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福泰酒店公寓倫敦廳,TUP第27期正式拉開帷幕。本期活動主題是「產品與設計」,邀請到了eico design創意總監張卷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字媒體專業講師彥風和有道雲筆記產品經理王鵬東,通過實際設計案例,探討在移動網際網路下的用戶體驗實踐方案和產品設計思路。首先登臺的是eico design的創意總監張卷益。
eico design創意總監張卷益: 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價值
張卷益首先通過幾張對比讓與會者體會其中的不同,從而為大家講述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價值。有些東西天天在用,但是沒有給你留下印象,沒有給你腦海裡產生意識,甚至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有一些產品,你不但使用它,而且能帶來一些特別的體驗,一些想法,特別一些情緒,甚至你沒有買到它之前非常想要,買到它之後非常高興,買到之後雖然發現它有問題,但是還會說這個產品好的不得了,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這值得深思。
接下來,張卷益為大家講述了情感設計中的幾個要點。他認為好的情感設計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愉悅感或者不同的心情。現在產品的易用性都沒有問題,就連簡單的針對性也做得很好,但一旦用戶的這些基本需求被滿足,用戶就會有更高品質的追求。而情感設計正是為滿足用戶這一需求應運而生的。情感需求能夠帶來更好的用戶滿意度,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從這個階梯往上就是不斷往上的部分,當有功能用戶可以得到一部分滿足,當易用性的時候用戶會感到很舒適,有情感需求的時候,用戶可以有對產品忠實度和狂熱程度的增加。
張卷益認為用戶的喜好其實很喜歡,用戶的反饋往往很直觀。經過研究和調研,他認為用戶的情緒起伏和滿意度轉換還是很大的,所以好的情感設計必須做到折中,也就是既不能讓用戶太過驚喜,也不要過於厭惡。
接下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究竟要如何做呢?張總監也給出了自己的解答。首先要讓自己設計的產品在具備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首先,作為設計師要著重於找到品牌價值;第二一點是設計師要善於利用擬人情感,將自己設計的產品擬人化。
最後,張總監講述了滿足用戶需求的四個方面,它們分別是:文案及語氣,動態表現,現實呼應和意外驚喜。演講一小段視頻結束,視頻的主角是洗衣機,也是一種情感的設計,即使常見如洗衣機,當用心去研究它時,還是會發現很多驚喜。張卷益的願景是在未來,不論是產品還是生活,除了能夠給人們帶來功能和易用性之外,還能夠融入這種能夠讓用戶覺得很棒、為用戶帶來好心情、好的面貌的東西。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字媒體專業講師彥風:移動應用中的設計藝術
彥風老師首先談到了設計和技術對話的問題,兩種思維方式的交匯會產生很多火花。技術對設計有巨大的支撐,為設計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接下來,彥風老師著重向臺下的觀眾介紹了他自己,風趣幽默的講述為演講帶來了別樣的趣味。
隨後,彥風老師作為教育界人士也為大家介紹了央美與騰訊合作的成功案例。央美把教學、實踐、研究全部統一起來,騰訊在央美設立實驗室,央美每年向騰訊輸送前三甲的學生,騰訊反饋過來的課題由央美來做,學生畢業以後享用騰訊獎學金,進入騰訊進行實習。所以騰訊這個做法將成為很多企業的標杆在高校的合作,這是實實在在的落地項目。而且騰訊這麼做會伴隨一代年輕人的成長,使得騰訊品牌得到宣揚。
接下來,彥風老師介紹了自己團隊的兩個重點項目,一是iOS應用《中國古典家具程序展示》,二是鄧拓修復展。《中國古典家具程序展示》應用經過6個月的調研和3個月的製作,還得到了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的指導。這款應用不僅在蘋果商店下載屢創新高,而且在國內外獲得了諸多肯定。
以上兩個項目都是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項目,彥風老師在接下來談到了如何用數位化手段表現藝術時表示,在用技術手段表現傳統文化時,一定要關注文化背後的故事,在之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設計流程,然後工業設計,同時做很多效果圖。彥風老師隨後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數位化出版有多少人賺到了錢?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速度和質量的權衡?他同時表示紙質書不太可能被數位化媒體取代,其質感是數位化媒體無論如何反映不出來的。
