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部紀錄片,看清「時尚圈」的真實面目 | 時光放映機 Chapter.20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10+ 高跟鞋走地球 收錄於話題#時光放映機21個

——————

名譽,才華,堅持,愛,默默無聞

關於時尚圈的真實都在這裡

從局外人的角度,時尚圈一直是光鮮靚麗讓人嚮往的,而身處其中,就知道時尚圈背後掩藏著的巨大壓力。時尚繁華背後是設計師不為人知的困境,是默默無聞的每一個工作人員付出,是每一個人對美的追求,是一針一線的重複工作和一點一滴的累計,這才是真實的時尚圈。

本次推送,高跟鞋閨蜜團Century作為曾經在Dior和Lanvin工作過,且創立了ALP Jewelry,依然身處時尚圈一線的設計師,選出了她認為記錄了圈內這些真實和殘酷的四部紀錄片。而我作為一個喜歡電影的時裝編輯,也從一個「旁觀者」和電影觀眾的角度,和她一起來探討對這些紀錄片的看法。

@ Century Xie

珠寶設計師,ALP Jewelry 創始人

現居西班牙,閒暇之餘經營小紅書,分享「巴黎女人」系列和她的生活態度系列視頻。

小紅書:centuryxie

1

DIOR AND I

迪奧和我

���� | 豆瓣 8.3

「可觀看平臺:B站/人人影視」

設計師從來不是只需要做設計這件事

/ 設計師說……

Century XieALP JEWELRY創始人

真實指數:��������

DIOR的同事告訴我,Raf Simon離開DIOR的那天,沒有和任何人告別,只留下了一份冰冷的聲明 。

Raf是我很喜歡的設計師,但是他的極簡主義和成衣設計師的背景面對一個巴黎老牌高定屋的DIOR來說,就像是一個中產階級綁上了法國貴族。他從在DIOR的第一天起就飽受爭議。一個是員工們習慣了與前任設計總監JOHN GALLIANO合作,無法接受一個對他們來說毫不知名的比利時設計總監,第二個就是高定客戶對Raf過於簡潔纖瘦的設計很是不滿。

影片裡你能看出,Raf在所有工作人員法式委婉的半忽略態度敷衍他, 很艱難的推出了第一個他的高定秀。他在工作階級壓力和DIOR品牌光環間矛盾的遊走,秀前一度失控流淚。

這部片子在局外人看來是那麼的光鮮亮麗,但是在時尚圈的人看來,它赤裸裸的驗證了一個設計師在一個國際品牌中生存的不易,所以他的離開是釋懷了自己。

/ 編輯說……

愛看電影的時裝編輯10+

觀賞度:��������

這是老牌時裝屋和時尚新鮮血液的碰撞,Raf Simons剛上任接手的就是非常有挑戰性的高定系列發布,而且只有短短八周時間準備。與此同時,高定工坊還正是夏季訂單的最多的時候,每個人的手上幾乎都有客人的訂單要跟進。

工坊工作人員的看法

從電影角度,這部紀錄片是好看的。電影需要的戲劇衝突在現實發生的這些事情裡恰到好處的出現:異國的新生代設計師,和在工坊兢兢業業工作幾十年的工人;Raf的簡約風格和前一任設計師華麗風格的大相逕庭;非常短的準備時間和包括客人訂單的大量工作;絕美的秀場布置方案和非常高的預算……經歷過衝突,艱難前行,最終創造了一場非常經典的高定大秀,所有人感動落淚,非常傳統的HE套路。而且製作團隊對電影節奏的把控也很不錯,從可看性上來說還是可以打高分的。

然而真正的戲劇衝突卻是發生在電影之外,那就是對Raf Simons的叫好不叫座。廣大看客的叫好並沒有太大的用處,那些真正花錢的人才能決定Raf Simons的去留,也就是高定訂單和成衣銷量,這也造成了Raf Simons的抱憾離開。看,在現實世界裡,這其實是一場BE。

2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我們都為比爾盛裝

���� | 豆瓣 9.1

「可觀看平臺:B站/人人影視」

有時候想在時尚圈一直做一件簡單的事情,

反而是一件最難的事情

/ 設計師說……

Century XieALP JEWELRY創始人

真實指數:����������

這個穿著藍色工作服的老人是誰?他就是在紐約時報工作了一輩子,時尚專欄的「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 的攝影師Bill Cunningham。

