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培養心懷天下、能力過硬的「十字型」人才

2020-12-11 央廣網

《對話商學院》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商學院負責人,為考生詳解招生政策、報考流程、考試信息、錄取規則、課程設置,幫助廣大考生全方位了解商學院的一檔對話訪談欄目。近日,同濟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助理兼MBA中心主任施騫做客央廣網教育頻道,接受央廣網記者王啟慧獨家專訪。

同濟大學於1907年由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創辦,當時為德文醫學堂。1923年更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正式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是當時國內七所國立大學之一。同濟大學管理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當時主要以醫院和健康兩方面為主,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程類的學科集中到同濟大學,同濟的管理教育開始偏重於工程類的管理問題,並開展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工作。1956年,同濟大學開辦建築工業經濟與組織專業,開創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築類管理教育的先河。1984年正式更名為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98年,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同濟大學商學院合併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同濟經管學院是以經濟類學科和管理類學科相結合的綜合性學院,學院有四個一級學科,分別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及應用經濟學。在這四個一級學科的支撐下,學院開展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多層次經濟和管理教育。同濟經管學院秉承了同濟大學嚴謹求實的優良傳統,也繼承了同濟大學國際化辦學理念,面向實際、解決問題,將辦學宗旨與國家的戰略相結合,爭取通過優質的經濟與管理教育,為國家輸送專業的經濟類和管理類人才。

同濟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助理兼MBA中心主任施騫

依託優勢學科凝練精品學科平臺 與26個國家及地區80餘商學院建立合作關係

施騫:同濟經管學院的辦學主要依託於同濟大學的優勢學科,以及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優良校風。我們從同濟大學的優勢學科中凝練出三個重要的學科平臺,第一是項目管理,第二是服務運營管理,第三是與城市發展相關的管理問題。以同濟MBA教育為例,在這三大學科平臺上,學院通過多學科的融合來加強MBA教育,並凝練出了八個特色模塊,例如房地產項目管理、運營管理、金融期貨等,這些都是同濟MBA區別於其他學校的項目特色。

此外,同濟經管學院另一個特色就是國際化,同濟大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國際影響力。迄今為止,經管學院已與世界上26個國家及地區的超過80多個商學院建立合作關係,每年都有數百位MBA學生到國外一流商學院進行交流學習,同時,每年也會有數百位的留學生來我院進行交流和交換學習。

培養「頂天立地」的「十字型」人才

施騫:我曾經學的是土木,最早研究的是質量管理。我認為質量管理應該是跟技術能力高度相關,比如說一棟樓宇在打樁的時候如何來保證樁的質量?這是個既需要技術又需要管理的問題。

後來隨著技術難題逐步突破與解決,管理問題就上升到很重要的高度。人才培養也是如此,剛開始很多人都是技術出身,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崗位的變化,可能會有人會偏向於去解決管理問題。就像從一根樁的質量控制,最後上升到一個複雜工程的建設管理,那就需要用到許多項目管理的知識。

在國際上有一部知識體系指南,回答了從事項目管理的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做好這項工作。該指南的最新版本包含了十個方面的知識,管理一個大的項目必須得具備綜合的能力與素質。這時,就從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或技術關係上升到了與綜合管理、集成管理有關的項目管理層面。

當然除了十大知識領域外,項目管理也會牽涉到很多其他的管理領域。例如戰略管理。在實施項目的時候,如何使這個項目與企業的戰略、組織的戰略更好地結合起來,這就是一個更大範圍的管理問題。再比如說市場部門如何更好地把項目(產品)銷售和推廣出去。這就涉及到了市場營銷問題。

所以整個過程中,你可以學到從質量管理到項目管理再到工商管理的有關知識,在不同層面逐步過渡,最終你會從一個技術精英慢慢成長為一個高層管理者。這個過程其實我都經歷過,曾經我也到現場管過技術,之後也管過項目,現在也研究一些工商管理的問題。我覺得這一步一步的實踐發展可以說是年輕人職業發展的真實寫照,我看到身邊許許多多的學生走過了這條路。

