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識字和寫字,部編新教材也突出了這方面的內容,差不多每課都要求認識12——13個生字,會規範書寫6、7個漢字。
孩子在學校裡學習時,課堂上老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指導他們認字、寫字,為的是給孩子們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能把學過的漢字正確規範地寫出來,成績不會差。所以聽寫是檢驗孩子語文學習情況的一種好方法。
而網課期間,孩子們學得怎麼樣呢?網課之後,直播聽寫,老師發現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不會寫字了。
直播聽寫前,老師已提前發布通知,提醒孩子們做好準備。聽寫結束後,老師又把答案發到群裡,提醒孩子,可以先對照答案,檢查錯字、別字,以及不會的字,在後面訂正,寫會,然後再拍照上傳,老師再批閱一遍。
結果,當在屏幕上看到家長們拍照上傳的孩子的聽寫圖片,老師心裡替孩子、家長著急。
一方面,能夠全部寫對的孩子很少,能夠按要求檢查訂正的也不多,有些孩子即使檢查訂正,也不能找出所有的錯誤。當老師批閱後,給孩子指出錯誤,讓孩子改正,結果改完了,還是錯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檢查訂正絕大多數都需要家長的協助。不知道家長是沒有看,還是看不出孩子的錯誤,還是看出來了,故意不告訴孩子,讓老師來告訴孩子。
另一方面,孩子的書寫普遍非常不規範。在學校裡學習時,對每一課要求會寫的生字,老師都要精心指導書寫。
從字的間架結構,到每一筆畫的長短、方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師都要邊講解邊示範。孩子練習書寫時,也會嚴格要求,並巡視全班,及時指導,儘量讓孩子們都能盡最大努力規範書寫。
但是,網課期間,孩子們的書寫嚴重倒退,儘管是在田字格中寫字,但是那字要麼東倒西歪,仿佛喝醉了酒,要麼間架結構不規範,看著就彆扭,要麼筆畫彎彎曲曲如滿紙蚯蚓。
還有一些孩子根本就沒有交,可想而知,學習是怎樣的情況。老師都不知道說啥好了。
出現這種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呢?把責任都推給網課?還是推給老師?其實,家長的重視程度才是主要原因。
固然,大多數孩子的寫字情況不容樂觀,但是還是有那麼少數幾個孩子,每次聽寫都是正確、規範、美觀。
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差距從哪裡開始產生的?就是從識字、寫字中慢慢產生的。聽寫一次,差距一目了然。孩子連字都寫不好、不會寫,成績能好嗎?
網課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孩子間學習的差距,其實是家長間教育方法、教育態度的差距。
因此,一二年級的孩子,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先從寫好字開始抓起。想要自己的孩子在低年級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少不了家長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