他整日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拿著膠片照相機記錄紐約街頭的時尚。他可謂是街拍攝影師的鼻祖了,創作的作品數字驚人,感覺就是一本時尚的歷史冊。所以明星,時尚人士,都為他而盛裝。

Anna Wintour為Bill停下腳步

他和時尚圈的人全然相反,他卻低調到塵土,參加時尚活動時騎著自行車前去,不喝一口酒在活動繼續用膠片相機記錄,拒絕紐約時報提供的更好的住宿,把一生貢獻給了時尚。的確讓所有的人敬佩和深思。

Bill在秀場外被保安攔住

我的老公曾經在巴黎高定的門口見到他,當時他被高定秀門口的保安攔住了,可他一直保持著微笑,重複著自己的名字出示他的邀請函,直到品牌公關衝過來挽住他的手連連說對不起時,保安才知道他是個超級VIP。這樣的教養和人格魅力,他都默默的藏入了每一個作品之中。

/ 編輯說……

愛看電影的時裝編輯10+

觀賞度:����������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老爺子一生的堅持,但也記錄了老爺子的孤獨。像他這樣一輩子堅持一件事情,只想要簡單地做這件事情,其實在紐約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而他堅持下來了,堅持所愛,堅持自己的態度,全身心投入到他愛的這份事業。儘管一直在時尚圈,他卻沒有被時尚圈的浮華所打敗,一直穿著他的藍色工裝,騎著老式自行車。時尚圈無論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還是街頭的時尚愛好者,都會因為被Bill拍到而感到驕傲。

但這部紀錄片並不是一件只記錄「偉大」的電影,它之所以會獲得那麼好的評價,也不僅僅是因為這位老人的偉大。在影片推進過程中,你會看到兩個Bill Cunningham。一個是一直笑吟吟地去記錄他眼中的美和有趣的Bill,另一個則是一位普通的,孤獨的老人。

看似無意記錄實則無處不在的老爺子那些「孤獨」的點,讓人看了頗有感觸。在光鮮的活動裡,獨自穿梭拍攝;車水馬龍,他騎著自行車獨自前行;當被問到這輩子有過喜歡的人嗎,他決絕地說從沒有過,當提到信仰,他卻突然哽咽……

他的成就和一生的堅持並不代表那些孤獨和辛酸不存在,我們這些平凡的人能感受到的低落他都有,他只是不讓我們看到而已。

3

L'amour fou

瘋狂的愛

���� | 豆瓣 8.3

「可觀看平臺:B站」

』天才設計師『燃燒才華的背後,可能是我們看不到的毀滅

/ 設計師說……

Century XieALP JEWELRY創始人

真實指數:��������

這個講述Yves Saint Laurent和他畢生戀人和合伙人Pierre Berge的紀錄片,我看了3遍,看一次哭一次。

它完全破滅了我之前對Yves所有的美好想像。一個俊美的年輕設計師遇見了一個願意一生為他付出的生意人Pierre。在Pierre的努力之下打造了YSL這個具有神話性的時尚品牌。Yves天才的氣質和稍有害羞的形象讓男人女人都為他的作品尖叫。但是對於全世界最愛他的那個人Pierre,Yves卻一次又一次的出軌,傷害。

一個成功的設計師,離不一個有遠見的投資人,何況那個投資是你的愛人,對你任何荒謬的想法無保留的支持。Pierre在電影裡說到,他一次次的半夜收拾行李,離開Yves,但是又一次次的回來。因為他知道Yves需要他,他也放不下他。

在巴黎關於Yves的私人生活有著太多的圈圈點點,但是我更欣賞Pierre Berge,一個為天才付出一生的背後的男人。

/ 編輯說……

愛看電影的時裝編輯10+

觀賞度:������

第三部紀錄片和前兩部有所不同,是屬於闡釋型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兩條線,一條是Yves Saint Laurent的愛人Pierre Berge在Yves死後,回憶他們五十幾年來的故事;另一條線則是一場拍賣會的準備過程,在這場拍賣會上,這對愛人一生的收藏都將售出。一條線是過去,一條線是未來。

