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藍天下共築夢、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東鄉六中關愛殘疾兒童側記

2021-02-09 東鄉六中

走在這片藍天下
溫暖包圍內心的感動
緊緊跟隨晝夜的變化
你的眼角有唯一的牽掛
走在這片藍天下
夢一個個實現
……

 

在同一片藍天下

 

中國夢,是民族夢、國家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也是每一個殘疾朋友的夢。我們都要凝心聚力,在實現人生夢想的同時,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美好夢想早日實現。——習近平

殘疾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學校作為一個大家庭給殘疾兒童溫暖和心靈的撫慰。

 

在教育中,我校採取了多項措施,保證了此項工作的正常開展,確保了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功能。

一、多措並舉關愛殘疾兒童

 

每逢過節,學校都會為殘疾兒童送去慰問,使孩子們切實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學校積極組織關愛活動,利用學校自身優勢,積極聯繫社會愛心人士籌措資金,為殘疾兒童和殘疾兒童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充分發揮學校組織優勢,協助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切實維護了殘疾兒童和殘疾兒童各項權益。

 

二、開闢「幫扶通道」

 

學校組織殘疾兒童幫扶團隊,對殘疾兒童進行幫扶,對無法在校就讀的每周組織教師送教上門,注重解決殘疾兒童心理問題,對他們進行心理訪談,用真心呵護愛心缺位,用細心牽手監管缺位,用耐心關注學習缺位,用熱心彌補生活缺位,用真誠的話語重燃殘疾兒童的生活希望,用諄諄的教導指引殘疾兒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刻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三、引導優秀學生與殘疾兒童建立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關係,利用課餘時間對進行耐心細緻的輔導,促進殘疾兒童學習成績的提高。

我校在關愛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問題也比較突出,有些問題需要亟待解決,在今後工作中,要不斷提高學校關愛工作的實效,將工作落到實處,在次,學校呼籲全社會行動起來,用真心和真情幫助他們,確保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東鄉六中