除了彥風老師來到會場外,他還帶了三個得意門生和各自的作品來到現場,讓我們見識到了後生可畏和央美雄厚的人才儲備。在演講的最後,彥風老師也用一段視頻作結。這段視頻是央美為奔馳中國設計的,在美輪美奐的設計畫面中,在場的觀眾感受到了彥風老師團隊的努力和對中國奔馳受眾的深刻把握和認知。
有道雲筆記產品經理王鵬東:有道雲筆記中的設計理念
王鵬東首先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履歷,他曾負責有道詞典移動端產品工作,操刀有道雲筆記iPhone、Android、iPad版。他認為產品,有著自己的使命而且他的產品觀是讓世界變得美好一點點。生活中間存在很多不可控性,他希望做有道雲筆記這個產品可以讓用戶的整個生活變得更美好一些,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理念。
接下來王鵬東介紹了有道雲筆記設計的基礎:用戶使用的關鍵鏈。通過對用戶使用習慣進行分析來修正產品設計。隨後他闡述了有道雲筆記的設計理念:隨時隨地;效率;有趣和有意義;安全感;技術的積累和驅動;再多做一點。畢竟一點點的進步,都會帶來生活的輕鬆,有道雲筆記信奉的是:不僅在嘗試讓馬跑的更快,而且也尋找火車的解決方案。作為一個產品,有道雲筆記的手寫功能可以超出用戶希望,王鵬東覺得這一功能的實現很有意義而且更有趣一些。
最後,王鵬東介紹了幾點自己在做產品經理過程中的感悟:恰當的反饋;可控性;為不同平臺設計;為多數用戶設計;簡化。恰當的及時反饋是很重要的,有助於產品設計團隊的隨時改進,也會從側面助力產品設計流程的可控性。多平臺自不必多說,包括iOS、Android、iPad和PC,善於利用平臺特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點。王鵬東的團隊認為為多數用戶設計是比較合理的,在這裡,少數服從多數佔了上風。最後一點是簡化,做設計很容易貪多,這也想做好那也想考慮到,這樣反而貪多嚼不爛。王鵬東的經驗是儘可能簡化,但是簡化要保留核心價值。
在演講的最後,王鵬東表示,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總歸是用戶的,再次重審了用戶至上的產品設計原則。特別是做產品要記住這一點,因為做出來產品只有是用戶需要的,才能成功。產品經理一定要了解用戶、模擬用戶,但是最終他們不是用戶,產品最終的體驗者還是用戶,只有用戶認同才來給產品帶來比較大的發展。
Q&A環節文字實錄:
現場提問
提問:王鵬東先生你好,我是有道雲筆記的一個非常老的用戶了,現在是想問一下,雲筆記什麼時候做標籤的功能,有沒有這方面考慮?
王鵬東:謝謝啊,非常感謝你一直支持我們,標籤功能我們已經在規劃中,而且後面肯定會做的,而且是在今年。
提問:你好,張卷益先生我想問一個問題,在過去我對某些產品始終有一種經驗就是說它可能會加一些情感方面的設計,也有一些是不錯的,但是我發現我對這個產品的這種情感方面的喜好它可能是會變的,隨著時間推移我今天喜歡明天就不喜歡了,沒有這種情感設計在應用層面更簡潔我會保持更長時間的喜好?
張卷益:這個問題蠻好的,其實這種東西的出現是需要被控制,其實我認為說任何一個設計裡面的點你一定要考慮真實使用場景、用戶情感和這個部分,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就是有時候你提供一個挺有意思、挺好一個設計,但是因為它出現的時機和機遇沒有考慮,就會出現可能看到每天跟你笑嘻嘻很高興,但是有時候心情不好就會打它一下,這個例子就是如果大家用過比較早的Office,裡面有一個曲別針,曲別針總會彈出來,甚至關不了,那樣一個產品大家原來的設計是出於幫助用戶,或者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一些輔助性的感情上的東西,但是他出現的時機設計包括用戶感受沒有考慮,總是出現,甚至跳出來,甚至過一會兒時間還會打呼嚕,這樣東西造成它對於用戶幹擾程度,就像剛才說的,比如說意外的驚喜,所謂驚喜只有在意料不到的時候出現,並且頻率不是那麼高,這是對用戶的獎勵才是有效的,如果是一種你總是對著我放禮花,總是做笑臉,用戶就會認為這是一個很討厭的東西,因為人的情感是如果說就像你看一個電影,如果高潮總是出現,如果總是高潮,一直是高潮,那這個高潮就不出現了,這個可能看一個電影。有的東西一開始看到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它自己不會控制自己,總是出現就會出現幹擾,有可能是一開始選擇它的原因,變成最後拋棄它的原因。
提問:我想有一個問題問一下我們彥風老師,我想問一下,您在講PPT裡面很多是從中國文化角度挖掘這方面產品設計,您最初是怎麼肯定有一個火花衝動碰撞這個聯繫,您最初是怎麼考慮的?或者應用的時候有什麼方法?