Pierre絮絮叨叨地講述五十年來的故事,那些故事裡都是屬於他和Yves兩個人的回憶。但是從觀眾角度,這並不是一部「好看」的紀錄片,那些老人清晰而冷靜的敘述看上去顯得冗長而嘮叨,又偶爾會讓人覺得冷酷。但仔細聆聽老人的話語,卻也不難發現蘊含在其中的情感,比如對Yves才華的欣賞,對Yves的失足的悲痛,還有自己對Yves深深地依戀……

也只有了解他們故事裡的人才知道那些隱藏在話語裡的情感,和放棄這些回憶的不舍,很多回憶和收藏只因對方而有意義,斯人已逝,那也沒什麼值得留戀的了。

4

We Margiela

���� | 豆瓣 7.8

「可觀看平臺:微博」

每一個傳奇的設計師,可能是一群人

/ 設計師說……

Century XieALP JEWELRY創始人

真實指數:����������

去年這個紀錄片在巴塞隆納的電影節公開播映,即使身處時尚圈外的人也對它有著很高的評價。在現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品牌的銷售取決於對設計師的炒作,設計師的成名取決於生活狀態毫無保留的分享。而Margiela卻一直以最低調和神秘的方式讓喜歡時尚的人追隨他。

媒體一直在猜測他是怎麼樣一個人,因為他從來不接受採訪也從來沒有留下一張清晰的圖片。他要你看的是他所有的實驗性藝術品般的設計作品。

很多人買Margiela,都愛秀他商標上4條手縫的線,看似低調的同時能一眼看出是Margiela的作品,但是他的初衷是希望我們買了之後更容易把商標剪掉,讓作品說話。

所以,Margiela是誰並不重要,每一個Margiela的設計師,打版師都是代表著一個人,WE MARGIELA.

/ 編輯說……

愛看電影的時裝編輯10+

觀賞度:������

We Margiela這部紀錄片,和瘋狂的愛一樣,也可以說是闡釋型的。從頭到尾都是Margiela 這個品牌從誕生開始的參與者們在敘述者Margiela這個人和這個品牌。

Margiela這個人非常神秘,在影片中也有人提到他在後臺不讓人拍照,手可以,但臉不行。

我們通過這些參與者的敘述去了解這個品牌,也漸漸從他們口中了解到「We Margiela」這個概念的由來,到了影片半段,這裡的Margiela已經不僅僅是設計師本分了,而是這個團體。

影片中白屏的運用很聰明。但看完整部紀錄片,我產生了一個片中Margiela一樣的想法。

當他看到那張,團隊所有人都在,而只有他不在的合影時,他說,我竟然以一個」缺席「的狀態來面對大眾,而不是參與的狀態。我的想法亦是如此,通過第三方的敘述讓我們似乎是看到了一個完整的Margiela形象,但是這也是對他的一種神化,反而讓我們更有距離感。

5

And More……

時尚紀錄片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很多關於時尚圈品牌和人的紀錄片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了。紀錄片相比於經過藝術化包裝的電影和劇集,能夠表現時尚圈的真實世界,推薦喜歡時尚和想要在時尚圈從業的高跟鞋們認真學習一下✍️。

麥昆McQueen

���� | 豆瓣8.6

「可觀看平臺:B站」

這是一部關於Alexander McQueen一生的紀錄片,從倫敦東區的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到世界頂尖的設計師,這位留下了非常多經典且影響深遠的作品的設計師,我們從未窺見過的人生和內心曲折,都可以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

黛安娜·弗裡蘭:眼睛要旅行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 | 豆瓣 8.6

「可觀看平臺:優酷」

這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時尚教主之一Diana Vreeland的紀錄片,她在美在時尚上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判斷力,她創造了時尚芭莎和Vogue的黃金時代。紀錄片本身並不是非常出彩,Diana才是這部紀錄片最傳奇的地方。

