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具書試水數位化 新法漢詞典APP問世

2021-01-07 搜狐網

上海譯文出版社、外研社將《新法漢詞典》《現代英漢漢英詞典》數位化。製圖:張芳曼

  本報

  8月中旬,上海譯文出版社將在蘋果和安卓系統上推出《新法漢詞典》手機軟體,向工具書的數位化出版邁出了大膽的一步。

  如今,通過網絡詞典、手機應用軟體等方式,用戶就能輕易查詢外語單詞。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眾多軟體應用中,難覓《新法漢詞典》這樣的正版工具書軟體的身影。

  在數位化潮流中,正版工具書軟體「隱身」的背後,是傳統出版社的糾結:既擔心遭到盜版,又必須面對工具書銷量不斷下跌的現實。這種糾結讓出版社踟躕不前,始終在工具書的數位化問題上謹小慎微。

  網絡抓取、盜版拼湊,雜牌電子詞典充斥市場

  上海譯文出版社法語編輯張嫣這段時間一直在負責譯文社與詞海公司合作開發的《新法漢詞典》手機軟體項目。現在,這個國內首款正版多媒體法語詞典的應用軟體,將在8月中旬舉辦的2014年上海書展現場正式舉行上線儀式。也因此,身為出版人的張嫣,開始直面傳統工具書數位化難題。

  情況不容樂觀。張嫣說,智慧型手機普及高峰的2008年至2010年,完全改寫了紙質詞典的地位。此前,《新法漢詞典》年銷量在13000冊,之後,這個數字下降到3000冊。「這是目前工具書的普遍現狀。沒有銷量,今後詞典的更新怎麼做?」

  「我能查到的20多個新華字典手機軟體,全部是盜版。」張嫣認為,對紙質工具書銷量衝擊巨大的,是如今充斥網絡的諸如盜版《新華字典》的「雜牌詞典」。它們大多是技術開發商單方面炮製,多採取網絡抓取、人工錄入、購買部分詞典內容,甚至是盜版拼湊等方式,「沒有專業審校、沒有修改。對出版社、對讀者都是一種傷害。」

  那為什麼鮮有出版社來做工具書應用軟體呢?是客觀條件限制,還是主觀動因不足?張嫣坦承,傳統出版社編纂一本工具書,工作量通常在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擔心數位化的侵權風險,一旦盜取,多年的心血都付諸東流。」

  另一項考慮,是數位化出版的盈利模式還不明朗。「就像你問我《新法漢詞典》應用軟體上線後預計銷量是多少,我沒法回答一樣,傳統工具書的數位化前景怎樣現在也不太明朗。因此,出版界很多人都在觀望。」張嫣說。

  傳統出版的「無為」,客觀造成盜版數位化工具書充斥市場。此前,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曾推出《辭海》電子書,算是業界的「吃螃蟹者」。該數位化版本的《辭海》,同樣只能在量身定製的電子書上閱讀,無法在更大範圍內共享,有著嚴密的反盜版系統。

  讀者需求倒逼傳統出版社進行工具書數位化嘗試

  越來越嚴峻的現實,正在逼迫傳統工具書進行數位化變革。

  「我們原來一直比較保守,現在不得不進行變革。」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韓衛東表示。「數位化對工具書來說是必須做的,因為用戶的查詢方式,市場需要的產品形態已經改變,更多年輕的讀者需要數位化的工具書。」張嫣感慨。

  技術公司進行傳統工具書的數位化,「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內容,缺乏編輯方面的人才。只能買一些資料或直接轉,準確率差,內容相對欠缺。」韓衛東表示。「我們傳統出版社的優勢就在於內容,詞典需要時時刻刻專業的維護,我們可以不斷更新與完善內容。」張嫣認為。

  上海譯文出版社選擇與技術公司合作開發《新法漢詞典》手機軟體。據介紹,《新法漢詞典》手機軟體定價40元,比起實體書75元定價幾乎降一半。據介紹,軟體有免費體驗和每日有限免費搜詞功能,有時也會以優惠活動方式再降價。

