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單位數量增長100.7%!首次統計全口徑負債和營收指標!中國經濟...

2020-12-1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星

我國經濟到底成色幾何?

11月20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有關情況。至此,動用160萬普查人員,全面反映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情況的「全景圖」,正式向全社會公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統計局一連發布七份公報,介紹了我國第二、第三產業運行情況,新興產業基本情況,分區域單位和從業人員情況等多個重要指標。

數據指出,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1093.2萬個,增長高達100.7%;按行業分,法人單位從業人員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

誰將一舉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東中西部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如何?部分新興產業研發和投入取得哪些成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您細細品讀這份經濟「體檢報告」。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程程 攝

看點一:個體經營戶數是五年前的近兩倍

近年來,隨著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放管服」一系列措施的陸續出臺,極大地活躍了市場。在大環境和政策措施不斷改善的背景下,目前我國有多少新增市場主體從事經濟活動?剛剛公布的數據,揭開了令人欣喜的答案。

公報介紹: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5年前發布的第三次普查數據顯示,2013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比2008年末增加375.8萬個,增長52.9%。對比來看,2013~2018年法人單位增加數量約為2008~2013年的2.9倍、增長幅度約為1.9倍。

此外,公報介紹,2018年末全國共有個體經營戶6295.9萬個。這一數據也是2013年「有證照個體經營戶3279.1萬個」的近兩倍。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發布會上表示:最近五年來,不管是企業法人單位數還是個體經營戶數都出現了大幅增長,這是「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

看點二:製造業從業人數下降

目前,我國有多少人進入經濟活動之中?哪些行業從業人數多?剛剛公布的數據對此進行了全面解答。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二號)》披露,2018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8323.6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萬人,增長7.6%,其中女性從業人員14446.7萬人。

按行業分,法人單位從業人員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從業人員超過1個億,穩居榜首。

對比第三次普查數據後可以發現,這三大行業的排位保持一致,不過製造業人數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減少。對此,毛盛勇解釋稱:「製造業規模效益在擴大,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提升,包括技術在不斷提升,導致製造業的用工規模總體是下降的。」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除上述三個行業外,還有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這三個行業的法人單位從業人員超過2000萬人。

而在個體經營戶行業構成方面,公報介紹,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人數最多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人數達到6443.2萬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女性有3325.0萬人,佔比過半。

看點三:中西部地區法人單位佔比增長

相比5年前,此次公布的數據反映了中國地區經濟發展結構調整上的哪些變化?

數據指出,2018年末,東部地區擁有法人單位1280.2萬個,佔58.8%,比2013年末下降了0.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492.9萬個,佔22.6%,提高了0.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405.8萬個,佔18.6%,提高了0.4個百分點。

而在從業人員方面,2018年末,東部地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21621.0萬人,佔56.4%,比2013年末下降了1.0個百分點;中部地區9309.2萬人,佔24.3%,提高了0.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7393.4萬人,佔19.3%,提高了0.8個百分點。

從東中西部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佔比看,東部地區依然佔據了中國經濟活動的「半壁江山」。不過同時也應看到,2013年東部地區擁有法人單位佔比比2008年末提高、但中部和西部地區都有下降。從2013年的「東升中西降」,到2018年的「東降中西升」,反映出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更為協調。

看點四:第三產業成第一大產業

作為全面調查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情況的「國民經濟大體檢」,此次發布了大量反映我國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手數據,第三產業的地位正在不斷凸顯。

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介紹,經濟普查數據反映了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協調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比如從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產業佔比均佔有很大優勢,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實至名歸。

普查的數據顯示,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數量佔第二、三產業總數的比重達到80.3%,法人單位資產總計也達到81%,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佔比達到5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在查閱同期發布的數據後發現,2018年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人數下降10.4%;而與此同時,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人數增長28.9%。

看點五:首次統計全口徑負債和收入

此次普查,除統計法人單位資產狀況外,還首度統計了全口徑負債和營業收入情況。數據指出,從資產看,2018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914.2萬億元。

而從負債看,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負債624.0萬億元。

從營業收入看,2018年,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294.6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佔48.8%,第三產業營業收入佔51.2%。

為何要將資產和負債狀況一齊納入普查統計範圍?專家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這有助於我們接下來編制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範子英指出,經濟普查工作的開展,可以幫助國家了解全社會經濟主體的各項數據,其中也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狀況。因此,經濟普查的推進會對編制負債表、了解政府資產端的狀況很有幫助。

看點六:高技術企業R&D支出增長75%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還用一份專號公報的篇幅,詳細介紹了當前部分新興產業發展基本情況。從公報披露的數據看,2013~2018年五年間,我國各級企業和市場主體在研發強度和研發投入上取得了顯著進步,是新興產業發展領域的一個明顯變化。

數據顯示,2018年,開展R&D(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04820個,比2013年增長91.2%,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8.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12954.8億元,比2013年增長55.7%;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3559.1億元,比2013年增長75.0%。

而在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的智慧財產權成果方面,公報則顯示,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95.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7.2萬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70.7%和81.1%;發明專利申請所佔比重為38.8%,比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

