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權威報導:HPV病毒最新研究——致力於全球消除子宮頸癌!

2021-01-21 全球醫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

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總幹事呼籲採取行動實現全球消除宮頸癌。2020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執行委員會要求總幹事和成員國與其他有關利益方協商,制定一項加速宮頸癌根除的全球戰略草案。 該戰略將在2020年5月的世界衛生大會上審議。

國際乳頭瘤病毒協會也發表聲明,鼓勵各國政府遵守世衛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以制定國家、區域和地方計劃,最終實現全面消除宮頸癌的目標。基於這一背景,研究HPV相關的癌症預防和治療將為全面消除宮頸癌提供主要支持。

消除宮頸癌之路

目前,據估計子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中第四大最常見的癌症,並且是世界上一些最貧窮國家(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可以通過HPV疫苗接種(對青春期前和年輕成年少女進行一級預防)和宮頸篩查(對女性進行二級預防)預防宮頸癌。迄今為止,主要在高收入國家進行了有組織的、全面的宮頸癌篩查,其導致欠發達地區成為宮頸癌的主要發生地區,大約85%。此外,2018年,在發達國家,青春期女孩的HPV疫苗接種率估計超過了30%,而在欠發達地區則不到3%。

因此,專家對於實現宮頸癌消除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LMIC)擴大疫苗接種、篩查和癌前病變及癌症治療等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將全面消除宮頸癌作為一項公共衛生問題而組織的全球性討論已提上議程。如果實現了這一目標,宮頸癌將被視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但需要了解的是,消除宮頸癌的概念並不等同於消除HPV。

但消除並不意味著不再需要通過宮頸癌篩查和HPV疫苗接種進行積極幹預。宮頸癌消除的概念必須與兩個重要的相關概念一起考慮:首先,消除僅僅意味著控制疾病(不一定要根除);其次宮頸癌消除也需要通過積極的幹預詳細的癌症登記以及監測宮頸癌預後而實現。目前已公布了消除宮頸癌的計劃,同時提出了兩項可能作為宮頸癌消除概念的閾值並進行了分析。第一個比率是在某些司法管轄區,每10萬名婦女中有6名患有罕見癌症。對於大多數國家,該比率低於目前估計的宮頸癌發病率。

第二個提出的閾值比率較低,即10萬婦女中只有4人。在高收入國家,消除宮頸癌這一公共衛生問題可能會相對較快地實現,因為這些國家進行了長期的宮頸癌篩查,普遍有宮頸癌疫苗,並較早地進行HPV疫苗接種。例如在澳大利亞,由於HPV疫苗接種計劃的成功,兩性疫苗接種的實施,最近改用的兩劑非等效疫苗接種計劃,使其宮頸癌篩查結果顯示宮頸癌患病人數低於4‰。因此,澳大利亞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消除宮頸癌的國家,預計其他高收入國家也將在此後的一,二十年中跟進。

根據目前疫苗接種覆蓋率估計未來的半個世紀內(2020年-2069年)約100萬例宮頸癌會被消除;但是,如果不採取進一步措施,預計在此期間仍將發生4440萬例宮頸癌。如果可以快速實施高覆蓋率疫苗接種,3-4年後,疾病負擔會受到顯著影響,但如果要較早看到這個影響需要對無法受益於HPV疫苗接種的老年患者進行宮頸癌篩查。

從2020年起,HPV疫苗接種的廣泛覆蓋和終身至少兩次宮頸癌篩查可實現在2069年前消除約340萬例病例,全球平均宮頸癌發病率可下降到10萬分之4。但到本世紀末,在所有人類發展指數(HDI)類別下,仍有個別國家的女性宮頸癌年增長率高於10萬分之4。

實現消除HPV的挑戰

廣泛消除HPV需要面臨擴大疫苗生產渠道、供應和購買的挑戰。當前領導者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疫苗接種猶豫不決,從日本、丹麥和愛爾蘭的經驗可以看到,這可能對HPV疫苗接種造成毀滅性後果。然而,經過一次協商遊行運動後這些問題得到解決,目前,愛爾蘭的接種覆蓋率已部分恢復。從長遠來看,各國應考慮對正在進行的宣傳運動進行投資,以向父母提供有關疫苗安全性的證據;正在進行的工作正在考慮這種前瞻性投資的成本效益。