  當然,數位化轉換,對傳統出版社而言會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我們對技術都不太了解,傳統編輯大多是學文的,學起技術來有點難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技術對接磨合。」張嫣說,一直以來,譯文社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傳統出版的數位化改造,「這次挑選《新法漢詞典》來做手機軟體,還是有信心的。因為這本詞典口碑很好,在法語學習者中很有知名度。」

  「目前首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就是初步轉換為適合網際網路的手機工具書,保留原來數十萬的基本詞量。」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朱亞軍介紹,「這個項目不能一蹴而就,未來我們還要利用數位化平臺組織新的修訂,添加新詞,增加一些更符合使用者的相關信息、搭配、聯想等。最起碼,我們現在能夠在盜版市場中正本清源,我相信工具書的數位化市場需求還是很大的。」

  該項目能夠順利展開,也是因為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的資金支持。朱亞軍透露,「先後投入近300萬,據我所知也是我們國內傳統出版社工具書的第一次嘗試來同時開發適合蘋果和安卓系統的電子版。」

  市場前景可期,盈利模式尚待摸索

  網絡時代,誰還翻字典?在數位化席捲日常生活的今天,有這樣的疑問的人,還真不在少數。

  事實上,工具書的電子化不是簡簡單單地將紙質辭典的內容放進電腦、手機屏幕裡供查閱。「紙質書在查閱效率方面有弱點。」復旦大學英文系教師、上海譯文版《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主編朱績崧說,電子化的最強項,是可以開闢更多種查閱途徑。以英漢詞典為例,詞條要分級,明確標註,提供反義詞,提供近義詞辨析,提供用法提示,幫助讀者豐富多樣地利用辭書這個信息檢索系統。「紙質只有一條路,但數位化的辭書能提供無數條路。」

  用朱績崧的話來形容,原來那些知識是一條線,現在數字詞典要做成一個圓融貫通的球,一個複雜的立體的信息系統,提供語言學習的新方式。「我們以前說,詞典是無聲的老師,而詞典的數位化就是要讓詞典活起來,在詞典編纂數位化的進程中可以加入多媒體資源,聲光電都有,做『有聲有色』的老師。」

  但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朱績崧回憶,自己在5年前曾力勸北京某著名出版社進行工具書的數位化工程,被對方一口回絕,說這不是詞典的正道,詞典就是要放在桌子上查的。「他們沒有危機感,時代不同了,紙質辭書的身影越來越單薄,傳統出版人思路要開闊,需要清楚危機、希望和未來的方向在什麼地方。」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出版人看好工具書手機軟體的市場前景了。「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試水,可以摸索出一套盈利模式。過去《辭源》賣得好,促成了《辭海》問世。而在工具書數位化領域,也可以出現同樣的良性競爭,活躍市場。關鍵是要有好的內容和呈現方式。英國、美國最好的詞典都有電腦版和移動客戶端,可以借鑑他們的經驗。」朱績崧表示。

http://media.sohu.com/20140804/n403072799.shtml media.sohu.com true 人民網-人民日報 曹玲娟 http://media.sohu.com/20140804/n403072799.shtml report 2954 上海譯文出版社、外研社將《新法漢詞典》《現代英漢漢英詞典》數位化。製圖:張芳曼本報8月中旬,上海譯文出版社將在蘋果和安卓系統上推出《新法漢詞典》手機軟體,向工具