你們很多人都可能會按照這一軌跡去發展,假如說你是工科畢業的話,你很可能是先做技術,之後逐步進入管理層,先管一些項目再逐步地升任高層管理者。我們在培養MBA學生時,會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他們綜合管理的能力。

現今我們都常常說T型人才,既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又要有過硬的專業深度。我的理解是學習不應該盲從,而是發展成一位知識面寬廣,但又在某一專業領域中研究較深的人才。當然,這個T型人才發展我覺得更應該是改成「十字型」的人才,用英文字母的「T」不如用中文的「十」,就是T要出頭。出頭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深扎進一個專業領域,踏踏實實地做事情,這叫立地;此外也要有一些戰略的思維、更寬廣的眼界、視角去思考問題、知識面要儘量寬,這叫頂天。如果你能做到頂天立地,既具備寬廣的知識積累、又能具有比較高的視野,還擁有腳踏實地做事精神,你就能不斷追求卓越,並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四個「一流」是商學院國際化缺一不可的關鍵因素

施騫:隨著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的商學教育也隨之高速發展,如何把一座商學院辦成擁有國際影響力的商學院,我認為需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一、一流的師資非常重要。商學院的師資要與國際接軌,要吸收全球的優秀教師來任教,同時還需要動員優秀的校友及企業家來共同參與。

二、一流的服務。商學院除了教師外,還需要諸多的服務支持。這些服務從方方面面支持著我們學生的學習,也支持著我們校友的發展,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只有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服務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需具備一流的制度。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來保障我們能夠找到一流的師資、招到一流的學生,同時也足以提供一流的服務。

四、一流的文化也很重要。一個優秀的商學院應該有一種內生的文化,例如同濟大學就有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一種精神,從學院到教師再到學生你都能感受到這種文化。這種文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過長期積澱而成,它是一個商學院能夠走得更加長遠同時更具影響力的基礎。

「十字型」人才培養實際上是對「T型」人才培養的深化,因為我認為漢字的「十」比英文的「T」更能代表我們培養學生的思路。

第一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之前提到我們培養學生首先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所以這「十」字型中的豎寓意著在理論體系上扎紮實實、腳踏實地地做研究,把實際遇到的問題凝練成科學問題,從理論體系方向去思考。經過這種科學的思考和理論的分析訓練,再結合中國國情、紮根具體的問題加以解決,把管理的抽象理論知識與管理的具體實踐工作融會貫通,那「十」字型的豎就打好了。

第二點是通才與專才的結合。「十」字型中的橫就是這個意思,它寓意著你不但要在本行業領域當中牢牢紮根,而且你的知識面一定要寬,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要很豐富。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是做汽車的,擁有非常專業的汽車領域理論知識,在汽車行業深耕數十年,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廣泛涉獵多方面知識,只有擁有更寬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才能走向更高的層面。

在我看來,管理者在走向更高的崗位時,他需要的知識面就要更寬廣。因為他管理的範圍、管理的邊界和思辨的能力都和以往有所不同。越走近管理越會發現現在的社會變化之快,要更深入地了解這些變化,就需要有更寬廣的知識面和前瞻性,管理者需要知道哪一個行業正在發生變化,以及將會給自己所處的行業帶來什麼影響。比如現在大家經常提及的「跨界」,有的時候打敗你的並不是你的同行,而是來自另外一個行業的競爭對手,這就要求你必須不斷地了解新的行業。作為未來的管理者,一定要多關注新穎的概念,例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

