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膠)「奉林,家裡來客人了,跟姐姐們打個招呼,好嗎?」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秧田溝村, 馮奉林正在老師們的陪同下做遊戲,聽到老師的話,抬起頭來笑了笑。
馮奉林是一名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之前在一所培訓中心就讀,已經13歲的他超過了接收年齡,無法繼續在培訓中心上學。曾口鎮中心小學發現這一情況後,選派了6位思想、業務水平較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通過「送教上門」的形式,幫助他接受特殊教育。
教學過程中,學校為馮奉林購置了小黑板、卡片、卡紙、彩色筆、積木等學習用品,老師們與馮奉林溫情互動,教他唱歌、跳舞、畫畫、打球,進行娛樂活動。同時,老師隨時觀察馮奉林的思想、學習、生活動態,針對他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殘疾類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內容,引導其健康成長。
曾口鎮中心小學的老師指導馮奉林搭積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膠/攝
「送教上門」的老師何靜表示:「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奉林是個注意力相對難以集中的孩子,他很難坐下來學習書本知識,但對手工、體育運動等課程比較感興趣,我們也在側重這方面的引導。」經過討論後,老師決定以書本知識教學為輔,生活類、社會類知識教學為主,不斷提高他的認知能力和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
如今,「送教上門」已經近兩年,在各位老師的耐心教育和鼓勵下,馮奉林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以前,他很難約束自己的行為,常常亂扔、亂砸東西,家裡的杯子拿起來就摔,甚至會向家門口來往的車輛扔石子。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馮奉林知道文具用完要收起來、垃圾要放垃圾桶、客人來了要搬凳子,還能幫家裡餵雞、餵鴨。
曾口鎮中心小學的老師教馮奉林玩球。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膠/攝
看著和老師們玩球的馮奉林,爺爺馮德春非常感慨:「我們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鼓勵,奉林的變化很大。我們最希望的就是他能生活自理,可以相對正常的獨立生活。」
據悉,馮德春在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小孫子馮斌同樣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因為殘疾程度較輕,目前正在曾口鎮中心小學隨班就讀。
在巴州區,像馮奉林、馮斌這樣的殘疾兒童還有很多,每位學生都享受著政府的教育扶貧政策。對於重度殘疾學生,巴州區各學校成立「送教上門」教師隊伍,實行「1對1」教學;對於中度、輕度殘疾兒童,動員其就讀特教學校或隨班就讀。通過綜合施策,今年巴州區423名殘疾兒童無一人失學。
為了避免適齡兒童因貧困而失學,巴州區專門設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500萬元,建立國家政策性資助、地方財政補助、部門學校扶助、企業群眾捐助「四重保障」機制,發放建檔立卡本專科生學費和生活補助、普通高中助學金、寄宿生生活補助等各類教育資助補助資金,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救助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