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丞相,這兩者之間只是稱謂不同,還是有權力大小的區別?

2021-01-09 騰訊網

宰相和丞相,古代人臣的頂峰,所有文官的最高夢想,他們是一回事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丞相僅為官職,在大部分的朝代,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而宰相不是某一具體的職位,他是對頂級文官的統稱。

在漢代,宰相是丞相,在魏晉,錄尚書事,中書監就是宰相,唐代,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主官,這些職位都能叫做宰相。到了明代,丞相這個職位就被明確的廢除了,但這一時期的內閣也能叫做宰相,甚至清朝的軍機大臣,民間也有叫做宰相的。簡單的講,丞相肯定是宰相,宰相卻不一定都是丞相。

這種從具體的官職到抽象的籠統說法,中間所包含的意味是深刻的,皇帝越來越不能承受身邊有個丞相了,我們現在一叫丞相,曹操,諸葛亮,就深刻的說明了這個道理的根本,而宰相可能是集體領導,亦可能是變化很快的人事流動,這個稱號不具體到職位和個人,就讓皇帝的安全感稍微強了一些。

一.丞相和相國如何從權勢滔天到被廢除

1.相國和丞相

雖然丞相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我國古代百官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但是他原來的設置,卻是相國的副手,相國才是秦漢等朝代的第一文臣,相國這個名頭過於的高大上了,呂不韋,韓信,蕭何,這個皇帝以下的百官第一人,好像大部分擁有者的下場都不太好,根據儒家謙虛的原則,他越來越成為了一個虛銜,丞相成為了真正的實權派呂產是西漢最後一任相國。

這麼尊貴的稱號和呂后的信任也沒有阻止他老人家叛亂的步伐,呂產最後成為了死在廁所的相國,這讓相國這個稱號仿佛沾染了一些汙垢,很長的時間內,再也沒有人敢於做相國了。

2.丞相和權臣

現代社會的人,你在他面前提起丞相,奸雄體質的人第一反應就是覺得說曹操,英雄體質的人第一反應覺得在說諸葛武侯。可見丞相這個詞從東漢末年開始,已經和具體的人掛上了千年也解不開的繩索。

曹操在兩百年後,東漢的官職表上又把丞相給找了出來。他這個丞相很可能是後世丞相不太吃香的重要原因,皇帝們讀到三國志的時候,一定是感同身受的,權臣在全面壓制君權中的一步步進逼,曹操就是教科書一樣的存在。東漢以後的皇帝怎麼看丞相好像都有曹阿瞞的影子,皇帝心中,丞相都快成個疙瘩了。

還好諸葛亮算是以鞠躬盡瘁給丞相找回了一些正能量的東西,然而阿鬥來看,諸葛亮固然不是貪戀權力的人,實際上還是架空了阿鬥,武侯這樣的忠臣在具體行使權力的時候,都有無視領導的嫌疑,以後的丞相還怎麼讓皇帝放心。

3.漢到明,丞相徹底消失的軌跡

魏晉對丞相就不太感冒了,一直到隋唐,丞相的位置被從官位榜上徹底的忘記掉,除了極個別的朝代,皇帝們默契的不設丞相。一直到唐玄宗的尚書左右僕射,和南宋的尚書左右僕射。很巧妙的將丞相這個官職一分為二,避免了相權的過於集中。是漢唐的政治智慧。

元這個短命的朝代倒是設了丞相,不過到了朱元璋,經過胡惟庸的事情,這個狠辣的皇帝看透了很多東西,丞相這個官職永遠的從中國歷史消失了。皇權越來越集中的明清,自然沒有給丞相張目的打算,到了清,甚至宰相這個群體仿佛也突然消失了,朝堂內只剩下了皇帝和奴才。

二.宰相:位極人臣的存在

1.宰相的含義

宰相是由宰和相兩個字的含義組成的,宰早在先秦時期,就是掌管王家事務的官職名稱,太宰伊尹是商湯建立的頭號功臣,而相本身有輔助的意思,宰相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和王最親近的人。

他慢慢的成為了行政系統執行者的稱謂,他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他在各個朝代對應的具體位置都不同,很多時候都是一個法理方面的稱謂,他是行政權力對統治權力獨立性的代言人,在輔佐皇帝的同時,扮演百官的領袖,而做為行政首腦,又有制衡皇帝的意思,這種兩面性讓宰相漸漸的被皇帝所不喜歡,採用各種舉措來削弱相權。

