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南召五朵山長什麼樣子嗎?
你還記得走過的家鄉石子路,灶堂裡的一捆捆柴嗎?
家鄉南召,一座座壯麗山峰!
記憶是模糊的,照片是永存的,歌曲是世代傳唱的。
在2017年年底,《我是河南南召娃》發布,迅速火遍南陽,2018年中,《麻衣鵲向南召》發布,聽哭了無數在家留守的父母,在2020年最後一天,這個長大了的南召娃,再次給家鄉的大山獻上一首讚歌。
讓我們伴隨著這首席文太的新歌——
《家鄉的五朵》
回憶過去的南召吧。
…………………………………………………………………………
《家鄉的五朵》歌詞
策劃:席文太
統籌:畢曉峰 張雷
席文太/詞曲 陳曦、李銀飛/演唱
和聲:楊鴻智 崔亞紅 熊麗莎
封面攝影:閆東方
合唱:焦桐花人聲樂團
監製:南陽交通廣播
宣發:南召在線
發行:河南省流行音樂協會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
常去你荷塘採蓮
那踮起腳尖的夢想
是爬上五朵山尖
後來我慢慢長大
我離你越來越遠
忙碌半生把世界看遍
最難忘你慈祥容顏
一片片山腰的薄田
縫補著純真笑臉
我金色快樂童年
是你懷裡嫋嫋的炊煙
那玉米面的饃饃
灶堂裡一捆捆柴火
都是你賜予我的
賜予我的幸福和快樂
我在風雨兼程的時候
總有你的牽絆
你讓我吃飽穿暖
綻放短暫嬌豔
那人生的旅途
總有鹹有苦
一次次夢裡的呼喚
都是家鄉的那片山
她的名字就叫五朵
我在她懷裡活過
用汗水換來的碩果
沒人敢將它掠奪
我見過無恥的嘴臉
把謊話喬裝成誓言
我聽過荒誕的哄騙
是故鄉的明月沒有它鄉圓
你譜寫生命的讚歌
讓萬物欣欣唱和
從不赤裸裸的吆喝
把美名肆意揮霍
你亙古不變的善念
是天下百姓都有瓦屋良田
任世間歲月蹉跎
我在五朵山下稼穡
用汗水換的來碩果
沒人能將它 掠奪
美麗的豫西南 有愛我的五朵山
在她溫暖懷裡 我們棲息繁衍
同樣出自席文太之手的關於南召的歌曲還有《麻衣鵲 向南召》以及《我是河南南召娃》,這兩首歌曲也是抖音曲庫裡搜索南召唯二的歌曲。
《家鄉的五朵》創作背景
南有武當、北有五朵,作為曾經和武當山齊名的道教名山五朵山,只在我們河南南陽小有名氣,在全國範圍內,可為沒啥存在感;雖然,在他輝煌時,每年三月三廟會上山的群眾有十多萬人,其山水風景也很美。由於山上的祖庭許願很靈驗,附近年年來許願還原的遊客絡繹不絕。五朵山靜靜地矗在南陽盆地的西北邊緣,獨自連接從大山到丘陵、再到南陽盆地的地理過度。生活在南陽城區、鎮平、南召、方城等地的大部分區域,一抬頭就可見其巍峨的身姿;再早些年間,還可以看見南陽城北的牛(ou)山(獨山),後來,這頭牛被挖玉採石,汙染了大半個世紀,就糟蹋沒有了。
五朵山下有幾個鄉鎮,筆者還是熟悉的,筆者在南召皇路店西北的丘陵地裡出生,在石門、四棵樹呆過,在鎮平的石佛寺、柳泉鋪,也都做過短暫的停留,筆者聽到最多的關於五朵山的故事兒,是去山上許願很靈,和山腰薄田裡種的玉米紅薯好吃,山下水田的大米蓮藕很香。這些倒都不假,因為筆者的老家雖然離五朵山較遠,只能站在坡上遠遠地看,而筆者姨家,就在山下居住,筆者工作時經常去姨家吃大米飯、烤紅薯玉米,聽她講五朵山裡的故事。山下的土地也不算肥沃,但家家都有瓦房住、年年都能吃飽飯,後生們娶媳婦也沒有現在費勁。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和網絡,人們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和小村莊四季美麗靜怡的時光,那種幸福感和獲得感,是現在年輕人所無法感覺到的。筆者大姨活到九十多歲,還有最愛筆者的小學老師,也活到九十多歲,他們和筆者的老輩兒至親,看了一輩子五朵山,雖然都沒有上去過,但最後都葬在五朵山下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了。以至於後來,筆者對五朵山的印象,只是隔三差五回家祭祖時,遠遠地看著她逐漸模糊的身影。
