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推行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門」活動 讓適齡兒童在教育路上一個不落

2020-08-20 南海網

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儋州推行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門」活動 讓適齡兒童在教育路上一個不落

「早出晚歸連續奮鬥三天,去最遠的鄉鎮,見到還沒有入學的小小少年們,感觸最深的屬中間這個13歲的小男生……問他:你想上學嗎?沒有片刻停留,用最透徹響亮的聲音堅定地喊出一個字:『想』……」8月14日,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陳曉靜等老師結束為期三天的送教上門活動,她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記錄下三天來的心情和感受。

「送教上門」活動就是把教育送到孩子家門口,記者從儋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幾年來,儋州積極推行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門」活動,把教育送到特殊孩子的家裡,讓適齡兒童在教育路上一個不落,而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的教師,正是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

融合教育讓特殊孩子不再特殊

在我們周邊會有一小群人,他們有點「特殊」,有的智力發育不全,有的身體有殘缺,有的失聰失明,因為這些原因,他們無法融入正常群體,無法到學校接受正常的教育,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正是在這些基礎上建立的。

如何讓特殊孩子不特殊?如何讓特殊孩子融入正常群體?一直是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乃至儋州市教育局需要深入研究課題。

「只要是6周歲到16周歲的適齡孩子,學校就有義務讓孩子享受平等教育。」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邢瓊傑說,讓每一個孩子快樂成長是學校的辦學理念。特殊教育學校從2013年建校至今,學生也從最開始的幾十名學生發展到現在上百名學生。2015年有9名學生從學校走出去,考上海口職業學校,還有兩名學生在儋州一家酒店從事客房工作。

從2017年開始,儋州市教育局結合儋州實際,以各鎮中心校為中心,在全市推行融合教育,由鎮中心校負責吸納周邊有輕度殘疾孩子到校讀書,讓特殊孩子隨班就讀,和普通孩子一起在一個班級裡學習生活。當前,儋州全市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共有200多人,分布在儋州各鎮的中小學校。

此外,儋州教育部門推動資源教室建設,在儋州蘭洋中心學校裡就有一間資源教室,主要是用於在蘭洋中心學校裡讀書的特殊孩子進行康復訓練、心理輔導、個別化教學等。目前,蘭洋中心學校已有多名特殊孩子從學校畢業,到儋州那大城區和蘭洋鎮中學就讀。

2019年,儋州市教育局依託市特教學校成立儋州市融合教育資源與指導中心,主要指導各普通學校開展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工作。「融合教育是未來特殊的發展方向,隨班就讀也是特殊孩子們要優先選擇的教育安置方式。」邢瓊傑介紹,特殊孩子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接受合適的教育,和普通孩子一起成長,融入大集體生活,這樣特殊孩子才不再「特殊」。

送教上門讓適齡孩子享受陽光教育

「我們在和家長溝通時,那名13歲的孩子就在邊上掰著手指數一、二、三,像是要向我們證明他有能力去上學似的。」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陳曉靜告訴記者,每個適齡孩子都有享受平等、陽光教育的機會,開展「送教上門」活動,就是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接觸新事物,接觸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的知識。

邢瓊傑說,儋州推行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門」活動,就是為了全面貫徹國務院《殘疾人教育條例》要求,落實《海南省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計劃(2017-2020年)》和儋州的特殊教育實施方案,切實保障儋州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儋州特殊教育質量,助力教育脫貧攻堅。

當前,「送教上門」活動實現儋州全覆蓋,涉及儋州15個鎮及2個農場一共73名需要送教上門的學生。儋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將26名教師分成7個小組,開展一對一或多對一送教活動,每月對幫扶學生開展1次送教上門服務,每次講課3課時(每課時30分鐘)。其中,5月份以愛國主義教育、防疫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為主要任務,開展送教上門工作;6月份、7月份按正常教學和康復訓練開展正常送教上門工作及建立學生「 一生一檔」的材料。

邢瓊傑表示,「送教上門」活動主要是要求教師教會孩子生活語文、生活數學和生活適應等知識與技能。目前難點在於學生的康復訓練方面,學校會組織老師學習基礎的醫學康復知識,並計劃和當地衛生部門溝通一起開展個別化的送康復上門活動,讓老師可以教會學生家長一些健康知識、康復知識和注意事項,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020年春季學期的送教上門工作雖然受疫情開展得較晚,但仍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開展送教上門的過程,老師們積極地給特殊需要的學生送去防疫物資和及時的防疫知識及相關訓練。」邢瓊傑說,下一步,學校將繼續按照《殘疾人教育條例》要求及相關文件通知要求,努力做好送教上門的相關細節工作,讓特殊兒童少年在送教過程中感到更多的關愛和快樂,讓家長感到黨和政府的真切關懷;同時進一步助力儋州市脫貧攻堅工作。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李紹遠

