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榜眼、探花的真實含義?

2021-02-07 文化之光

傳臚是什麼意思?殿試傳臚宴和恩榮宴有什麼關係?
傳臚即二甲第一名,也就是第四名,原本「金殿傳臚」是一種禮儀。上傳語告下稱為「臚」,「傳臚」即唱名之意,指的是殿試以後由皇帝宣布登第進士名次的典禮。到了明朝成為對二甲第一和三甲第一的稱呼,到了清朝才成為專對二甲第一的稱謂。金殿唱名時:唱一甲第一名姓名,鴻臚寺官引狀元出班就御道左跪;唱一甲第二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榜眼出班,就御道右稍後跪;唱一甲第三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探花出班,就御道左又後跪。一甲三人姓名,都傳唱三次。而唱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三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都只唱一次,並且不引出班。二甲第一名和三甲第一名都是各自一連串唱名中打頭的,所以就有了「傳臚」之稱。簡單介紹一下狀元,榜眼和探花


狀元
,稱謂起始於唐朝。當時舉人(隋、唐、宋三朝被地方推舉而赴京都應科舉者)赴京應禮部試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後演化為「狀元」之稱。榜眼,稱謂起始於北宋。北宋科舉第一名也叫「榜首」,而第二、三則稱「一榜眉目」,是為「榜眼」!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為榜眼。後來第三被稱為「探花」,「榜眼」才專指第二。


探花,稱謂起始於唐朝,專指第三起始於北宋末年。
唐代進士及第後有隆重的慶典,活動之一是在杏花園舉行宴會。事先會選擇同榜進士中年輕且英俊的兩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沿途採摘鮮花,然後在瓊林苑賦詩並用鮮花迎接狀元。
因而「探花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指的是進士中的少年才俊,而非是第幾名。
北宋宣和三年,黃彥正考中進士第三人,而他的兩個兄弟也榮登同榜進士。宋徽宗大加讚賞並賜詩一首:「黃河曾見幾番清,未見人間有此榮。千裡朱旗迎五馬,一門黃榜佔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闕,皂蓋今朝擁玉京。勝似狀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
宋徽宗對「探花」的提及與援引,促進了「探花」一詞的迅速傳播,在不長的時間裡就得到了文人學士的普遍運用,最後成了社會公認的對於第三名的稱謂。

殿試傳臚宴和恩榮宴有什麼關係?


殿試傳臚宴清廷賜宴制度。即「恩榮宴」。宴席名。帝、後、皇妃以下及皇子等喪之祭奠用宴。如帝、後初喪,朝、晡與日中三設奠,其午奠即供饌筵一席。凡御前饌筵用一等滿席,午奠饌筵用二等滿席。

恩榮宴:元、明、清三代,科舉制度規定為新進士舉行的宴會。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制度述錄》第三章第三節:「清制傳臚翌日於禮部賜新進士晏曰恩榮宴。是制仿於唐之曲江會。

