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就是人學,反映的是人的一生的經歷,這一生的人生體驗,所以在詩詞當中抒發人生感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人們對情感的抒發都需要藉助一個引子。這個引子大多數時間都是詩人所看到的自然景色。比如很多看到大雁南飛就會想到故鄉,看到梅花在冬天盛開就會想到自己的品德高潔等。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首古詩和這些非常相似,因為這是南宋最著名的聽雨宋詞。雖然全文只有54個字,但是其中蘊含了長達60年的人生滄桑。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宋詞就是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關於蔣捷這個詞人,雖然直到今天對於他的人生經歷都知之甚少,但並不妨礙他在南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首宋詞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文從少年、壯年和老年三個不同的年齡段,分別書寫了聽雨的感觸,浸透了長達60年的人生感觸。
看上去是他對自己整個的人生做了一個總結,實際上也在暗含著命運乖蹇、造化弄人的感慨,甚至在其中還滲透著家國情懷的敘述。
詩詞一開始他寫自己,「少年聽雨歌樓上」,打開了記憶的閘門。「紅燭昏羅帳」,那一段時光真的是縱情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畢竟詩人20多歲的時候就中進士,大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沒有理由在最美好的時光當中就被愁緒籠罩。
但隨後詩人,「壯年聽雨客舟中」,人到中年之後,就開始了漂泊的生活,「歌樓上」已經成為遙遠的回憶。此時南宋王朝滅亡,詩人也只能以一個讀書人的身份在江湖上漂泊。「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每一個字都帶有著悲情,都在訴說著那一段人生的苦澀。
下篇一開始轉到詞人生活的現在。「而今聽雨僧廬下」,「僧廬下」說明他已經看透了人生,看透了這個世界,選擇了皈依,在超脫的境界當中回味一生。如今他已經是「鬢已星星也」,嘗遍了所有的人生滋味,卻也對人生悲歡離合有更為冷靜的看待。
「悲歡離合總無情」,這是人生的常態,也是蔣捷對自己60年人生經歷的感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最後的這幾句是他人生的自畫像。處境的蕭索,心境的悽涼一覽無餘。國破家亡、江山易主、少年歡樂、壯年仇恨,已經都如雨水般雨打風吹去。
此時的他已經心如止水,「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看上去是一種曠達的心態,但是回味人生餘音嫋嫋,更像是欲說還休,也更凸顯出他人到老年的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