相關焦點

  • 江背鎮梅花小學為適齡殘疾兒童送教上門
    近日,江背鎮梅花小學為符合情況的適齡殘疾兒童開展送教上門活動,保障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把教育扶貧落到實處,。 劉雅寧、陳奕然兩位同學智力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等原因無法到學校接受教育。針對這一情況,校長胡苡每學期都會帶領學校送教小組,對這兩位學生進行送教上門服務活動。送教的老師們為殘疾學生精心準備了學習用具等慰問品,與殘疾學生和家長傾心交談,鼓勵家長們不要放棄殘疾學生,勉勵殘疾學生要頑強拼博,創造人生奇蹟。「送教上門活動不僅給殘疾兒童帶去溫暖,也給殘疾兒童的家庭帶去了陽光。」
  • 殘疾兒童上學怎麼辦 「送教上門」一個也不能少
    馮奉林是一名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的殘疾兒童,之前在一所培訓中心就讀,已經13歲的他超過了接收年齡,無法繼續在培訓中心上學。曾口鎮中心小學發現這一情況後,選派了6位思想、業務水平較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通過「送教上門」的形式,幫助他接受特殊教育。
  •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為特殊兒童送教上門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為特殊兒童送教上門哪裡有不能進入校園的殘障孩子,我們的課堂就開到哪裡。三年多來,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被分成若干個送教小組,對十多名不便來校上學的殘障兒童開展了送教上門服務。老師們的腳步,踏遍了赤壁市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
  • 蘭州丨不因疫情流失一個學生,保證線上教育不落一人!
    保證線上教育不落一人目前蘭州市尚有輸入性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疫情防控工作仍處於關鍵期,各區縣各學校要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脫貧攻堅義務教育有保障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堅持思想不亂、精力不散、標準不降、工作不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確保疫情防控和控輟保學
  • 儋州特殊教育學校實施教育與康復並重 促學生全面發展
    特殊教育不僅是人人關心、更是人人關注的問題,辦好特殊教育不僅是惠及特殊兒童的社會需求,而且是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的應有之義。近年來,儋州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儋州的特殊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
  • 榆林開學第一天,鄉村殘疾女童迎來「送教上門」
    在該鎮教育黨支部的組織下,來自麻黃梁中學的黨員教師志願者劉帥、劉璐、折榆娜3人再次為段玉芹「送教上門」。2008年5月出生的段玉芹身患智力、肢體、言語等多種殘疾,父母也都是殘疾人。針對段玉芹的實際情況,麻黃梁鎮教育黨支部專門制訂了教學方案,實施每周送教一次,使她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目前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這次的開學第一課中,3位送教老師除了給段玉芹帶來新課本、作業本和學習文具,還精心準備了畫筆、素描紙、彩色摺紙等作為新學期禮物,因為她平時非常喜歡畫畫。首先安排的便是美術教學,隨後又講授了語文、科學兩門課程。
  • 送教上門|教育一人,改變一家,讓殘障孩子擁有人生「金鑰匙」
    讓所有孩子有學可上,一直是各地教育部門一直在努力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重慶市巫山縣,看看他們走出的,多途徑保障入學、職教特教融合,賦予殘障兒童少年人生「金鑰匙」的新路。巫山縣共有適齡殘障兒童少年565名,他們絕大部分是貧困家庭子女,康復訓練和就醫就學等無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巫山地理位置特殊,地廣人稀,山高坡陡,按照傳統的輕度障礙兒童隨班就讀、中度障礙兒童特校就讀方式,不能保障所有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 成都市雙流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召開「送教上門」培訓會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為落實2017年《殘疾人教育條例》精神,全面推進融合教育的發展,確保兒童享受義務教育權利,培養緊缺的送教上門教師,提升送教上門工作質量,保證不能到學校就讀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通過提供送教上門或者遠程教育等方式享受義務教育權利,並得到專業支持。
  • 送教上門 殘疾兒童在家就能接受教育
    ■湘橋區教育局送教上門,讓殘疾兒童也能接受教育。如今,148戶貧困戶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標準,湘橋區教育局的教育幫扶也亮點頻出,不但全涵蓋各年齡段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2017年開始開展的「送教上門」關愛殘疾兒童少年工作更有如「神筆」補足教育領域的「短板」。
