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這份真情,我收到了|興仁市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2020-12-12 天眼新聞

把貧困群眾當親人,用我們的真誠和努力把扶貧工作做好做實。我相信我們的滿腔熱情一定可以換來真心相待。

我叫李勤霞,現任興仁市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2019年9月,我有幸與興仁市的9000餘名幫扶幹部一道參與全市脫貧攻堅全員包保工作。從那時起,魯礎營鄉孔白村便成了我心中放不下的牽掛,那裡有我的親人——我包保的3戶貧困戶。

熊志品戶是我幫扶的三戶貧困戶之一,我至今還清晰記得初到他家時的情景。走到熊志品家門口,抬眼便是一塊遍布坑窪的泥院壩和一間低矮簡陋的小房子。走進屋內,昏暗的光線下是一片雜亂無章的景象,屋內歪歪倒倒的陳設與凹凸不平的地面讓我吃了一驚。

多年來,熊志品一家都是靠發展傳統種植維持一家人的生計。2019年下旬,熊志品愛人羅朝芬因意外導致右腿骨折,此後身體便落下了後遺症,幹不了重體力勞動。這樣下去他們一家人可怎麼辦?我思來想去,決定動員羅朝芬去興仁園區企業務工。

再一次到他家走訪時,我說出了這一想法。哪知我剛說出口,夫妻倆便連聲拒絕。不知是什麼原因,無論我怎麼說,他們都不同意外出務工。但我不想放棄,後來,我每次到他家走訪時都會和他們算收入帳。

「種植是靠天吃飯,何況即便豐收也不一定增收,還得看市場。如果家裡能有一個人務工,就能有一份穩定收入。到時候荷包鼓了,生活就會越來越好。」儘管這樣的話我跟他們說了很多次,他們也只是對我笑笑,不說話。

但我是個執著的人,我的勸說還會繼續。

與此同時,我也在不斷為他家爭取政府的相關幫扶政策。我為他們家爭取了「溫心願」資金和園區愛心企業資助金,幫助他們把房屋內牆粉刷白亮,將院壩和屋內地面全部硬化。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引導,2019年10月,羅朝芬終於答應到園區企業務工。現在,她每月可以拿到2700元左右的工資。熊志品在家種植辣椒、薏仁米,農閒時打點臨工,收入也還不錯。

現在,熊志品一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了,夫妻倆臉上的笑容也多起來了。每當我到熊志品家走訪而他不在家時,他都會笑呵呵的在電話裡對我說:「李局長,鑰匙放在老地方,你自己進屋去,我馬上回來。」每次聽到這話,我心裡總是暖暖的。我想我滿腔的熱情終於換來了他們一家的真心相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你腳下沾滿多少泥土,你就收穫多少真情」。此刻,我想說,這份真情,我收到了。