從歷史上看,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擴大子宮頸篩查,甚至一生一次或兩次地覆蓋大多數女性,一直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WHO在2013年發布的建議建議採用醋酸外觀檢查或HPV檢測;但基於顯示VIA具有降低癌症分期作用,對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的作用有限的新興證據,2016 ASCO資源分層的子宮頸篩查指南通常建議採用基於HPV的篩查。用於HPV自我收集和即時檢驗的技術開發和低成本生產方法,以及潛在的新篩查方法,例如自動視覺評估,將有可能提供越來越實用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篩查方法。

進一步的挑戰將是為那些確實患有宮頸癌的女性配置適當的轉診途徑和癌症治療服務以及姑息治療。最後,有效的籌資和協調一級和二級預防以及轉診和治療服務將需要配置中央籌資和購買機制,建立公共與私人夥伴關係,並在國家癌症控制計劃中優先考慮宮頸癌的控制。

宮頸癌有兩種非常有效的預防策略:針對人乳頭瘤病毒(HPV)的疫苗接種,以及通過初次HPV檢測對宮頸進行篩查,然後對檢測到的癌前病變進行治療。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所有國家將實現疫苗接種和一生兩次宮頸篩查的快速推廣,預計在未來半個世紀中,將避免多達1,340萬例宮頸癌病例,而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家的發病率均低於每10萬名女性4個的比例。

在有效擴大生產規模方面存在重大挑戰,包括疫苗供應問題,在中低收入國家/地區進行子宮頸篩查,在所有國家/地區有效地資助HPV疫苗和子宮頸篩查,確診患有宮頸癌的婦女的癌症治療服務和姑息治療的配置。預計世界衛生組織的消除倡議將激發採取一致行動以解決這些問題。許多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團體正在陸續參與其中,包括HPV研究社區和研究資助者,民間社會,援助機構和政府。——本文轉自全球醫官網。