第三點是國際化與本土化的結合。同濟非常強調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我們很早就開始了和德國乃至歐洲的合作,除歐洲以外,現在還拓展了和北美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目前同濟經管與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以及美國的凱斯西儲大學都合作有雙學位MBA項目。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具備出色的國際交流能力,擁有國際化視野。除了國際化之外,本土化也十分重要,在以往的發展當中我們通常是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理論來解決本土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上國際上的一些方法不一定能夠完全解決中國的本土化問題,所以我們要求學生不但要有國際化視野和知識,還要有解決本土問題的能力,要能夠活學活用,紮根於中國大地,解決中國的實際需求,同時,能夠總結中國解決問題的經驗,為全球發展工貢獻中國智慧。

第四點是能力與素質的結合。在培養學生時,我們MBA同學的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提升,但素質則是要通過潛移默化地薰陶來培養,這就是為什麼一流的商學院骨髓中需要流淌一流的文化、一流的精神。因此經管學院堅持通過立德樹人來培養優秀的人才。立德樹人的德是指要有社會責任感,有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使學生接受這種文化的薰陶,然後再傳授他管理的理論、方法、工具等,提升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人才未來才會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立德樹人的培養方式是我們培養人才的初衷,也是我們一直秉承的原則。

我們希望學生既能心懷天下、有全球視野、有大格局觀念,同時也能腳踏實地解決實際問題,既是通才也是專才,既有理論也能做實踐。

同濟經管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出更多兼具良好的能力與素質,在術業上有所成就,在品行上又十分優秀的學生。這種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地影響,逐步使個人素質提升。雖然影響一個人需要很長時間,但我們會堅持做下去。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的辦學特色,我們立志於培養既具有理論高度也能解決實際問題,既是通才也是專才,即能夠解決某一個行業的專業性問題,也能在各個知識面上有寬廣的認知,既有國際化視野,也能夠應對本土化問題,同時還能通過應對本土化問題把這些知識和經驗傳播出去普惠全球發展的高級管理人才。

培養「一帶一路」相關商務人才 商學院助力國家經濟發展

施騫:商學院的辦學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這與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騰飛緊密相關。國內商學院的辦學應該要助力中國的經濟發展,推動我們國家的經濟改革與建設。以同濟大學經管學院辦學為例,我們把辦學的發展與國家的戰略緊密結合。國家有「一帶一路」的戰略,那我們在辦學時就著重思考如何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培養相關人才,助力我國「一帶一路」宏偉藍圖的實現。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大量的商務人才,這些商務人才除了要具備經濟管理知識之外,還須有國際化視野以及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為此,我們將側重於在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除了「一帶一路」人才的培養,還有「雙創」人才的培養,既創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也是同濟經管現階段辦學著重思考的問題。過去我們培養了諸多工業生產管理者,但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國家經濟的再次騰飛可能不再是建立在人口紅利的基礎上,而是由創新、創業所帶動的騰飛,這時候我們培養的側重點也需要轉向於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為此,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將設創業導師及創業基地,成立創新創業孵化器,通過舉辦創新、創業的論壇、沙龍等形式,促進學生進入創新群體或創業群體當中,促進他們進行密切交流以達到實現創新創業的目的。為此,我們還與眾多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例如美國Babson商學院就與我們建立了緊密的聯繫,他們在創新、創業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我們希望將這些方法引入我們的教學中、促進學生創新創業,甚至可以促成中國學子和美國學子一起進行跨國的創業、創新活動。此外,國家各級政府也十分重視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不僅設有專門的創業基金,還專門建設了孵化器基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將會是我們在今後的人才培養中重點關注的方向。

