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 收詞11餘萬(圖)

2020-12-12 人民網

原標題:退休教授帶癌7年編漢法詞典 收詞11餘萬(圖)

  主持詞典編纂的廣外黃建華教授。

  我國自主編纂最大規模漢法詞典出版 收詞11萬餘 歷時16年編纂完成

  文/廣州日報記者徐靜、劉曉星 通訊員胡文濤、陳紅霞、劉紅豔 圖/廣州日報記者王維宣

  我國自主編纂的最大規模漢法詞典正式出版。12月28日,《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該詞典收詞11萬餘,約700多萬字,歷時16年方才編纂出版,填補中國大型漢法詞典獨立研編的空白。主持詞典編纂的廣外黃建華教授,就是利用退休後的這16年時間堅守書齋,其間兩度高危住院,帶病工作7年,終於完成這部跨世紀作品。

  與時間賽跑16年編700萬字詞典

  1998年至今的16年,本該安享晚年的黃建華教授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和堅持,與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編纂完成了700多萬字的《漢法大詞典》。在此期間,他歷經重病折磨,兩度住院,2012年更被確診為肺癌第Ⅳ期。彼時肺癌已轉移至骨頭,出現骨質流失,每天都不能走太長的路,但從家步行到辦公室看書、繼續編纂詞典卻是他的必備功課。

  他與廣外的緣分始於1970年。這一年,隨著「四外合一」,他從中山大學轉入廣州外國語學院,開始了他的廣外生涯,1995年廣外並校後他擔任首任校長。44年間,他投身教書育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法語人才。他專注學校管理,為今日廣外發展奠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他更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潛心科學研究,開創了國內詞典學研究的先河。

  1998年,就在他即將卸任校長職務之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向他邀約編纂《漢法大詞典》。他擔下重任,從此開始了16年的詞典編纂工作。然而,雖然深知詞典編纂不易,但這部《漢法大詞典》的編纂時間之長、過程之艱辛、道路之曲折,卻仍然是他始料未及的。

  詞典編纂之初,本有一支十幾人的團隊共同開展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編纂團隊陸續有人因各種原因而退出,黃建華對此表示理解,他說:「編纂詞典不算科研,退休後我不需評職稱,十幾年埋頭苦幹耗得起,而年輕教師需要靠發表論文數評級,耽誤不起。」他昨天特別強調,《漢法大詞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單打獨鬥很難編纂出來,編纂過程也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年三十依然伏案工作

  黃建華的辦公室位於廣外北校區行政樓二樓,這間朝北的不到10平方的房間堆滿了書籍,就是在這裡他皓首窮經十餘載,完成了700多萬字的《漢法大詞典》。在辦公電腦正對面的書柜上,貼著一張寫著「適可而止」並配有法語翻譯的A4紙,這是子女提醒父親:不要太拼命,要注意休息。

  這些善意的提醒有其特別的原因。2007年一次體檢中,黃建華被確診患有肺癌,經過入院手術治療後,黃建華的身體大不如前,他稍事休養,又帶病一頭扎進詞典編纂工作中去。長年累月的高強度工作對身體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012年,黃建華感到胳膊和肩膀疼痛難忍,輾轉廣州幾家大醫院檢查後,確診為肺癌第IV期,癌細胞已經擴散至骨頭。獲知診斷結果,黃建華擔心的不是別的,而是詞典能否編纂完成。他說:「詞典編了一大半,別人很難接手。沒到最終完成的那一刻,前面做得再多,都是枉然。」為了完成他的心願,醫院為黃建華作了保守治療。自那時起,黃建華一邊對抗病魔的侵擾,一邊與時間賽跑,加緊詞典編纂。

  沒有人手,任務繁重,熬夜加班,埋頭苦幹似乎成了黃建華的唯一選擇,從此,起早貪黑便成了他生活的常態。十多年間,他每天8:30到辦公室,晚上11:30離開,連節假日也不例外,甚至大年三十,他也經常待在房間裡伏案工作。他回憶每年農曆新年的場景時說:「年三十晚上,我就在房間裡工作,電視裡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要是有什麼好節目了,我的妻子就會叫我出來看……」

  為了讓黃建華安心治病,廣外法語系打算組織班子接收編纂工作,並言明義務幫忙。「工作已接近尾聲,同時涉及編纂的格式、體例等問題,此時另換新人,不僅勞師動眾,而且容易費時失事。」黃建華謝絕了這番好意。「十多年都已經過去了,最硬的骨頭也已經啃了,就是咬緊牙關也要做完」。抱著這樣的信念,黃建華一邊勇抗病魔,一邊與時間賽跑,終於在今年年初完成了《漢法大詞典》初稿,「交稿那一刻,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很幸運」。