2.各朝代具體的宰相

宰相就是實際 掌握頂級文臣權力的群體,秦漢,他基本是和丞相對應的,但是曹老闆的榜樣力量實在太惡劣,到了魏晉,各種各樣新的行政體系和主官名稱,成為了宰相的註解。

隋和唐的宰相,就是三省的負責人,從人數上來講,這兩個朝代的宰相超過了前朝的總和,皇帝分攤臣權,加強中央管控的用心一目了然,唐代的宰相實在太多,到了影響政務運行的程度了,根據皇帝的不同除了中書令,尚書令外,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尚書僕射的權力分配,變化無常。給人唐世宰相,名稱尤為不正的說法。還有臨時加銜宰相的存在,政務系統繁雜無比。

到了宋,坐論,和皇帝坐在一起討論政事的宰相地位的顯示被廢除了,宰相地位的矮化和不確定進一步加強,皇帝分權的套路是一套又一套,宰相再也沒有唐以前的威儀了。

明代廢除丞相後,內閣的中堂們勉強算是宰相,然而內閣是根據皇帝的個性和能力充滿彈性的部門,在決策者和參贊之間地位反覆搖擺,張居正當然可以算的宰相,但是崇禎廢了又換的內閣,宰相兩個字的含金量自然是少的可憐的。

到了清代,上書房和軍機處的重臣實在和宰相有點違和,清對宰相也是忌諱的,很少公然提出這樣的概念,臣權到這個時期,已經被打壓的奄奄一息了。

三.從丞相到宰相,帝王心術的展現

1.從一人負責到集體領導再到概念模糊

秦漢的丞相就是宰相,那也是真正的實權掌握者,漢是臣權發揮到頂峰的時期,不過曹操的榜樣實在太惡劣,後世皇帝對丞相的職位越來越反感,從漢以後,丞相在史海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少,他即使曇花一現,含義和權限比漢代也有大大的不同,一直到朱元璋實在懶得虛與委蛇,徹底把丞相丟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而宰相作為一個法理的,名義上的稱呼,也遭到了削弱,無數官員和部門,將原來一個人的權力分攤開來,到了唐代,這樣的情況達到了高潮,當然,這樣的情況也有政務處理越來越複雜的因素,一個人再也不可能從草擬,執行到監督完全的把握行政權力了。

到了明代以後,宰相的概念越來越含混了,明朝宰相,清朝宰相念起來,好像都不是那麼順口,頂級文臣的權力在碎片化的時候進一步的個人化,內閣和軍機大臣,幾乎都是皇帝個人的意志體現,他有時候甚至都不像正規的政務系統,又怎麼能把這兩個機構的人員看成實在的行政首腦呢?

2.行政權力的獨立性再也無從談起

古代的帝王,是國家的象徵,天命的象徵,是戰略方針的制訂者,然而具體的政務執行,一直是宰相集團的事務,掌握行政權力也是大臣能和皇帝抗衡的根本,然而,從明代開始,皇帝越來越蠻橫的介入細微的政務管理,宰相集團存在的法理遭到了極大的挑戰。

事必躬親在清代成了皇帝的標配,宰相的消失正在於政府需要的只是皇帝政令的執行者,這種趨勢從宋就開始延續下來,而宋到清也是皇權直線上升的時段。

宰相統領百官的權限是受到質疑的,皇帝本人才是統領百官最合適的人選,這種統領從法理上減輕了君權和臣權對立的可能,在至高無上的垂直管理的君權面前,是不需要一個緩衝地帶的,丞相的消失和宰相的逐漸滅亡,都源於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

結語:

丞相是具體的官職,宰相是地位的尊稱,我們是完全可以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丞相和宰相間的不同,他們的權力大小是受到朝代具體情況制約的,同樣的丞相,漢代肯定比唐代和南宋的權力大,而宰相的權力變化也是同樣的趨勢,掌控力越來越低,最後甚至沒有了存在感。

從歷史考證,對丞相官職的厭惡定是源於曹操,而對宰相持續的削弱則源於無數權臣在歷史中對皇帝的輕慢。從單獨掌權,到集體領導,再到行政控制權力剝離,皇帝們的手段是堅決的。

