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演員陳衝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了女兒Angela哈佛畢業的喜訊,一度引發熱議。
要知道,Angela 拿到的是哈佛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獎,只有學年排名前5%的本科生才有此殊榮。除此之外,Angela 還獲得了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 Sohier Prize。
女兒眉眼之間有著母親年輕時候的自信神態
圖片來源於陳衝微博
看著女兒傲人的成績,讓這位久不露面的女演員忍不住與大家分享。
但了解陳衝的人都知道,女兒的學霸體質與陳衝飽讀詩書、耳濡目染的教導不無關係。
就在疫情期間,陳衝在微博上以散文形式記錄紐約的所見所感,文筆間流露出的文採與深思曾在網上掀起不小的好評。(點擊連結閱讀原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作為演員,她是史上最年輕的百花獎影后和金馬獎影后,更不用說單憑一部《末代皇帝》就足以豔壓群芳。
對很多70後、80後觀眾而言,陳衝還是中國影星逐夢好萊塢的符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在事業當紅、星途璀璨之出走美國留學,又勇闖好萊塢的路途上,因為亞裔面孔備受限制,甚至不得不淪落街頭洗盤子度日。
或許,很多人曾為她的抉擇感到錯愕,但對於陳衝而言,堅守本真與遵循內心的充實,就是人生分岔口的唯一選擇。
一夜成名,激流勇退1961年,陳衝出生於上海一個醫學世家。
外公張昌紹是著名的藥理學家,外婆史依凡是留學過英美的知識女性,和徐志摩、沈從文等是好友。外婆曾獨自一人跑去中緬邊境戰火中做翻譯,更是一人創辦了現代醫學出版社。
外公是陳衝的童年偶像,外公早年赴英國留學獲得醫學博士後,受聘於美國哈佛大學。40年代,他回到風雨飄搖的祖國,希望自己能為國家科學上的貧瘠出一份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陳衝家,每到晚飯後一家人往往會回各自的房間,互不打擾,享受案牘時光。
外婆最早發現了陳衝身上的藝術天賦。從陳衝識字開始,外婆就引導她閱讀《安徒生》、《格林童話》,希望她在故事情節中分辨世間的真善美、假醜惡。
於是,小陳衝總喜歡跑到外婆的臥室裡,央求外婆拿出一本本的童話集給她看。每看完一本書,陳衝都把書中精彩的片斷摘抄下來,做成筆記。
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中,陳衝從小飽覽詩書、熱愛思考,文學沉澱也為她之後的表演生涯奠定基礎,獨特的靈氣讓她在螢屏大幕上悄然綻放。
1975年4月,一個偶然的機遇使陳衝走入了演藝界,成為了電影製片廠裡偶爾露臉的小童星,此後她就在上海電影廠的小演員訓練班度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儘管發揮著自己的嗓音和外在優勢,但小陳衝心思細膩,每當填寫表格填寫文化水平時,初中文化的印記讓她倍感羞愧。
為此,陳衝向父親提起內心的想法,爸爸則順水推舟鼓勵女兒重拾書本、參加高考。
就這樣,陳衝放下了螢屏上耀眼光環的誘惑,靜下心來備課。出身高級知識分子,資質本就不差的她,在一年時間補完兩年課程,並在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一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上海外國語學院,主修英美文學。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此時的陳衝只有17歲,比同一屆學生小一歲。在大學生堆裡,與那些自信成熟的同學相比,幼小的她多了一絲青澀、淳樸和內斂。
有一次,前東家上影廠找到正求學的陳衝,邀請她飾演由張錚執導的片子《小花》。劇中,陳衝飾演的小花本真而乾淨,清風拂面如一股清流,讓剛從動蕩年代走來的中國人耳目一新。
這部電影也讓讓她成為金雞百花電影節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名噪一時。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只是,在那個強調集體主義的時代,偶像的崛起顯得突兀而不尋常。害怕沉溺於成名光環的陳衝感到深深不安、掙扎不已。彼時的她已經感受到運氣或許能讓自己走向巔峰,但空虛的軀殼隨時可能讓自己跌入谷底。
1981年,陳衝決定出國留學。
這一舉動對很多觀眾而言,是不能理解的。外界揣測她是借著國內一炮走紅的東風「勇闖好萊塢」,但於當時的陳衝來說,只是因為走紅「缺乏邏輯、非常不可靠」,出走是充實自我、找尋本真,更為了戒掉浮躁。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就這樣,陳衝揣著一張機票和一百多枚毛主席像章就隻身去了美國,但加持運氣與名氣的她能跨過舒適區,帶著最簡單的想法找尋到本真嗎?