相關焦點

  • 感染HPV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防預較佳
    HPV和子宮頸癌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性傳播的疣病毒,可影響大多數男女一生。感染可能會持續多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身體自行清除。在某些情況下,HPV可能導致細胞變化演變為癌症,尤其是子宮頸癌。
  • 子宮頸癌篩查體外診斷檢測技術獲WHO認證 可全球推廣
    這是當前全球唯一經過WHO認證、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可在全球推廣使用的子宮頸癌篩查體外診斷檢測技術,具有簡單、快速、價廉、準確的特點。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全球女性惡性腫瘤第二位, 僅次於乳腺癌。每年約有50萬子宮頸癌新發病例,其中80%的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每隔兩分鐘就有一位女性因子宮頸癌而喪生。
  • 重磅|中國首次多中心大樣本子宮頸癌篩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報告發布
    研究成果表明,在城市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服務能力條件下,採用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作為子宮頸癌初篩技術,具有較好的篩查效果與成本效益,是滿足我國婦女子宮頸癌篩查巨大服務需求的最優選擇,為我國最終消除子宮頸癌提供了充分的科學證據。該前瞻性研究由北京協和醫院郎景和院士和腫瘤醫院喬友林教授主持、全國41家三甲醫院及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共同參與完成。
  • 喬友林:子宮頸癌快速篩查技術在我國試驗成功的意義
    Lancet Oncology)雜誌9月22日在線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中國癌症基金會、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需要指出的是,每年新發的近50萬子宮頸癌病例還只是冰山一角,據估計全球子宮頸癌高度癌前病變的婦女有1000萬例,低度子宮頸病變的有3000萬例。我國城市婦女由於缺乏有組織的篩查計劃和醫學知識同樣也面臨著子宮頸癌的嚴重威脅。特別是我國中西部農村,由於缺乏資金和醫療技術,子宮頸癌是婦女的主要衛生問題之一。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
  • 打完hpv疫苗並非一勞永逸,定期子宮頸癌篩查也很重要
    預防子宮頸癌,篩查為第二道防線,主要對象是25歲以上的女性,而第一道防線為子宮頸癌疫苗(HPV疫苗)。子宮頸癌疫苗一向爭議很大,反對一方主要擔心副作用大。疫苗發明至今已有11年,每隔兩至三年就會聽到有關疫苗副作用的報導,「每次發生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事件,當地政府都會審慎跟進,但至今仍未有報告可以真正確定疫苗會引致嚴重的副作用,醫學界亦視之為安全的預防子宮頸癌方法」。不過,他說一般例如紅腫痛的副作用,的確難以避免。
  • 研究發現:女性吸二手菸患子宮頸癌風險增七倍
    中新網10月24日電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在控制高危險性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和其它危險因子後,抽菸婦女患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子宮頸內上皮細胞癌的比率,是沒有抽菸婦女的3.5倍。  更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20歲以上婦女,若每天暴露於他人抽1包或1包以上二手菸環境中持續10年以上,發生輕度、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子宮頸內上皮細胞癌機率,是對照組的3.3倍及6.1倍;持續20年以上,風險更提高到4及7.2倍。  抽菸不但讓癮君子暴露在肺癌的危險中,也讓無辜吸入二手菸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機率增加。
  • 竟是罹子宮頸癌
    核心提示:女性子宮頸癌好發於45至65歲,但隨著罹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即使是年輕女性也不可輕忽。醫師建議採取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和定期抹片篩檢的雙重防護,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遠離子宮頸癌。   魚水之歡後陰道出血,是太過激情惹的禍嗎?
  • HPV9九價子宮頸癌疫苗——15個您必須要知道的事!
    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俗稱「椰菜花」,是一組包括150多種類型的病毒,其中約40種會感染人類的生殖器官,它是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人類乳頭瘤病毒主要是經性接觸及皮膚與皮膚直接接觸傳播。HPV會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的癌前病變及癌症。
  • 8成女感染HPV 抹檢防子宮頸癌
    核心提示:造成子宮頸癌的絕大部分原因是性行為過程中感染的人類乳突病毒。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很普遍的病毒,約80%女性在一生中會感染,大多數可靠免疫力自行清除,其餘未消失或持續感染的病毒,卻可能造成疾病。   女性朋友們,今年「抹」了沒?
  • 10分鐘自檢是否患子宮頸癌
    全球首個子宮頸癌快速自檢試劑盒在廈誕生,近日將全面上市  詳見:10分鐘自檢有無宮頸癌  (來源:廈門晚報)  廈門藍德爾公司開發出全球首個子宮頸癌快速自檢試劑盒,發明人林根春是國家級癌症課題研究負責人  本報訊 (記者 徐雁寧通訊員林明東)女性只需在家採集自己的尿液,即可在短短10分鐘內檢測出是否患上子宮頸癌
  • 子宮頸癌的病因 患上子宮頸癌的症狀有哪些
