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統計數據看武漢製造業產業結構變化,這六個行業成長最快!

2020-12-22 騰訊網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力水平的直接體現,避免經濟脫實向虛,「實」便是指的製造業。當前除北京、深圳外,各大城市尤其是新一線城市都將高端製造業的發展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來抓。今天我們從統計數據的角度,來直觀了解一下武漢市製造業結構變化情況,看一下哪些產業發展最強勁。

說明一下:本文數據選取自武漢市2018年和2014年統計年鑑,製造業選取主營業務收入200億以上的行業進行分析,並剔除了採煤、電力、熱力、燃氣等行業,以便簡化直觀了解最具潛力的細分行業。雖然數據有點老,或可以老見新,窺見今後發展的方向。

2017年武漢市製造業產值及排名

從統計數據看,武漢市製造業前五大行業為汽車製造業、電子設備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武鋼)、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與2013年相比,排名提升最快的行業為通用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和醫藥製造業。

部分製造業2017年產值較2013年增加情況

從增速來看,2017年與2013年相比增長超過50%的行業有醫藥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食品製造業和金屬製品業5個,年均增速都在10%以上,其中以醫藥製造業增長最為迅速,增速達83%,年均增速超20%。2013年-2017年變現最差的行業為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行業總量有2013年的325.18億元跌到了2017年的185.65億元,下跌42.9%。

從工業產品產量看,武漢幾個工業產品表現亮眼,化學原料藥1.77萬噸、中成藥4.92萬噸、汽車189.78萬輛、電子計算機整機1279.75萬臺、光電子器件1.32億隻、光學儀器2.38萬臺,集成電路圓片23.63萬片

武漢醫藥製造業及光學行業能夠如此高速的發展,與武漢光谷生物城的建設有著緊密聯繫。武漢光谷生物城2008年建設,聚集輝瑞、國藥集團、華大基因、人福醫藥、費森尤斯、國藥物流、國藥器械、聯影醫療等大企業大集團,並迅速成長為了千億級的產業集群,並且還在不斷的擴張。在此帶動下,在可預見的未來,武漢市以醫療製造為主體的生物醫藥產業仍將能保持高速增長。

