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福州中考狀元榜眼探花大盤點!2016年花落誰家?

2021-02-07 家長幫福州站

關於家長幫:定期推送福州實時的教育政策,全面的升學信息,精彩的活動,優質的資料,等諸多優質內容。福州萬千家長中口碑頗好的在線家長平臺! 牛爸牛媽都在福州家長幫社區(fz.jzb.com),快跟上大部隊的學習節奏~

支持家長幫,支持信息共享,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們!


閩江學院附屬中學  宋喆(投檔分狀元)

屏東中學   陳舒晴(並列榜眼)

時代中學   張澤華(並列榜眼)

時代中學  林澤遠(榜眼)

福州十四中  趙曄(探花)

福州十九中  王晨(榜眼)

福州一中  吳涵卿(探花)


延安中學   何愷(榜眼)
延安中學   林思琪(探花)

三牧中學   鄧謙一(榜眼)
三牧中學   劉暢然(探花)

時代中學   高怡丹(榜眼)
時代中學   蔡凌晟(探花)

(榜眼) 哪個學校? 誰?
(探花) 哪個學校? 誰?


歡迎在本文底部【留言】猜一猜


★ 數據丨近兩年福州老八所定向生最低分數線及其他報考數據參考

★ 五年數據丨福州高中2011-2015年錄取分數線匯總 

★ 數據丨近兩年福州老八所定向生最低分數線及其他報考數據參考



在公眾號【家長幫福州站】中回覆:

