎?
  • 古代考上狀元、榜眼、探花能當什麼官?
    通過殿試被錄取的考生被劃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稱號。獲得狀元、榜眼、探花功名的學子,是科舉考試這個「金字塔」中最頂端的人物。尤其是狀元,真正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啥學歷?為何中探花比狀元還興奮
    這些貢生接下來面對的直接就是皇帝了,考場在皇宮大殿,主考官是當今聖上。當天考完當天宣布結果,由皇帝欽點第一、第二、第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其他的人則叫做進士。和鄉試的周期一樣,狀元、榜眼和探花也是3年一個輪迴,倘若能考上,除了自己這一輩子,子孫後代也都要享福了。所有生活必須品朝廷都會包辦,還會在京城分配一套府宅。光是福利這一點,現代博士是遠遠比不上的。因此不難推測,現代博士的難度要比古代的狀元小多了。而狀元欽點後,立刻就會被安排到翰林院上班,官職為從六品,榜眼和探花亦是如此,官銜小一些,為從七品。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在惠州留下「真跡」
    古代的科舉制度,最高一級考試殿試考出的進士中,一甲三名為賜進士及第,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惠州歷史上並沒有出過狀元、榜眼和探花,不過,也有外地的狀元、榜眼、探花通過石刻、木刻等形式,在惠州留下了字跡。在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東樓村,保存有一根石柱,上面刻著「歡承五代彩舞璇閨  賜狀元及第林鴻年拜書」。這其實是當地原來一座牌坊的石柱,後來倒塌了只留下局部的構件。這是牌坊石柱對聯的下聯,上聯的石柱已遺失。
  • 古代的狀元為什麼叫狀元?探花、榜眼是怎麼來的
    今天咱來把狀元這個詞的由來跟大家說一說,包括這科舉裡的那些名詞,什麼探花、榜眼、進士跟您來聊一聊。科舉裡邊那些個稱謂我首先說這個進士,過去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兩朝,應考人就是想參加科舉的人首先得參加每年一度的鄉試、府試、院試,要參加三試。
  • 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就知道了!
    狀元、榜眼、探花是我國古代考科舉考試中進士的前三名,並不是官職。你可以理解成現在的國考中的前三名,你也可以理解成全國高考成績的前三名。因此狀元只是進士考試的第一名,說明他取得了進士身份,可以當官了,至於當多大的官,視情況而定。
  • 狀元、榜眼、探花是咋來的,三者之間,為何考生們獨愛「探花」
    狀元最初的名稱叫做狀頭。這一名稱主要是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在考試結束之後,會有專人將這些考試成功人的一些相關信息送到到皇帝的面前,而在最前面的則是考試第一名的人,也許是在當初狀頭的名稱並不高雅,然而最後改名成了狀元。榜眼的由來相對於狀元的名稱稍微要晚一些,據相關歷史的記載,這一名稱的出現可能在北宋時期。
  • 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制度,源於隋朝,發展到明清兩代,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嚴密的體系。要想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獨佔鰲頭,成為狀元,那可得憑藉過硬的實力連闖幾關,一直要闖到皇帝的金鑾殿上。(影視中的狀元)狀元最初叫做「狀頭」,這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
  • 狀元、榜眼、探花的真實含義?
    金殿唱名時:唱一甲第一名姓名,鴻臚寺官引狀元出班就御道左跪;唱一甲第二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榜眼出班,就御道右稍後跪;唱一甲第三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探花出班,就御道左又後跪。一甲三人姓名,都傳唱三次。而唱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三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都只唱一次,並且不引出班。二甲第一名和三甲第一名都是各自一連串唱名中打頭的,所以就有了「傳臚」之稱。
  • 謝氏歷史上的狀元榜眼探花駙馬
    在古代,殿試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謝氏歷史上有狀元五人、榜眼兩人、探花四人。另有駙馬都尉四人。
  • 科舉考試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我們在電視上都經常能看到,前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比如小李飛刀李探花就是科舉時候的第三名。那麼科舉考試的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科舉考試有很多等級的。一般是四級,童生試,考過了就稱為秀才了。之後就是鄉試,考中了就是舉人。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唐伯虎就是那個地區的會試第一名,所以被稱為唐解元。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區別是什麼?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 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 。中國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為6級。依次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 、會試、殿試。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先後排名是什麼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探花—榜眼—狀元古代讀書人想求取功名,必經過十年寒窗,參加各級政府舉辦的考試。
  • 狀元、探花和榜眼是中國的叫法,在美國,NBA選秀前三名怎麼叫?
    狀元、探花和榜眼是中國的叫法,在美國,NBA選秀前三名怎麼叫?體育讓世界變得更加精彩,緊張刺激的體育賽事給我們平淡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競技體育也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激情和喜悅。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尚體育運動,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運動的身影,隨著體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體育賽事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高。眾所周知,NBA是當今世界最熱門也是最頂尖的籃球聯盟,裡面匯集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籃球好手,是無數籃球運動員夢寐以求的籃球聖地,在NBA中每個賽季都會有一次NBA選秀,而我們中國一般把選秀的前三名稱之為狀元、探花、榜眼,那在美國的NBA中是怎麼叫的呢?
  • 帝王朝代的謝氏狀元、榜眼、探花以及駙馬都尉
    在古代,殿試分為三甲,其中一甲只有三人,賜「進士及 第」 ,喚作進士一甲第一名、進士一甲第二名、進士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所謂的 狀元、榜眼、探花,合稱為殿試,在我們謝氏當中也有一些前輩曾中了狀元、榜眼及探花,當然,不完全統計完整
  • 明清兩代,浙江狀元、榜眼、探花的區域分布
    進士,是古代科舉考試的頂端,而一甲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又是頂端中的頂端。
  •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按常規的來說古代科舉每三年舉行一次,1903年的癸卯科剛剛結束,下一次要到1906年開考。但是,到1904年這一年,恰逢慈禧老佛爺70大壽,舉國普天同慶,當然也少不了科舉考試,所以這一年,加試一科,名曰:恩科。
  • 民間趣談——關於「狀元、榜眼、探花」這三種稱呼是怎麼來的!
    我想問大家個問題就是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全國的前三名叫什麼?有的朋友可能張嘴就來,我知道啊:狀元、榜眼、探花。您說對了!可我想問問他為什麼叫狀元、榜樣、探花,你知道嗎?我告訴大家,狀元、榜眼、探花,雖然隨唐時有科考,但是前三名叫這三個名字是從南宋末年才開始,也被稱為三鼎甲這頭三名。怎麼來的呢?狀元:那首先得說這狀子,就是現在咱們都知道參加高考之前呢,你們得填那個表麻,自己的基本狀況啊,然後根據這個往上一申請,你可以參加高考給你發準考證。
  • 高考結束了,狀元經濟又要火,來看看古代的狀元能當個什麼官?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又到了各大商家瘋炒狀元的時間了,各大院校肯定也是摩拳擦掌,加入到爭搶狀元的行列中來。那麼在古代,要是中了狀元,到底能當多大個官?首先得明確一點,狀元並不是一個官職,所以狀元本身沒有品級,被欽點狀元,只是說明你有一個可以當官的資格證書,相當於現在的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