原標題:《4部紀錄片,看清「時尚圈」的真實面目 | 時光放映機 Chapter.20》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艾米麗在巴黎,真實嗎?| 時光放映機Chapter. 19
    原創 Century Xie 高跟鞋走地球 收錄於話題#時光放映機20個——————巴黎,時尚,穿搭,職場,愛情不一樣的巴黎《Emily in Paris》無疑是今年秋天的一個驚喜,
  • 原來,這三部紀錄片才是是枝裕和的原點
    一夜之間,是枝裕和的名字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報導版面之中,這位說話聲音小小的導演,開始脫去「小眾」的標籤,走入大眾的視線內。 三部影片全部聚焦於當時社會的熱點話題。不同於電影可以依靠腳本虛構編寫出一個完整且夢幻的故事,紀錄片僅僅是記錄社會或是個人的真實樣態,人情冷暖與人間生死,是枝裕和用他的方式為我們呈現。
  • 自拍杆、GoPro,越來越「輕量化」的紀錄片拍攝,你會喜歡嗎?
    我大概感覺到紀錄片在遭受著不太公平的待遇。說盧米埃爾的《火車進站》是世界第一部紀錄片才更準確,儘管紀錄片先於電影已經存在了上百年,可如今電影的受歡迎程度卻更勝一籌。誠然,明星效應和情節的柔腸百轉為電影增添優勢,讓更多人愛上電影。但是,在對現實的傳遞和真實性的表達上,比起紀錄片,電影著實望塵莫及。
  • 這10部「人生必看」的神級紀錄片,我必須安利給你
    那麼準備好,接下以下10部開眼界的紀錄片安利吧~1、《太陽系的奇蹟》談到宇宙類紀錄片,就不得不給大家介紹布萊恩-考克斯這個可愛的大叔(感覺就是宇宙紀錄片版的貝爺)他經常去遊歷地球上一些最令人驚奇的地點,用風趣的語氣向我們展示,剖析太陽系法則所造就的偉大自然奇觀
  • 除了Margiela 的最新篇章,這 10 部時裝紀錄片同樣值得收藏
    作為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 Dries Van Noten,和他的同鄉 Martin Margiela 一樣有著內斂的性格,但作為紀錄片的主人公這顯然有點「難搞」,說起拍攝過程 Reiner Holzemer 回憶道:「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說服 Dries 願意在鏡頭前分享些他私密的個人生活,而我之所以用一整年時間跟在他身邊,也是因為我想儘可能地去接近他的真實世界。
  • B 站紀錄片用戶數突破 9 千萬,明年將上線超 30 部新片
    12 月 15 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 站」)公布了最新的紀錄片出品計劃,並分享了 2016 年入局紀錄片領域以來的收穫和經驗。據悉,2021 年 B 站將上線超 30 部新片,其中包括大受好評的《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以及與 BBC 聯合出品的歷史題材紀錄片《Ancients》。在現場,B 站首度公布了其中 10 部新片的內容。
  • 「養虎為患Tiger King」第8集揭示紀錄片內幕!虎王原來怕老虎?
    最近令全美瘋狂討論的紀錄片《養虎為患》(Tiger King︰ Murder, Mayhem and Madness),不少人看過之後(特別從第3集開始)都會覺得老虎的世界確實不簡單!皆因當每人都像「羅生門」般各說各話之際,又會被不同的涉事者及鏡頭去拆穿謊言,每一集都讓人大出所望!
  • 「推薦」適合兒童的15部高質量紀錄片,熱愛和敬畏自然從娃娃抓起
    Hey~ 我們又見面啦~每日get點正能量今天分享一些適合低齡兒童(10歲以下)看的紀錄片,讓孩子在了解知識的同時,從小擁有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心(不要再出現野味病毒啦)!相對於科技館和博物館,紀錄片提供了一個除真實觀察以外最好的了解世界渠道,同時也提供了親自觀察無法實現的視角。
  • 豆瓣評分8.5+的人文社會類紀錄片十五部
    劇情簡介 · · · · · ·一支由20位登山專家組成的尼泊爾探險隊出發前往聖母峰的「死亡地帶」,為的是清除超過海拔8000公尺的世界最高垃圾堆,恢復這座神聖山峰的風採和消除1.3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汙染。「死亡地帶」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該區氧氣極為稀薄、氣溫極低而且地形險惡。
  • 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首發片單,《早餐中國》領銜播出