  《漢法大詞典》這部皇皇巨著,收錄漢字單字條目10786條,多字條目約10萬條,並將它們翻譯成對應的法語。在內容和編排上既考慮了母語為漢語的讀者對象,又兼顧了海外讀者的實際需求。不僅收錄了普通語文詞彙,還酌情收錄了常用學科術語,包括物理學、天文學、化學、軍事、經濟等五十多個學科近萬條。此外,《漢法大詞典》內容新穎,與時俱進,不斷吸收國內外研究成果,注重吸收近年來出現的新語彙、新用法,如「和諧社會」、「低碳經濟」、「電子書」、「房奴」、「二維碼」、「平板電腦」、「拼車」、「微信」、「團購」、「雲計算」、「霾」等皆被錄入,力求及時反映當代語文生活的發展和變化。

相關焦點

  • 《漢法大詞典》出版 收錄房奴、微信等詞(圖)
    《漢法大詞典》出版 收錄房奴、微信等詞(圖) 2014-12-29 09:27:56黃建華教授(右)在《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會上。鄭浩瀚 王輝 攝  「罹癌老教授終圓『詞典夢』」追蹤  還記得今年教師節南方日報獨家報導的罹癌老教授終圓「詞典夢」的故事嗎?廣外罹患癌症的八旬老教授,編了16年的大詞典終於出版了(詳見南方日報2014年9月10日A03版)。  28日上午,《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
  • 《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廣外召開
    鄭浩瀚 攝12月28日上午,《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會議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詞典出版方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舉辦。詞典主編、中國辭書學會顧問、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黃建華教授、教育部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曹德明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仲偉合教授、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劉青副主任以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徐建中總編輯出席新書發布儀式並致辭。會議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詞典學研究中心主任章宜華教授主持。
  • 中國自主編纂的最大規模《漢法大詞典》正式出版
    原標題:中國自主編纂的最大規模《漢法大詞典》正式出版  新華網廣州12月28日電(記者周強 王厚啟)歷經16年編纂,中國首部自主編纂的詞條最多的《漢法大詞典》28日正式出版。專家表示,該詞典的出版填補了中國尚無大型漢法詞典的空白。   《漢法大詞典》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28日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
  • 《漢俄大詞典》出版
    《漢俄大詞典》日前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漢俄大詞典》是中國俄語學者與俄羅斯語言學家共同取得的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是半個世紀以來長期從事俄語教學和研究的三代學者才智與學識的結晶。大詞典的出版恰逢2009中國俄語年和中俄建交60周年,具有特別的意義。
  • 「漢法大詞典」編者:臨退休受邀 近完成時患癌
    [摘要]已滿八十的黃建華,孜孜矻矻16載,編纂出了《漢法大詞典》,填補了我國尚無大規模漢法詞典的空白。誰也想不到他罹患肺癌已整整7年,以非凡的毅力,成功完成700多萬字的詞典。而今年已滿八十的黃建華,這位曾經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則孜孜矻矻16載,編纂出了內地最大規模漢法語言詞典——《漢法大詞典》,填補了我國尚無大規模漢法詞典的空白。誰也想不到,這位滿頭銀髮、笑容燦爛的老者,罹患肺癌已整整7年。他是以非凡的毅力,成功編纂完成700多萬字這本詞典的。
  • 新書推薦 | 《新詞語大詞典(1978-2018)》
    在眾多新詞語辭書中,亢世勇主編的《新詞語大詞典》,堪稱集大成者。《新詞語大詞典》收詞2萬條,遠遠超過所有同類書。一般同類書收詞,多則1萬,少則千餘。收詞太少,不僅不足以反映新詞語現狀,而且,讀者查十缺九,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辭書解惑釋疑的作用。
  •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1-09)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1-09)2020-11-09-CFT-Dico
  • 10本法語詞典測評,到底哪本才適合你?(附詞典資源)
    4.詞典從選詞、釋義到舉例都注重反映時代,貼近生活。《精選法漢漢法詞典》包括法漢詞典和漢法詞典兩部分,兼顧求解、作文。翻譯(法譯漢、漢譯法)三方面,共收詞約18000條。2.每個詞條包括法語詞目、國際音標、詞性、漢語釋義和例證。3.詞條的漢語釋義附有漢語拼音並註明相應的繁體字。正文前有漢字新式部首和漢語拼音對照檢字表。