彥風:是這樣,文化類的東西做的其實公司做的情況不是很多,做的比較少,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公司要生存,所以要做文化類的東西可能是不適合效益增長的。學校作用科研單位和教育單位做這一塊比較合適,第一做的使用人群基本上是文化的熱衷者,尤其是像美院。二是可以花時間,你如果把古典家具拿給公司來做,一個公司做完了這一個就死了,家具是活的這麼一個關係,這是有區別的,文化類東西我們願意做的原因是第一我們熱愛這一塊,藝術是基本文化都包含在裡面。第二個是相通,因為家具是古典建築延伸到小的物理器件上的關係,所以完全是相通的,所以我們做這種東西的時候,我們會用一種藝術家或者說設計師的一種思維方法去考慮,在表現上比較形象化、直接化,所以比較熱衷做這一塊。二一個現在有很多市場需求,比如說故宮博物館做的一些項目,這些博物館大量使用數位化,並且出現虛擬美術館數字呈現,他們更願意做這些工作,我們就跟上這個步伐,每一個門類總會有一個類群去服務,我們做這個東西,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好一點。
提問:想問一下美院老師,您展示很好的案例和例子,談的不是特別深,請問您能不能對最後一個案例奔馳車的案例做更進一步的闡釋?
彥風:奔馳的項目是這樣,我們接的時候實際上我們現在美院原來是移動終端切入項目的,做了很多以後慢慢擴大化,從觸屏、到產品,最後發現做這麼一款產品級的東西,運用的學科特別多。所以交互給我的概念實際上特別大,像我們在這個環境下談,可能談更多是IT一些移動網際網路的東西,所以交互的東西特別大,不光是這一塊,只是一部分,包括我們與微軟合作的有很多這樣的關係。奔馳在做這一塊運用到這一塊東西,你會發現簡單的中控這一塊,其實非常有的做,太多東西了,不是那麼簡單。像常用的,而且每個車都不一樣,比如說奧迪是偏向運動型,包括奧迪贊助一些機構,奔馳是一個相對來講比較保守一個公司,很保守,基本上去以後所有東西特簡單,都是工業化產品的東西,但是它經典。所以你在給這款車做設計的時候你必須考慮精神和氣質,像剛才他講的似的,先要給這個人物定義,或者情緒版,什麼東西、什麼氣質,東邊來一個女孩、西邊來一個女孩,你怎麼知道這個是李冰冰,那個是範冰冰,因為她們是不同的風格。所以我們做所有的項目都是調研的時間總是比製作時間長,沒辦法,就這麼一個關係,因為想把它做深入。再多我就不能透露了,因為籤了保密協議了。
提問:我想問一下有道詞典的這位先生,因為第一位老師講情感價值賦予產品情感價值我覺得非常認同,我想問一下,因為您是怎樣具體做產品的,關於有道詞典您覺得賦予的主要情感價值體現在哪兒?
王鵬東:這個問題很好,有道詞典我們會做用戶研究,把用戶分類,會做人物角色,看看人物有哪些角色,人物角色每天是什麼樣的,做什麼行為,對於詞典來說本身是一個用戶的助手,會幫助用戶解決在英語的或者是跨語種的問題,所以整個是一個貼心的小助手,所以有道詞典本身比較小,不管是PC還是手機上比較小,同時又很強大,因為它有很多功能,這些私有東西都是帶來一種我這個產品比較小,很強大,能夠帶來幫助這樣一個助手,是這樣一個概念。
提問:你好,我有一個關於產品情感問題,剛才您舉搜狗和谷歌的例子,主要是通過圖片一種設計和展示來體現內在情感,作為搜尋引擎產品來說展現方式是很簡單的一種方式,現在看所有的產品基本都是一個頁面,這種產品怎麼體現情感價值?