  • 殘疾學生「送教上門」實施計劃
    在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殘疾人全部接受義務教育,有一些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觀原因不能到校就讀的適齡殘疾兒童及少年,教育部門為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益,要求學校派專人負責送教上門幫扶殘疾學生。孩子雖然殘疾,但是學校必須將孩子納入到正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對殘疾兒童的學習工作一定要做的紮實有序,必須要底數清、情況明。* 送教上門實施方案* 安排專人負責送教上門,該教師要針對該兒童的特殊情況,即該生的生理、心理及殘疾類別和殘疾程度等,每學期都做一次詳細的教學計劃。
  • 為殘疾兒童送教上門 教師每年補助6千元 學生納入全國統一學籍
    曾經讓人動容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了13歲的「小老師」魏敏芝把一個個輟學的孩子拉回學校的故事。在四川,也有一個現實版的《一個都不能少》,老師們為重度殘疾的孩子開設了「一對一」的「送教上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峨眉山啟動了「送教上門」幫扶活動,為每一個「送教對象」辦理好學籍,確保他們的受教育權。
  • 隨班就讀、特教學校、送教上門 讓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難成為過去式
    今年9月,這個擔子「被減輕了一半」,家門口的小學願意接收這個男孩隨班就讀,他可以和所有適齡兒童一起入學。得知這個消息,戴女士心頭不由一松:「我知道長路漫漫,但是這有希望的一大步邁出去了,就是最大的欣慰。」這也許是改變一個殘疾兒童人生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殘疾兒童教育跨出的一大步。
  • 教育扶貧:衡山縣針對特殊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
    扶貧扶智,教育先行。為了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衡山縣教育局針對不能正常入學的特殊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解決了全縣56名殘疾學生的上學問題,讓他們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學習的快樂。今年11歲的陳錦家是羅婷所教學生中最特殊的一個。由於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陳錦家無法像同齡孩子一樣與他人正常生活與交流。
  • 送教上門,情暖殘疾兒童——北街學校送教下鄉活動
    在這美麗的九月,我們的送教隊伍也出發了,為全縣送教上門的學生送去了課本和學習用品!北街學校「送教上門」的適齡殘疾兒童共有17名,針對(她)他們的「上學難」問題,學校採取「一人一案」方式,由學校領導班子與教師組成服務組,定期到孩子們家中開展一對一的輔導與關愛。出發的前一天開展了培訓會,對送教工作進行了分工,各負其責,一人一檔做好自己的工作!
  • 送教上門,情暖殘疾兒童 ——北街學校送教下鄉活動
    在這美麗的九月,我們的送教隊伍也出發了,為全縣送教上門的學生送去了課本和學習用品!北街學校「送教上門」的適齡殘疾兒童共有17名,針對(她)他們的「上學難」問題,學校採取「一人一案」方式,由學校領導班子與教師組成服務組,定期到孩子們家中開展一對一的輔導與關愛。
  • 我市公布2020年資源教室、送教上門、學前融合示範點名單
    為提升我市特殊教育工作水平,落實《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和《舟山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8-2020年)》工作要求,我市於11月至12月開展了2020年示範性資源教室、送教上門示範點、學前融合教育示範點評選工作。
  • ...教師將為殘疾兒童「送教上門」 每位學生都有「個別化教學計劃」
    安徽商報 合肥網 無線合肥訊(記者 胡霈霖)日前,安徽商報記者從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從2018年春季學期起,合肥市將對現有符合條件的適齡殘疾兒童免費「送教上門」,每個服務對象原則上每周送教不少於一次、每次2-4學時。
  • 啟智學子走進建設小學,共享融合教育
    原標題丨「手牽手」傳遞愛啟智學子走進建設小學,共享融合教育佛山日報訊 記者鄒婷婷見習記者霍婉穎報導:昨日,禪城區特殊教育支援服務中心主辦「童伴同行——建設小學與啟智學校融合活動」,禪城區啟智學校的6名特殊兒童走進建設小學,享受「融合教育」帶來的快樂
  • 給每個特殊兒童最合適的教育
    基於學生個體情況各不相同,學校如何針對特殊兒童提供特殊教育呢?  石道剛:目前,人們對於特殊兒童的態度正在從慈善救濟、幫助到注重潛能發展和個性需求的轉變。這也為我們辦好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情況千差萬別,學校以「隨班就讀、集中就讀、隨班走讀和送教上門」四種形式來滿足適齡特殊兒童的入學需求,使每個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
  • 嘉祥新聞 |《濟寧新聞網》:送教上門!嘉祥縣167名重度殘疾兒童享受到學校教育
    9月16日,嘉祥縣老僧堂大靳村7周歲的腦癱兒患者靳文碩看到「送教上門」的縣特殊學校副校長,高興地眉飛色舞,用不靈便的小手比劃著。副校長為小文碩帶來了一年級課本及串珠教學用具,開始了每周兩次、三個課時的心理輔導、語文、數學等授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