  •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1-11-30)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1-11-30)2021-11-30-CFT-Dico
  • 10本法語詞典測評,到底哪本才適合你?(附詞典資源)
    4.詞典從選詞、釋義到舉例都注重反映時代,貼近生活。《精選法漢漢法詞典》包括法漢詞典和漢法詞典兩部分,兼顧求解、作文。翻譯(法譯漢、漢譯法)三方面,共收詞約18000條。2.每個詞條包括法語詞目、國際音標、詞性、漢語釋義和例證。3.詞條的漢語釋義附有漢語拼音並註明相應的繁體字。正文前有漢字新式部首和漢語拼音對照檢字表。
  •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1-07)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1-07)2020-11-07-CFT-Dico
  • 《新漢日詞典》在日遭篡改
    尚永清,我國漢日雙語語言學家,原中國商務印書館資深編審。  而尚爾和就是尚永清的兒子。  通過網上搜索,記者發現了諸多對《新漢日詞典》的評價,「該書不僅收詞全面,而且釋義準確,例句豐富,特別在編排上獨具風格,曾多次在國內外榮獲大獎,獲中國第1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 《新漢日詞典》在日遭篡改 侵略被改成「佔領」
    8年編著《詞典》  《新漢日詞典》在日本很受歡迎,在日本只要是想學中文的人,幾乎人手一本  4月9日,談起被篡改出版的《新漢日詞典》,69歲的尚爾和顯得十分激動。他說,「忽略這些篡改,會讓中國在以後的國際事務中遇到一些歷史問題時顯得被動」。」
  •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1-22)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1-22)2020-11-22-CFT-Dico
  • 《世紀》專稿|我國第一部中型《法漢詞典》編寫往事
    因編寫詞典而個人獲獎的,似乎是破天荒第一個。雖然跟他不相識,但作為同齡人、同行,我在心裡還是默然地向他祝賀。欣喜之餘,不禁勾起我們參與編寫跟《新英漢詞典》為姐妹篇的《法漢詞典》的那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四十七年過去了,《法漢詞典》的編寫人員統統成了「70後」「80後」,還有「90後」郝連棟(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等,甚至104歲高齡的周昌樞(別名周退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 《新漢日詞典》在日遭篡改 侵華歷史被肆意歪曲
    尚爾和說,父親有編著大型漢日雙語詞典的想法是在1981年,當時國內雖然已有同類詞典,但收詞與釋義都不夠廣泛,編輯方式也相對陳舊。   在1981年,在尚永清的努力下,商務印書館與日本小學館籤約合作,決定在中日兩國同發行。   經過8年的仔細編著,由尚永清等中國學者編著的詞典完成。
  • 《新法漢詞典》App推出 數位化推動詞典「革命」
    資料圖片上海譯文出版社日前宣布,將於8月16日推出首款App(應用軟體)《新法漢詞典》。這些都是《新法漢詞典》App提供的服務。再設想一個場景:走在異國他鄉,看到街邊不認識的詞,手機拍一下,應用軟體就會自動翻譯成需要的語言。有這樣的軟體,你還會拿著笨重的詞典一頁頁翻嗎?「應用軟體的互動性和便捷性,是紙質詞典無法比擬的。」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朱亞軍說。上海譯文出版社兩年前就開始詞典的數位化工作,《新法漢詞典》App是首批主要成果。
  •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0-12)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0-12)2020-10-12-CFT-Dico
  •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0-03)
    《與時俱進漢法雙向翻譯詞典》漢法互譯微信園地(2020-10-03)2020-10-03-CFT-Dico
  • 《新漢日詞典》在日遭篡改 九一八等史實被歪曲
    《新漢日詞典》是大型漢日雙語詞典,是我國目前同類詞典中規模最大、發行量最高的一部書。該書由尚永清主編。  尚永清,我國漢日雙語語言學家,原中國商務印書館資深編審。  而尚爾和就是尚永清的兒子。  通過網上搜索,記者發現了諸多對《新漢日詞典》的評價,「該書不僅收詞全面,而且釋義準確,例句豐富,特別在編排上獨具風格,曾多次在國內外榮獲大獎,獲中國第1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尚永清在2001年去世,但只要一提起父親這部「窮一生精力主要編著的作品」,尚爾和的臉上就立刻浮現出一種自豪的表情:「我為父親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持8年完成一部作品的執著而感動和自豪!」