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童謠融入現代藝術!歌曲《我的家她就叫溫縣》唱響

2020-12-24 大河鄭風

童謠,是生命中最早的吟唱,是每個人童年記憶裡不可磨滅的一部分,當童謠遇到現代藝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新年伊始,由溫縣縣委宣傳部出品的歌曲《我的家她就叫溫縣》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唱響,喚醒了沉睡人們心中的童年記憶,也開啟了讓世界了解溫縣的藝術之門。

「月婆婆,明晃晃,開開後門洗衣裳,洗的淨,漿的光,好送孩兒上學堂……」

採風照片:懷抱嬰兒唱童謠的老人

據介紹,在黃河北溫縣的眾多童謠中,這首月婆婆的童謠,傳唱度是最廣的,現在,隨便走進溫縣大地的任一個村子,問一下六七十歲的老奶奶們,幾乎無人不知。可在二十歲左右的溫縣年輕人中,這首童謠恐怕只有他們的父輩,還算依稀記得,那是他們兒時,奶奶哄他們睡覺和玩耍的歌謠。

而童謠中所唱的『洗得淨、漿的光』,年輕人更是一頭霧水了。

在男耕女織的時代,媽媽們紡線織出來的布,都是要經過『漿洗』的。就是把新織出來的布匹,用米湯浸泡(玉米白面紅薯麵湯均可),再晾乾,用棒槌捶打,這樣反覆幾次,會使布匹增加硬度、耐磨度和壽命,做出來的衣服立挺感強,稜角分明好看;再後來,漿洗的流程又增加了染色程序,這樣,純白的棉紡粗布,才能穿出花花綠綠的世界。不光新布,穿舊了的棉衣和棉被,每隔一年也要拆開重新漿洗、晾曬,然後再縫上,幾乎和新的無疑!那時候,掌管一家人穿衣吃飯睡覺的主婦,可不比男人們輕鬆。

主婦們白天忙農活,夜晚趁著明月漿洗衣物可以理解,而為何不走前門、開開後門去洗衣服就難以理解了。原來,在漿、洗衣服的過程中,要用棒槌捶打,捶打的聲音很大,為了不影響家人的美夢,媽媽們悄悄從後門出去,走到河邊或者遠處幹活,而這一切的辛苦,都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兒,能穿上乾淨整潔的衣服,去學堂讀書、去見世面……

所以,在歷史上,溫縣出了大畫家郭熙、大教育家子夏、政治家司馬懿、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庭……等等聖賢;還有現代的兩位工程院院士王光遠、王夢恕。這充分說明,美麗厚重的溫縣,很早就有樸實勤勞又重教的優良傳統。

在溫縣縣委、縣文聯的大力支持下,知名音樂人席文太和溫縣文聯秘書長、兼民間藝術家協會會長鄭福瑧先生一起,先後三次深入黃河北岸的田間地頭和道觀寺廟,走訪了十幾位鄉親和民間藝術家,還多次聆聽了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洪山調和懷梆劇,就這樣,席文太回來構思一個多月,才最終把歌詞文案寫好。他又和年輕的音樂人、河南省流行音樂協會理事馮小威先生一起,又把優美時尚、貼合歌詞意境的旋律寫了出來。等到編曲、歌曲結構都完成後,席文太就特邀請中央戲劇學院大二學生楊正彝演唱錄製,因為楊正彝的外公老家,就在溫縣番田鄉宋莊村,外公外婆從小也給他唱過月婆婆的童謠,所以,小夥子演唱起來特有感覺,錄製非常成功!男聲版一上線,就受到焦作溫縣媽媽們的熱傳!

中央戲劇學院大二學生楊正彝
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河南大學音樂學

而歌曲的女生版,特邀請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河南大學音樂學院青年教師郭曉豔演唱,她以精湛的演唱技術,通過女性自身的感悟,錄製時在女兒和媽媽的角色中轉換自如,把歌詞文案的意境,處理的更加細緻情真意切,加上七歲的靳嘉雯小朋友童真的聲音,使歌曲的詮釋完美無瑕。

知名音樂人席文太

據悉,《我的家她就在溫縣》歌曲的拍攝製作歷時近兩個月,先後輾轉溫縣、鄭州、北京、天津四地,經十幾個小時的艱苦錄製,三天三夜的修飾混音壓縮,最終將「月婆婆明晃晃」的古老童謠,完美地融入到《我的家她就在溫縣》這首現代藝術歌曲。(王輝 閆文靜)