元、明、清三代,科舉制度規定為新進士舉行的宴會。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制度述錄》第三章第三節:「清制傳臚翌日於禮部賜新進士晏曰恩榮宴。是制仿於唐之曲江會。宋曰聞喜宴.元乃有『恩榮』之名,賜於翰林院,明宣傳德八年賜諸進士宴於禮部,始著為令。清代因之。恩榮宴之日,讀卷大臣、鑾儀衛使、禮部尚書侍郎,以及受卷、彌封、收掌、監試、護軍、參領、填榜、印卷、供給、鳴贊各官鹹與宴。」
宴筵名。皇帝於禮部賜宴殿試讀卷官以下各考官及新科進士,謂之恩榮宴。始於唐之曲江會。宋稱聞喜宴;因宋代曾賜宴進士於瓊林苑,故又稱瓊林宴。遼曾設宴於內果園或禮部。元代改稱恩榮宴,賜宴於翰林院。明宣德八年(1433),設恩榮宴於禮部,始著為令。清沿明制,於殿試傳臚之次日在禮部設恩榮宴,讀卷大臣、鑾儀衛使、禮部尚書、侍郎,以及受卷、彌封、收掌、監試、護軍參領、填榜、印卷、供給、鳴贊各官與新科進士一體赴宴。欽命內大臣一人為主席。主席大臣以次每員一席,受卷以下各官二員一席,狀元一席,榜眼、探花一席,其餘進士四人一席。
我是三甲第四名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古代考上狀元、榜眼、探花能當什麼官?
    通過殿試被錄取的考生被劃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稱號。獲得狀元、榜眼、探花功名的學子,是科舉考試這個「金字塔」中最頂端的人物。尤其是狀元,真正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
  • 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在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歷史悠久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稱之為科舉制度,在悠久的歷史上,這項制度可以說帶給很多人幸運,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更是顯得不一樣了。正因為這三者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狀元、榜眼、探花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 【趣讀】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殿試前三甲才能稱為狀元、榜眼、探花,運氣好的狀元還會被皇帝選為女婿——駙馬,一步登天。明清時期,還會從進士中選優點為翰林,進入國家最高學術機構。古時重文,人才選拔只看文章才學,沒有科技工程類的選拔,因此比照如今算是「國家社會科學院」,前三甲的狀元榜眼探花,進翰林院問題不大,算是「院士」吧。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在惠州留下「真跡」
    說到狀元、榜眼、探花大家都會分外關注那可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惠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接下來小編要說的就與狀元、榜眼密切相關了一起來看看↓↓↓古代的科舉制度,最高一級考試殿試考出的進士中,一甲三名為賜進士及第,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
  • 古代的狀元為什麼叫狀元?探花、榜眼是怎麼來的
    今天咱來把狀元這個詞的由來跟大家說一說,包括這科舉裡的那些名詞,什麼探花、榜眼、進士跟您來聊一聊。科舉裡邊那些個稱謂我首先說這個進士,過去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兩朝,應考人就是想參加科舉的人首先得參加每年一度的鄉試、府試、院試,要參加三試。
  • 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影視中的狀元)狀元最初叫做「狀頭」,這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當然,也許「狀頭」這一稱呼不太高雅,其後便用「狀元」代替了,也稱作「殿元」或「鼎元」。榜眼的稱呼較狀元稍晚,大概開始於北宋時期。初時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被稱為榜眼,意取二、三名分立於狀元的兩側,如同兩隻眼睛,故稱榜眼。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記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
  • 謝氏歷史上的狀元榜眼探花駙馬
    在古代,殿試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謝氏歷史上有狀元五人、榜眼兩人、探花四人。另有駙馬都尉四人。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啥學歷?為何中探花比狀元還興奮
    當天考完當天宣布結果,由皇帝欽點第一、第二、第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其他的人則叫做進士。和鄉試的周期一樣,狀元、榜眼和探花也是3年一個輪迴,倘若能考上,除了自己這一輩子,子孫後代也都要享福了。所有生活必須品朝廷都會包辦,還會在京城分配一套府宅。光是福利這一點,現代博士是遠遠比不上的。因此不難推測,現代博士的難度要比古代的狀元小多了。
  • 科舉考試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我們在電視上都經常能看到,前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比如小李飛刀李探花就是科舉時候的第三名。那麼科舉考試的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科舉考試有很多等級的。一般是四級,童生試,考過了就稱為秀才了。之後就是鄉試,考中了就是舉人。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唐伯虎就是那個地區的會試第一名,所以被稱為唐解元。