打賞隨意,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康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市殘聯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側記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疫情的嚴重影響,我市各級殘聯部門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目標,通過紮實舉措,積極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靠前服務落實政策,實現應救盡救9月9日,在英山縣一家普通幼兒園裡,4歲的智障兒童小欣怡(化名),正在和小朋友們一起開心地玩耍。
  • 同一片藍天下同樣燦爛的笑臉 ——北京市大興區兒童福利院探訪紀實...
    打造養、教、治、康一體化服務模式  大興區兒童福利院位於京開高速西側,截至今年9月底,共收養了86名孤棄兒童和3名生活無著兒童。其中,院內養育兒童41名,家庭寄養兒童48名,自理兒童45名,半自理兒童15名,不能自理兒童29名。
  • 康縣:開展送教上門關愛殘疾兒童活動
    11月25日,星期一,天空下著雨,這一天對康縣南部山區三河鎮秧田小學的馮國勇、趙曉民、李蓉三位老師來說,又是艱難的一次愛心奉獻的出行,也是送教上門關愛殘疾孩子郭瑞琪的一次出行。當天下午,康縣三河鎮秧田小學趙曉民、母兵蘭、李蓉在該校校長馮國勇的帶領下,帶著書本和學習文具,為秧田壩村崔家溝社殘疾孩子郭瑞琪送教上門。
  • 「脫貧攻堅(湖北篇)」康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黃岡全力做好殘疾...
    這是湖北省黃岡市全力做好殘疾兒童關愛和康復救助工作、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的全面收官之年。面對疫情汛情的嚴重影響,湖北省黃岡市各級殘聯部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通過系列紮實舉措,積極做好康復救助工作,實現殘疾兒童應救盡救,確保康復路上,一個殘疾兒童都不能少。
  • 殘疾兒童上學怎麼辦 「送教上門」一個也不能少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膠)「奉林,家裡來客人了,跟姐姐們打個招呼,好嗎?」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秧田溝村, 馮奉林正在老師們的陪同下做遊戲,聽到老師的話,抬起頭來笑了笑。馮奉林是一名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之前在一所培訓中心就讀,已經13歲的他超過了接收年齡,無法繼續在培訓中心上學。曾口鎮中心小學發現這一情況後,選派了6位思想、業務水平較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通過「送教上門」的形式,幫助他接受特殊教育。
  • 陝西:為殘疾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做好兒童早期...
    陝西省0—6歲殘疾兒童有3.45萬人,其中每年還要新增5000人。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如果說,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的話,那麼這群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0—6歲是兒童康復的黃金期,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可以顯著改善功能。
  • 教育部:全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經達到95%以上
    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在特殊教育方面,殘疾兒童得到更多關愛。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連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印發了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指導意見,中央財政大幅度提高特殊教育投入,著力擴大特殊教育資源,落實「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
  • 江蘇常州: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格外關心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多次走到他們身邊,詢問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情況,勉勵大家活出精彩人生。  同在一片藍天下,同走一條小康路。
  • 關愛特殊兒童 傳承治沙精神
    為豐富殘疾兒童文化娛樂生活,讓他們度過一個歡樂而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5月27日,榆陽區殘聯、榆陽區慈善協會、康復中心共同舉辦康復兒童走進治沙連「慶六一」親子活動,共有24個康復家庭參加。
  •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9月2日,開學伊始,白水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王文斌為雷牙鎮殘疾學生張甲潤上門送教,送去關懷和愛心。>緊張的開學工作剛剛結束,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王文斌聽說七年級八班學生張甲潤因身體殘疾不能到校上學張甲潤同學家住雷牙鎮邱木村五組,王文斌一行路上多次打聽,幾經周轉,終於找到了張甲潤家。王文斌詳細了解孩子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等情況,王波對孩子及家庭情況信息一一進行了記錄。孩子媽媽告訴大家,孩子五歲時因生病致殘,小學一到四年級在北關逸夫小學跟班就讀,五年級開始就不方便到校學習了。看著孩子家中境況,王文斌一行很是同情感嘆。
  • 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鄧建軍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父母離異後,他就一直不想上學,整天只想著外出打工掙錢,也不好好讀書。」梅子鎮中心學校校長董福雲說,在2019年春季學期裡,鄧建軍就徹底離開了學校。對於鄧建軍的輟學,有人認為這是一件「棄一人而保全班的」的好事,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老師們都明白:「扶貧先扶志,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孩子一定要上學,一個也不能少。」
  •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為特殊兒童送教上門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為特殊兒童送教上門哪裡有不能進入校園的殘障孩子,我們的課堂就開到哪裡。三年多來,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被分成若干個送教小組,對十多名不便來校上學的殘障兒童開展了送教上門服務。老師們的腳步,踏遍了赤壁市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
  • 讓孩子們在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2020年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回眸
    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全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共同解決,強制報告制度的推出,形成了包括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以及社會組織的未成年人保護網,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的藍天。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吸納了近年來各地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先進理念、實踐成果及各方面意見建議,著力回應了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暴力化等新情況、新特點,為解決新形勢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提供法治保障。基層兒童工作者特別是村(居)兒童主任工作在村(居)一線,走村訪戶,直接服務家庭和兒童,最懂鄉情,最接地氣,是兒童關愛服務能否在基層落地的關鍵。
  • 為特殊困難兒童撐起一片藍天——海南省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綜述
    5月24日,海口市美蘭區民政局、美蘭區文明辦聯合綠涯公益、深圳邁瑞、和平南街道辦等多家單位在和平南街道舉行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護航築夢」關愛睏境兒童公益行動,對人民街道15戶困境兒童家庭進行慰問和需求訪談。志願者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詢問困境兒童的基本情況,認真傾聽並記錄他們的訴求。
  • 擁抱新時代 童心共築夢!衡水市兒童事業蓬勃發展
    擁抱新時代 童心共築夢我市兒童事業蓬勃發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兒童事業的發展,積極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兒童事業蓬勃發展,廣大兒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全市留守兒童全部就近入學接受義務教育,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全部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並參加畢業與升學考試。特殊教育進一步發展,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在校保留率逐年提高。兒童生存發展環境逐年優化。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改善城鄉生活環境,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紮實推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亞娟:教育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亞娟:教育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2020-08-20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開陽縣:關愛留守兒童「一個都不能少」
    同時,縣委政府主要領導還親臨留守老人及留守兒童家中開展慰問,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同時,開陽縣民政局下發了關於冬季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通知,開陽縣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做好睏難學生關愛幫扶有個工作的通知。
  • 讓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難成為過去式
    也許,沒有什麼壓力比做一名殘疾兒童的家長更大了。家住深圳市的戴女士育有一個患自閉症的兒子,儘管孩子具有初步的認知能力,但和普通的學齡兒童相比,交流能力、自理能力還是有很大差別。用她的話說,兒子是她「終其一生都要背起的擔子」。
  • 「求學路上一個不能少」!這是他們的宣言……
    王國江家原住老寨鄉石盆水村,因天氣溼寒、土地貧瘠,父親到屏邊打工,也將王國江帶到屏邊縣上學。學至四年級,父親、母親又搬至建水縣陳官鎮蘿蔔店村委會清水塘村承包30畝土地種植玉米,而王國江獨自留在屏邊上學,因厭學、融入班級較難,自動輟學回建水與父母一起生活。
  • 教育部:我國特殊教育在校生達79.5萬人 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95%
    「十三五」 期間,中央財政大幅提高特殊教育投入,著力擴大特殊教育資源,落實「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讓殘疾兒童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今年,我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達95%以上。(總臺央視記者 周培培 李志貴)(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