相關焦點

  • 天府新區興隆湖畔唱響「老成都童謠」
    老童謠唱響新天府 「胖娃兒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哪兒好耍,興隆湖打卡,湖邊逛總部,一億才起步……」當這首耳熟能詳的成都童謠加入了動感的Rap饒舌之後,在場的聽眾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合成團」。 在音樂會現場,一首由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黨群工作部發起、創作的童謠《天府胖嘟嘟》正式官宣首發。
  • 滬語童謠唱響申城 音樂劇《搖啊搖》傳承本土文化
    上周末上海迎來了38度的酷暑,同樣熱火朝天的是在上海五角場合生匯舉辦的「上海小囡唱童謠」活動。來自上海各個區近500位4-11歲的「小囡」現場表演了各自的「本事」。「篤篤篤賣糖粥」、「小巴臘子開會了」——耳熟能詳的滬語童謠在合生匯的大廳唱響。
  • 肇慶特色兒歌童謠給力創文 童聲向善唱開美德之花
    童聲助力創文 唱響肇慶特色  2015年,在全市徵集兒歌童謠創作活動中,湧現了大批優秀作品。今年,肇慶市文明辦將對部分優秀歌曲進行MV拍攝,進一步加強優秀的肇慶本土兒歌童謠作品的推廣宣傳。  教育部門:多元傳播提高知曉率  網絡不斷融入生活,信息的傳播比起以往更為多元化,歌曲視頻的製作將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 廈門:合力共建文化惠民 芸溪唱響閩南童謠
    每月舉辦活動,常態化服務社區居民  1日下午,芸溪居民熱情如火,社區廣場上人潮湧動,由芸溪社區黨支部、芸溪社區文化藝術中心、芸溪琴韻敦煌藝術中心承辦的文藝匯演拉開序幕。古箏重奏《山丹丹花開紅豔豔》時而高亢激揚,時而低回婉轉;獨唱《可愛的中華》由同翔客戶服務分中心黨支部選送獻演,專業的唱功感染了不少觀眾;原創車鼓弄說唱,由芸溪社區文化藝術中心閩南童謠傳習基地的孩子們精心排演,他們用傳統方式演繹古老民俗,散發著濃濃的閩南味。
  • 唱響英語歌曲
    唱響英語歌曲 一年級英文歌曲演唱活動 為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分享英語教學的成果,展示學生的英語才能,我校近日舉辦了一年級英文歌曲演唱活動。
  • 唱響童謠 翔安區致力於引導更多孩子學習閩南童謠
    為了讓孩子們能進一步深切感受閩南童謠的藝術魅力,弘揚民族精神,近年來,在翔安區政府部門的倡議、支持下,在翔安區,有不少像馬巷中心小學這樣的學校一直致力於引導更多的孩子學習閩南童謠,讓閩南童謠在校園中唱響。  不僅如此,閩南語童謠大賽、閩南語童謠專場演出等在翔安區時常舉辦。
  • 兩岸小朋友同臺唱響閩南童謠
    兩岸小朋友同臺唱響閩南童謠 2011年01月24日 09:06:00來源:廈門日報   閩南童謠,又叫「讀冊歌」,是閩南歌謠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種民間的口傳文學。作為閩南文化中的瑰寶,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愛上了閩南童謠。本屆比賽是廈門廣播電視少兒讀冊歌藝術團成立後的首次大型讀冊歌賽事,除了全市六區37所中小學報名參賽外,漳州和臺灣宜蘭、嘉義也派出代表隊參與,參賽參演作品總數超過60件。
  • 新時代 新少年 新歌謠 童心向黨歌 唱響中國夢
    2006年,通州在全國首倡發起「童聲裡的中國」系列活動,推廣兒童歌曲、童謠、童詩的創作,活動紮根時代、紮根兒童、紮根藝術,引發國人關注。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每屆都有一個鮮明主題,既緊扣時代脈搏,融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貼近兒童生活,引發兒童共鳴。
  • 瀘州龍馬潭:原創歌曲大賽落幕 唱響我的家鄉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程海英)12月29日,瀘州市龍馬潭區2020年「唱響龍馬潭」原創歌曲大賽決賽在萬富金街廣場舉行。通過初賽和複評篩選出來的12支節目悉數登場,展現了龍馬潭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藝術情操。經過現場兩個多小時激烈的角逐,比賽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 六一思考:「綠色童謠」斷代 兒童歌曲值得關注
    「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兒童文學比較落後,因此,像童謠這樣的作品也比較匱乏。五四以後,出現了一些經典的童謠,很多是文學大家作為。但是現在很多寫童謠的只是愛好者,是草根階層,而孩子們缺少的是『兒童文學的守望者』。童謠是慢生活,但因為社會的浮躁,童謠已經變成了奢侈品。對孩子的教育來說,我們需要大量原創的、優秀的、現代的作品。真正好的童謠不是生硬地教化,需要兼具文學性和思想性。」
  • 鄭州財經學院現代教育學院「蒲公英」暑期實踐團之焦作市溫縣站
    為引領大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社會實踐堅定理想信念,現代教育學院「蒲公英」暑期實踐小分隊積極響應「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的號召,在焦作市溫縣呂村開展「三下鄉」義務支教活動。