    近日,由騰訊視頻自製的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正式官宣,目前首發片單中包含:《早餐中國》、《向著宵夜的方向》、《沸騰吧火鍋》、《開動吧海鮮》四部美食紀錄片。「一日之食」IP通過有鮮明場景感、時間性、煙火氣的內容,刻畫出不同地域、職業、面貌的美食人物肖像,《早餐中國》第三季作為「一日之食」首部美食紀錄片將於10月19日播出。
  • 南溪山醫院紀錄片《一個醫院的戰疫》入選全國「十大優秀案例」
    近日,在 2020 年全國外宣工作協作會上,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統籌指導的,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抗疫經驗和故事為藍本拍攝的抗疫科教紀錄片《一個醫院的戰疫》國際傳播案例, 在全國參評的 110 個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十大優秀案例
  • 懷斯曼的「雙城記」紀錄片,挖掘美國的另一面
    他像外科醫生一樣用沉穩的鏡頭剖析美國複雜的多樣的社會「軀體」,記錄了美國超過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被影評讚譽為「30年來最偉大的美國導演。」懷斯曼將其電影的拍攝過程稱為「研究」,《廉價公屋》、《波士頓市政廳》就是其出色的社會研究項目之一。
  • 看完這20部BBC神級紀錄片,英語水平提升幾個Level
    正文▼看完這20部BBC神級紀錄片英語水平提升幾個Level我和雪梨老師為大家遴選出了最有助於英語學習的20部紀錄片,包含:「地球脈動」「宜家·家居帝國」「 荒野間諜」「野性加勒比」「中國新年:全球最佳慶典」等。每天詳細解析一段,來幫助大家迅速地掌握如何運用深析法學習BBC紀錄片。讓你能夠融會貫通,大大降低了你的學習成本。
  • 拍紀錄片麼?票房6000塊錢那種丨紀錄片
    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市場潛力,幾大平臺先後上線紀錄片頻道,並開啟平臺自製模式,希望在新的賽道搶佔先機。所以,田野紀錄片人的「冰」與網際網路紀錄片的「火」,竟在一種類型上碰撞,二者看似處在兩個極端,卻在「冰與火」中展現了紀錄片本體的特殊處境。
  • 一個人,當你真正「缺錢」時,才會看清生活的真實面目
    因為當你真正缺錢的時候,你才會看清生活的「真實面目」。一.當你缺一次錢,才會發現借錢真的很難!「有錢的日子不足為奇,但是沒錢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佚名安琪雖然不是什麼富二代,但是家裡從來沒有讓她缺過錢花,因此安琪從來也沒有為今年而煩惱。
  • 看完這20部BBC神級紀錄片,你的英語水平已經超越了90%的人!
    他說:「Dear,我見過很多來自中國的學生,遺憾地是他們無論是表達還是寫作所描述的內容,在真實的國外場景中,根本就不存在。」「你們以前學習英語的方式和方法全部是因為應試,枯燥的內容和呆板形式早已脫節。你如果想學好英語,不如多看看BBC紀錄片,你會回來感謝我的。」
  • 「口罩下的留學生」紀錄片招募: 來講我們自己的故事
    我叫Nox,在美留學生,故事收集者,紀錄片項目「口罩下的留學生 Behind the Mask」(簡稱The Mask,下同) 的發起人。我想邀請作為留學生的你,在3月27日至4月7日這期間的任意一天裡,拍攝下你的生活狀況、講講你的留學故事,把這些分享給我們項目組,成為「The Mask」— 一個完全由留學生自主拍攝和製作的眾籌紀錄片項目 — 的一部分。
  • 部部豆瓣 9.0 分以上,B 站開做紀錄片憑什麼這麼火?
    最近 B 站總被用戶調侃「家裡有礦」,因「小破站」大規模購買了紀錄片版權,也正式開始了紀錄片自製之路。 9 月 17 日,B 站宣布與 Discovery (探索頻道)達成深度合作,內容包括 145 部紀錄片的版權、200 小時的獨家內容以及內容共制方面的計劃。
  • 看完這20部BBC神級紀錄片,英語水平提升幾個Level!
    △ 劍橋大學英語語言教師Josh他說:「Dear,我見過很多來自中國的學生,遺憾地是他們無論是表達還是寫作所描述的內容,在真實的國外場景中,根本就不存在。在《BBC紀錄片英文實戰訓練營》的學習中,你聽到的絕不是枯燥乏味的刻板條例。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題材涉及範圍廣泛,趣味性強。且詞彙面廣、詞彙量大,是短時間提高詞彙量的不二之選。
  • 看一部紀錄片前,什麼都不需要準備
    王曉振《情詩》Love Poem��這個成立50年的電影節開啟免費線上放映「導筒」帶來林木才先生於2009年,即十多年前在瑞士真實影展撰寫的手記,由「真實影像」的定義出發,到市場、觀影感受、頒獎、最後對「紀錄片的職業與志業」進行了一次思考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