【人物小傳】

李勤霞,女,現任興仁市園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2019年9月,受組織安排到魯礎營鄉孔白村從事貧困戶幫扶工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林 整理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老百姓臉上的笑容就是我工作動力丨興仁市統計局...
    根據組織安排,2017年9月,我到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清水河村三海組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恰逢此時,我有幸懷上了扶貧寶寶。開啟了一段脫貧攻堅的難忘歲月,留下最美的身影及一串串值得回憶的腳印。我包保的四戶貧困戶中,其中一戶叫王國良,近80高齡。肢體二級殘疾。
  • 「我的扶貧故事」一聲「姑媽」溫暖了我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東湖街道...
    我叫郭英英,是興仁市生態移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8月,我主動申請到新房子村開展駐村工作。郭英英在辦公室工作可惜剛過完元宵節,付文義又走了,而且消失得無影無蹤。妻子離開後,郭成學整天鬱鬱寡歡,不知道怎麼的,他的臉上冒出了一個包,看他用膏藥粘在臉上不對勁的樣子,我便一次又一次地動員他去醫院檢查,當查出來是腮腺癌後,我只能鼓勵他積極配合治療。  當聽說興仁市扶貧辦有一個扶貧項目可以申請扶助資金時,我便抓緊時間幫他做資料,然後趕緊到市扶貧辦幫他申請。
  • 「我的扶貧故事」摩託車上的扶貧幹部丨興仁市大山鎮野納村扶貧...
    記得第一次去我的結對幫扶對象,慶灣組貧困戶馮仕軍家裡時,我騎了兩個小時的摩託車,幾十公裡的山路歷經顛波曲折。九月秋風卷,沙塵瀰漫,到馮仕軍家時,我活似一個從土裡鑽出的泥人。我是貴州省興仁市第一中學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我被安排到興仁市大山鎮野納村駐村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我收到一個在手裡捂了很久的花紅丨興仁市新龍場...
    「李阿姨,這是我家的花紅,給你吃……」活動室外面,一個害羞的女孩拿著一個捂了很久的花紅,遞給了我。看著這個女孩,我感慨萬千,非常感動。我叫李文秀,是興仁市新龍場鎮大屯村的村主任。剛說的這個女孩叫饒廷豔,是我們村石人山八組村民饒德清的女兒。
  • 「我的扶貧故事」幫群眾解決煩心事丨興仁市回龍鎮金子田村第一...
    我叫陳侯,是興仁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也是回龍鎮金子田村第一書記。金子田村2017年3月初春,回龍鎮金子田村第一書記走馬換將,拿過接力棒,從此以後的1300多個日夜,我就全力投身於扶貧工作中。剛到村裡面工作,就遇到了朱大發的煩心事。金子田組朱大發50多歲,妻子沒有生育能力,兩口子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
  • 「我的扶貧故事」恰如桂花吐清香丨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
    我叫李江,是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一走進大山鎮政府院壩,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每到秋季,星星點點的金黃小花擠滿枝頭,盈盈香氣,飛舞跳躍,飄進了家家戶戶,沁人心脾。屈指一數,我已被這花香薰陶8個年頭了。
  • 「我的扶貧故事」「薏小白」扶貧記|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曾蔚
    我叫曾蔚,是興仁市百德鎮硐坪村第一書記,作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同時還掛職興仁市委常委、副市長。   興仁於我,並不陌生。  初識「薏小白」  2007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便來到興仁市參與扶貧工作,2018年3月,我來到硐坪村擔任第一書記,在駐村工作隊隊長袁健的帶領下,我從老書記周德林手中接過接力棒。他們叮囑得最多的就是村裡的薏仁米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以後我就是你的媽媽丨興仁市稅務局工作人員曾孔婭
    作為一位包保幫扶責任人,我不負自己的初心與使命,圓滿完成了組織交給的脫貧攻堅任務,讓自己包保幫扶的三戶建檔立卡搬遷戶順利實現了脫貧致富。  而今日我要講述的是我與一個小姑娘之間的故事,雖然她並不是我的包保戶。
  • 「我的脫貧故事」我兒子也成了扶貧幹部丨興仁市百德鎮銀廠村村民...
    我叫杜仁友,是興仁市百德鎮銀廠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一共有三口人。我前些年做生意,由於不了解市場,沒有經驗,當時虧了很多錢,欠了很多債,只能去福建打工,主要做門窗安裝,都是體力活,也沒有存下多少錢。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老「牯」支書丨興仁市潘家莊鎮雞場坪...
    我叫李成龍,是興仁市潘家莊鎮雞場坪村黨支部書記,在村裡已經幹了18年了,平時辦事我講究公平、公正,老百姓都喜歡叫我老「牯」支書。在本地方言中,「牯」是一個貶義詞,形容一個人很犟、固執、不聽人勸。但在雞場坪的村民看來,這個「牯」卻是褒義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真幫扶 踏實為民辦實事丨興仁市交通運輸...
    我叫羅正興,是興仁市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7年,我包保了回龍鎮塘山村的三戶貧困戶,作為一位幫扶責任人,我圓滿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脫貧攻堅任務,讓自己包保幫扶的三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盡最大努力讓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興仁市波陽鎮...
    我叫沈光燦,目前就職於興仁市波陽鎮人民政府。2017年9月7日,興仁在波陽鎮田灣中學啟動全員包保大會,會上確定了鎮級幹部和市屬包保單位人員,每名幹部都要負責包保3—4戶貧困戶。也是從這個時候起,我便與我包保的貧困戶結下了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牛蛙唱響致富曲丨興仁市回龍鎮坪寨村第一書記梁...
    我叫梁建平,是興仁市委統戰部工作人員。2019年7月,派駐到回龍鎮坪寨村擔任第一書記,一轉眼就一年多了!初到坪寨村,我首先考慮的是融入到坪寨村這個集體中,通過查閱村相關材料,和村常務幹部交流,再進村入戶走訪部分村民,不斷熟悉坪寨村的基本情況,全村面積14.87平方公裡,轄19個村民組,常住人口1018戶4742人,建檔立卡戶242戶1025人,包保貧困戶的黨員幹部就有113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上繼續前行」丨黔西南...
    我叫王紫陽,是黔西南州工商聯會員服務中心主任、民營企業精準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長期負責州工商聯辦公室日常事務、黨建扶貧同步小康駐村以及「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對接、助推星火試驗區建設等業務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羅鳳:扶貧路艱辛更暖心||文興智:從...
    「故事」,因此我的扶貧同事笑說:「耶,你扶貧還混得個『姑媽』當呢!」除日常走訪,有時間我都會為王伯孫女們帶點學習用品、零食,逢年過年,我還按照風俗帶禮物給王伯家過節,為王伯過生日等。 傾注真情,以真心換得暖心。王伯家是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都是節日,每年節日都會送糯米給我。我不收,讓他們自己拿去賣了換點錢,王伯生氣地說:「祖國的山山水水都是相連的,我們都是一家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做的只是一些小事|興仁市波陽鎮田灣中學潘代用
    我覺得我們幫扶是值得的!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把工作做到實處,讓貧困戶真正得到實惠,這才是我們扶貧的初衷和使命。我叫潘代用,興仁市波陽鎮田灣中學的一名老師。2017年9月,我與我包保的貧困戶結緣,到如今已是三年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米糧有米也有糧 養殖覆蓋貧困戶丨興仁市馬馬崖鎮...
    我叫齊陽,是興仁市馬馬崖鎮米糧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我到包保的貧困戶楊榮秀家中走訪時,看到她正在餵牛,她高興地對我說:「我二月間花了9200元買了對子母牛,才2個多月,現在管一萬五六了,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就是好!
  • ...興仁慈谿兩地強丨興仁市薏仁米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劉天祥
    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經組織安排,我從興仁市到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掛職學習,任古塘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慈谿市是長三角地區大上海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沿海經濟開放區。為更好地加強兩地協作,去年10月中旬到慈谿後不久,我就與興仁赴慈谿掛職、勞務協作駐站的另外5名幹部商量,建立「興仁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以利於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和「勞務輸出」工作順利開展。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貧困戶過上好日子丨興仁市真武山街道辦事處...
    在興仁市真武山街道馬家屯居委會大仁田組,貧困戶謝國祥的日子今非昔比。不僅住房寬敞明亮、煥然一新,而且小兩口都實現了穩定就業。看著謝國祥家現在的美好生活,我由衷地感慨這幾年的付出沒有白費。我叫範仕祥,是興仁市真武山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