");}

相關焦點

  • 《新法漢詞典》將推應用軟體 傳統工具書試水數位化
    製圖:張芳曼   8月中旬,上海譯文出版社將在蘋果和安卓系統上推出《新法漢詞典》手機軟體,向工具書的數位化出版邁出了大膽的一步。   如今,通過網絡詞典、手機應用軟體等方式,用戶就能輕易查詢外語單詞。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在眾多軟體應用中,難覓《新法漢詞典》這樣的正版工具書軟體的身影。
  • 《新法漢詞典》App推出 數位化推動詞典「革命」
    資料圖片上海譯文出版社日前宣布,將於8月16日推出首款App(應用軟體)《新法漢詞典》。這些都是《新法漢詞典》App提供的服務。再設想一個場景:走在異國他鄉,看到街邊不認識的詞,手機拍一下,應用軟體就會自動翻譯成需要的語言。有這樣的軟體,你還會拿著笨重的詞典一頁頁翻嗎?「應用軟體的互動性和便捷性,是紙質詞典無法比擬的。」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朱亞軍說。上海譯文出版社兩年前就開始詞典的數位化工作,《新法漢詞典》App是首批主要成果。
  • 詞典APP收費98元合理嗎?官方:未來工具書或按年付費
    對於一部詞典工具書而言,能夠擊敗它的不是另一部工具書,而是搜尋引擎。然而當詞典工具書披上網際網路的外衣APP化,迎面而來的或許是猝不及防的免費閱讀大潮。近日,由商務印書館推出的《現代漢語詞典》APP正式發布,引發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圍繞其98元的定價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他」參與編寫的詞典填補了國內法語工具書空白
    原標題:文史大家周退密昨天凌晨逝世,享年107歲他參與編寫的詞典填補了國內法語工具書空白文史大家周退密7月16日凌晨逝世,享年107歲。他是一位學貫中西的長者,曾參與《法漢詞典》編寫工作,填補了國內法語工具書的空白。大凡傳統文人的雅嗜,周退密皆有造詣,他工詩詞、擅翰墨、精碑帖、富收藏,被譽為「報刊補白大王」的作家、文史學家鄭逸梅曾稱他為「海上寓公」。「周老既接受過傳統文化的薰陶,又經歷過西方文化的洗禮,集新和舊、中和西於一身,堪稱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典範。」
  • 《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廣外召開
    曹德明在致辭中用三句話概括他對《漢法大詞典》的看法:1、《漢法大詞典》的主要功用:對接國家戰略,滿足交流需求;2、《漢法大詞典》的價值體現:接力中法交流,促進人才培養;3、《漢法大詞典》的意義所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仲偉合在致辭中談到,在廣外人的心目中,黃建華校長是真正的「師者」典範,無論是為學,還是做人,都令後輩高山仰止。
  • 爭議《現代漢語詞典》App收費 工具書商機在哪
    據商務印書館方面介紹,該App在呈現《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內容的基礎上,不僅呈現拼音、部首等紙書檢索方式,還新增了手寫輸入查詢、語音輸入查詢、攝像頭組詞查詢等數位化檢索方式,並實現了全文任意字詞「即點即查」,並依據《新華同義詞詞典》、《新華寫字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等辭書內容開發了同義詞反義詞(1萬多組)、同義詞辨析(3000多組)、漢字動態標準筆順
  • 《漢法大詞典》出版 收錄房奴、微信等詞(圖)
    這部漢法大詞典,收詞11萬餘個,約700多萬字,是由年近八旬的廣外老校長黃建華歷時16年編纂而成,是目前我國自主編纂的最大規模漢法詞典,填補了我國大型漢法詞典獨立研編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編纂詞典的16年間,黃建華教授不幸罹患晚期肺癌,但他用生命同病魔賽跑,創造了晚年奮鬥的奇蹟。
  • 《現代漢語詞典》APP收費98,網友:太貴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智慧型手機等移動電子產品的出現,不少盜版商也瞄準了工具書推出各種盜版軟體,倒逼推動工具書向線上布局。上海譯文出版社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智慧型手機時代之前,《新法漢詞典》年銷量為1.3萬冊。
  • 《現代漢語詞典》推出APP,收費98元,你會買單嗎?
    據商務印書館方面介紹,該APP在呈現《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內容的基礎上,不僅呈現拼音、部首等紙書檢索方式,還新增手寫輸入查詢、語音輸入查詢、攝像頭組詞查詢等數位化檢索方式,並實現了全文任意字詞「即點即查」,並依據《新華同義詞詞典》、《新華寫字字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等辭書內容開發了同義詞反義詞(10000多組)、同義詞辨析(3000多組)、漢字動態標準筆順
  • 十年一劍:《法漢詞典》背後的故事