張卷益:其實這個來說,說實話我相信你真的去做搜索產品的時候你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在跟谷歌合作的時候,我們也跟他們合作搜索部分,首先說搜索框的Logo是會換的,這個挑選就是很大問題,你首先要符合人們對美的要求,對視覺上的效果,本身工作的氣質,符合這個題目一定是更積極向上的一部分。再往深了去,比如說情感上的,你點擊一個搜索框,反饋是什麼?反應是什麼?回歸到功能和應用性能不能快速智能地理解你,因為這邊看到一個東西,其實我們看到情感設計,不只是視覺,聽覺或者是觸感或者是這些部分,很重要還有一點就是他是否能夠理解人,然後在這一塊的話,如果他足夠智能,反應的速度、相應的速度以及理解的程度也能夠反應他對用戶一個情感反饋,比如說如果你今天在做一個搜索的時候,你搜索一個日期的時候,他告訴你,這個是你朋友的生日,你的感受是什麼?這個東西很恐怖。他居然能夠把你這部分都理解到,但是如果你輸入了一個東西可能是帳號或者可能是一個銀行的密碼,或者是一些交易,他會告訴你說,你要注意小心最近會有什麼情況出現,這樣的部分會覺得它好像很貼心,而不至於說好像很恐怖的東西,說不定已經有這樣的資源了,其實在這邊對搜索框來說也是很難的。因為其實多年前我們在給谷歌做的時候,就是自定義控制和定義化,這兩個部分不好控制度,什麼東西是用戶想要理解和表現的,什麼東西是功能上的體驗,比如同樣是一個時鐘,同樣是一個詞,同樣是當地新聞怎麼體現和表現。你要看你對它的印象是什麼,任何一個產品,包括一個搜索框這麼簡單的東西,都是有很多部分是需要用戶去考慮的。
提問:你好,我想問一下有道詞典產品經理。剛才央美老師說對於企業來說產品設計應該是短快,我想問一下如何在短的時間內做好用戶調研?
王鵬東:首先你談用戶調研,一開始產品要做很多方面企業有市場機會,我們很多時候需要快,比較典型的辦法是我們先找出正確的大方向,這個正確可能是根據自己對產品的理解,或者一些其他產品上的數據帶來一些信息,你會認為這個方向是基本上正確的,然後快速去做出產品,然後去改進,不斷去迭代,不是一開始就要去找到,這個調研的話會有很多方面,比如說快速做用戶調研,然後做定性分析,找公司內部用戶,做一些調查,在一些渠道上面快速訂單分析,這會加快你的調研速度,同時會有其他一些相應的數據,包括其他的產品數據也會給你帶來參考,這一塊有方法上的快速,也有角色的快速。方法的快速可以通過簡化一批流程,使用已有信息帶來的簡化,還有一塊是你整個產品上的簡化,這個簡化正在加快速度。比如說我們把產品的初始最小化版本定義核心版本出來,這麼一來產品設計過程就會加快,從而市場驗證就會加快,所以說會有各方面都可以做相應的事情,剛才說了用戶調研,還有其他方面,這三個方面我們會通過更快的方法加快速度。
會後交流
會議現場
往期活動報導:
[TUP第26期]如何在開放平臺上掘金
[TUP第25期]IT自動化運維
什麼是TUP?
Technology 技術
User Experience 用戶體驗
Product 產品
分享產品背後的技術和用戶體驗故事
TUP是由全球最大的中文IT技術社區CSDN和最具影響力的IT技術期刊《程式設計師》發起組織的線下活動,以業界知名專家講座和論壇形式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定期舉行,主要針對IT產品研發相關的技術、設計、運營、運維、管理專業人士,目的是與技術界人士共同關注IT產品研發背後的成敗經驗,關注技術、用戶體驗和產品設計,信仰開放、創新、交流和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