  • 《國家》榮膺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歌曲
    本報訊(記者周明傑)「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這首《國家》成為最近兩年最熱的「紅歌」,《國家》獲得了大眾的喜愛,傳唱度很高,經過3億多人的網上投票,昨晚,在「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徵集評選頒獎晚會上,《國家》不僅成為「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36首入圍歌曲」之一,更拿到了「群眾最喜愛的十首獲獎歌曲」獎盃。
  • 老童謠唱響新天府!天府新區舉行湖畔音樂會 新童謠《胖娃胖嘟嘟...
    老童謠唱響新天府 !  「真的很好聽,濃濃的成都味,剛聽了一遍我就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了。」市民張瑤家住天府新區興隆街道,在她看來,如今的天府新區許多地方已經成為了成都網紅打卡地,周末的夜晚在興隆湖畔,一邊聽音樂一邊感受夏夜的美好,別有一番樂趣。  「老童謠傳唱新天府。」
  • 原創童謠《我隨白雲飛上天》榮獲我市嶺南童謠傳唱活動一等獎
    (文:燕燕於飛):2020年6月30日,湛江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湛江市教育局、共青團湛江市委員會和湛江市婦女聯合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20·難忘的記憶」嶺南童謠傳唱活動中,由赤坎區教育局選送,周崇練作詞、李健作曲、餘婧琳演唱的原創童謠《我隨白雲飛上天》榮獲一等獎。
  • 成都童聲版《友誼地久天長》海外走紅 拉開2020最美童謠序幕
    這九名歌曲演唱者中,還有2019年「共譜成都新童謠·唱響天府新童聲」成都優秀童謠譜曲徵集暨傳唱推廣大型活動中脫穎而出的最美童聲——2019年成都新美童謠領唱者。千首童謠唱出最美成都為充分發揮優秀童謠愉悅身心、啟迪心智的作用,增強廣大未成年人愛黨愛國情感,去年,成都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聯合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文聯、市關工委推出了「共譜成都新童謠·唱響天府新童聲」成都優秀童謠譜曲徵集暨傳唱推廣大型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世界兒歌日:民族文化傳承從草原童謠入手
    準備購買這套CD的張先生對記者說:「我女兒今年4歲,為了給她聽健康好聽的兒歌,不知去了多少音像店,但是翻來覆去都是那幾首。現在新創作的好兒歌實在太少了,我是唱著《小燕子》長大的,難道我女兒也只能唱《小燕子》長大?」 採訪中,很多學生告訴記者,學校聯歡會上,他們演唱的是《雙節棍》、《我是女生》、《傷不起》等流行歌曲。
  • 優美動人的英文童謠歌曲,I see the moon
    跟大家分享一首在優美動人的童謠,I see the moon。這首童謠在歐美家喻戶曉,歌詞是一首小詩,簡單通暢,不管是讀起來還是唱起來,都能讓人感到一種優美的韻律。童謠唱法有幾種,我選擇的其實是改編的歌曲,不過內容大致是一樣的。
  • 福州語歌曲:與時間的一場賽跑
    三坊七巷嫣家花院內,福州語歌曲《我要去看你》進行MV拍攝(資料照片)。賴董芳說,下一步要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造就人才,在多元化、年輕化的道路上發展福州語歌曲,「最終要更多年輕人進來,才能寫出、創作出、表演出,以及凝聚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喜歡的、有需求的、時尚的、現代的音樂和表演。我們一如既往地歡迎老一輩的人進來,來引導、來幫忙、來扶持我們」。(三)因為《我唱哎沙嗎》的優美旋律,林欣鍇喜歡上了福州語歌曲。
  • 上海19所高校3000多名學子唱響原創校園歌曲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攝11月18日晚,「青春放歌——上海大學生校園歌會」在復旦大學舉辦,「牢記時代使命 唱響青春旋律」校園歌曲創作活動推出的優秀原創歌曲在此唱響。來自上海19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精心編排演繹了近年來由上海高校師生創作的部分優秀校園原創歌曲。
  • 德陽城鄉兒童手拉手 同唱童謠共成長
    四川在線消息(張瑜蘋 記者 張漁)7月12日,24個德陽城區愛心家庭和24個羅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期待已久的「聆聽遠山呼喚,點亮音樂夢想」城鄉兒童同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童謠音樂會在德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如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