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豐富的喪葬文化,封建統治者為倡導「以孝治國」的觀念,把喪葬和孝道進行結合,讓喪葬的陪葬品也越來越多。
在傳統的古人觀念中,死人和活人是一樣的,為了讓他們生活得更好,就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豐厚的財物陪葬,自然而然的催生出另外一個行業。
那就是盜墓行業,他們不畏懼封建社會宣傳的鬼神報應。為發財而不擇手段。歷史上的大墓被他們不知道光顧多少。
在地跨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吐爾基山。因為在方圓幾百裡的地域內,只有一座突出的山脈,幾百年來一直被當地人稱為「聖山」。
吐爾基山是蒙古語的稱呼,在漢語中意思是「圓形山」。大家都認為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山而已。但是,誰也沒想到在這裡竟然具有一座完整的千年古墓。
2003年3月的一天,採石場的工人一如既往的用之前發現的散堆石頭充當新開採的石料。但是,這次他們發現散石堆裡的石料和之前的石頭明顯的不同。這些石頭上有被開鑿過的痕跡,有些石頭上面更是具有某種編號。
不久之後,這個消息就在當地傳開了,於是就來一批又一批的尋寶人。他們許諾高價希望礦主轉讓這塊地。礦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於是報警。警方和專家同時到來對古墓進行保護。
經過考古專家的確認,這是一座遼代的古墓,經目測,墓道長超過30米,墓葬埋藏深度10多米,是一座大型的古墓。
從各種發現的跡象判斷,這座古墓近期沒有被盜過。但是對於遼代,考古的人都知道,遼墓十墓九空。這座墓葬早期是否被盜,在當時還是無法下定論。
經過2個月的不斷挖掘,在地下發現了一千多年的契丹彩棺和200多件珍貴文物。開棺現場也正如專家的預料,這座千年古棺未被盜掘過。看到墓主的隨葬品,對於墓主的身份讓專家大為興奮。因為陪葬品的圖案讓墓主和草原地區流行的原始宗教--薩滿教產生聯繫。
後續對女屍進行進一步的清理工作,發現女屍體內具有不明白色液體。於是,考古人員對液體進行搜集和研究。發現大量的白色液體是劇毒的水銀。契丹人有一個習俗,就是在人死後再灌入水銀,防止屍體腐爛。
最終,推測她很可能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和述律皇后的女兒質古。彩繪木棺和棺床,在內蒙古尚屬首次完整發現,古墓的發現對於遼代考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