    郝運生前友好、同仁、親屬,上海文學藝術研究院、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和《法漢詞典》編寫組、翻譯界代表齊聚上海文史研究館菊生堂;高齡翻譯名家吳鈞陶和文史館館員陳良廷、榮如德等因身體原因也或派代表或寫信參會。市文史研究館副巡視員遊偉主持此次追思會,市文史研究館和市文聯領導出席並作講話。
  • 世界首部俄漢對譯音樂術語詞典問世
    本報8月24日訊(記者田慧)由臨沂師範學院副教授彭程主編的《俄漢·漢俄音樂術語詞典》正式出版發行。該詞典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部俄漢對譯的音樂術語詞典。
  • 《現代漢語詞典》有了APP,收費98元,比買紙質書還貴……你看值不值?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圖片來源:京東商城背著這本兩斤多重,1800頁左右的書上下學的日子早已過去,但最近關於《現代漢語詞典》的一則消息還是讓每經小編大吃一驚:近日,中國第一部規範性的語文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推出App版本,厚重的「大部頭」工具書變成了手機上的一個小應用
  • 中國自主編纂的最大規模《漢法大詞典》正式出版
    原標題:中國自主編纂的最大規模《漢法大詞典》正式出版  新華網廣州12月28日電(記者周強 王厚啟)歷經16年編纂,中國首部自主編纂的詞條最多的《漢法大詞典》28日正式出版。專家表示,該詞典的出版填補了中國尚無大型漢法詞典的空白。   《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28日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
  • 《英漢翻譯例句詞典》,詞無「定」義 譯無「定」法,印數僅二千冊已經絕版,一般英漢詞典無法替代的重量級翻譯參考工具書.
    《英漢翻譯例句詞典》,詞無「定」義 譯無「定」法,印數僅二千冊已經絕版,一般英漢詞典無法替代的重量級翻譯參考工具書。
  • 《現代漢語詞典》有了APP,收費98元,比買紙質書還貴…你看值不值?
    一方面,變成電子版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現代漢語詞典》翻壞要換新的了。 但另一方面,該APP每天只能免費查找兩個詞語,如果需要查找更多,並使用其主要功能,需要付費98元(同款紙質書在京東的價格為93元)。對這個事情,網友的態度截然不同。 贊成收費的:
  • 國民教育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增加數字版,APP重磅發布
    關於紙質版《現代漢語詞典》的歷史,相信讀者有一定了解,《現代漢語詞典》按照國務院指示編寫,是新中國第一部規範型語文詞典,自出版以來,歷經6次修訂,重印600多次,發行7000餘萬冊。這樣一部有高度群眾基礎,而且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辭書,如何經歷數位化的轉型,又具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漢俄大詞典》出版
    《漢俄大詞典》日前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她的問世對加強中俄兩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交流,對推動我國俄語教學與研究,對鞏固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增加新鮮語料《漢俄大詞典》以197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89年修訂的《漢俄詞典》為基礎,編者從實際需要出發,在長年積累的10萬張詞語卡片的基礎上,廣泛搜集最新圖書、期刊和網絡中的新鮮語料,增收了大量新的詞語和新的釋義,尤其是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湧現的新詞新義
  • 從「大部頭」到數位化平臺 辭書App帶來了什麼?
    1.工具書數位化 是大勢所趨光明智庫:數字出版技術日新月異,網際網路查詢越來越便利,傳統工具書的境遇如何?還有哪些辭書像《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轉向網際網路應用?章宜華:當前傳統工具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發生了很大變化。
  • 《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 收詞11餘萬(圖)
    我國自主編纂最大規模漢法詞典出版 收詞11萬餘 歷時16年編纂完成   文/廣州日報記者徐靜、劉曉星 通訊員胡文濤、陳紅霞、劉紅豔 圖/廣州日報記者王維宣   我國自主編纂的最大規模漢法詞典正式出版。12月28日,《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
  • 【轉載】《德漢法律詞典》在德首發
    首部德漢法律語言專業工具書《德漢法律詞典》於2017年8月8日在德國柏林舉行首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