答案似乎並不盡然。
「一脫成名」的好萊塢新星初到美國,陳衝曾堅信的價值觀、對與錯一下子受到衝擊,影后的身份突然間一文不名,最重要的是自己得活下去。
在這段求學的歲月,她身兼多職,一邊在餐廳刷盤子,同時在圖書館兼職當管理員,好有機會一頭扎進英美文學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只是,最初為了遠離熒幕而來到異國,但兜兜轉轉,熒幕卻是她怎麼也繞不開的命運。
有一次,餐廳老闆為了炫耀這個影星「打工留學生」,竟在和客人介紹時奚落道:「這是中國的最佳女主角」。陳衝有些灰心失落。是啊,中國好好的影后不當,來美國當刷盤子的打工留學生,這又是何苦。
帶著一絲對命運的不甘,她決定放棄刷盤子,改用演戲賺學費。同時,將原本的生物學專業改為電影專業,投入到藝術的聲色影像中,立志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在同班同學的介紹下,來到片場打零工、做場記、演小角色,只要不挨餓不受凍,還能有一部分回饋,她都願意去嘗試。
也就是在這段期間,狠心打磨演技與臺詞功底的陳衝,在耐心蟄伏後等來了機會。
1986年,義大利製片人迪諾·德·勞倫蒂斯在停車場一眼見到陳衝,被她靈動的氣質打動。陳衝被邀主演美國電影《大班》的女主角美美——一個被出售的愛奴。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然而,幾場帶有負面屬性的暴露戲讓她在國內遭到民眾斥責,當人們記憶中淳樸的「小花」竟變成了「脫星」,《參考消息》《人民日報》都對陳衝的「墮落」發文批評。
這部戲帶來的負面輿論讓她感到不安與恐慌,陳衝甚至一度懷疑自己來美國留學的初衷,噩夢連連。
但危機也蘊含著轉機,就在幾乎同一時期,義大利知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記住了她這張獨特的東方面孔。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陳衝仍舊清晰地記得與貝託魯奇第一次見面的場景。「他談溥儀的自傳,談清代歷史,談他讀到的中國文學作品和他每次去中國的感受。他喜歡魯迅,說起魯迅小說裡面寫到畫面:電影院燈漸漸暗下來了、電影要開始了,但回頭看最好看的東西其實是觀眾臉上的表情……」
也正是貝託魯奇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眼中迸發出來的激情深深打動了陳衝。在《末代皇帝》中,26歲的陳衝飾演的皇后婉容一顰一笑之間,將一生的哀怨、無助、悽苦與絕望表達出來,直抵人心。
《末代皇帝》中,陳衝飾演溥儀的皇后婉容的經典鏡頭被電影學子當成教材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1988年,《末代皇帝》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大獎,陳衝終於在美國影壇站穩腳跟。
這部戲不僅僅讓她榮耀歸來,更多的是,與導演貝託魯奇、演員尊龍、鄔君梅對電影事業的探討為她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螢屏的大門,建立與延伸了對電影最初的愛與嚮往。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1994年回國後,陳衝在關錦鵬執導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拿到了第3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隨後又跨界嘗試當導演,首次執導的電影《天浴》順利摘得當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
本就皇冠加身,她依然會俯下身,去飾演常人不想碰不敢碰的硬角色。
《色戒》中的易太太,「人狠話不多」,出場不多,但身著旗袍的陳衝韻致極佳,在與梁朝偉的眼神互動時,一種精於世故又不討人嫌的分寸感,被她把控得恰到好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李安後來接受採訪時直言:「她的表演給我們無限可能性。這些我們都不能肯定,你多看幾次陳衝的表演,就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她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她使得整部電影最終成立。」
不囿於消極境地,絕處亦逢生。
在20年最美的光景裡,她從未給自己設限,通過演員的角色活出別樣人生,通過組合建構影像,活出了故紙堆和聲色影像裡最浪漫的嚮往。