  • 帝王朝代的謝氏狀元、榜眼、探花以及駙馬都尉
    在古代,殿試分為三甲,其中一甲只有三人,賜「進士及 第」 ,喚作進士一甲第一名、進士一甲第二名、進士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所謂的 狀元、榜眼、探花,合稱為殿試,在我們謝氏當中也有一些前輩曾中了狀元、榜眼及探花,當然,不完全統計完整
  • 明清兩代,浙江狀元、榜眼、探花的區域分布
    進士,是古代科舉考試的頂端,而一甲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又是頂端中的頂端。
  • 民間趣談——關於「狀元、榜眼、探花」這三種稱呼是怎麼來的!
    有的朋友可能張嘴就來,我知道啊:狀元、榜眼、探花。您說對了!可我想問問他為什麼叫狀元、榜樣、探花,你知道嗎?我告訴大家,狀元、榜眼、探花,雖然隨唐時有科考,但是前三名叫這三個名字是從南宋末年才開始,也被稱為三鼎甲這頭三名。怎麼來的呢?
  • 狀元、榜眼、探花是咋來的,三者之間,為何考生們獨愛「探花」
    狀元最初的名稱叫做狀頭。這一名稱主要是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在考試結束之後,會有專人將這些考試成功人的一些相關信息送到到皇帝的面前,而在最前面的則是考試第一名的人,也許是在當初狀頭的名稱並不高雅,然而最後改名成了狀元。榜眼的由來相對於狀元的名稱稍微要晚一些,據相關歷史的記載,這一名稱的出現可能在北宋時期。
  • 歷代黃姓狀元、榜眼、探花,黃家人你可知?
    據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歷代黃姓狀元26名(其中文狀元17名、武狀元9名)、榜眼10名、探花12名(其中武探花1名)。由於本人所掌握的資料有限,統計可能不全,請方家和各地宗親補遺和指正。現將歷代黃姓狀元、榜眼、探花名錄及有關生平事跡列下:  隋朝【1/0/0】A01、【狀元】黃鳳麟(555年—626年),字魁熹,號江夏逸叟,黃州江夏人。據《中國歷代文狀元名錄》記載:「黃鳳麟,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仁義村人。」
  • 科舉趣話:狀元、榜眼、探花放現在什麼文憑?比得上大學生?
    、榜眼、探花,是科舉殿試的前三名,屬於優中選優,絕對是優秀人才中最優秀的人才。  科舉的影響力很大, 以至於現在人們喜歡把高考比作科舉,把大學生比作進士,把某一地方的高考成績第一名稱為狀元,有縣狀元、市狀元、省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  很多人會問: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如果放現在,算什麼文憑?比得上大學生嗎?
  • 狀元、探花和榜眼是中國的叫法,在美國,NBA選秀前三名怎麼叫?
    狀元、探花和榜眼是中國的叫法,在美國,NBA選秀前三名怎麼叫?體育讓世界變得更加精彩,緊張刺激的體育賽事給我們平淡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競技體育也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激情和喜悅。眾所周知,NBA是當今世界最熱門也是最頂尖的籃球聯盟,裡面匯集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籃球好手,是無數籃球運動員夢寐以求的籃球聖地,在NBA中每個賽季都會有一次NBA選秀,而我們中國一般把選秀的前三名稱之為狀元、探花、榜眼,那在美國的NBA中是怎麼叫的呢?
  •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古代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考生們按這次的考試成績排名,所中考的學子統稱為進士,其中,進士分為三甲,一甲即狀元,榜眼和探花三名獲賜進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分別獲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有科舉考試,就一定會有狀元的產生。那麼1904年這一年的科考殿試一甲前三名他們是: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區別是什麼?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 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 。中國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為6級。依次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 、會試、殿試。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中一甲三人,殿試後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他進士,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職。狀元、榜眼、探花則指的殿試中名列前三甲的進士。
  • 歷年福州中考狀元榜眼探花大盤點!2016年花落誰家?
    閩江學院附屬中學  宋喆(投檔分狀元)屏東中學   陳舒晴(並列榜眼)時代中學   張澤華(並列榜眼)時代中學  林澤遠(榜眼)福州十四中  趙曄(探花)福州十九中  王晨(榜眼)福州一中  吳涵卿(探花)延安中學   何愷(榜眼)延安中學
  • 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就知道了!
    狀元、榜眼、探花是我國古代考科舉考試中進士的前三名,並不是官職。你可以理解成現在的國考中的前三名,你也可以理解成全國高考成績的前三名。因此狀元只是進士考試的第一名,說明他取得了進士身份,可以當官了,至於當多大的官,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