總結一下,商學的辦學和商學的教育,應與國家命運、國家戰略相結合,應及時為國家的戰略發展輸送優秀的管理人才,這也是我們一貫秉承的辦學宗旨。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經管學院:「五大協同」打造人才培養生態環境
    據施院長介紹,同濟大學辦學110多年來,一貫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努力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是全國最大的經管學院之一,學院匯集了同濟大學經濟類、管理類的主要學科。
  • 對話商學院|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培養專業學位複合型人才
    同濟經管學院秉承了同濟大學嚴謹求實的優良傳統,也繼承了同濟大學國際化辦學理念,面向實際、解決問題,將辦學宗旨與國家的戰略相結合,致力於通過優質的經濟與管理教育,為國家輸送專業的經濟類和管理類人才。  第一個是同濟經管學院在2002年首批批准開辦的綜合EMBA項目;另一個是同濟經管學院在2011年與德國曼哈姆商學院開展合作辦學的一個雙學位EMBA項目。  這兩個項目針對的學生群體有所不同。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同濟經管專業學位的傳承、迭代與提升
    近日,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專業學位中心主任徐勤做客央廣網教育頻道《對話商學院》,接受央廣網獨家專訪,詳細介紹同濟經管專業學位項目,並對獨具同濟特色的「3D實踐坊」培養方案做了深入解讀。  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做客央廣網教育《對話商學院》欄目,我是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專業學位中心主任徐勤。  主持人:歡迎徐老師做客我們節目,我們知道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是全國最大的經管學院之一,接下來請您為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以及我們專業學位項目的基本情況。
  • 徐勤:從3D到3C——同濟經管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020培養方案再升級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努力使每一位學生具有「通識基礎、專業素質、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等綜合特質,成為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1956年,同濟大學開始開展經濟與管理類教育,成為我國最早開辦此類專業的高等院校之一,1984年,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1998年,其與同濟大學商學院合併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自此,立足培養國之棟梁材,源源不斷對外輸送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是全國最大的經管學院之一,匯集了同濟大學經濟類、管理類的主要學科。
  • 同濟大學致力於培養足球精英人才
    本報上海6月21日電 同濟大學國際足球學院今天在此成立,擬於2018年夏首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國際奧委會副主席、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于再清,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鍾志華共同為國際足球學院揭牌。
  • 同濟經管第一期碩博連讀暑期學校結束
    近日,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第一期全國優秀學生暑期學校,來自全國28所一流高校的80名學員參加本次開營儀式。暑期學校旨在通過邀請優秀本科生親身體驗百年同濟深厚的人文底蘊,了解經管類學科專業的優勢和特色,吸引優秀生源,提升研究生生源質量。
  • 同濟經管學院嘉賓一行來交大安泰訪問交流
    近日,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嘉賓一行來訪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方若在發言中介紹了安泰未來的發展方向,認為行業研究對商學院未來發展的意義重大,從世界商學院發展的得失中構畫了「縱橫交錯」健康發展、「窮理」「務實」平衡共進的商學院改革藍圖,對於改革中即將碰到的困難做了充分的預計
  • 同濟大學經管學院霍佳震:商學院非富豪交友平臺
    本期《問答商學院》專訪同濟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霍佳震,為您一一作答,敬請關注!第一節 同濟經管定位為研究型商學院網易財經:霍院長您好,同濟經管學院為什麼定位為研究型商學院?再說遠一點,你像斯坦福,可能就要為矽谷來培養人才,倫敦經濟學院,它就是為倫敦的發展,為倫敦的經濟提供了服務。我們最近統計了,經管學院五年來的招生情況和學生畢業之後的情況。五年時間,進來的人20%考生是來源於上海,80%來源於其它的省市,或者有些是國外的學生。畢業的時候正好倒過來,20%到全國各地或者到國外去了,80%則留在了上海,實際我們就是在為上海的經濟,為上海的發展來做服務。
  • 同濟經管躋身《金融時報》2017亞太商學院排名前八強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首屆FT亞太區商學院排名中位列第8,躋身中國大陸前三甲。 今年榜單上,同濟大學管理學碩士(MiM)位列全球第36,連續兩年代表大中華地區躋身全球50強;同濟-曼海姆EMBA項目首次參評,名列全球第46,是全球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德合作雙學位EMBA項目,其三個關鍵性指標(包括職業發展、師資國際化和課程國際化)皆進入全球十強。
  • 攜手共贏謀發展 校企合作譜新篇——記同濟經管學院專業學位中心蘇州交流活動
    推進校企合作,實現校企融合,是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專業學位中心一直以來非常注重與企業的交流合作。