對於武漢市的製造業發展,您認為最有潛力的行業是哪個,為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由投入產出表看江蘇製造業結構的調整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江蘇製造業的結構已經在迅速地發生著變化。這表明對江蘇經濟拉動能力最強的部門已逐步轉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的製造業結構,這是江蘇製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標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六個產品部門既是其他產品部門的中間消耗原材料的主要供應者,另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又要大量消耗其他產品部門的產品。這表明上述六個產品部門對整個經濟體系具有輻射性、制約性雙重性質,已經成為江蘇國民經濟體系中重要的產業部門,它們的發展將直接決定江蘇製造業及國民經濟的整體質量。
  • 製造行業大數據: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變化分析
    二、案例問題製造業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而成,即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原材料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本文主要研究2005年-2017年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總體變化趨勢,以及針對不同製造行業的採購經理指數進行一定的比較。
  • 六、工業統計(20)
    答:目前,國家統計局月度工業統計的範圍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符合這個標準的企業每年是有變化的,有新進來的,如新成長、新建的;有退出的,如破產和關閉的。   答:《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自1984年發布以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對外開放的擴大等新情況的需要,現已經過了四次修訂,分別是1994
  • 江蘇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實證分析
    所有數據均來自各年江蘇統計年鑑。,結合兩個從業人員比重的變化指標,我們可以看出,勞動力從二產流出進入服務業這種人員流動引進的結構變化對現階段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是有益的。,還有一些結構指標因為不好量化或沒有相應的數據而未納入本文,從而使總貢獻率偏小;二是說明近些年來,至少這四個結構指標所反映的產業結構升級對江蘇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是很大,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優化的外延與內涵。
  • 製造業大數據: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財務分析
    本文旨在分析2012-2016年我國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的財務狀況,分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來分析,從而評價不同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的財務狀況,指出制約某些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進而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 新中國產業結構演變述論(1949-2016)
    從整體上看,1949-1957年,產業結構和工業結構都實現了優化升級,體現了世界工業化中產業演變的一般規律。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舊中國不僅工業化水平低,產業結構還嚴重失衡的狀態。④這些數據表明:國民經濟恢復和「一五」計劃時期,農業恢復和發展非常快,但是工業的恢復和發展更快,工業的恢復和發展帶動了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這又帶動了運輸業和商業的發展,這就是1949-1957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運行軌跡,說明國民經濟基本處於良性循環的軌道。
  • 製造業升級催萬億商機,這幾個行業最有掘金潛力!
    目前,我國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行業比較齊全、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現代工業體系已經形成。在製造業升級過程中,面對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不同階段,傳統製造業又蘊藏哪些發展機遇?
  • 大力發展比較優勢產業 提升湖北製造業綜合競爭力
    世界經濟強國和國內發達地區發展規律揭示:製造業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支柱,是實現經濟騰飛的最佳切入點和突破口,抓住製造業,就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本文根據第一次經濟普查資料和相關數據,剖析了湖北省製造業發展現狀,找出了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提出了遵循市場規律,大力發展比較優勢產業,推進企業間的重組與整合,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促進增長方式轉變等舉措。
  • 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湖北5月用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來源:央視原標題: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 湖北5月用電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廣東第一第三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電力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兩天,我國各省的5月份用電數據正在陸續出爐,我們來透過用電數據變化看經濟。先來看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情況,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廣東全社會用電量629.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9%,是今年以來單月同比增長最大增幅。 5月,廣東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分別增長了16.93%和12.16%,第二產業增長了3.14%,其中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54%,增速較4月提升6.95個百分點。
  • 2020年版中國汽車排氣系統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汽車排氣系統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汽車排氣系統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汽車排氣系統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汽車排氣系統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2017-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7-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年紡織品服裝電子商務異常活躍,成為最具活力的商業渠道,對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不可低估。2013半年服裝家紡網絡零售總額為2770億元,佔全國各類商品網絡零售總額的25%;同比增長39.2%,增速較**年同期加快6.4個百分點,遠遠高於傳統渠道10.4%的增速。
  • 2020-2026年中國船舶製造業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一、中國船舶製造業行業重點區域市場結構調研    二、**地區船舶製造業市場調研分析    三、**地區船舶製造業市場調研分析    四、**地區船舶製造業市場調研分析    五、**地區船舶製造業市場調研分析    六、**地區船舶製造業市場調研分析  ……第七章 船舶製造業行業重點企業發展情況分析
  • 機械設備行業:製造業景氣復甦,通用設備需求旺盛
    二、微觀跟蹤,通用設備需求持續回暖 微觀層面,我們可以以注塑機、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叉車等典型品種的銷售數據作為通用設備乃至宏觀製造業景氣跟蹤指標。其中,注塑機、叉車設備,下遊涵蓋領域更為廣泛、國產化格局較成熟,更能充分反饋行業層面整體需求的變化。
  • 武漢2018年經濟總量接近1.5萬億元 增速高出全國1.4個百分點
    從結構看,各種發展新動能加速集聚。2018年,武漢市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比第二產業高出34.3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7.6個百分點。2018年,武漢市7個區(武漢開發區、東湖高新區、江漢區、武昌區、江岸區、漢陽區、洪山區)GDP超過千億,經濟總量之和佔全市62.2%;6個行業(工業、建築業、批零業、金融業、營利性服務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均過千億元,佔全市83.9%。
  • 製造業倒閉調查:七大勞動力密集行業成重災區
    據《南方日報》10月26日報導,東莞市商務局稱,從該局負責的領域看,目前東莞關停外遷的外資企業無論是從規模還是質量來看,都屬於正常範圍,沒有出現所謂的「搬遷潮」現象。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目前尚未有具體的統計數據。
  • 京津冀如何消除產業結構「層級差」
    日前,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京津冀產業結構持續升級,三次產業構成為4.3∶34.4∶61.3。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河北服務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第一大產業。
  • 被低估的東莞製造業背後:節能環保新興產業重塑市場!
    在低端製造向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轉移時,德國「工業4.0」、美國「再工業化」等高端製造的回歸,讓珠三角製造業面臨更加複雜的競爭環境。   今天的珠三角「世界工廠」還有沒有比較優勢?全球產業格局的變化對珠三角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珠三角能否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 在製造業工廠上班,這六個英文字母決定了你的工資高低!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逐漸成為第三次世界產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直接造就了4億多的藍領就業人口。藍領的工資水平是由工廠的效益決定,一旦工廠訂單少,為了削減成本,工廠就會放無薪長假,那麼工人的工資就會低。
  • 首次統計全口徑負債和營收指標!中國經濟...
    數據指出,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1093.2萬個,增長高達100.7%;按行業分,法人單位從業人員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誰將一舉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東中西部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如何?部分新興產業研發和投入取得哪些成績?
  • 產業情報:家具製造業
    編者按: 為更好地服務製造業企業,2020年3月起,廣東製造業隱形冠軍(南海)研究院推出「隱形冠軍研究院·產業情報」(精簡版),為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行業、家具製造業、金屬製品業等四大製造業企業提供行業熱點分析、每月產業運營數據以及最新政策、行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