📍回復「中考真題

即可獲得2016年福州市中考真題及答案

📍回復「中招問答

即可獲得2016福州中招問答

📍回復「招生計劃

即可獲得2016福州普高的招生計劃

📍回復「分數線匯總

即可查看2011-2015年福州普高錄取分數線 

📍回復「普高政策

即可查看2016年普高的錄取政策


中考有疑問?經驗要分享?點擊「閱讀原文」參與互動

相關焦點

  • 2015年福州中考狀元及榜眼探花,他們都是怎樣的牛娃!
    福州中考成績昨天下午三點在線查詢,今年中考前三甲:屏東中學的謝博文同學以532.5分的高分成為2015年福州中考原始分狀元,時代中學的高怡丹、蔡凌晟兩名學生,分獲原始分第二、三名。來自三牧中學林新辰同學,因加分20分使投檔分為538.5分,成為今年的投檔分狀元。
  • 福建龍巖最好的四所高中,人才輩出,高考狀元將花落誰家?
    高考已落幕,今年高考狀元將花落誰家?我們拭目以待! 龍巖一中 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簡稱龍巖一中。學校建校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福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首批一級達標中學、首批示範性高中、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強中學。
  • 古代的狀元為什麼叫狀元?探花、榜眼是怎麼來的
    今天咱來把狀元這個詞的由來跟大家說一說,包括這科舉裡的那些名詞,什麼探花、榜眼、進士跟您來聊一聊。科舉裡邊那些個稱謂我首先說這個進士,過去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兩朝,應考人就是想參加科舉的人首先得參加每年一度的鄉試、府試、院試,要參加三試。
  • 張家口中考成績出爐,狀元、榜眼、探花竟出自同一學校
    張家口中考成績出爐,狀元、榜眼、探花竟出自同一學校近日,張家口2020年中考成績出爐,今年張家口中考成績最高的前三名同學,狀元、榜眼、探花竟出自同一所學校(純文化分排名),即位於張家口市橋西區的市第九中學
  • 狀元、榜眼、探花的真實含義?
    金殿唱名時:唱一甲第一名姓名,鴻臚寺官引狀元出班就御道左跪;唱一甲第二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榜眼出班,就御道右稍後跪;唱一甲第三名姓名,鴻臚寺官引探花出班,就御道左又後跪。一甲三人姓名,都傳唱三次。而唱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三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都只唱一次,並且不引出班。二甲第一名和三甲第一名都是各自一連串唱名中打頭的,所以就有了「傳臚」之稱。
  •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古代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考生們按這次的考試成績排名,所中考的學子統稱為進士,其中,進士分為三甲,一甲即狀元,榜眼和探花三名獲賜進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分別獲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有科舉考試,就一定會有狀元的產生。那麼1904年這一年的科考殿試一甲前三名他們是: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 古代考上狀元、榜眼、探花能當什麼官?
    通過殿試被錄取的考生被劃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稱號。獲得狀元、榜眼、探花功名的學子,是科舉考試這個「金字塔」中最頂端的人物。尤其是狀元,真正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
  • 【趣讀】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殿試前三甲才能稱為狀元、榜眼、探花,運氣好的狀元還會被皇帝選為女婿——駙馬,一步登天。明清時期,還會從進士中選優點為翰林,進入國家最高學術機構。古時重文,人才選拔只看文章才學,沒有科技工程類的選拔,因此比照如今算是「國家社會科學院」,前三甲的狀元榜眼探花,進翰林院問題不大,算是「院士」吧。
  • 科舉考試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我們在電視上都經常能看到,前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比如小李飛刀李探花就是科舉時候的第三名。那麼科舉考試的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科舉考試有很多等級的。一般是四級,童生試,考過了就稱為秀才了。之後就是鄉試,考中了就是舉人。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唐伯虎就是那個地區的會試第一名,所以被稱為唐解元。
  • 狀元、榜眼、探花之名是怎麼來的,為何考生們最想當「探花」
    (影視中的狀元)狀元最初叫做「狀頭」,這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當然,也許「狀頭」這一稱呼不太高雅,其後便用「狀元」代替了,也稱作「殿元」或「鼎元」。榜眼的稱呼較狀元稍晚,大概開始於北宋時期。初時第二名和第三名都被稱為榜眼,意取二、三名分立於狀元的兩側,如同兩隻眼睛,故稱榜眼。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記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
  • 歷代黃姓狀元、榜眼、探花,黃家人你可知?
    據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歷代黃姓狀元26名(其中文狀元17名、武狀元9名)、榜眼10名、探花12名(其中武探花1名)。由於本人所掌握的資料有限,統計可能不全,請方家和各地宗親補遺和指正。現將歷代黃姓狀元、榜眼、探花名錄及有關生平事跡列下:  隋朝【1/0/0】A01、【狀元】黃鳳麟(555年—626年),字魁熹,號江夏逸叟,黃州江夏人。據《中國歷代文狀元名錄》記載:「黃鳳麟,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仁義村人。」
  • 謝氏歷史上的狀元榜眼探花駙馬
    在古代,殿試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謝氏歷史上有狀元五人、榜眼兩人、探花四人。另有駙馬都尉四人。
  • 明清兩代,浙江狀元、榜眼、探花的區域分布
    進士,是古代科舉考試的頂端,而一甲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又是頂端中的頂端。
  • 內蒙古高考理科(裸分)榜眼和探花揭曉,第二、第三全部花落包頭
    短短2天,內蒙古的高考理科(裸分)狀元,已經家喻戶曉。是時候揭曉第二名的榜眼,和第三名的探花的時候了。今天,包頭市的兩所中學,紛紛發出了喜報,榜眼和探花,花落包鋼一中和包頭九中,兩名同學並列第一。分包鋼一中黃皓涵,裸分706分包鋼一中發出喜報:黃皓涵同學以實考分,即裸分706分,斬獲包頭市理科(裸分)狀元,內蒙古自治區理科(裸分)第二名(榜眼)。
  • 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在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歷史悠久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稱之為科舉制度,在悠久的歷史上,這項制度可以說帶給很多人幸運,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更是顯得不一樣了。正因為這三者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狀元、榜眼、探花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在惠州留下「真跡」
    說到狀元、榜眼、探花大家都會分外關注那可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惠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接下來小編要說的就與狀元、榜眼密切相關了一起來看看↓↓↓古代的科舉制度,最高一級考試殿試考出的進士中,一甲三名為賜進士及第,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
  • 民間趣談——關於「狀元、榜眼、探花」這三種稱呼是怎麼來的!
    有的朋友可能張嘴就來,我知道啊:狀元、榜眼、探花。您說對了!可我想問問他為什麼叫狀元、榜樣、探花,你知道嗎?我告訴大家,狀元、榜眼、探花,雖然隨唐時有科考,但是前三名叫這三個名字是從南宋末年才開始,也被稱為三鼎甲這頭三名。怎麼來的呢?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啥學歷?為何中探花比狀元還興奮
    當天考完當天宣布結果,由皇帝欽點第一、第二、第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其他的人則叫做進士。和鄉試的周期一樣,狀元、榜眼和探花也是3年一個輪迴,倘若能考上,除了自己這一輩子,子孫後代也都要享福了。所有生活必須品朝廷都會包辦,還會在京城分配一套府宅。光是福利這一點,現代博士是遠遠比不上的。因此不難推測,現代博士的難度要比古代的狀元小多了。
  • 清朝最後一科狀元榜眼探花是誰?他們混得怎麼樣?
    由於第二年清朝政府就詔準,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所以這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在這次考試中,依然誕生了狀元、榜眼和探花。那麼,清朝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誰呢?答案是: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先說劉春霖的事情。
  • 2001年-2020年,福建省高考狀元都花落何處?
    高考狀元,每年都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成為一個地區、一個學校宣傳自己最好的旗子,但這邊我要說的是,高考狀元的偶然性比必然性更高,因為收集20年間數據發現,福建省高考狀元很少以絕對優勢強壓榜眼、探花的,往往就那麼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