  • 同濟經管獲得EQUIS和AACSB兩大國際認證
    上海熱線訊,記者今日(4月18日)獲悉,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日前已經先後榮獲了EQUIS五年認證和AACSB五年認證,這意味著,該學院也已經成為了中國大陸第七家獲得全球兩大最具權威商學教育五年認證的商學院。    據悉,同濟經管學院是在2015年12月1日至3日接受EQUIS專家組的再認證現場評估的。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書記兼副院長施騫:以大國戰略需求為導向...
    論壇現場,同濟大學經管學院MBA項目在本次活動中榮獲「2019年度•品牌影響力MBA院校」。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書記兼副院長施騫接受了採訪,向外界分享了同濟MBA的辦學經驗。目前,同濟經管學院及MBA項目已獲得AACSB、EQUIS、AMBA等國際權威認證及中國高質量工商管理教育認證(CAMEA認證)。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作為人才培養目標,並實實在在落實到實際辦學當中。  就課程體系來說,同濟MBA有多層面的科學設置。其一,緊密聯合外界,增強實踐。
  • 同濟經管全球供應鏈管理碩士項目首次參評 榮膺QS全球50強
    上海2020年9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9月23日,全球高等教育權威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最新2021年全球供應鏈管理碩士項目排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表現優異,首次參評且成功登榜,躋身全球50強,位列全球第41名。
  • 鳳凰訪談徐勤: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把變革與創新全面推向2019
    1984年,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1998年,其與同濟大學商學院合併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自此,立足培養國家之棟梁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是全國最大的經管學院之一,同濟經管學院匯集了同濟大學經濟類、管理類的主要學科。
  • 同濟經管2021入學MBA/EMBA暨專業學位招生政策發布會
    近日,同濟經管2021年入學MBA/EMBA暨專業學位首場招生政策發布會在線上召開,會上宣介了同濟經管MBA、EMBA、MEM、MPA、MPAcc以及MF六大項目的特色和招生新政。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施騫為發布會致辭。
  • 同濟大學設「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培養設計人才
    中新網上海4月23日電(黃艾嬌 許婧)同濟大學與芬蘭阿爾託大學23日在上海籤署合作協議,共建「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將打造一所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頂尖設計學院,為國家和上海經濟與產業轉型發展培養「可持續設計創新」領軍人才。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瞄準未來,打造世界級商學教育品牌
    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繼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知名的商學院,將是同濟經管學院未來奮鬥的目標。    今年年初,教育部學位中心發布2012年學科評估報告:參評管理學類一級學科的全國102所高校中,同濟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躋身全國10強、滬上第二。    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而言,這是殊榮,也是繼續前行的動力。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FT排名再升7位,躍居全球第28
    除同濟經管學院外,同期上榜的還有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港澳臺地區上榜的院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臺灣政治大學,以及臺灣中山大學。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入榜的兩家學院排名在大中華地區位次靠前。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崔麒元:打造自己的MBA品牌
    本次論壇模塊三主題為「高質量認證與國際認證經驗分享」,來自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MBA中心副主任崔麒元發表主題演講《協同創新,打造MBA內涵發展》。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崔麒元創業基金,形成良好循環每年都會舉辦創業大賽,為此同濟大學成立了一個藍螞蟻俱樂部。
  • 同濟經管管理學碩士FT排名躋身全球第31 連續五年穩居全球50強
    同濟經管多項指標表現不俗,穩居全球前列。放眼全球 學踐並行同濟經管管理學碩士項目旨在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社會責任、創新研究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優秀管理菁英。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海外學生來中國求學,為了進一步打造「留學中國」品牌,同濟經管學院於2019年全面升級改造了面向國際學生的全球管理碩士全英文項目(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簡稱MGM),旨在培養掌握國際管理理論和方法,通曉中國經營之道,並致力於在跨文化工作環境中擔任管理領導角色的國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