當然他們在實施削弱臣權的行動過程中,遭到過無數次的反彈,然而相權或者說臣權的衰落,幾乎是歷史的必然。

中央集權制的加強讓宰相個人或者群體事實上越來越處於尷尬的地位,丞相作為具體職位的消失,和宰相這個概念的越來越模糊,這都是歷史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當我們區分宰相和丞相的區別,比較他們權力的時候,也一定不能忘記這樣的歷史規律。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

《史記》

《明史》

相關焦點

  •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
    導語:古代的「丞相」和「宰相」是同一個意思嗎?兩者區別很大!古代皇帝地位至高無上,獨攬國家權力於一身,萬萬人之上,無人能與其相提並論,但不可否認的是除皇帝外,還有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被古代的諸多能人競逐,這就是所謂的相位。可讓不少人感到迷糊的是,這個相位到底是丞相還是宰相,許多人傻傻認不清楚,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嗎?首先,本質不同。
  • 丞相和宰相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弄懂二者區別,才不會鬧笑話
    古代的人通常抱著混到「封侯拜相」的美麗願望,因此能發展到這一地步就算出人頭地了。這裡所說的「侯」自然就是指的侯爵的地位了,而「相」的含義為宰相、丞相。在人們印象裡,好像宰、丞2相基本就是一個類別的官員,似乎沒什麼區別。然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同樣是「相」,宰、丞不同。
  • 古代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 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古人常說「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出將入相,也成為了無數古人的夢想。而與「將」的主徵戰、殺伐、武略不同;「相」作為文官之首,吸引的自然是無數文人、才子,他們窮其一生,恨不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歷史|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麼官職,兩者有什麼異同之處
    答案是否定的,應該是宰相。這一官職的職責是輔佐君王、掌管國事,具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威。不過,有人經常把宰相和丞相劃等號,這兩者間是怎樣的關係呢?能不能混為一談呢?對宰相和丞相的了解,要從字義入手,能夠理清兩者之間的聯繫。「宰」原義是祭祀中掌管宰殺牲畜的奴僕。
  •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麼官職?兩者有何不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中國人經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是形容人,應該要有度量要能夠裝得下天下。而我國歷史上文官的職位其實有很多,宰相和丞相看上去好像差不多,但其實並不是同一個官職,那麼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大不同
    為什麼在不同的古裝電視劇中,有的大臣被稱為「宰相」,有的卻被稱為「宰相」?以諸葛亮為例。天下人都叫他「諸葛丞相」,而沒有人叫他「諸葛丞相」。另一方面,劉羅鍋說「丞相劉羅鍋」,卻沒有「丞相劉羅鍋」。雖然我們知道他們一定因為朝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但我告訴你,這種想法是膚淺的。宰相是中國古代的官稱。
  • 中國古代丞相和宰相誰權力大?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比如說古裝劇經常出現我的「丞相」、「宰相」和「相國」這幾個詞吧,古裝劇用得可謂隨心所欲。事實上這些稱呼可不是隨便用的,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可大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古代的丞相和宰相都是僅次於皇帝的人物,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其實兩者並不相同:首先古代所說的丞相是一個正兒八經有編制的官職,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丞相存在了
  • 文化漫談:從「將相本無種」,談「丞相」與「宰相」區別
    而得益於古裝影視劇的熱播,「丞相」、「宰相」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熟知的「相」,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這些古裝照的不嚴謹,讓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丞相」、「宰相」之間的區別,都以為「丞相」與「宰相」是一回事,事實上兩者之間有著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也頗多。
  • 宰相和丞相是什麼意思?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如北宋侍中兼樞密副使宰相黃中庸,但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廢中書省和丞相,從而在制度上宰相制度便結束了。