從五朵山下走出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連三月三的廟會,聽說都少了往日的熱鬧;近些年他被開發,加上環境治理,五朵山的空氣好了很多。在2017年,筆者第一次自駕上到了他的索道站,向山下看看那一片片飄在山腰的薄田,恍若仙世;一路上的山路彎彎,荷塘小溪,別有風情;第二次上去是帶了遠方的朋友,向人家吹噓筆者的家鄉多麼美,車裡雖然有朋友給的贈票,筆者沒有拿出來,仍是下車親自到窗口購票,就為了聽那一口地道的鄉音——仙升膩耗、你腳刃(先生你好,你幾個人)
上山買票,就像筆者去聽人家的音樂會,買了票了,才算對得起人家,無論是大山,或是彈琴的小朋友。因為景區開發不容易,是花了大價錢的,雖然投資方連十幾萬的主題音樂預算都不知道去做,但音樂人也不能純粹為了賺錢,去寫赤裸裸的廣告作品。筆者所知道的內幕,是新疆的某某某海景區,花十來萬寫歌,花百多萬推廣,精準地投放到四十歲以上的潛在客戶手機上,讓歌手,和一個無名景區,一炮兩火、各自豐收。
今年六月,在洛陽打造音樂之城發布會上,筆者講話時說過,如果建了一堆沒有文化填充的音樂小鎮、特色街區,是吸引不到人去的,投資方要是把預算的千分之幾拿出來,把當地的古老傳說故事,做成影、音、劇的版權作品,來賦予其文化內涵,才能紮實走遠。
河南城鎮音樂地圖文化工程,是河南省流行音樂協會打造的品牌文化項目,南陽是筆者的老家,給五朵山寫一首讚歌,自然落到我們南陽音樂人身上了。最早在17年,筆者和南陽音樂人張雷,畢曉峰,史立賓、姜濤幾位位朋友相聚,就提起過要譜寫南陽的地標人文音樂,終於在今年下半年騰出手來立項、注資,給家鄉的五朵名山,獻上一首屬於它的讚歌。
席文太,男,70年代生於河南南召縣,現為河南省流行音樂協會理事長,河南愛樂企業藝術總監,南開大學榮譽校友,音樂人。
1986年高中畢業到農信社參加工作,1989年辭職,自費到河南大學音樂一系進修;1991年漂在鄭州,給國有琴行和百貨大樓銷售維修鋼琴,1992年考取中央音樂學院首批高級鋼琴調律師資格證書;1995年創辦河南愛樂之聲樂器公司,曾為全國十大琴行之一,長期贊助河南的高雅音樂事業,廣交音樂圈朋友;2005年,代言河南移動衛視廣告;2006年出版中國首部鋼琴博客文學專著《土色狗 黑鋼琴》,由此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作品並被大河報連載;2005年成立天津愛樂公司,2007年當選天津市政協委員,2011年當選河南省流行音樂協會理事長至今,分管負責音樂產業、音樂創作和協會外宣組織工作。
2012年起,席文太開始學習藝術歌曲創作,並甘做河南音樂產業實踐先驅;2014年開始發表音樂作品,2016年,首次和馮小威合作的詞曲作品《鄭州》,在省會跨年演唱會唱響,大獲好評,並在鄭州地鐵作為公益勵志歌曲循環播放。自2017年開始,他和於茂世、馮小威、郭曉豔、李玲、陳曦等人合作,先後為少林寺塔林、河南智慧島投資集團、汝州市、息縣、溫縣、西平縣、平媒集團等單位創作主體歌曲,廣受好評;其中《喊生靈》,被譽為帶著地域標籤的河南神曲。2018年,在南開大學百年校慶歌曲全球徵集活動中,席文太給天津、河南兩地校友創作的歌曲雙雙入選,從近200首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百年南開自芳華》,已成為各學位授予和迎新活動中必唱的經典作品。2018年5月,給港資吾雨創投咖啡創作的主題曲《給我一首歌的時間》,獲得網易雲音樂百萬播放金唱片獎章;同年,由釋永信大師策劃、於茂世作詞、席文太、馮小威聯合作曲的歌曲《閉眼明》,作為少林塔林主題音樂唱響少林寺;2019年,再次和於茂世先生聯手,席文太為焦裕祿大展所作的主題曲《焦桐花》,被焦裕祿紀念館永久播放,並改編成舞蹈作品,登上北京衛視冬奧特別節目,2020年,和馮小威合作所創作的歌曲《平頂山西》被平職學院拍攝成音樂電影,在河南電視臺播出,反響強烈,該校在招生中大獲全勝,《我是汝瓷》、《寫給西平》也在各自屬地廣為傳播,成為當地傳唱度最高的地域音樂作品。
席文太的詞曲作品,立意獨特、風格多變,並有強烈的時代地域色彩,多次被改編成電影、舞蹈、合唱等表演形式,登上衛視和央視舞臺;他也是迄今為止,寫河南元素藝術水準最高、歌曲作品最多的人;同時也是河南為數不多的、版稅收入超百萬的職業音樂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