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歲看到老,這個年齡段可是關乎於孩子未來成長地一個關鍵時期。這時候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表達,而且還可以站起來走路,所以他們對這個世界也是充滿好奇心的,不管是看到什麼都要一探究竟。
除了動手以外,這時候的孩子另一屬性就是「話癆」,他們的嘴總是不停的在說些什麼,而且不管看到什麼也都是不停的問父母。因為家長也都知道這就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所以大多時候也都是很耐心的講解,並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注意到過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每當秋季樹葉落下的時候,好多孩子都會不停的翻弄著樹葉玩,而且還總是習慣把樹葉撿起來往口袋裡面放。
至於孩子為何要把樹葉放在兜裡呢,這裡並沒有什麼實際原因,因為這在孩子眼中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玩玩這麼簡單。面對孩子的回答,父母也只能是十分無奈地笑笑,畢竟探索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一般來說,習慣性做如此動作的孩子基本都是兩歲以上孩子的行為,因為這時候的寶寶已經開始形成自我意識。不過還有不太好的一點是,這時候的孩子會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願意分享,不管是什麼東西都覺得就是自己的。
等孩子到了三歲以後,慢慢地也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不只是自己一個人,而隨著一些心理想法的形成,也會發現原來別人和自己是有區別的。與此同時的是,孩子們自己也會形成一種自我保護意識,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專有空間不被威脅,並獲得安全感。
這就好比是前面提到的小孩喜歡把樹葉放進兜裡面,衣服兜雖小,不過這在孩子眼中也是一個專屬空間,然後再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進這個專屬空間內。還有一點表現是,當家長給孩子洗衣服時,孩子會特別抗拒家長翻兜,因為這在他們眼中就是空間被侵犯的行為。
所以,培養孩子的這個專屬空間,也等同於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對日後的成長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1、滿足孩子對兜或者包等類似的空間欲望
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後,就會慢慢產生對於包和兜的渴望,這可不是說明孩子愛美,而是對於空間感的渴求。孩子要包,只是為了藏住自己的東西,因為這是安全的。
2、孩子自己的百寶箱
孩子小時候玩過玩具後,並不會收拾,只是任由這些玩具散落一地,不過等孩子再大些,就會自發地學會收拾,所以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他們的百寶箱。
3、孩子的專屬空間
孩子雖小,不過也要有自己的空間,比如說帶孩子出去玩,或者給孩子買零食和玩具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小盒子,專門用作孩子的儲存空間。
4、釋放天性
空間雖然要有,不過這也要以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作為基礎,比如孩子在外面瘋跑著玩的時候,家長也不要過多制止,因為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而且玩也都是孩子天性得到釋放和成長的過程。
有個成語叫做「童言無忌」,意思就是孩子缺乏判斷性和理性思維,所以總會說些讓家長匪夷所思的話出來。同樣在孩子喜歡把東西佔為己有這件事上,他們認為這就是屬於自己的,這才不願意分享。
所以,還是給孩子一個空間吧,這就是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