  • 劉羅鍋為啥是宰相不是丞相?宰相與丞相,我們不少人都想錯了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宰相的職能,輔佐國君制定政策、處理政務。戰國時期,諸國普遍設立了丞相一職,不過名稱各有不同,有相邦、執政、相、令尹等名稱,這些都是「丞相」,也可以稱為宰相。丞和相都有輔佐的意思,這時候丞相漸漸成為百官之長。在整個封建歷史時期,除了遼國真正設立「宰相」一職外,其他時期宰相是個慣稱,而非具體的官職。
  •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只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但是說到底,它的實際含義包含的範圍很大,宰相只是一個通稱,是中國至今所有歷代皇帝部下最高指揮者的通稱,根本不是一個實體,總而來說,也可以把它稱為一種制度,叫宰相制度,這種制度從古至今盛行在各個王朝之間,為王朝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 歷史上宰相和丞相是一個意思嗎?大多數人搞混淆了,很容易弄錯!
    在很多古裝劇中我們可以聽到「宰相」的稱呼,有時候又變成了「丞相」。在古代王朝大部分都採用「宰相」制度,在政治制度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宰相」則是百官之長,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的權利也是如此,只不過同宰相的官職還是有差別的,那具體區分在哪裡呢?
  • 古代宰相制度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朱元璋真的廢除了宰相制度嗎
    漢承秦制,延續了丞相的設置,不過在漢初時丞相只是作為相國的助手出現的,而到漢武帝時期,於內廷設尚書臺,此後政務逐漸轉為內廷。這一時期,相國、丞相、尚書令其實都是宰相。 隋朝時期的三省製成為定製,三省的最高長官,即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
  • 古代的「翰林學士」具體是什麼官職,權力大嗎
    那麼,這兩個官職有什麼異同呢? 說到它們相同的地方。 首先,兩者都類似於宰相,權力都很大,地位都很尊貴。 但是它們又不是官方正式承認的宰相。唐朝時,除了有內相,還是有宰相這一正式官職的。而在明清,宰相是被廢除掉了。
  • 宰相告老還鄉之後,與地方縣令相比誰的權力更大?別說你不知道
    而在我國古代,宰相便是君王之下最高行政長官的職稱,能夠擔務這個職務的人,必是人中龍鳳,有著極高的能力和水平。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宰相比帝皇的含金量更高,畢竟歷史上有傻子皇帝,可未曾出現過傻子宰相啊。
  •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
    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件事,就是作為皇帝,他希望身邊的大臣能幫他分擔多一些事務,但又不希望這些大臣有較大的權力。歷史上或者民間會把一些給皇上處理重要事務,掌握最高實際權力的官員叫做宰相。實際上歷朝歷代都沒有這個官職,只是把有這樣類似官職的人稱呼為宰相而已,像戰國時候的相、相邦、相國,以及後來的丞相、司空、司馬、司徒等,在當時都是丞相的指代。漢朝時的丞相即宰相,朝廷中的大小事務,丞相都負責處理,只遇到十分重大的事情時,才需要向皇帝匯報。這就造成丞相的權力過重。後來的朝代一方面需要一些這樣的人來幫皇帝管理國家,另一方面又希望不讓他們掌握太重的權力。
  • 「上尉連長」與「士官連長」區別在哪?誰的權力更大?
    的確,這是一個新的稱謂。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儘管士官做到一級軍士長,依然還是一個並,與連長級別的軍官不沾邊。而且連長屬於上尉,要叫也是「上尉連長」。但是,一些表現優異的士官在近幾年的規定中,有機會選拔為「士官連長」。那麼士官連長與上尉連長的權利誰大呢?二者的主要區別在哪兒?第一,我們先來聊聊被提拔為士官連長的這個人。
  • Dota與LOL之間的區別 你認為兩者之間的不同在哪裡?
    英雄聯盟與dota作為當下世界聞名的moba類遊戲,這兩款遊戲雖然經常被許多玩家拿去比較,但兩款遊戲之間並沒有誰勝誰負這麼一說,而時兩款受眾群大不相同的遊戲,dota雖然時moba遊戲的鼻祖,不過英雄聯盟在創立至今,已經在玩家群體與遊戲廠商的努力下,脫離了dota的光環,成為了一款青出於藍的經典
  • 《長安十二時辰》揭秘:唐朝宰相實際上只有正三品?
    而三公,即是周的所謂宰相。春秋戰國逐漸形成了丞相這個官職,它事實上承擔著宰相的職能。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而丞相總理全國政務,權最重。漢初,陳平所謂「上佐天子理陰陽,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諸侯四夷,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成為宰相的工作內容的標準說明。然而,實際上漢朝的丞相,從漢武帝就開始受到皇帝的打壓。從而開始了丞相上千年的變遷和品級降低化。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在古代的時候,那些沒有背景靠自己實力當上官的,那簡直就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如果他足夠幸運的話,能夠當個大官,比如丞相,那這個家族也跟著飛黃騰達了。宰相可以算是朝廷除了皇上最大的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