2018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26.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3.8萬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85.1%和85.8%;發明專利申請所佔比重為52.0%,比規模以上製造業平均水平高13.2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公布經濟「家底」:二三產業法人單位數量五年間增100.7%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20日在北京表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已完成數據採集和主要數據匯總工作。經濟普查數據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協調發展取得的新進展。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出爐 全國二三產法人單位數量超兩千萬
    今天(11月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有關情況。根據普查結果,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
  • 單位數量穩定增長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法人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是構成社會經濟活動的最主要單元,也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指有權擁有資產、承擔負債,並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社會團體等。單位的數量和結構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攀枝花市法人單位進入穩定增長期,五年來單位數量平穩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行業變動出現分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企業法人佔比持續提高,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出爐,單位數量位居前三的行業是哪些?
    我國從事二產、三產的法人單位有多少?單位數量位居前三的行業是哪些?二三產從業人員有多少?這些數據都將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中找到答案。今天(11月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有關情況。
  • 五年間中國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數量增長115%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新一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指出,2013至2018年期間,中國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分布更趨合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作用日益顯著。
  • 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
    來源:國家統計局法人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是構成社會經濟活動的最主要單元,也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指有權擁有資產、承擔負債,並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社會團體等。單位的數量和結構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
  • 曾玉平:我國法人單位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放寬,法人單位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與上次普查相比,全國法人單位數量五年間實現翻倍增長,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企業佔據主體地位,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 統計局:2019年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0%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995.5億元,比上年下降3.3%(按可比口徑計算,考慮統計制度規定的口徑調整、統計執法增強、剔除重複數據、企業改革剝離、四經普單位清查等因素影響,詳見附註四)。
  • 八、投資及房地產統計(19)
    該指標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的綜合性指標,又是觀察工程進度和考核投資效果的重要依據。歷經經濟社會變遷,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口徑發生了多次變化,現行國家統計制度規定,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兩大部分組合而成,一是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二是農戶投資。
  • 統計知識100問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國有經濟單位投資、城鄉集體經濟單位投資、其他各種經濟類型的單位投資和城鄉居民個人投資。彈 性係數是一定時期內相互聯繫的兩個經濟指標增長速度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個經濟變量的增長幅度對另一個經濟變量增長幅度的依存關係。例如投資彈性係數和消費彈性係數就是經濟增長率與投資需求增長速度和消費需求增長速度之比,分別反映投資增長、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彈性作用,表明投資、消費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 帶動經濟增長多少個百分點。
  • 統計局:單位數量翻倍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單位數量翻倍增長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法人單位進入高速增長期,五年來單位數量翻倍;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單位佔比穩步提高;行業變動出現分化,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企業法人佔比持續提高,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 花旗料旭輝控股明年毛銷售增長超15% 其負債踩紅線下陷增收不增利
    而在新華財經與麵包財經發布的《2020年11月銷售額TOP30上市房企排名》顯示,旭輝控股集團11月全口徑銷售額為256.5億元,同比增長16.49%,TOP30房企排名14位;其1-11月銷售額為2000.2
  • 2020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0.7%
    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專用設備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9%,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4.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2.6%,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2.0%,紡織業增長7.6%,汽車製造業增長6.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3.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0.9%;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
  • 六、工業統計(20)
    答:國家統計局定期發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行業增加值增速以及主要經濟指標數據,月度數據(具體發布日期參考當年的《國家統計局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可查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的工業生產、工業企業效益新聞稿、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和《中國經濟景氣月報》等;除了上述指標以外,包括工業企業數量在內的年度指標數據可查看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
  • 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3.4%
    為動態監測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採用定基指數方法,測算了2019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並根據最新資料和口徑修訂了2015
  • 花旗料旭輝控股明年毛銷售增長超15%其負債踩紅線下陷增收不增利
    而在新華財經與麵包財經發布的《2020年11月銷售額TOP30上市房企排名》顯示,旭輝控股集團11月全口徑銷售額為256.5億元,同比增長16.49%,TOP30房企排名14位;其1-11月銷售額為2000.2億元,排名14位。
  • 央行、外匯局就我國全口徑外債、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等答記者問
    在發布頻率上,兩部分數據均按月發布,其中「官方儲備資產」一般不晚於每月初第7日發布上月數據,「國際儲備與外幣流動性數據模板」一般於每月底發布上月數據。由於本次是首次發布,我們同時發布了兩部分數據,便於大家對照,以後將會分別按照相應的時間要求進行發布。在統計方法上,完全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一標準開展相關數據統計。
  • 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及相關重要指標分析
    由於儲備資產裡面包括了非美元資產,當美元指數下跌時,非美元儲備資產估值提高,從而導致了外匯儲備增長。B 央行匯兌損益。央行和商業銀行進行外匯交易時產生的匯兌損益會直接影響外匯佔款。例如央行以1:7的價格賣出100美元給商業銀行,然後再1:6的時候再買回100美元。前後對比,外匯儲備變化為0,但是外匯佔款減少了100人民幣。
  • 郵政局:郵政業統計報表制度(快遞服務企業)
    郵政監管部門將遵循統計制度建立的內在規律,按照科學程序開展工作,確保統計指標、方法科學可行,統計渠道明確清晰,統計信息真實準確。在報表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與相關企業密切溝通,充分考慮到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現實情況,精簡指標,優化報表,設計不同的填報方式,以確保統計工作的實際效果。    (三)填報範圍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快遞服務的規模以上的法人企業。
  • 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8.5%
    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2.2倍,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5.5%,紡織業增長3.5%,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6倍,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0.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1.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3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2.9%,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0.2%,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1%,汽車製造業增長10.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