「白痴媽媽」的幸福人生然而,一個人在異鄉打拼,終身伴侶的守候於陳衝而言,是苦澀的咖啡,醉人的白蘭地,更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白開水。
最早開始闖好萊塢時,陳衝受到好友尊龍提攜,有機會在好萊塢螢屏上露臉,但語言生澀、人脈生疏的陳衝,也遭遇了不少排斥和偏見。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此時,她遇見了同為天涯淪落人的第一任丈夫柳青。
當時的柳青正在好萊塢劇組擔任武術指導、形體教練,因其相貌英俊,偶爾也會出鏡,扮演的角色和陳衝一樣,大多都是龍套和配角。
兩個壯志未酬的年輕人就這樣碰撞到了一起,異鄉的生活不再孤單。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1985年,陳衝在美國的一家不大的教堂裡,與柳青舉辦了婚禮。
本身星途平平的柳青順勢成為陳衝的經紀人,為她打理演藝工作日常事務,真正成為好萊塢大明星背後的男人。
只是,婚後兩人的事業懸殊越來越大,丈夫一度將自卑化為出口傷人的話語,甚至對陳衝的一切嚴加監視,阻止她與其他男人來往,就連陳衝看一眼陌生男人,他都大為火光。
這樣沉重的壓迫與牢籠讓陳衝倍感壓抑與窒息,無法吸收營養的婚姻只維持了不到4年,便終結了。
陳衝、李小璐與嚴歌苓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經過這些年時間的沉澱,陳衝也在思考自己究竟想擁有一段什麼樣的婚姻和伴侶,或許,安穩與理解才能救贖自己不安的靈魂。
1991年,陳衝認識了現任丈夫——美籍華人彼得,作為是一位仁心的醫者,他給予了陳衝深深的懂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和彼得成婚後,陳衝經歷了一次流產,直到37歲才有了大女兒,4年後小女兒出生。
而陳衝也越來越享受當母親的角色,將那些智慧言傳身教:「想做大女人的時候就是大女人,想做小女人的時候就是小女人,對於愛情和生活,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有時候,因拍戲需要,陳衝好幾月住在劇組。出行前,她習慣性包很多餃子速凍起來,讓丈夫和孩子感受到那份無聲的愛。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先入為主,將陳衝標籤化為影壇女強人,詢問道:「母親和演員這兩個身份,哪一個對你來說更重要?」
陳衝脫口而出:「我說這話可能會得罪很多人,但我真的認為,母親這個身份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支撐了我的一切。別人可以演我不演的角色,但沒人幫我去做母親。」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很享受做母親的角色。她時常在微博上反思自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嚴厲教育孩子,下意識地希望他們望子成龍。「剛剛生出來的時候,你覺得你的孩子是可以當總統的。」女兒進步時,她提醒自己要有所鼓勵;女兒叛逆時,她又怕自己過於溺愛。
一次次自省後,她在微博上調侃:「也許我是一個白痴媽媽」。
年少成名時激流勇退,出走留學;勇闖好萊塢卻遭遇偏見、一脫成名;直到兩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女演員和處女作獲得最佳導演獎,她一直被打擊,被撕裂直到支離破碎,重塑自我。
回憶往昔經歷的種種坎坷,陳衝只是笑笑:
「都沒事的,都沒那麼緊要」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陳衝曾說,她嚮往《約翰·克裡斯多夫》裡的英雄,有著偉大的人格、道德的勇氣。人一定有所捨棄,才能稱之為英雄。
或許,正是伴她一生的詩書氣韻造,就了這個女子的定力與心性,賦予了她智慧與靈魂。
而她的前半生,也因為走過這些彎路,才會如此脫胎換骨。
Reference:
DI雅清《陳衝前夫講述與陳衝的真實婚姻生活,是什麼讓他們分開?》
世界華人周刊《58歲陳衝近照曝光:真正的美人,是時光的琥珀》
三聯生活周刊《陳衝:我對電影的愛,是從《末代皇帝》開始的》
環球人物《陳衝:每個女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壞女人》
灼見《陳衝女兒哈佛畢業:讀不讀書,差了整個人生》
作者:Anna。在四維空間永葆熱情與好奇的探索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