    那麼什麼是子宮頸癌?為什麼會患上這個病呢?子宮頸癌的病因有哪些呢?子宮頸癌預防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子宮頸癌的病因病因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90%以上的宮頸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 子宮頸癌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宮頸癌?婦科專家答案
    對於女性朋友而言,最可怕的疾病無疑就是子宮頸癌。不知何時就會患此癌症,那麼到底該如何預防子宮頸癌呢?哪些因素可導致子宮頸癌?子宮頸癌佔婦女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子宮頸癌確切病因不十分清楚。(4)病毒因素:主要是皰疹病毒宮頸感染。(5)性激素失調: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異常增高,可引起宮頸上皮增生發生癌變。子宮頸癌有什麼表現?早期子宮頸癌常沒有任何自覺症狀而在婦女癌症普查中發現。
  • 人乳頭瘤病毒可引起頭頸癌 如何預防感染
    人乳頭瘤病毒(HPV)被廣泛認為是引發宮頸癌和生殖器癌的「罪魁禍首」,但它與頭頸癌的關係卻不為人熟知。歐盟委員會資助的一個研究小組2日宣布,他們發現了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頭頸癌的早期生物標記物。  在這項名為「HPV-AHEAD」的項目中,歐盟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以期了解人乳頭瘤病毒引發頭頸癌的機率及該病類型,明確該病毒感染與癌症發病率的趨勢,並希望確定人乳頭瘤病毒與其他頭頸癌風險因子是否發生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對約50萬人的血液樣本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某些人的頭頸部組織器官在癌變之前數年間,就能檢測出針對特定病毒蛋白的抗體。
  • AI提升子宮頸癌診斷效率
    作者:DIGITIMES塗翠珊微軟(Microsoft)與印度醫學檢驗機構SRL Diagnostics合作打造的人工智慧(AI)病理學網絡,已應用在子宮頸癌的診斷上。這套人工智慧系統,可減少病理學家篩檢所需的時間,加快子宮頸癌的診斷流程,有助降低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印度每年死於子宮頸癌的婦女人數約有6萬7千人,數量為全球之最。雖然通過篩檢與早期發現可降低子宮頸癌發病的機率,但子宮頸癌的測試需耗費大量時間,且印度當地病理學家人力短缺,這些都是目前印度在子宮頸癌篩檢上所面臨的問題。
  • 復星健康+講堂精華|接種HPV疫苗後還有必要做子宮頸癌篩查嗎
    宮頸癌至今仍是除乳腺癌之外,嚴重威脅全球與我國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惡性腫瘤。每年有57萬新發病例,死亡人數31萬多。在中國15歲到60歲女性中,每年有近10萬新的宮頸癌患者,10年間死亡率翻倍。魏麗惠教授建議各位女性: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疾病,注射HPV疫苗就非常有效,但它不能替代子宮頸癌篩查。雙管齊下才是預防宮頸癌的最佳手段。女性適齡年齡 注射HPV疫苗越早越好HPV疫苗安全嗎?
  • 由於價格太貴 香港女性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率低
    子宮頸癌是全球15歲至44歲女性第二號殺手,但自2008年香港引進子宮頸癌疫苗至今,不足10%女性接種。關注子宮頸癌聯盟召集人林兆強26日指出,市民甚至醫護人員,對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認知不足,加上全套3針費用高達數千元(港幣下同),令接種率偏低。他建議港府參考澳洲、馬來西亞、澳門等地,通過學校免費為學童接種疫苗。
  • 第十四屆全國子宮頸癌和乳腺癌防治宣傳活動啟動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青海紅十字醫院供圖)央廣網西寧3月8日消息(記者葛修遠)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由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全國161家醫院承辦的第十四屆「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2019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全國子宮頸癌和乳腺癌防治宣傳活動大型公益活動
  • 婦女子宮頸癌、乳腺癌防治宣傳
    1.為什麼說子宮頸癌、乳腺癌是威脅廣大女性最主要的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和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兩大主要惡性腫瘤。國際癌症協會調查顯示,每8位西方婦女就有1位遭受乳腺癌的威脅,子宮頸癌位居女性第四常見癌症,2018年全球有57萬新增宮頸癌病例,死亡31萬。而我市乳腺癌發病率高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宮頸癌位居第十位,且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循證醫學證據表明,HPV疫苗接種,以政府為主導、有組織、有規律地對適齡婦女進行篩查,對發現的癌前病變或早期浸潤癌進行規範化的早診早治,是防治兩癌的有效手段。
  • 我們如何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院出具的宮頸癌科普資料顯示,將子宮頸癌的預防、篩查、治療稱為子宮頸癌的三級預防。子宮頸癌的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指對病因學的預防。採用有效措施,減少或消除各種致癌因素對人體產生的致癌作用。二級預防是指利用篩查和早期診斷的方法,發現癌前病變病人或早期惡性腫瘤病人,及時幹預、早期治療,取得良好療效。三級預防是指在治療惡性腫瘤時,設法預防復發和轉移,防止併發症和後遺症。
  • 醫學科普:關於子宮頸癌的常見問題
    並非所有的新生物都是癌症,那些可以播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並且幹擾機體正常功能的新生物,才被稱為癌。問:什麼是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是起源於宮頸(子宮的開口)的癌症。宮頸的細胞開始異常地生長後,有時如果不給予治療,它們就會發展為癌。但是,這些早期改變(癌前病變)也可以自行消失,而不引起症狀。問:我得了宮頸癌,請問是什麼病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